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場沒有一個人是打算順著趙鄴的意思去的,包括季美人她自己。
“四弟,想來是你不曾听懂。”
婉寧對著謝危使了一個眼色——到你上的時候了。
收到信息,謝危掂了掂懷里面的趙承安,委委屈屈顫顫巍巍的小聲音就出來了,“嗚嗚嗚……要皇爺爺……”
趙承安是知道誰說話管用的,這就開始嘟嘟囔囔了,聲音不算大,但是能夠讓人听的清。
趙鄴頓時一僵,這不是對著他說的?
有一種被針對了的感覺。
事實證明,說道啟文帝還是管用的,趙鄴在那一瞬間就愣住了。
“無論如何,今日無非就是一些小摩擦。”
“這樣, 兒你過來,孤來教你射箭。”
趙鄴小腦袋瓜子一轉,還真的讓他機靈上了。
要是真的按照他的建議來,不僅可以展現出來他作為兄長的偉岸和可靠。
最重要的是,可以讓他這個親生父親好好的陪伴好大兒,增加親子之間的感情。
後面的這一點才是更重要的,也是切中了趙鄴心里面最深處的小九九。
婉寧原本想要冷嘲熱諷幾句,但是她故作無奈,恨恨的一甩袖。
“謝危,我們走!”
走去哪兒呢?
當然是去找啟文帝申冤訴苦吶,剛剛趙承安不就說了嗎。
這叫做沿襲,前面已經說過,可不叫作突兀了。
听到婉寧的呼喚,謝危趕緊就抱著孩子跟上她的腳步。
“誒……婧兒,這就不追究了?”趙晟都愣住了。
他本來追過來就是想要看熱鬧,拉偏架的,可是他就連話都沒說幾句,主人公就已經走了一方。
這哪行,再留在這里,完全就是跟他不合的另外一堆人,再在這邊留著,有什麼意思。
于是乎在看到謝危跟離之後,趙晟張望一番,也是疾步跟了上去。
但是外面婉寧的馬車已經沒了蹤影,想跟也跟不上。
站在原地思考了一下,還是決定打道回府,有時間還不如好好的和他的幕僚們好好商議接下來該怎麼走。
留在殿內的三人,第一感覺當然是開心。
不約而同的想到,還真不愧是太子啊,說話還是管用的多。
除去這一屋子伺候的人,就留他們一家三口了。
趙鄴和季美人交流了一下眼神,屏退周圍的宮人們,將空間留出來,給他們一家三口好好的交流情感。
也不知道是日子過得太順了想要給自己找點熱鬧,還是真的是腦子缺根筋,覺得萬事不要緊。
另一邊馬車上,婉寧命令加速。
“這是要往集英殿去?”
“對,這時候父皇必定是在處理政務,看我不好好的去告趙鄴一狀。”
“這太子他當的是太順了,我就讓他認清一下自己。”
謝危一下子被逗笑,“阿婧不要生氣,都是他們的錯。”
趙承安恢復了自由,自己在馬車里面找到了位置坐著,也跟著附和,“娘親不要生氣,好好會擔心。”
甜言蜜語很順暢的就說出來了,也不知道是和誰學的。
但是婉寧很受用,管他真話假話,好听不就得了?
帶著婉寧公主獨特標志的馬車在燕宮之中行進,又是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
抵達啟文帝處理政務的殿前,婉寧和謝危派遣她們家趙承安來打頭陣,自古以來,孩子總是讓人不設防的。
由謝危幫助目前小短腿的趙承安下馬車,婉寧就開始“嗚嗚嗚”的啜泣,導致謝危“一不注意”,手里面的孩子就像是解了繩的小馬駒,風一樣的往大殿去。
趙承安跑走的一瞬間,謝危做伸手攔截之態,但無奈有二,一是孩子跑得快,二是婉寧哭的響。
一家三口配合良好,都貢獻出了不俗的演技。
打響告狀第一槍的是年紀最小,演技渾然天成真情流露的三歲小兒趙承安。
在奔跑的過程中,先是穩住自己的身形,避免摔倒以至于出師未捷身先死,兩只水靈靈烏溜溜的眼楮就睜著,自己沒有眼淚沒關系,借助外力也是一種方法。
小小的人兒生的白嫩可愛,跑起來更是一duang一duang的,終于經過千辛萬苦來到啟文帝面前。
趙承安的情緒已經醞釀完成,他爹剛剛囑咐的話,他是記得一清二楚。
眼眶里面的熱淚已經是準備就緒,在校場的時候,額頭上面被擦的那一下,現在已經紅出了一道凸形。
按理說,這麼大點的傷害其實是沒有什麼傷害力,奈何小孩子的皮膚就是白嫩,這才顯得尤其的顯眼。
啟文帝一眼就看見了在趙承安額頭上的紅痕,不算重,就是顯眼。
“安兒,這是怎的了,快到皇爺爺這里來。”
“嚶嚶嚶∼”趙承安沒有馬上說話。
讓人猜。
宮里面有什麼的風吹草動,不說是全方位捕捉,像這樣擴大到後妃和公主之間的矛盾,各方都將消息傳回給主子。
太監早就把事情稟告上來,啟文帝自己就估摸著,按照婉寧的性子,就說兩句這是一定還沒完。
就等著後面她會怎麼做,沒想到婉寧人沒來,把孩子給派出來了。
“皇爺爺,安兒不開心。”趙承安的告狀正式開始,小嘴巴開始碎碎念,“爹爹教我射箭,二十一叔帶著武師父,我們原本都有人教……”
“但爹爹英武,準頭比武師傅來的好,二十一叔有心進取,屏退伺候的人,要爹爹來教他。”
這件事本身趙 就是不佔理的,更何況謝危也不是沒有身份的人,真論起來,那是長姐夫。
原本啟文帝對于趙 是有些喜歡的,畢竟這麼多年來他孩子眾多,生的都是歪瓜裂棗,還不如膝下空虛。
趙 長得正常,腦子也沒毛病,這不就在一眾的牛鬼蛇神當中脫穎而出。
至于後來為什麼不看重,甚至讓這一個健全的兒子泯于眾人,只能說是緣分沒到家,畢竟不是親生的。
在一切水落石出之前,更沒有隔代親的想法。
一個無所謂並不看重的兒子,比起愛屋及烏、親眼看著長大的孫子,站在誰那邊簡直是一目了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