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七日,兩萬江東兵屯駐浚遒縣已有十二日。
四門依舊緊閉,城頭也依舊豎著曹軍旗幟。
十二日間,只有傳令的斥侯可通過吊籃進出城池。
天色漸暗,西面大路忽有數騎疾馳而來。
為首一騎,長矛上綁縛著白色絹布,迎風飄揚。
城頭一名校尉手搭涼棚,瞧得真切,急揮手謂左右曰︰
“駙馬有令,遇舉白旗者,開門放入。”
左右聞言,急去傳令。
浚遒西門緩緩打開,數騎馬不停步,疾馳入城,直奔縣衙所在。
“報!吳侯傳令,二十九日,大軍圍城,請駙馬依計行事。”
趙林聞言,扔掉手中的雞骨頭,撿起粗布擦了擦手,謂徐盛曰︰
“文向,召各部校尉來此議事。”
徐盛抱拳領命而去。
趙林又端起酒樽,一飲而盡,擦了擦沾染在胡茬上的酒水,問陳安曰︰
“泰寧,皖縣可有消息傳來?”
陳安附耳言道︰“未曾。不過算算時日,關君侯應當已至皖縣。”
趙林思忖一番,言道︰“賀弟應當也快到柴桑了吧。”
陳安道︰“快馬加鞭,應當如此。”
趙林頷首道︰“那便再等一日。”
陳安聞言,附耳問曰︰“若明日無消息傳來,主公當真要親自領軍去合肥助戰?”
趙林苦笑道︰“若無二伯威懾,我脫身容易,那五萬石糧草卻是要丟了。”
陳安道︰“吳侯未必能看破...”
話音未落,趙林便打斷道︰“吳侯確實未必能看破,可魯子敬足智多謀,我殺潘璋,取浚遒,或能瞞其一時,豈能瞞他一世?
若被他瞧出破綻,報與吳侯,只恐傷了兩家和氣。”
陳安道︰“主公早已料到與江東反目成仇,緣何懼怕傷了和氣?”
趙林聞言,嘆道︰“時機未至。
罷了,無論二伯能否及時趕來,且助江東奪了合肥,料想也不易守住。于大局無礙。”
正言語間,徐盛與十余校尉陸續趕來,趙林遂高坐主位,正襟危坐,不再與陳安談論。
未幾,眾將到齊。
趙林見狀,朗聲道︰“諸位,吳侯傳令,命我等後日進軍,依計而行。
現升帳分派任務。
後日卯時造飯,辰時發兵。
徐盛。”
“在!”
“命汝領三千精銳,盡換曹軍衣甲,舉曹軍旗幟,人皆縛白綢于左臂,于合肥東門外做戲廝殺,若能誘使守軍出城來戰,便是大功一件。”
徐盛聞令,喜道︰“末將領命!”
趙林點三名校尉,作為徐盛副手,又分派其余十數名校尉,或有留守浚遒之人,或有統領中軍,待合肥守軍殺出,便去搶門之人。
及諸將各有任命,趙林起身喝道︰
“各部整肅兵馬備戰,不得有誤!”
眾人抱拳應諾,各自散去。
一夜無話。
次日,趙林巡城完畢,方才回到縣衙,忽有一親衛來報,言皖縣有使者至。
趙林急命入內敘話。
來人報曰︰“趙將軍,君侯大軍已至皖縣南方十里外,特命小人前來傳訊,亦作向導。”
趙林聞言,喜曰︰“二伯可有交代?”
來人答曰︰“君侯命小人轉告將軍,馬季常已率船隊去往柴桑,江東郡主可隨船同返江陵。
叫將軍不必憂慮。”
趙林聞言,喜曰︰“大善!
