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部落生存記

第457章 銅幣發行的考慮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我只想鏟屎 本章︰第457章 銅幣發行的考慮

    “除了‘當壹’銅錢外,我們還設計了‘當伍’和‘當拾’的面值,當然也要比當壹的更重更大一些。”

    熊山繼續說道,“這樣部落與部落間的物資交換,就方便了很多,我們每次交換大量物資的時候,就不用帶那麼多粟籽了。”

    “可是,這些部落真的會同意嗎?畢竟我們用的就是這種銅板,而換回來的可都是各種物資啊。”

    熊大有些疑慮,如果他是其他部落的族長,看到別人拿一塊銅片就能換走自己的獵物,那他肯定會不同意的。

    “所以今年先在熊部落這里發行,等明年春耕,雇佣勞動力來幫忙耕種的時候,慢慢地用銅錢來結算,只要開了個頭,他們接受起來就會好一些。”

    熊洪對此倒有些信心。

    隨著部落的發展和各個部落往來之間越來越密切,物資交換的頻率和種類、數量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原本用粟籽進行交換的方式,已經有些難以滿足大量的物資交換結算了,所以可以肯定,這些銅錢自有它發揮作用的時候。

    桌上的銅錢很快被熊山收走了,他還需要對這些銅錢涂抹上一些油脂,進行最終的一些處理,並且在鑄造的冊子上記錄後,這批銅幣才能進行流通。

    新的物品出現,尤其是涉及到部落物資流動的大事,熊洪不可能不慎重。

    尤其是管理上,貨幣可以讓一個部落的財富快速增加,但如果不進行科學有效的管理,也可以迅速讓一個部落衰敗下去。

    貨幣的鑄造、發行權,必須牢牢掌握在部落手里。

    除了控制源頭,鑄幣也是“斂財”的一個好辦法,畢竟部落付出的只是銅錢,換回來的可是切切實實的物資和勞動力,尤其是“當伍錢”和“當拾錢”,這些大一些的面額,所耗費的材料更少,換取到的東西卻更多。

    搞不好隨著往後交易的發達,還會出現“當伍拾”或者“百錢”,到那個時候,部落具有的鑄幣優勢,就會更加明顯。

    “以後每個月鑄造多少銅錢,由部落長老會商議決定後,族長或者大巫師簽發鑄造的命令,在見到族長或大巫師印信之前,任何人都不得啟動模具。”

    熊洪看著周圍坐成一團的隊長們,鄭重地說道。

    隊長們很少看到熊洪會有這種嚴肅的表情和態度,連忙端坐好,點頭同意。

    想來也是,一塊小小的銅片,就能從別人手中換取幾乎所有的好東西,反過來,別人也能用這個換取部落的東西,自然要控制好這些銅錢的鑄造和發行,不能隨心所欲。

    第二個方面是銅錢鑄造數量的把控。

    有了銅錢,但也不是無限制的澆鑄和發行,否則極易造成通貨膨脹,一枚銅錢可能只換到半斤粟米。所以如何控制鑄造和發行的數量,也是需要不斷地探索的。

    發的多了,容易通貨膨脹,發行的少了,貨幣不夠用,又容易造成通貨緊縮。

    後世對貨幣發行數量的計算有多種理論和方法,這些並不是熊洪的強項,故而,熊洪也不太清楚到底該怎麼制定發行的數量。

    但可以遵循一個基本的規律,跟部落的存糧、生產的產品以及使用的部落數量來制定。況且部落現在才多大?大不了將發行的銅幣全部再收回來。

    “為了方便管理銅錢的鑄造和發行,以及解決使用中出現的問題,部落也會著手組建新的隊伍,我稱之為‘均輸院’,旨在均衡錢糧比、便利物資輸運。”跟漢朝的“均輸平淮”不是一個意思)

    熊洪看著眾人,新的部門需要一個負責人,但目前來看,大家在經濟領域都是新手,也沒看出來有人具有經濟頭腦,故而目前只能由自己兼任了。

    “這些銅錢,今後將逐步在部落開始使用,同時,部落也會逐漸放開一些可交換的物品,族人可以通過銅錢去‘購買’,購買過去的東西,只要是部落允許私人持有的物品,就歸個人所有。”

    緊接著,熊洪又跟大家說了銅錢的使用場景,而听到可以允許個人的物品逐漸增多,大部分隊長臉上並沒有開心的表情,反而是眉頭緊鎖,在思考著這種方式帶來的利弊。

    “族長,這樣一來,會不會大家都只顧著自己,不管部落了?”

    熊奇憂心忡忡地說著,“以後采集的時候,大家都先去給自己采集,部落的物資不就被耽誤了嗎?”

