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松前藩的投靠,漢軍自然不會拒絕。
畢竟他們只有2000人,而北海島的面積還是很大的,上面還有大量的阿伊努人,要控制這麼大的地方,沒有充足的人手可不行。。
再說了,有很多事情漢軍自己去做不太合適,會弄髒自己的手,但是交給腳盆人去做的話,就毫無問題了。
“你就是松前德廣?”
當聶士成帶著軍隊進入富山城的時候,松前藩的藩主松前德廣鞍前馬後,非常賣力的幫助漢軍在城內駐扎,將富山城的防御交接給~了漢軍。
另外一邊又表現的十分恭敬,對聶士成等漢軍將領低眉順目,一副討好巴結的樣子。
正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人,對方都這樣了,聶士成也不好太苛責對方。
本來準備好的下馬威,現在看起來也派不上用場了。
從松前藩上下的表現來看,之前有關倭國人崇拜強者的說法,看起來十分準確。
“是,小人就是松前藩的藩主松前德廣,不知道將軍有何指示?”
松前德廣一臉討好的開口問道,那樣子看上去就像是一只搖尾乞憐的哈巴狗。
“嗯,我來問你,松前藩現在有多少人?”
“回稟將軍,松前藩在幕府的石高制下的知行是1萬石石高,目前一共有余人,男性青壯年6800余人,士兵2100余人!”
松前德廣的回答十分詳細,不僅給出了準確的數字,還將里面的數字進一步的拆分,尤其是松前藩的青壯年人口數,這個數字對于漢軍而言至關重要。
因為漢軍接下來要在這里大興土木,開墾耕地,挖掘煤礦,修建新的城市和定居點,並且還要修建能夠容納海軍大型戰艦和商船停靠的港口和碼頭。
這些都需要使用大量的勞動力,而這些勞動力在初期肯定只能指望松前藩自己出人了。
听到松前德廣的話,聶士成感到有些奇怪。
他在倭國駐軍的時間不短,之前在石見銀山那邊駐軍的時候了解過倭國的石高制。
所謂的石高制,是用來衡量倭國的大名們的實力的一種標準。
石高制不以大名們的封地的面積來判斷他們的強弱,而是根據他們的封地內糧食的產量來排名。
畢竟倭國多山,平原的面積很小,除了關東平原之外,其他地區幾乎沒有面積超過4000平方公里的平原。
而被分封到山區和平原地區的大名們,即便是封地的面積一樣,但是糧食的產量卻有天壤之別。
平原地區的大名有更多的耕地,能生產更多的糧食,而更多的糧食可以養活更多的人口。
人口是稅收和兵員的保證,所以同樣面積的封地,平原地區的大名的實力要遠強于山區的大名。
因此,為了保證分封的公平,倭國采用了一種不看面積,只看糧食產量的做法。
而石高制的單位是‘石’,這是一個容積單位,一石差不多是120公斤大米。
一萬石的石高,通常情況下能養活8000人口,八千人口中大約有2500名男性青壯年人口,而按照每五個青壯年中抽取一名加入軍隊來算的話,1萬石的石高通常情況下只能養活500名士兵。
因此,各地大名的實力基本上可以按照他們的身高來判斷。
比如說德川幕府,因為他們佔據了面積超過1.5萬平方公里的關東平原,所以他們的糧食產量遠比其他大名要多。
德川幕府直接控制的土地的石高總數大約在400萬石左右,按照一萬石可以組建500名士兵來算,他們擁有動員20萬士兵的能力,而平時的常備部隊人數也在15萬以上。
而倒幕派的幾個大名的石高就要小很多,最大的薩摩藩擁有80萬石石高,差不多可以動員4萬士兵。
長州藩的石高是40萬石,差不多可以動員2萬士兵。
不過這是通常情況,在戰爭年代他們為了獲取勝利會瘋狂的擴軍,利用庫存的糧食在短時間之內征召大量士兵入伍,一旦獲得勝利的話他們就能佔據幕府把持的關東平原,就能解決糧食不足的問題了。
而輸了的話,那就徹底完蛋了,因此後世的倭國人喜歡賭國運,其實就是從這種模式下繼承下來的。
倭國的軍隊跟天朝的不太一樣,他們的士兵大部分都是由武士組成的。
而武士是不種田的,所以需要農民們來養活。
因此倭國的農民的稅收很重,通常情況下收獲100公斤大米,需要上交超過60公斤以上!
