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天師,卻總以為自己很弱!

第69章 儒修之路,三不朽

類別︰武俠修真 作者︰砂糖橘子 本章︰第69章 儒修之路,三不朽

    張道之與蓁兒雖說是兄妹關系。

    但說到底,近些年來,二人之間,並非朝夕相處。

    對彼此多有不了解。

    正如此刻蓁兒見張道之正誦讀經文,又瞧見院子里發生的種種異象。

    只覺驚訝。

    這時,站在她身旁的阿絮脫口道︰

    “姑娘,您這位兄長,莫非是仙人嗎?”

    蓁兒也極其不解。

    她讀萬卷書,對異士有所了解。

    說書先生口中那些鋤強扶弱,仗劍走天涯的俠客們,也是異士。

    可從未在書里見過,听說書先生講過,有些異士,竟能使萬物逢春?

    蓁兒暫且安耐住內心震撼,認真地听著張道之講經。

    恍惚間,自身仿若入定。

    昔日所讀之聖人典籍,在這一刻,全部回想起來,不停地涌入腦海當中。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

    “...”

    此前,縱使讀書百遍,仍是不見其義。

    但如今,心緒入定,心思明空。

    那些聖人典籍中蘊含的天地大道,仿佛已被她掌握在手里,

    “世間之事,皆有本末,明因果承負,則聞道也。”

    “讀萬卷書,博學己身,不懂則問,問而深思,思而明辨,辨而行萬里。”

    “...”

    蓁兒喃喃著。

    體內竟是緩緩凝聚起少量的浩然氣。

    院外。

    那中年書生見此狀,暗自驚訝道︰

    “這是,聞道了?”

    “不得官身,卻能聞道,此女子,已超越這世間絕大多數讀書人了。”

    此前有言,修行三境,在築基、三花聚頂、五氣朝元。

    佛教有不同稱謂,儒家也是如此。

    即聞道、明道、證道。

    與其說是境界,不如說這是心境了。

    一般來說,大多數的讀書人,想要身具浩然氣,必須要走科舉致仕之路。

    因為從這條道路中,他們可以確定此生為之奮斗之目的。

    或出將入相,或治理家國,或為一地百姓之父母官。

    知道自己接下來要做什麼,便是聞道了。

    有了這個心境,便會不斷地充實自身,在這個過程中,凝聚浩然氣。

    若不走科舉致仕,那就走立學之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如科舉致仕一般,也是一種救世之路。

    萬千大道,殊途同歸,唯一目的,便是救世。

    這是學問建立之初的目的。

    所謂小學治國,大學治世,就是如此。

    儒生接下來的心境,便是明道。

    確定自身踐行的道路之後。

    就要去想,該通過什麼方式,去走到路的終點了。

    比如要投身官場治世,當了大官,就要去想,用什麼方法救世,是依法救世,還是推陳出新,用改革救世。

    此為明道。

    在這個階段,體內不僅會存在浩然氣,還會具有功德。

    畢竟,自身已走在救世的道路上,所作所為,都會幫助到百姓。

    倘若路走錯了,百姓因此受害,道心自然也就崩塌了。

    唯有具有功德的讀書人,才能不以官印為媒介的情況下, 將體內浩然氣與自然偉力相互溝通。

    也就是將浩然氣外放體內,到達異士的程度。

    至于證道...

    便就是成聖之路了。

    也就是此前說過的三不朽。

    無論聞道還是明道心境,至多只能做到立功或是立德、又或立言。

    不可能三者兼備。

    但到了證道階段,就要嘗試著,一起去走這三條路了。

    走不通,儒生的路,便也走到了盡頭。

    這也是為什麼,一些讀書人,明明做了大官,卻不復少年,甚至成了惡龍的原因所在。

    因為他們知道,他們踏不上證道之路的終點,不可避免的淪落為俗人,開始貪贓枉法...

    如今。

    蓁兒就已經到了明道的心境。

    今後隨著學問的深入,體內積攢的浩然氣,將會越來越多。

    院外那中年書生之所以驚訝。

    是因為,極少有女子,能走到這一步。

    “身為女子...”

