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部落生存記

第452章 新工具的要求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我只想鏟屎 本章︰第452章 新工具的要求

    所以熊洪在跟這些部落交換之初,就規定了一些交易的規則。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以粟籽來衡量各種物品的價值,甚至到現在,已經用粟米來衡量勞動力的“價值”了。

    而粟米自然也就成為,部落相互之間進行物資交換的“一般等價物”,並用到現在。

    當然粟籽優點明顯,比如容易分割方便攜帶、本身就具備使用價值、也可以儲存起來等到後面購買,還被各個部落接受。這就是貨幣的三個職能︰交換媒介、計價單位、價值儲藏手段。

    比如用粟米來衡量勞動價值和物品價格很是方便,小規模的交換攜帶起來也不影響,而且本身還是食物,普遍被所有部落的族人接受。

    但缺點也很明顯。

    第一點,粟籽時間長了或者受潮,就很容易發芽或者發霉,這時候就不能吃了,也就失去了交換的價值。

    第二點,粟籽在大宗物資交換的時候,會比較麻煩。

    比如從白河諸部換回來一千斤錫礦石,需要五百斤粟籽。

    這些粟籽要經過搬運、稱重、檢查、裝載後,雙方一致認可才能算交換完成。如果交換完成後,白河諸部又要從熊部落交換一百斤的咸魚干,那還得再重復一遍這個過程……

    如果兩個部落交換的物資多,交易頻繁,那……

    想一想就覺得可怕,而這種可怕的事情,白骨洞營地負責交易的族人深有體會,年紀輕輕就開始掉頭發了。

    第三點,粟籽的價值會有波動。

    比如晴朗干燥的秋冬季節,和春夏季節相比,“一斤”粟籽的重量就會相差一點,冬季一斤,夏季空氣潮濕一些,每一斤多個半兩的;雖然一斤不多,那一百斤呢?一千斤呢?所以在交換物資的時候,還要考慮這些因素。

    第四點,就是粟籽會越來越多,它的稀缺性就越來越不重要。

    以它作為“錨定物”充當衡量物品價值的標準,可能會影響其他物品的實際價值。

    比如現在粟籽稀缺,用一百斤就能換一頭小羊,但今年粟籽大豐收,部落一下收了二三十萬斤,這時候再用一百斤來換,恐怕就換不到一頭羊了。

    所以,在私有化推行的同時,選擇一個物品作為“一般等價物”用來錨定物品的價值,就非常重要。

    部落現在已經有出現用貝殼來代替粟籽的交易方式了,但熟知歷史的熊洪,當然知道貝殼也不是現階段最好的貨幣方式。

    因為水魚這個不要臉的,為了討好熊丫丫和槐葉等女性,每次都會從臨海營地帶回來成箱成箱的貝殼。

    一開始還好,因為熊部落包括東邊的幾個部落都沒有見過貝殼,用這個交易還算可以,但隨著貝殼的涌入越來越多,當初用大量私人物品交換的貝殼,越來越換不到東西,讓這些“原始版炒幣”的族人們紛紛淚流滿面。

    所以貝殼可以作為裝飾物,但作為貨幣,就缺少了一些必需的職能。

    而部落的一些獸牙、獸皮、布匹什麼的,雖然也有一定的使用價值,但跟貝殼一樣,也有各自的缺點。

    所以在推行私有化當中的貨幣政策中,這些東西都不能用。

    但凡是後世穿越過來的,都知道該用哪種材料作為貨幣——部落的青銅工藝不是日臻成熟了嗎,那就可以考慮鑄幣了。

    銅錢,在華夏文明中,至少存在了2000多年,可以說貫穿了整個華夏農業文明的始終,不僅用起來方便,甚至還滿足了後世的收藏愛好者們特殊的收藏癖好。

    當然,現在拿那種“天圓地方”的孔方兄去其他部落交換他們的食物或者物資,肯定會被他們打出來,因為他們不知道這種銅錢有什麼作用。

    發行貨幣,不僅僅要滿足貨幣的基本職能,還需要一定的“國家信譽”作為背書。

    不然誰會允許你拿一塊一丁點大的銅片,就來把我辛辛苦苦打獵得到的獵物給換走。

    貨幣能夠使用,不僅僅是它本身有用,還需要被使用的雙方或者多方共同認可,而在熊部落的“部落信譽”影響力沒有那麼大之前,用作交換“一般等價物”的銅錢,接受程度必然需要一定的時間。

    就比如白河諸部拿到了一堆銅錢,想要來部落換布匹,結果熊部落抵賴,說這銅錢用不出去,那對銅錢的接受程度,自然就會大打折扣,傷害的不僅僅是白河諸部這些銅錢的持有者,還有部落本身的信譽。

    所以,當前的“貨幣”,本身就得有用。

    好在熊部落生產出來的青銅器在各個部落都廣受歡迎,雖然熊部落嚴格控制金屬工具、武器的傳播,但一些青銅的鼎、鍋、壺以及一些祭祀用的東西,卻非常受歡迎。

    況且很多部落已經知道這些青銅器是金屬冶煉澆鑄而成,雖然現在他們還沒有掌握相應的技術,但熊洪可以預見,這也是遲早的事情。文明的發展進程總是相似的,熊部落既然能發現這些規律,那其他部落也是有可能發現的。

