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開局長阪坡,趙雲是我叔?

第333章 大計劃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早晨七點 本章︰第333章 大計劃

    “至于東路,柏軒既有定計,此去江陵,又有孔明在彼,若聞漢中局勢,自會領兵逆水而上,直取房陵、上庸。

    如此,夏侯淵東有大軍逼近,西有關隘阻路,北有糧道之危。

    困守漢中則糧草早晚耗盡,若循機向南,則深入巴中,自投絕地矣。”

    劉備聞言,思忖一番,問曰︰“倘曹操領兵來救,如之奈何?”

    龐統笑曰︰“柏軒曾有言︰‘遠水解不了近渴’。

    況且如今東吳久攻合肥,曹操雖兵強馬壯,兩面皆有大戰,如何能兼顧?

    待彼援兵到時,漢中早入主公掌中矣。”

    劉備頷首曰︰“言之有理。

    既如此,備即日發兵去白水關,先奪沮縣、下辨,截斷夏侯淵退路!”

    話音剛落,法正出班進言曰︰

    “主公,西路重守,選數員偏將任之可也。

    巴中與漢中雖有群山阻隔,然若夏侯淵見勢危而率軍南下逃遁,豈不禍亂巴中?

    還請主公屯兵巴中,一來四面合圍,使夏侯淵無路可逃。

    二來,待東路軍進攻不利,主公可趁機提兵北上,襲上庸之背,或合兵一處,攻西城而進兵南鄭。”

    劉備沉默片刻,頷首曰︰“如此,便依諸公計策。

    只是不知何人能當西路兵馬?”

    法正道︰“漢升將軍老當益壯,可當西路大軍。

    再請吳懿、吳班、吳蘭、劉、孟達、嚴顏六將各領數千兵馬,扼守要道,則西路大軍穩如磐石矣。”

    劉備聞言,起身于階上踱步,思忖一番,言道︰

    “孝直多謀善斷,便與漢升為軍師罷。

    我意孟達隨我去巴中屯兵,命劉巴與諸將同去西路,如何?”

    法正聞言,拱手應諾。

    劉備又點龐統、張松為隨軍軍師,魏延、黃權、董和、陳式、雷銅、孟達為部將,領兵兩萬,並陸遜所率趙林部曲九千余人,馬岱所率羌騎六千余,去巴郡屯兵。

    西路軍則由黃忠為主將,法正為軍師,走白水關,徑取沮縣、下辨,吳懿等六人各率三千兵,合三萬八千眾,分取險要之地,當道築寨。

    計略已定,劉備乃命文武整軍,籌備糧草,定于一個月後,于九月十五日出兵。

    彼時自交州調回的趙雲、徐庶應當也能趕回成都,白水關一線及成都守衛,便托付二人。

    八月中旬,關、張、趙林返回江陵。

    諸葛亮清點糧草錢帛,征發十萬民夫,命馬良、馬謖、糜竺、劉封督烽火台築造事宜。

    八月十九,諸葛亮與趙林密談三日,請關、張、馬超同聚大殿議事。

    馬超自隨趙林到江陵,常拜會諸葛亮,執禮甚重,及趙林自合肥歸來,便應其邀請,常去關張府上,與二人結交,幾番切磋之後,逐漸相熟,以表字相稱。

    此番議事,眾人並不分席對坐,而是圍著一個四四方方的木台指指點點。

    趙林手持木棍,介紹道︰“此物名為‘沙盤’。

    以沙土壘山,以木雕為城,以絲線作水,以小旗作兵,察山川之地貌,江河之走勢,城池關隘之險要而制成。

    我等可以此物推演兵事,則戰場態勢、敵我兵力分布,何處伏兵、何處可扎營,事無別類,皆縴毫畢現矣。”

    眾人聞言,皆奇之,關羽手捋長髯,不住頷首。

    張飛雙手撐在木台上,俯身去看那木雕作城的細節,環眼不時綻放一道精光。

    馬超亦細細打量一番,贊曰︰“此物神妙,真乃兵家寶物也。”

    趙林與諸葛亮對視而笑,趙林道︰

    “此物乃是林與軍師一同制成,來日可選精干之吏,專司繪制此物。”

    三人聞言皆喜,關羽卻手捋長髯,問道︰

    “軍師,這沙盤之上,可是漢水?”

    諸葛亮聞言,笑曰︰“二將軍慧眼如炬,可知此乃何地?”

    關羽手捋長髯,丹鳳眼微眯,笑曰︰

    “我料此地必是襄陽之西,漢中郡,對否?”

    諸葛亮聞言,笑曰︰“然也。二將軍可知為何繪制漢中沙盤?”

    關羽聞言,思忖片刻,奇曰︰“莫非,軍師欲令關某取漢中?”

    諸葛亮聞言,謂趙林曰︰“既是二將軍猜中,便由柏軒介紹一番罷。”

    趙林頷首,行至沙盤左近,先對關張馬三人拱了拱手,旋即侃侃而談︰

    “林此番回江陵,非只為私情,亦為國家大事。

    大伯取川,佔據昔日高祖龍興之地,羽翼已豐,曹操必有忌憚。

    而益州雖是初定,卻易守難攻,曹操雖有心攻伐,奈何距離遙遠,大兵調動日久,遠水解不了近渴,可謂有心而無力也。

    孟起兄向日屯兵下辨之時,曾言夏侯淵率兵三萬,游曳于武都西南之地。

    此地毗鄰漢中疆域,夏侯淵之意不言而喻。”

    說到此處,停頓一瞬,手持木棍,指點江山。

    “漢中郡,北有秦嶺山脈橫亙,南有大巴群山起伏,東連上庸、房陵,漢水貫通。

    西面卻最為緊要!

    漢中以西,武都以東,地處秦巴山脈與隴南群山過渡地帶,雖地勢起伏,多為河谷狹窄之地,卻是漢中與隴右地區的聯系要道。

    昔日軍師隆中對曾言,橫跨荊、益,則可待天時而東西並頭北進,以平北方。”

    如今二伯鎮守襄樊,大伯已取益州,兩地聯系全賴長江,自襄樊去信成都,須先向南取道江陵,再乘船逆水而上,多繞遠路,孰為不便。

    況且自益州興兵北伐,若不據漢中、武都,雖有十萬大兵,敵可當道扎寨,以區區數千精兵拒之,故而此二郡誠為我軍志在必得之地也。”

    言罷,略作停頓,木棍點向上庸、房陵二郡,續言道︰

    “此二郡亦是關鍵所在。

    若要行遠親近朋之策,須能勾連荊、益。

    若據此二郡。

    北有患,則兩地以漢水為聯系,往來通信、支援皆有水利之便。

    南有禍,則兩地以長江為聯系,兼之交州三郡以為後方,可謂固若金湯。”

    言罷,環視眾人,眸中精光四射,朗聲道︰

    “林在川時,早與龐士元會同益州智謀之士共商大計。

    今日,便與二伯、三伯一同商討一番...如何...”

    俊朗青年意氣風發,手中木棍在沙盤上畫了個圈。

    “.....一戰!豪取四郡!繼而奪雍涼二州,據半數天下,虎視中原!”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三國︰開局長阪坡,趙雲是我叔?》,方便以後閱讀三國︰開局長阪坡,趙雲是我叔?第333章 大計劃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三國︰開局長阪坡,趙雲是我叔?第333章 大計劃並對三國︰開局長阪坡,趙雲是我叔?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