    “不錯,能想到這一點,就非常好。”

    熊洪夸了一句,“這種情況就需要提前規定好,比如去采集板栗,必須先交夠給部落的,然後如果還有剩余,可以由部落出一些銅錢作為獎勵。而具體的細則,只能靠大家來討論。如果發現什麼問題,需要及時跟我們反映,共同商討該怎麼去做。”

    在銅幣發行之前,熊洪還有其他的事情要做,作為銅幣推行的鋪墊。

    比如確定不同崗位每天應該干多少活,在推行私有化和發行銅幣的時候,就非常重要。按照後世的說法,就是要做好量化指標。

    打個比方,按照部落標準,一個耕種小隊一天可以犁地15畝,如果沒有完成,那就做處罰,該減少福利減少福利,該扣除當月銅錢就扣錢;可一旦完成15畝,超過的部分,就能得到額外的獎勵。

    至于這些獎勵能換多少銅錢,就是熊洪這段時間需要著重處理的事情了。

    這種用銅錢來作為激勵的方法,也可以減少族人的偷懶。

    順帶說一句,部落現在對付偷懶的族人,已經不怎麼使用笞這種刑罰了,而是更加“人性化”——去磚窯燒磚瓦,或者去山上挖礦,視偷懶程度來決定干多久

    有了銅錢,就更好辦了,偷懶的不僅要去干這些重活,還要扣一定量的銅錢。

    而熊洪要做的,就是確定一個月給每個族人發多少“錢”。

    成年男性工作一天多少銅錢,女性多少銅錢,兒童多少銅錢,都要有個標準,而不同崗位之間,標準自然也不相同。

    當然這些還是可以量化的地方,還有一些工作是沒有辦法量化的,比如教書、研究、改進工具,甚至是探索,這些工作不能直接產出價值,但又非常重要,那就需要制定一套相應的管理辦法。

    只有如此,熊部落推行的私有化,才有一定的生存能力。

    部落族人有了錢,為了改善生活,就可以用手中的錢去部落兌換物資,而為了得到更多的銅錢,族人們自然會主動去做事,防止偷懶被扣掉銅幣。

    熊洪自然明白,推行私有化,會帶來一些變化,肯定也有不好的地方,但對于進一步釋放生產力,推動部落內部活力,還是能發揮積極作用的。

    “我倒是覺得還可以接受,不然現在有些人干活偷懶,或者不出力氣,跟其他賣力干活的族人享受同樣的待遇,也沒有什麼太大的處罰,時間一長,大家都去偷懶,部落怎麼辦?”

    熊奇想了一會,認真地說道,“還不如讓大家通過勞動獲得一些私人擁有的東西,這樣一來,獎勵干的多的,處罰干的少的,這些人為了自己過的更好,就會減少偷懶的次數。”

    “不錯,我們還可以規定,每個族人每天必須要完成的工作量,在完成之後繼續生產的物資或者時間,則算成銅錢獎勵給大家。”

    熊大也有自己的看法,“或者一些特殊的工作,比如探索隊、教育隊這些,除了必要的物資外,還可以給這些人一些銅錢,作為獎勵,甚至可以每個月都補償一點……”

    看到話題被引到銅錢和私有化的關系上,眾人都開始發表自己的觀點,無論同意與否,熊洪已經決定,在本部範圍內,逐漸推行私有化,也計劃通過一兩年的時間,用銅幣逐步代替用粟籽來充當“一般等價物”的角色。

    “不錯,大家講的都很對,銅錢也好,私有化也罷,都是熊部落從來沒有做過的事情,我們不得不慎重。”

    熊洪看大家討論的差不多了,天色也不早了,便示意大家停下,準備結束今天的討論。

    “此外,諸位也要帶著推廣這些銅錢的使用,以後,我們每個族人對部落的貢獻,或者劃分不同工作的內容,都可以用價值多少銅錢來確定。”

    “石雪,一個族人要是從年初開始種地,到冬季冬耕結束後,差不多能收獲多少粟籽?”

    “要是畜力和工具的使用,都不算在內的話,一個族人一年正常可以照看、耕種5畝左右的土地,差不多收獲600斤粟籽。”

    “也就是說,一個健康的族人,一年的辛苦成果,差不多在600枚銅幣左右?”

    “如果按照這樣算的話,那的確如此,”石雪點點頭,“不過還要考慮部落的工具和畜力,以及提供的種子,去掉這些,差不多還有300銅幣的剩余。”

    “唔,也就是說,一個族人一年能得到300銅幣。”

    熊洪不置可否地點了點頭,“那就這樣,回頭你們好好核算一下,不同崗位每年能創造多少物品,用銅幣來計算的話,去掉成本這些,能得到多少銅幣。”

    熊洪的計劃中,不是無腦地給族人們送銅幣,而是參考後世的經驗,將這些銅錢看做是固定的工資,需要完成一定的任務,或者額外產出一些實際的物品。

    並且為了保證集體的利益不受損,部落所擁有的大部分生產、生活資料,則不允許私有化,自然也不能用銅幣來交換。這也是因為,當前的主要矛盾,還是落後的生產力和生存之間的矛盾。

    比如部落的土地、工具、畜力等生產資料是歸屬于部落集體的,不允許私人擁有,無論是新開墾的土地,或者是現有的土地,都不得由私人擁有,耕種所得,全部歸于熊部落集體。

    這樣做,就是為了防止土地私有化之後,大家都去耕種自己的田地,將部落的生產任務丟到一邊。

    一些諸如食鹽、布匹、陶器、木工家具等生活物資,則可以允許一部分的私人擁有,不過生產的資料,則繼續由集體所有。故而部落使用銅錢的場景,幾乎就集中在這些生活物資的交易上。

    這也是熊洪為了控制私有化進程,所做的“部落調控”具體表現。

    ……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史前部落生存記》,方便以後閱讀史前部落生存記第457章 銅幣發行的考慮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史前部落生存記第457章 銅幣發行的考慮並對史前部落生存記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