“所有參與秋收的族人,都可以得到十枚鑄造好的銅錢,而在收割中表現突出的族人,還能再得到五到十枚的獎勵……”
宗廟廣場上,緊挨著飯堂旁邊,一塊寫滿字的木板掛在新搭建好的“布告欄”上,正值飯點,吃過飯的族人很快便將這里圍的水泄不通,紛紛讀著上面的信息。
“錢是什麼東西?”
部落大部分族人都認識布告欄上面的文字,但對部落所說的什麼“銅錢”,都不知道是什麼東西,自然都在互相打听。
“這你們就不知道了吧?”
熊二得意地分開眾人,擠到布告欄前面,面向眾人,舉起一塊銅錢,高聲地說道,“吶,這就是銅錢,今早才從族長那里拿到的。”
熊二手中的銅錢,立馬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
銅錢的尺寸只比鴿子蛋大上一些,大概直徑3厘米,邊緣有一圈明顯的凸起,在陽光下反射著黃色的光芒,如果細看的話,還能發現銅錢的正反面還有不同的花紋和圖樣。
“這玩意有什麼用?”有族人質疑道︰“難道能當飯吃嗎?”
“就是,都是銅做的,肯定不能吃啊,不過樣式倒是挺好看的,用來鑽孔掛在身上,肯定不錯。”
“鎭~對啊,我怎麼沒想到……”
“這叫錢,你們不知道就別亂說,真的可以換東西吃。”
“真的嗎?”
“錢?錢是什麼東西?”
……
本部秋收的工作徹底結束了,明天,部落的農業種植隊伍,就要去各個村子協助秋收,作為每年都需要做的事情,大家自然輕車熟路,都知道要準備哪些東西。
而石雪的農業種植隊伍,早就挑選好了人手,準備好了各種工具,等待著明天的到來。
雖然沒能兌現讓這些族人休息幾天的承諾,但熊洪還是慷慨地給了他們一些銅錢的獎勵。
族人對銅錢的接受程度遠超熊洪的預料,這倒不是說族人已經認識到錢的重要性,而是單純的覺得好看——涂抹了油脂的銅錢,不僅顏色好看,上面的花紋也代表著部落的圖騰,更是給銅錢增添了一些神秘而又莊重的感覺。
“我們部落今秋共收獲粟籽300萬斤,這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而是屬于大家……”
雖然熊巫不在部落,但熊洪還是決定將圍牆里面的族人都召集起來,在廣場上做一次簡單的集會。
集會的目的,是向所有族人分享收獲的喜悅,也為了表彰在秋收時,表現突出的個人和小隊。故而沒有像以前那樣,需要準備各種儀式,就是簡單的將族人聚到一起,做一個表彰行動。
這也讓族人們松了口氣——差點又要背難懂的文字了。
至于被表彰的對象,都是各個隊長推薦的,在秋收中表現突出的個人。而且這些人的表現,每個族人都能看到,所以也不存在什麼太大的爭議,故而表彰人員的名單,只用了兩天的時間,便確定了下來。
熊洪隨後便簽發了對這些人,以及對所有族人進行獎勵的命令。
首先是“陽光普照”獎。
其實也就是族人的“工資”獎勵,每名族人,無論職務大小,統一發放十枚銅錢,作為這段時間以來辛勤付出的獎勵,也是熊洪提升銅錢使用率的一個辦法。
光這一項,就發出去近兩萬枚銅錢。
後續會不會繼續以“工資”的形式平均發放,或者是以其他的方式按照勞動產生的價值發放,還要看銅錢在部落的具體使用情況,方便出現問題隨時可以調整。
熊洪覺得不能太冒險,畢竟銅錢也才出來沒多久。在原始社會搞金融,他這個半吊子的水平,很容易玩脫。
銅錢發下去,重要的一點就是需要流通,也就是能夠使用才行,這幾天,熊洪便跟幾個生產生活物質的工坊共同制定了交換的細則,這些發放下去的銅錢,可以在部落宗廟旁新設立的“均輸院”,用銅幣去購買一些物資,用來改善自己缺少的生活物資。
而均輸院旁邊,專門設置了一間“雜肆”,用來將部落“官方”的物資,拿到這里來向族人售賣。
比如麻布,很多族人身上穿的麻布衣服,雖然都是部落發放的基礎物資,但有些人身上的有些破損,雖然看起來很是狼狽,但的確還能繼續穿,部落自然也不可能給換一套新的。
每個族人每年都會發兩套麻布衣服,而冬季的毛皮大衣和保暖的中衣,基本上每個人就一兩套,不會再發,除非遺失或者損壞。
所以這個時候,就可以用銅錢去紡織坊兌換一些麻布回來,縫縫補補或者直接做一套新的。
一匹布的價格目前是150銅幣,只要手中的銅幣多,就能買一匹布,回來自己做。
第二項獎勵就是各個隊長、骨干的“補貼獎勵”。
遵循每個工坊、大隊隊長二十枚、副隊長十枚、骨干五枚的標準,對石雪、熊大等七十余名隊長、副隊長進行補貼。
