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趙林兩日夜將湔水東營打造的如鐵桶一般,誘高沛領軍來攻,先勝一陣,挫其銳氣。
蜀軍為天上投石,地上陷坑所懾,暫且退回資中城。
高沛曰︰“此戰先傷了泠將軍,又折損千余精銳,卻不見得趙林一面。倘若彼堅守不出,我等強攻之下,只怕損失慘重。”
張任聞言,頷首︰“敵有所備,強攻不可取。眼下洪水未退,劉備不得北進,我等若在三五日內攻克趙林營寨,生擒此人,則劉備縱有精兵強將,亦無能為也。”
高沛聞言,皺眉道︰“趙林雖止三千人馬,然營前有壕溝、拒馬,其後有投石車這等利器,我等若非強攻,如何能在三五日內攻破他營寨?”
張任思忖一番,不得計,起身于城樓上踱步良久,忽抬眼遠眺,隱約可見趙林大營,若有所思道︰“此人用兵,深諳兵法之要。河灣處雖無退路,卻也叫我等鋪展不開陣勢,無法圍而殲之。
《孫子兵法》有雲︰‘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趙林趙柏軒...真將才也。”
高沛聞言,皺眉道︰“張將軍可有計策?”
張任手扶女牆,笑曰︰“彼既兵少,又無退路,吾自然有計破之。”
高沛奇曰︰“計將安出?”
張任笑道︰“高將軍可曾听聞先賢伍子胥疲楚之計?”
高沛聞言,拱手道︰“不知也,願聞其詳。”
張任曰︰“昔日吳國攻楚,伍子胥獻疲楚之策,分大軍為三部,先差一部犯楚,楚以舉國之兵來迎,吳軍不與交戰,後撤出境,待楚國大軍還,再令一部人馬犯楚。
如此三部人馬輪流犯境,楚國每以舉國之兵迎戰,大軍往返奔勞,反復進退,空耗國力,徒傷士氣...”
話未說完,高沛大喜曰︰“疲兵?張將軍妙計!妙計呀!”
言罷,于城牆之上手舞足蹈,奔走不停,喜曰︰“趙林兵少,又無路可退,乃生死存亡之際,必嚴加防範,我若分派士卒,每日佯攻其營,趙林恐不敵我大軍,必設重兵防範。
如此一來,只須一日夜,其軍必疲,士氣大跌,無能為也!哈哈哈哈!”
笑罷,高沛便拱手一禮,欲下去準備分兵佯攻之事。
卻見張任擺手攔下,笑曰︰“高將軍,只須命數百士卒,多備鼓樂之器,于夜里悄悄抵近其營,鼓噪吶喊,錘鑼打鼓,不叫其軍安眠便是,何必枉費士卒性命,佯攻其寨?”
高沛聞言,思忖一番,忽大笑曰︰“哈哈哈哈!張將軍此計妙極,妙極也!
如此日夜不得休息,他趙林縱有萬夫不當之勇,又如何能為?
哈哈哈哈!末將這便下去安排,今夜便耍弄虎雛一番。”
言罷,拱手一禮,大笑離去。
張任送走高沛,反身遙望趙林營寨,手捋胡須,冷笑一聲,暗道︰
“雖有將才,又怎是吾敵手?虎雛?哼...不過爾爾。”
另一邊,趙林于大帳設宴慶功。
營中凡屯將之上,皆入席飲宴。
肉是現殺的馬肉,胡亂煮熟,或者烤來吃用。
酒是濁酒,原為蜀軍御寒之用,量不多,每人只分得一碗。
待眾將吃的肉絲塞滿牙縫,趙林舉杯起身,朗聲道︰
“諸公,此戰我等未傷一人而斬首蜀軍千人,繳獲甲冑數百領,皆賴諸公奮勇,士卒用命。
今日挫敵銳氣,首戰告捷,當盛飲而賀,諸公且滿飲此杯。”
眾人聞言,皆起身舉杯,先贊乃因趙林之謀才有此大勝,隨後將濁酒一飲而盡。
趙林亦干了一碗,隨後環視眾將,正色曰︰“我軍雖勝了一陣,然我等仍在重圍之中,進有蜀軍勢眾,退有湔水深狹阻路,不可因一時之勝而懈怠!”
眾將聞言,皆斂去笑容,靜听趙林言語。
“蜀軍近在咫尺,敵眾我寡,其必不會就此罷休。
爾等須嚴加防範,提防蜀軍夜襲營寨。
但有巡營不勤者,守衛懈怠者,必嚴懲不貸!”
眾將聞言,皆抱拳曰︰“謹遵將軍之令!”
趙林見狀,微微頷首,又安排好值守輪次,分隊巡邏,明哨暗哨等,方才叫眾人散去。
是夜,月隱星稀,天地間一片昏暗。
趙林營中,大部士卒卸甲安眠,只余三百人分派崗哨巡邏。
夜半時分,高沛親領五百士卒,背負銅鑼皮鼓,少打火把,行至湔水東營數百步外。
高沛瞧見營中火光,便叫士卒滅掉火把,循著營中燈火抵近數十步外,旋即咧嘴一笑,高聲喊道︰
“殺啊!活捉趙林!”
霎那間,五百士卒或敲鑼打鼓,或雙手持刀劍交擊,鼓噪吶喊,齊聲喊殺。
那銅鑼 作響,刺耳至極,聞者無不驚醒;
那戰鼓咚咚轟鳴,震破靜夜,听者盡皆振奮。
刀劍交擊之聲此起彼伏,吶喊廝殺之音喧囂嘈雜。
營中崗哨、巡邏士卒等本就得了趙林之命,嚴加防範。
忽聞這喊殺動靜,頓時警覺,或在營中奔走相告,喚醒同袍,報于各部將校,或擂鼓吹號,警示有敵來襲。
時趙林正在酣睡之中,忽被陳安喚醒,未己睜開雙眼,耳中便傳來陳安急切告警︰
“主公!蜀軍夜襲!”
趙林聞言,猛的睜開雙眼,眸中閃過一道精光,急道︰“速速為吾著甲!”
又大喝一聲︰“來人!傳令各軍,分守營寨,去叫謝旌死守拒馬!”
言罷,在陳安的幫襯下匆忙披甲,疾行出帳。
帳外早有親衛牽來寶馬,趙林接過長槍,翻身上馬,急向轅門沖去。
各部將校及士卒亦胡亂披甲持械出帳,跟在趙林身後,奔向轅門,或謹守營牆。
趙林急奔至轅門外,見謝旌已然率數百士卒在拒馬之後列陣,卻不見蜀軍身影,遂縱馬奔至謝旌身側,問曰︰
“敵軍何在?”
謝旌言道︰“只聞其聲,未見其人。”
趙林聞言,皺眉看向前方,入目皆是黑漆漆的一片,心中不由暗思︰
“蜀軍襲營怎會不打火把照亮?”
思及此處,趙林奪過一士卒手中火把,一手持長槍,一手持火把,輕磕馬腹,寶馬緩緩走出拒馬防線。
趙林循著鼓噪吶喊之聲向前行了十余步,那震天響聲卻忽然消失不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