    對此,熊洪也不打算進行打壓,但也不會去推廣這個技術,畢竟能多從這些部落身上得到好處,也沒必要給自己找麻煩。而要是別的部落有了這個技術,也不用刻意打壓,除非他們的存在本身,已經嚴重威脅到熊部落的生存。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熊洪的想法是,這些了解銅器生產的部落看來,熊部落鑄造的銅幣,也是一種銅器,雖然本身除了回爐重鑄外沒啥大用,但它積累多了,份量也不輕。

    這就讓青銅或者銅制造出來的貨幣,本身就具有價值,因為它可以熔煉掉,鑄造成青銅器。

    另外,熊洪如果鑄造銅錢,也會盡可能地制造精美,這樣更容易被這些原始部落接受——好看,本身就是一種價值。

    鑄造銅幣倒不存在什麼技術上的難度,現在熊洪已經在著手設計“母錢”了。

    私有化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提升生產力,而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有很多方面都需要進行改變。比如熊洪需要對一些技術,尤其是能大幅度提升生產力的技術,提前進行預研。

    ……

    “不知道族長叫我們過去,有什麼重要的事情?”

    “別打听了,我們也不知道,不過族長喊我們,自然是比較重要的,再說想這麼多干什麼,去了不就知道了?”

    “也對……”

    明觀院門口,熊木將熊杰、牙黑、土塵等人召集到一起,準備前往宗廟。昨日晚飯後,他便接到白茅傳來的族長命令,讓他們今日在鐘聲響起九聲後,盡快到宗廟里。

    秋收的工作基本上算是結束了,這十幾天時間,明觀院眾人也參與到秋收中,幫助族人收割,也干了不少事情。而且晚上還需要聚集到明觀院,對一些還在進行中的工作繼續研究。

    明觀院離宗廟不算遠,十幾個被熊木選出來的“技術人員”,穿著統一的服裝,跟在熊木後面,小聲地說著話。

    “族長,我們過來了。”

    熊木來到宗廟議事堂,看到熊洪和幾個隊長已經在這里了,連忙說了一聲,熊洪點點頭,示意他們找位置坐下來。

    “既然大家都到齊了,那我們就開始吧。”

    “今日所有的秋收工作應該就能完成,剩下的工作,也不算很忙,交給石雪他們的隊伍就行,各位需要干更重要的事情了。所以我讓諸位到這里來,就是打算趁著這個時間,好好聊一下一些技術上面的事情。”

    熊洪聚集起這些族人,尤其是部落的技術人才,可不是臨時起意,而是早就有了想法,需要自己通盤考慮。

    畢竟部落發展到現在,各種技術雖然有了一定的進步,與當前的生產非常契合,但總要有所改進有所突破,才能推動部落向更遠的方向發展。

    熊洪要做的,就是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帶領大家繼續前行。

    “水車現在改進的怎麼樣了?”

    熊洪看向熊木,還沒坐穩的熊木立馬起身,向周圍的隊長們一拱手,算是打了個招呼。

    “族長,經過之前你提供的圖紙和想法,我們對原本用于凌河上面的水車進行了改進,現在專門修建了更大、更高的儲水池,彌補河流水流不穩定的缺點,水車的一些結構也采用了更多的金屬部件,現在運轉起來更加穩定,水車提供的動力效果也比之前更好。”

    熊洪點點頭,這幾日他也去冶煉坊、凌河邊以及磨坊那邊看過,如同熊木所說,大部分水車及附近的配套設施,都經過了改造。

    熊洪之所以重視水力的作用,就是因為水車作為動力來源,為部落節省出大量的人力畜力,這些水車功不可沒。

    “還有,最近牙黑和土塵等人正在研究新的水力工具,如果制作出來的話,那冶煉坊產量還會更高一些。”

    熊部落最為核心的幾個工坊,冶煉坊肯定算一個,畢竟是部落唯一的“重工業”,熊洪對它的關注自然可想而知。而冶煉坊這些年也不負眾望,產出了很多提升部落生產能力的技術和工具。

    比如礦石破碎,之前冶煉鐵礦石的時候,基本上就只能靠人力砸,後來改成水碓,效率雖有提升,但速度也快不到哪去,依然滿足不了熊部落對冶煉的要求。

    通常是爐子點著了半天,鐵礦石原料才處理完畢,而爐子又不能隨便熄滅,只能干等,造成很多浪費。

    後面熊洪將水車的想法和技術告訴了熊木和熊山,兩人便制造出來了水車,作為動力來源,水車無論是在輸出動力還是操作性方面,都比水碓高出很多。

    而水力的運用當然不僅于此。

    喜歡史前部落生存記請大家收藏︰()史前部落生存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史前部落生存記》,方便以後閱讀史前部落生存記第452章 新工具的要求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史前部落生存記第452章 新工具的要求並對史前部落生存記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