雖然數量不多,但除了這些銅幣之外,還額外給他們頒發了具有特殊意義的“紀念幣”。
熊洪提前讓熊木等人做了幾十個小盒子,用來裝著這枚紀念幣,盒子外面還特意用桐油和清漆刷過一遍,光是這巴掌大的木頭盒子,就讓很多族人羨慕。
這要比給他們塞一把銅錢更有面子。
紀念幣比銅錢大上一圈,按照“銅九錫一”的比例,故而呈現出好看的淡紫色。紀念幣上面自然也有暴熊圖案,背面則是寫著“熊洪通寶”這幾個字。
在正下方,還用更小的字體,寫著“熊族一年”的字樣。
當然這紀念幣理論上來講,也可以用來交換,甚至它的價格,在出來的時候,就已經達到了十枚銅幣換一枚的標準,直到現在還在繼續往上升。
但幾乎沒有哪個擁有者隨便把這玩意給換出去,畢竟是熊洪族長親自給他們頒發的,也更加好看。
至于為什麼叫“熊洪通寶”,則完全是屬于熊洪個人的惡趣味,並沒有什麼實際的意義。
陽光普照獎和各個隊長的“工資補貼”發完之後,就是對做出貢獻的小隊進行表彰。
基本上圍牆里的族人全部參與了秋收,只有不同崗位不同分工的區別,故而,這次表彰,幾乎所有的崗位都被推選了一支或者多支隊伍,最終按照比例來選擇。
比如做飯的熊火熊灶,負責畜力保障的熊材隊伍等等,也都在表彰範圍內。
甚至由一些俘虜組成的修路、秋收隊伍,也被選出了一部分,接受了表彰。
部落鼓勵集體行動,更鼓勵族人們團結一心。
而這些獲得表彰的小隊,自然是在集體勞動中表現突出的,熊洪給的銅錢就多了一些——一個隊伍十個人,共獎勵150枚銅幣,由隊長回去後按照每個人的貢獻再進行發放。
而那些剛加入熊部落不久的族人,在得到表彰後,也頗為驚訝,對推薦他們的熊部落“老人”,投去了感激的神情,立馬對部落的看法就不一樣了。
熊部落是真的把他們當自己人在看了。
雖然還有五分之四的小隊有得到表彰,但這些新人也好、老人也罷,都暗自下定決心,爭取明年站在表彰的台子上。
熊霸的隊伍和另外兩支接受表彰的少年收割隊一起,排著整齊的隊列,走到台上。
“不錯,小家伙們很有精神!”
熊洪滿意地看著眼前三十個部落的少年,他們的臉上雖然依舊稚嫩,但如同初升太陽般的朝氣卻非常明顯,讓人忍不住贊嘆。
還是年輕好啊!
通過這次的秋收,他們也證明了自己的能力,成為部落建設不可或缺的力量。
這也是熊部落這些年一直培養、教育的下一代,如今開始嶄露頭角,能夠為部落做貢獻了。
“熊霸,你們考慮好了嗎?”
熊洪在台上,最後跟熊霸他們確認了一下他們的選擇。
“族長,我們考慮好了。”
熊霸從隊列里向前一步回話,眼神從每個隊員的臉上掃過,隊員們也都給了他一個肯定、鼓勵的眼神。
“我們放棄對馬匹的使用,希望以此來換取林塵和松針隊員的母親和妹妹,擺脫俘虜的身份,加入熊部落。”
作為在秋收“競賽”中獲得第一的熊霸隊伍,他們的獎勵就是一匹馬一年的使用權,只要是休息之余,這些人就可以去騎馬馳騁,體驗這種奔跑的感覺。
雖然熊霸很想將這匹馬換下來,送給風芽,但隊伍里還有兩個有著俘虜身份的隊員,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這兩個隊員及其親屬,也會在這一兩年通過工作,擺脫這個身份。
因為俘虜的身份,熊部落發放銅錢的時候,他們只能得到正常待遇的兩成,也就是只有兩個銅板。
林塵和松針在隊伍里,兩人平時沒什麼話,但熊霸交待下來的工作,都能很好地完成,尤其是這次秋收,這兩人比其他人都賣力。
而隊員們也沒有因為他們的身份欺負他們,當看到他們只得到兩個銅板後,都非常不解,想去找更上面的隊長去說理。
不過即便是熊霸的隊長同情他們,但部落的規定就是規定,而按照規定,要是想提早解除他們的身份限制,那就拿出貢獻出來。
所以雄霸跟隊員們商量過後,便做出了這個決定︰放棄對馬匹的擁有,轉而換取兩名隊員及家人的身份恢復正常。
風芽也非常支持熊霸的決定。
熊洪滿意地看著眼前的小隊,看來這段時間推行的集體行動和教育工作,加快了部落新人、老人間的融合,取得了一些成效。
這次秋收,熊洪並沒有像以往那樣,老人們一個隊伍,新人們一個隊伍,而是特意讓石雪抽調一部分老人,搭配一些新人組成新的收割隊伍,就是為了促進這些人之間的溝通交流,用集體勞動的方式來讓他們融入部落。
看起來收效明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