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北伐進行到底

第三十章 東風夜放花千樹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陳惡禪 本章︰第三十章 東風夜放花千樹

    朱熹在歷史上的形象是腐儒、先師、道德楷模。

    但其實許多標簽都是後人加在他身上的。

    所謂‘我注六經,六經注我’。

    成熟的大儒並不是解釋先賢的學說,而是用先賢的學說來為自己的學說作背書。

    到了明清時期,當朱熹被當作了先賢之後,也就逃不了與孔子一般成了符號化的人物。

    然而,真實的朱熹卻不是這樣。

    他在武夷山發現了螺蚌殼與魚的化石,推測滄海桑田,古代的海洋是今日的陸地。也親身實地的考察,指出《山海經》《禹貢》的眾多錯誤。

    朱熹繪制過地圖,研究過潮汐現象,總結過花開花落的規律,完善了民間自救組織社倉,修訂了鄉約制度,興辦學校,改革簡化了婚喪嫁娶等禮儀。甚至組織、統帥過民兵。

    他在政治思想上,更是對皇權政治、科舉制及吏治國家對地方和民間社會的侵奪和征斂等都進行了深刻的批判。

    但是這都是後話了,如果用四個字來形容三十歲的朱熹,那就是‘暴躁老哥’。

    朱熹的養父劉子羽是以士大夫的身份,躋身抗金名將的序列,不是沒有理由的。

    在養父的教導下,朱熹不能說如同辛棄疾這般陷陣殺敵如同尋常事,可跟一個死胖子翻臉倒也頗有些高手寂寞天下無敵的做派。

    “湯碩!你這廝是真的該死了!”朱熹雙目赤紅,將四把椅子都扔了出去之後,又直接踹斷了一條桌子腿,拎在手中就要向前撞過去︰“楊二哥,你稍稍讓一些。”

    楊�哭笑不得,扶著剛剛被凳子砸了一下的肩膀說道︰“朱三,湯二,你們都多大的人了?鬧什麼鬧!都給我住手!”

    身為楊沂中的二兒子,楊�其實並不是一個追逐名利之人,除了在戶部掛了一個員外郎的職稱,這廝最大的愛好與父親一樣,都是收集藥方。

    後來楊�將收集的千余藥方匯總成《楊氏家藏方》,還流傳到了日本。

    但不追逐名利也不代表有人可以輕視于楊�,他的親爹楊沂中可還沒有死呢!

    就算湯思退的二兒子湯碩也不可以!

    見楊�勸了幾聲,又有許多人將湯碩與朱熹二人隔開,兩人終于扔下手中的物什,由武斗變成了文斗。

    辛棄疾捏著黃豆,往嘴里一扔,隨手拉來了一名小廝,往他懷里扔了幾枚銀錢,詢問剛剛發生了什麼。

    在銀錢的感召之下,小廝言簡意賅的將事情說了個明白。

    其實很簡單。

    在現在宋國政治斗爭趨于刀子見紅的程度時,主戰派與主和派已經不想再維持表面的和睦了。

    不拼命沒辦法。

    這幾個月之間是戰是和幾乎決定了許多人今後的政治生涯。

    到底是高官厚祿,富足三代,還是說狼狽下台,滄海余生,就看這一哆嗦了。

    如同朱熹、陳亮這些小一輩翹楚放棄學業與官職,來到臨安之後又跟著中樞來到建康,可不是為了在這秦淮河上喝花酒的。

    更重要的是要為主戰派造勢。無論如何都要營造出一種群意洶洶的姿態來,從而逼迫朝中的主和派讓步,並且發兵北伐。

    在這種情況下,湯思退的二兒子能跟朱熹看對眼那就見鬼了。

    湯碩也是借著酒勁開始撒潑,用某人詩詞的韻律不對為借口,直接開始了破口大罵,然而他罵的也不是某一個人,而是政治傾向是主戰派的所有士子。

    朱熹自然也不是省油的燈,他的文化素養要高得多,罵起人來不僅不帶髒字,甚至還引經據典,讓人听完之後還得反應片刻才能判斷出究竟是在夸自己還是罵自己,直把湯碩弄得火冒三丈。

    辛棄疾斟滿酒杯,端起來細細抿著,眼睜睜的看著剛剛還在宴飲的士大夫們已經分成兩派,吵成了一團,不由得有些好笑。

    然而片刻之後,辛棄疾復又覺得意興闌珊。

    與這些人打交道,真的有意義嗎?

