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張南已退回陣前,正駐馬觀戰,見二人廝殺正酣,一攻一守,招式皆精妙絕倫。
攻者大刀連綿不絕,如驚濤拍岸;
守方長槍纏繞,如老樹盤根,好似黏在刀桿上,不叫大刀施展全力。
張南心道︰“老將軍雖年邁,這一身武藝卻當真是叫人敬佩,倘若再年輕幾歲,恐怕武勇可堪當世絕頂。
只是那李嚴沉穩至極,如此相斗,恐難速勝啊。”
卻是在擔憂黃忠力不能久戰。
二人又斗了十余合,黃忠見李嚴手中長槍防守的潑水不進,自家刀勢展不開,遂虛晃一刀,徒然變招。
先是蓄力豎劈,見李嚴橫槍欲擋,卻中途變招,大刀豎劈之時,雙手一扯一推,竟在毫厘之間讓過長槍,直擊李嚴胸腹。
這突然的變招打了李嚴一個措手不及,眼見刀刃便要劈在李嚴胸口,即便有鐵甲防護,其力亦可透甲傷人。
好個李嚴,竟也一反常態,不再拘泥于沉穩招式,于危急之中刺出一槍,直取黃忠咽喉。
這一招以命換命,同歸于盡的招式逼迫黃忠不得不回刀格開槍刃。
李嚴則趁機策馬小跳兩步,拉開距離。
黃忠再欲上前廝殺之時,李嚴卻撥轉馬頭,徑往陣中奔逃。
黃忠哪肯罷休,便策馬去追,心道︰
“回馬槍?施冷箭?哼哼,老夫卻是不懼!”
李嚴策馬奔逃,心中亦道︰
“老匹夫武藝絕倫,若是以回馬槍應對,恐無勝算,不若以冷箭射之。”
一追一逃,許是李嚴馬慢,或是蓄意減速,二人距離逐漸拉近。
就在馬尾、馬頭只有兩步之遙時,李嚴忽扭身向後,左手撐弓,右手拉弦,大喝一聲︰
“著!”
利箭應聲而射,直取黃忠面門。
兩軍士卒只見李嚴射出一箭,黃忠慘叫一聲便伏于馬背之上,所幸坐騎頗通人性,竟知主人受傷,載著黃忠往本陣跑去。
一時間,蜀軍士氣大振,荊州軍卻驚呼出聲。
張南雖知黃忠善射,卻只道老將軍年邁,一時不察,竟被敵將冷箭射傷,遂急忙拍馬去救。
然而此時黃忠距離本陣足有數十步,張南又如何能救援及時?
眼見李嚴綽槍在手,已然追至黃忠馬後,張南正欲高聲喝罵,卻忽見老將軍腰馬合一,猛的向後仰倒在馬背上,雙手赫然掣著弓箭。
弓弦響起,羽箭瞬息而至,直射在李嚴肩胛處。
蜀軍兩當鎧並無肩胛防護,何況老將軍慣用三石強弓,間隔數步距離,便是尋常單層鐵甲亦難防護,因而這一箭射中,竟將李嚴射落馬下。
形勢急轉,方才驚呼出聲的荊州軍頓時齊聲喝彩。
而方才士氣大振的蜀軍卻鴉雀無聲。
原是李嚴落馬,尚未爬起身來,黃忠便已將大刀擱在其脖頸處。
老將軍頗為得意,傲然道︰
“若論刀法,天下尚有敵我者。
若只論弓箭,老夫在世,何人敢稱神射!”
話音剛落,李嚴尚不及回應,蜀軍陣中突發騷亂,士卒多隨將旗向東撤離,只余數百人列陣向前,似要來救李嚴。
黃忠見狀,奇曰︰“觀汝安營扎寨,弓馬武藝,絕非庸碌之將,緣何一朝落敗,麾下士卒皆退?”
李嚴手捂箭創,羞愧道︰“我本一縣令,臨危受命,名為前部先鋒,實則乃誘餌也。”
言罷,轉頭去看本陣,見數百士卒列陣向前,面露決然之色,忍痛抱拳一禮,謂黃忠曰︰
“某今戰敗,請乞容降,非我貪生怕死,實因某若身死,我部眾兄弟五百三十九人皆殉命矣。”
黃忠聞言,見那五百余人列陣而來,陣容齊整,皆面露決然之色,雖步履不快,卻無半點遲疑,遂贊曰︰
“好部曲!皆為忠義之士也!”
言罷,收其大刀,翻身下馬,扶起李嚴,正色曰︰
“李將軍弓馬嫻熟,更兼沉穩,將軍之才也。
今既願降,老夫當親自為將軍引薦。
且先命部曲棄了刀兵,待見過我主玄德公,再妥善安排,如何?”
李嚴聞之,抱拳曰︰“多謝老將軍不殺之恩。
李嚴敗軍之將,願自縛雙手,獨身請見玄德公,我部曲兄弟,便請老將軍暫且收容。”
黃忠聞言,頷首從之。
李嚴乃喝止部曲,叫拋下刀兵,席地而坐,等候押解。
黃忠亦命副將張南暫領大軍,自與李嚴策馬向東,去尋劉備報訊。
卻是方才為李嚴粗略治傷之時,李嚴將成都應對盡皆告知了黃忠。
及至二人策馬飛馳,抵達中軍,請見劉備,詳說始末。
劉備謂李嚴曰︰
“所謂︰
‘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
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
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劉璋危急之時任將軍領命出戰,卻叫將軍做誘餌赴死,此乃‘君之視臣如土芥’矣。
將軍愛兵如子,為保部曲而降,雖忠臣義士,不能詬也。”
李嚴聞之,感激涕零,俯首歸心。
劉備親扶李嚴,問曰︰“適才將軍曾言楊懷得敗兵報訊,必引軍回成都。
不知此人兵略如何?
其麾下士卒精銳否?”
李嚴道︰“楊懷乃益州名將,然以嚴觀之,此人名過其實也。
明公兵精將勇,只須餃尾騷擾,其軍旦夕之間,便有潰敗之禍。
屆時,明公再將大軍掩殺,必能大獲全勝。”
劉備聞言,面帶喜色,連連頷首,卻先叫隨軍醫官帶李嚴下去治傷,待其走遠,謂左右曰︰
“諸公以為如何?”
時法正在側,拱手曰︰“某曾與楊懷共事,其人乃劉璋死忠,雖勇猛善戰,卻智謀不足,乃一勇之夫也。
其才可堪前鋒之職,今獨領大軍征戰,必有疏漏。
若李嚴非詐降而來,主公可趁其未返成都之際,揮軍追殺,先折劉璋兩萬兵馬。”
龐統亦進言曰︰“成都雖為繁榮之地,民不過數十萬,安能以一城而養數萬之眾?
若吞了楊懷兩萬兵馬,成都堅城無兵馬駐守,豈不唾手可得?”
劉備聞言,頷首道︰“二公言之有理。”
卻又去看趙林,問曰︰“柏軒以為如何?”
趙林看看法正,又看看龐統,見二人隱約有相爭之意,遂言道︰
“以林淺見,楊懷所部可追而不可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