    “她的道,又是什麼?”

    “女子不可為官,也就只有立德這一條路了。”

    中年書生喃喃著。

    立德與立功是兩條路,各有優勢。

    所謂立德,就是不停地充實自身學問,完善自身道德,從而成為一地大儒。

    屆時,可開辦學院,讀書育人。

    走立德之路,體內浩然氣的積攢會比較快。

    而立功,走官場之路,是要與一國氣數掛鉤。

    國運衰微則己身衰微,國運強盛則己身強盛。

    這兩條路的終點,都是立言,就是在這世間,留下自己經久不衰的學問。

    如此,可為不朽。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張道之著《妖魔圖錄》,是直接跳過了立功與立德。

    但這本書,究竟能否稱得上‘立言’,還有待歲月的驗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那中年書生見張道之睜開眼楮的一刻,就已悄然離去。

    就好似從未來過。

    也是在他不再誦讀經文那一刻,大牛也已從修行中回過神來。

    只是桃夭與蓁兒仍愣在原地,做一臉沉思狀。

    這時,阿絮開口道︰

    “道長,姑娘听了您的講經之後,便就這般了,這是怎麼了?”

    方才,她呼喊蓁兒,不得回應,見其呆愣,不知該如何是好。

    張道之在蓁兒身上打量一番,如那中年書生一般,也在嘖嘖稱奇,

    “朝聞道...”

    “蓁兒,竟然凝聚了浩然氣。”

    “她,找到了屬于自己的路。”

    這些雲里霧里的話,阿絮不懂,也不好再發問。

    同時,張道之也在沉思。

    此前,他還想著,待離開京城時,給蓁兒置辦一些產業。

    畢竟,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但如今看來,蓁兒已經找到了自己的道。

    若是棄道入了下九流或是從商。

    那真就是張道之的不是了。

    “我早該想到的,畢竟,我這妹妹,可是有著京城第一才女之稱。”

    “想必,在讀書天賦上,定是異于常人。”

    張道之很欣慰,沒想到,他的一場講經,竟會使蓁兒得此奇遇。

    “蓁兒妹妹天賦這般好,不可浪費。”

    他已經想好,在離京之後,要為蓁兒做什麼了。

    隨後。

    他又來到桃夭身前,

    “此經文只得暫時壓制她體內的狂躁力量,想要完全化解,只怕還需青丘狐族秘寶狐靈玉。”

    雖說用《太上老君清靜心經》暫時將桃夭的情況緩和,但也只是暫時而已。

    這就像是個定時炸彈,指不定某日便會爆發出來。

    所以,為了桃夭性命,他必須及早送桃夭返回青丘。

    當然,在此之前,是要將蓁兒的事情解決。

    “狐靈玉...”

    張道之忽然想起。

    在前世《山海經》一書里,提到對青丘的記載︰

    【又東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陽多玉,其陰多青。】

    青丘多玉...狐靈玉,還真是有意思啊。

    頓了頓。

    張道之又看向一旁的大牛。

    它正在一片草地里拉屎。

    那里有幾朵花開得正艷。

    張道之深深皺眉道︰

    “你怎麼醒那麼快?”

    大牛哞哞兩聲,像是在說,我天賦好。

    張道之搖頭輕嘆,

    “今後別說你是龍虎山出來的。”

    “龍虎山,不丟這個人。”

    大牛再次哞哞兩聲︰

    您不早就將龍虎山的臉給丟盡了嗎?

    張道之‘咦’了一聲,隨後就扭著大牛的耳朵,

    “那是張寅生丟的人,跟我有什麼關系?”

    喜歡明明是天師,卻總以為自己很弱!請大家收藏︰()明明是天師,卻總以為自己很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明明是天師,卻總以為自己很弱!》,方便以後閱讀明明是天師,卻總以為自己很弱!第69章 儒修之路,三不朽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明明是天師,卻總以為自己很弱!第69章 儒修之路,三不朽並對明明是天師,卻總以為自己很弱!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