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軍兩萬五千之眾,分作十余部在營前列陣,呈包圍態勢。
其陣列森嚴,旌幡蔽日,刀槍如林,甲冑齊整,橫亙錯落于湔水東營之前,威勢洶洶。
常言道,人上一千,形形色色;人數過萬,無邊無沿。
趙林及三千將士眼中,這兩萬五千手持利刃,氣勢逼人的蜀軍,仿佛洶涌澎湃的潮水,似乎瞬間就可以將這小小的湔水東營吞沒。
然眾將士听到趙林慷慨激昂的大喊聲,心中懼意雖未全部消散,卻也燃起了一股決死之意。
先前因怕死而嚇得雙腿戰戰的年輕士卒率先響應,高舉手中長矛,大喊道︰
“願隨將軍死戰!”
身旁的老卒有些詫異的看了一眼年輕士卒,咧開的嘴角扯出眼眶的褶皺,亦高聲呼喊︰
“願隨將軍死戰!”
一老一少的吶喊仿佛在平靜湖面丟下了一塊巨石,激起千層浪。
一時間,“願隨將軍死戰!”的呼喊聲此起彼伏,逐漸匯聚,繼而整齊劃一,山呼數遍,響徹整個戰場。
趙林見狀,心中亦涌出一股豪氣,提槍立馬于陣中,目光如炬,直視對面的人山人海。
高沛立于前軍陣後,見趙林營中士氣大振,暗自詫異一瞬,旋即冷笑一聲,謂左右曰︰
“我等十倍于敵,即便鼓舞士氣,又有何用?小兒無謀矣。”
言罷,大喝一聲︰“擂鼓!進軍!”
左右聞令,于鼓車上緩緩敲響戰鼓,前軍五名校尉得了軍令,抽刀在手,各自指揮一部人馬排著緊密陣型,呈包圍態勢向壕溝進軍。
五千余蜀軍呼喊著口號,邁著還算整齊的腳步踏地而行,緩緩推進。
沉重的腳步仿佛踏進眾人的心頭,每接近一步,都讓空氣愈發凝重。
趙林這邊,早有準備,三名軍侯各領五百人于拒馬防線之後列陣,重甲持矛戈在前,弓弩手在後,每人身前的土地上還插著幾根簡易投矛或是箭矢。
李姓校尉率五百人為預備隊,察險要之處支援救火。
另一名校尉率百余人操縱簡易投石車,若有哪面危急,便可速發石塊震懾蜀軍。
謝旌領五百精騎伏于營寨左翼,趙林雖身在轅門處觀戰,但若是時機一到,便可縱馬趕到營寨右翼,率親衛及五百精騎突襲蜀軍。
蜀軍萬萬想不到,短短四天五夜的功夫,趙林以三千士卒不僅僅是挖出一條數百步長的壕溝,建造了拒馬、投石車,還在營寨兩側開了隱蔽的側門,又差人在寨牆與河岸間踩踏出兩條足以使戰馬奔馳的通路來。
而這些幾乎都是在蜀軍眼皮子底下做到的。
“敵近百步!搭箭!”
正面的軍侯忽然大喝一聲,弓弩手自身前的土地上抽出一支箭矢扣在弓弦上,或架在勁弩上,蓄勢待發。
“敵近八十步!”
蜀軍前排刀盾挺進,中段則是背負包裹的士卒,後端為弓弩手,此時也彎弓搭箭,蓄勢待發。
“敵近五十步!”
話音剛落,只听一聲梆子響,自蜀軍陣中升起密密麻麻的黑點。
那軍侯抬頭去看時,卻被斜掛東方的冬日晃了眼楮,看不真切,只是听到箭雨射來的嗡鳴聲,急忙低頭,大喝道︰
“俯首避箭!”
士卒聞令,紛紛低頭,仗著鐵甲兜鍪或是雙重皮甲硬扛箭雨。
“唰唰唰!”