一些極端一點的大名甚至會把這個稅收比例提高到7成,這導致倭國的農民的生活普遍極差,他們承受的稅賦要比天朝高很多。
不過,因為分封制的關系,倭國各地的大名手中都有一支強大的武士組成的軍隊,這使得倭國的農民基本上沒有辦法進行反抗,他們的反抗通常還沒發展起來就被武士給鎮壓了。
聶士成掃了一眼,松前藩的這些士兵大部分都是武士,只是一個一萬石的大名居然能養2100名武士,這有點令人吃驚。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通常情況下,一萬石的大名養500人都很吃力了。
“將軍有所不知,我們雖然石高不大,但是我們的貿易比較發達,跟北邊的阿奴伊人的貿易加上從海峽附近的捕魚收獲,都提高了我們經濟實力,讓我們能養活更多人,這才有能力組建這樣一支軍隊!”
松前德廣有些驕傲的說道,雖然只是一萬石的不入流大名,但是他的軍隊規模甚至都超過了很多5萬石的中型大名了!
松前藩的實力比預期的強,人口比預期的多,這對于漢軍而言是件好事。
至少他們修房子,開墾荒地的勞動力更加充足了。
“城內有多少糧食,你們在城外有多少耕地?”。
光有人口還不行,要想大規模的往這里移民的話,還必須要有充足的糧食和土地來養活和安頓這些移民才行。
“城內一共有大約3萬石糧食,足夠全藩人口吃一年半的了!”
松前德廣很是自豪的說道,以一萬石的石高,能儲存下來三萬石的糧食,僅此一點就足以令人稱道了。
他可以拍著胸脯表示,整個倭國上下,有能力存下三年糧食的大名,可以說是屈指可數,甚至是不存在!
而松前藩能做到這一點,除了他們的規模比較小之外,主要原因是因為他們依靠貿易立國,並不是像其他大名那樣靠種田。
其實南邊的薩摩藩的情況跟他們也差不多,薩摩藩擁有強大的海軍,積極對外開展貿易,所以他們的收入也比實際產出高不少,這也是薩摩藩能在外面不停的搞事情,發動對外擴張戰爭的原因。
要是本國的糧食都不夠自己的軍隊和百姓吃的話,他們當然沒有力氣對外擴張,能對外擴張都是因為家里有余糧。
听到松前藩這里有3萬石糧食,聶士成有點詫異,不由得高看了松前德廣一眼。
這家伙看起來似乎比想象中的有本事啊!
“你們封地有多少畝耕地?”
于是聶士成本著進一步了解的心態,一邊朝著富山城的天守閣走去,一邊開口問道。
“目前有畝耕地,但是因為這里的氣候關系,每年只能種植一季糧食,所以產量不高。”
兩萬多畝耕地的確不多,幕府那邊給松前藩的封地面積的確太小了,其實北海島北邊靠近後世的室蘭等地有一塊面積不小的石狩平原。
這個地方的面積有4000平方公里,如果開墾出來的話,足以獲得超過600萬畝耕地。
即便是這邊因為氣候的關系產量不高,每年收獲300萬石糧食還是沒問題的。
所以北海島沒有發展起來,其實主要是因為幕府限制了大名們在這邊的發展。
幕府為了保持合法性,往往會頂著一個征夷大將軍的頭餃,而北海島也就是蝦夷地區就是他們要征討的地方。
若是讓其他大名在北海島大肆跑馬圈地,將這里的蝦夷人都殺光了,將這里的土地都給圈佔了的話,那幕府頭頂上的征夷大將軍的頭餃就保不住了。
一旦失去了這個頭餃的話,他們的政權合法性就會受到動搖,所以歷屆幕府都極力限制其他大名在北海島這里的擴張,寧願讓這里的土地荒廢著,也不願意讓其他大名染指這里。
可能在幕府和其他倭國人的眼里,這里不過是一塊冰天雪地的不毛之地而已。
但是,北海島的發展潛力其實非常巨大,這里有豐富的煤炭資源和漁業資源,而且平原的面積也不小,農業的發展潛力很大!
在後世,北海島是倭國的主要糧倉之一,倭國全國百分之六十的小麥和百分之二十的水稻都是這里出產的,而且北海島的人口數也從現在的幾萬人增加到了570萬人,增加了上百倍!
而導致北海島人口大幅度增加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幕府倒台之後,倭國政府加大了對北海島的開發力度,並且放開了國內的移民前往北海島的限制,這才使得北海島的人口在短短一百多年將增加了上百倍!
天朝不是幕府,自然不會限制北海島的發展。
林千羽當初之所以堅持要將這里從幕府的手中搶走,主要目的有三個︰
第一,在倭國的北邊獲得一個基地,從而全方位的封鎖倭國,並且獲得前往北美的跳板.
喜歡清穿︰反清後,我挨個揍列強請大家收藏︰()清穿︰反清後,我挨個揍列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