如此,明日汝且扮作親衛,隨我左右,待兵至合肥之時,再尋機脫身。”
來人道︰“將軍,君侯另遣三百騎卒相助,現隱藏于城外,將軍可于今夜出城,自有兵馬接應。”
趙林聞言,思忖片刻,搖頭道︰“不妥。
我若不告而別,恐露出破綻,待明日我去面見吳侯,自有脫身之計。”
言罷,踱步數個來回,又謂來人道︰
“今日城中封鎖已解,汝隨泰寧尋機出城,叫那三百騎去桐鄉縣外等候,我若脫身,必從此路過。”
來人抱拳領命,隨陳安而去。
及至次日,天尚未明,城中兩萬江東兵已按趙林將令,各自整備兵馬,造飯開鍋,收拾營帳器械。
用罷朝食,趙林身穿白袍,騎馬按劍,出縣衙,往西門而去。
城門處,徐盛所領三千精銳,皆著曹軍衣甲,舉曹軍旗幟,左臂白綢隨風飄動,煞是齊整。
趙林環顧士卒,謂徐盛曰︰
“今日之戰,重在誘敵,文向若能引曹軍出城,則大事定矣。”
徐盛聞言,抱拳曰︰“末將必不負駙馬厚望!”
趙林點了點頭,親送徐盛先行,復領中軍綽在徐盛之後,往西而去。
二十余里,兩萬士卒帶甲疾行,于巳時抵達合肥東門外。
彼時孫權已命大軍三面合圍,東面主將乃是江東老臣程普。
數日前,程普領兵駐扎舒縣城外,因而未曾與趙林見面。
昨日吳侯下令,命程普率軍佯攻合肥東門,待見得左臂纏繞白布的曹軍自東方來襲,便領兵佯作廝殺,誘騙曹軍出城接應,趁機搶奪城門。
程普因而得知精通江南粗鄙俚語的趙林,便是今日偽裝成曹軍的主將,遂早將心腹部曲分作兩部,一部安排在後軍列陣,一部安排在前軍,等待奪門時機。
佯攻半日,忽有斥候來報,言東面有三千曹軍,左臂盡纏白布,正殺向此處。
程普聞言,笑謂左右曰︰“是咱江東駙馬,黃公覆的好學生來了。”
乃急命親信校尉做好準備。
時合肥東牆上,守將見東面有援軍殺來,急遣斥侯報與張遼︰
“將軍!浚遒援軍殺至,江東兵亂矣!”
張遼問曰︰“其軍打誰人旗幟?率軍幾何?”
斥侯曰︰“打張字旗號,應是張 將軍,其眾三千。”
張遼聞言,謂樂進曰︰“文謙,與汝一千精騎,出東門,只管沖殺,破壞器械,待援軍入城,不可戀戰,急速回返。”
樂進抱拳領命而去。
其人方走,又有斥侯來報︰“將軍!西門外有六安援軍殺來。”
張遼聞言,微微一愣,問曰︰“打何人旗號?其眾幾何?”
斥侯道︰“未見其將旗,只見我軍玄色軍旗,約莫四千余眾。”
張遼聞言,眉頭一皺,正欲再問,身側李典卻言道︰
“張將軍,援軍殺至,若不接應,恐不敵江東數萬之眾。”
張遼卻道︰“孫權將兵十萬,而今只有六萬圍城,兼之六安守軍不過四千之數,豈能不留守備兵馬,盡起守軍來援?
若是江東之人佯作援軍,賺我出城,如之奈何?”
李典道︰“先前我等出城迎敵,殺傷眾多,想來已不足十萬之眾。
而今援軍見我勢危來救,若不接應,恐傷軍心。”
言罷,見張遼仍在遲疑,遂請命道︰“若張將軍不放心,某願領一部兵馬出城接應。”
此言一出,張遼只得無奈頷首,囑咐道︰“曼成,你我之怨,私也,國家大事,公也。
汝今領兵出城接應,我當親領一部人馬守在城門處。
若援軍是敵非友,只管速速回城,敵軍我自擋之。”
李典聞言,抱拳道︰“某亦知公私分明,張將軍不必擔憂。”
言罷,便點起一千騎卒,往西門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