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軍中戰功有奪馬獎賞,然隊列密集,士卒向前尚且是身不由己,又如何繳獲戰馬以為功勞?
便是割耳計功,亦無機會。
趙林如今也算久經沙場,血腥場面不知見過多少,便是活人被生生燒成焦炭,也曾親眼目睹。
然今日這般與屠宰場仿佛的景象,依舊叫他心懷不忍。
但也無可奈何。
猶記得當初在湔水東營,他也曾暗令謝旌殺俘。
非是鐵石心腸,而是無奈大敵當前,若收俘虜,必要派兵看管。
大戰在即,哪有多余兵力?
如今劉備軍連同征發運糧而來的民夫在內,皆持刀兵,協防大營,安能調撥數千人馬看管俘虜?
包圍圈仍在縮小,步卒陣線每前進一步,都意味著數十乃至數百曹軍人馬的慘死。
前排的刀盾士卒已沒有了補刀的力氣,只一味的用沙啞的嗓音呼喊口號,扛盾向前。
身後的矛戈手不斷捅刺,啄擊,鋒銳的利刃刺破甲冑,深入人體,又迅速拔出,讓熱血飆射噴灑,繼而再度刺出。
在先前奮勇搏殺的膽烈之人盡皆戰死之後,曹軍精騎已經沒有了再戰的勇氣。
然而無論是哀求還是咒罵,都無法阻擋冰冷鐵甲的腳步。
這是亂世,是戰爭。
無論正義還是邪惡,戰爭總是殘忍的。
“將軍有令!活捉王平!”
殺紅了眼的士卒耳中,傳來軍侯的傳令。
長矛的鋒銳對準那個跪地求饒的敵將咽喉。
士卒麻木的雙臂再度用力,向前捅刺。
眼見王平就要被刺死。
便在這時,一屯將發現端倪,一腳踹翻士卒,伸手掐住他甲領,喝道︰
“將軍有令!活捉王平!汝欲抗命耶!”
士卒麻木呆滯的臉上閃過一絲疑惑,旋即醒悟,急忙請罪解釋。
張了張口,卻無一絲聲音發出。
原來已經是喊啞了嗓子。
屯將揪起士卒,拍了拍他略顯稚嫩的臉,將他拽到一旁。
密集的包圍圈不知何時閃出一條空隙。
趙將軍策馬入內。
方圓十余步的包圍圈內,只余數十曹軍佇立。
“王平願降,願降啊!我的袍澤兄弟啊!”
王平跪倒在地,仰天哭泣。
幸存的數十曹軍亦面露驚駭之色,跪倒在尸山之中。
趙林嗅著空氣中的血腥味,莫名感到無比愧疚。
昔日曾在江邊暗自發誓,勢必要統一華夏,三興大漢。
但若是每戰皆如此殺戮,不知統一天下需要死傷多少漢人性命。
理想和現實,總是有差距的。
趙林在這一刻,似乎終于明白了那一句往日看來輕飄飄的話。
“一將功成萬骨枯。”
暗嘆一聲,趙林翻身下馬,踩著堆疊在一處的扭曲尸山上,親手扶起王平,言道︰
“兩軍對陣,不勝則亡。殺戮非我本意,然大戰驟起,事關勝負生死,不容心軟。
王將軍且先在此營中暫居,待大戰後,趙某再引將軍面見我主。”
言罷,擺了擺手,自有親衛上前,將王平綁縛押下。
趙林視線掃過跪倒在地的數十幸存者,無奈嘆了口氣,翻身上馬離去。
一陣慘叫怒罵之後,曹軍六千精騎除王平之外,盡皆屠滅。
趙林所部傷亡一千四百余人,關羽所部因堵住轅門,乃是曹軍突圍重點方向,故而傷亡逾兩千上下。
若在平時,以萬余步卒付出兩千五百人的代價屠滅六千輕騎,可謂大勝。
然在此時,卻有一處關鍵。
關羽、趙林所部本是預先安排的第一波伏兵。
而今血戰一場,士卒大半疲敝,耳聞號角不斷響起,望著前寨豎起的紅旗,趙林不由心中發寒。
原本費盡心力,演戲旬月設下的計策,引來曹軍傾巢而出,設伏兵圍而殺之。
如今第一波伏兵戰力大減,雖全殲曹軍輕騎六千余人,兵力總數略佔優勢。
但接下來突擊敵軍側翼,可是在平原作戰。
面對以逸待勞的曹軍鐵騎,以一萬疲累步卒,能否達成原定的作戰任務?
思索之際,趙林已隨隊伍踏出轅門。
回頭看了看渾身浴血的麾下士卒,又轉頭看了看關羽所部。
望著二伯親率五百校刀手,縱馬狂奔,只命周倉統領步卒緩行。
趙林自嘲一笑,強行將心中郁郁之氣驅散,謂陳安曰︰
“泰寧督軍步卒,吾自引騎軍增援大寨!”
言罷,抬起鐵槍,高聲喝道︰“騎軍听令!擺鋒矢陣,側擊敵肋!”
五百騎卒齊聲應諾。
將軍縱馬奔馳,其後部眾如雁翅一般展開,席卷而去。
先行出發的關羽聞聲,轉頭看了一眼趙林,威嚴的臉上閃過一絲欣慰,繼而微微眯起丹鳳眼,提刀向西北而去。
大寨之中,劉備登高台觀戰。
轅門處,一小將策馬往來,指揮士卒作戰。
或命舉盾擋箭,或命投矛擲出,或叫弓弩拋射。
另一側,魏延亦親冒矢石,不時下令調整陣型。
二人配合還算默契,以五六千人的兵力,依托轅門防線,死死扛住曹軍攻勢。
正望著戰場廝殺之際,一傳令兵忽來報曰︰
“稟主公,二將軍與趙小將軍出了後寨,正奔大寨兩翼而來。”
劉備聞言,微微頷首,吩咐道︰“速舉白旗,命各部依計而行。”
傳令兵抱拳應諾,急打起白旗,豎在紅旗旁邊。
各部有專人盯著高台旗幟,見白旗豎起,急去報與主將。
大寨北側,張合得報,乃謂副將雷銅道︰
“主公已豎起白旗,我自領兵去轅門待命,此處便交予你了。”
雷銅得令,接過指揮。
張合則點起三千精銳,撤往轅門左近。
大寨南側,黃權亦接到報訊,謂龐德曰︰
“主公信號已發,龐將軍請速依計而行。”
龐德亦領三千精兵,去轅門處待命。
二將踫面,分了左右,直待劉備信號發出,便要殺出轅門,與關羽、趙林配合,分割戰場。
按先前謀劃,待關、趙引軍擊敵側翼之時,二人須並力殺出,分向南北,死命向前。
須與關、趙所部合力,將圍攻營寨的曹軍分割包圍。
之後營中大軍亦會砍倒寨牆,協力圍住曹軍前部。
屆時,若彼有後軍來救,則可舉火傳訊,命馬超、張飛率騎兵趁著曹軍後軍增援之際,斜刺里沖擊敵陣,斬將奪旗。
如此,或可一戰而定漢中。
若曹軍此番前來,是以部分兵力試探進攻,則趁機全殲來犯之敵。
到那時,憑借兵力優勢,亦可緩緩圖之。
如今,曹軍傾巢而出,兵力與劉備軍相當。
劉備軍佔據戰術主動權,設下了兩波伏兵。
而曹軍則是勝在騎兵佔比更多,于平原作戰,優勢更足。
兩軍各有優劣,鹿死誰手,尚未可知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