“嗖嗖嗖!”
箭雨傾盆落下。
“叮叮叮!”
“鐺鐺鐺!”
無數箭頭撞在鐵甲的葉片上,鑿出一個個淺淺的小坑,頹然落地。
也有數不清的箭矢扎在了皮甲上,卻被第二層皮革攔住,只是有些士卒身前插著十數支羽箭,看著甚為駭人。
不時響起的悶哼聲,也代表蜀軍的箭雨並非毫無建樹。
防護再嚴密的盔甲,也有薄弱之處,總有漏網之魚,恰巧命中,扎在甲片連接處,所幸是八十步外的拋射,雖能透過薄弱處,卻也無力對重甲之士造成致命傷。
“敵近四十步!弓弩準備!”
那軍侯頂著接連不斷的箭雨,不顧被射中面門的風險抬頭看了一眼蜀軍,大吼下令。
“咚咚咚!”
腳步聲越來越近,似乎就在眼前。
但荊州軍士卒無一人抬頭去看,也無一人驚慌失措的胡亂射箭。
密集的箭雨下,拒馬被射成了海膽一般,士卒也大多在身前掛上十余乃至數十支箭矢。
“敵近三十步!拉弓!投矛準備!”
前排重甲矛戈將長兵架在拒馬上,自身前黃土中取來簡易投矛,握在手中。
“敵近二十步!放箭!”
軍侯再一次抬頭去看,旋即悶哼一聲,手捂下頜被箭矢擦出的血痕,怒聲下令。
荊州軍的弓弩發射之聲淹沒在敵軍厚重腳步和連綿不絕的梆子響中,幾乎不可察覺。
數百支箭矢相比蜀軍十倍之多的箭雨而言,顯得稀疏不密,然而從敵陣中傳出的慘叫聲卻意味著兩軍的差距。
荊州軍人皆重甲或雙層皮甲,又豈是只穿戴簡易半身甲的蜀軍能比的。
數百箭矢雖大多扎在了敵軍前排刀盾上,卻也有不少箭矢穿過人縫,射中了中段背負泥土的蜀兵身上,射倒數十人。
軍侯听到敵陣中傳來的慘叫聲,松開捂住下頜的手,隨意在甲冑上抹了抹手上的血跡,隱藏在絡腮胡中的嘴角咧出一抹報復成功的笑意。
“敵近十步!投矛!”
那軍侯又一聲大喊,左右聞令,一手抬起遮住面門,一手握著投矛,奮力擲出,一齊射向蜀軍。
簡易投矛無鐵刃,只削尖了一頭,威力遠不如鐵尖的制式投矛,卻仍然能對只穿簡易皮甲的蜀軍造成一定的殺傷。
先前蜀軍刀盾為防箭雨,團身藏于盾牌之後,卻把中段的負土士卒顯露出來,在箭雨攢射中尚能彎腰躲避箭雨的負土士卒,卻防不住投矛。
弓弩射程遠,三十余步內的拋物線幾乎不可見,而投矛卻能在空中劃出一道明顯有弧度的射擊路線,越過十步內的刀盾,扎在二三十步內的負土士卒身上。
一輪投矛齊射,從蜀軍陣中傳來的慘叫聲遠比方才多了不少。
但前軍五千之眾,推進百余步,抵達壕溝邊緣,也不過才付出了不足百余人的傷亡。
高沛立馬于陣中,見到前排刀盾士卒敵近壕溝,紛紛矮身躲在盾牌之後,仿佛築成一道矮牆一般,負土士卒在箭雨的掩護下輪流將背負的包袱扯開,向陷坑中灑落泥土,而荊州軍雖能造成一些殺傷,卻阻攔不住,不由抬手輕捋胡須,謂左右道︰
“爾等做好準備,待壕溝填平,扯開拒馬,爾等便縱馬殺入營中,務必生擒趙林小兒!這功勞,須讓不得張將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