    不是說他們能不能成事,他們難道有能力壞事嗎?

    想到這里,辛棄疾放下酒盞,隨後對抱著個蹄啃得滿嘴流油的羅懷言說道︰“快些吃吧,吃完了咱們就走。”

    羅懷言抹了抹臉︰“大郎君說讓五哥你揚名,難道不揚了嗎?”

    辛棄疾搖頭︰“想要揚名,何時都可以,但此地宛若糞坑,我雖然不至于如同青蓮般出淤泥而不染,卻也不想如此和光同塵。”

    羅懷言點頭,抓緊時間與那蹄較勁︰“五哥,這廚子的手藝很好,蹄可比軍中的炖馬肉香多了,你不嘗一嘗?”

    辛棄疾笑著搖頭︰“我還不餓。”

    話聲剛落,就听到湯碩大著舌頭說道︰“你們這些只會操弄筆桿子的,根本不知道兵凶戰危。你們說北伐,空口白牙一張嘴,然則到時候具體是誰上陣廝殺,是你?是你?還是你?”

    湯碩點了幾個人後,又冷冷的看向了辛棄疾︰“不會是要靠那些從山東來的兵匪吧?!”

    眾士子也都順著湯碩的目光看來,卻只見辛棄疾起身冷笑︰“你這肥廝,若是有種,就再說一遍。”

    湯碩早就認出了辛棄疾。

    他可不是什麼都不知道的衙內,在當日凱旋入城的時候,湯碩就將靖難大軍諸多將領記在了心中。

    身為湯思退的兒子,自然就要與老爹同仇敵愾,湯碩當即對著辛棄疾遙遙一指︰“俺說你們……”

    話聲未落,一枚玉佩猶如激射而來的弩矢般迎面砸了過來,在湯碩眼中急速放大,他只覺得頭皮一痛,隨後頭就被打落在地。

    護衛在門口的兩名健壯家奴迅速上前。

    剛剛文人之間的斗毆是一碼事,現在辛棄疾這個武人出手,就是另一碼事了。

    然而這兩個家奴雖然是軍旅出身,但赤手空拳哪里是辛棄疾的對手。

    輕易打翻兩名家奴之後,辛棄疾踹斷了一條桌子腿,在手中掂量了一下,歪著頭對湯碩獰笑著說道︰“你剛剛說什麼?”

    朱熹等主戰派士子皆是樂呵呵的看著這一幕,也不勸架,只是看著辛棄疾一人將十余名士子包圍。

    湯碩吞咽了一下口水,大胖臉上肥肉直顫,雖然身邊還有楊�,但他一點安全感都沒有。

    這廝猛然意識到,如辛棄疾般的山東武人不可以按照拿捏尋常宋國武人一般對待。

    就算辛棄疾當場將湯碩打殺了又能如何,到時候一溜煙的逃回山東,改名換姓,誰能奈何得了他?

    提刑官、推官保證去一個死一個。

    “俺……俺說你們山東北人都是粗鄙無文,好好的文會,讓你這廝弄得烏煙瘴氣。”湯碩披頭散發,卻漸漸理直氣壯起來︰“我等都是以詩會友,如何要動武?”

    仿佛剛剛挑起事端的不是這廝一般。

    辛棄疾只覺得無趣,扔下木棍,對著朱熹與陳亮二人拱了拱手,隨後就要轉身離去。

    湯碩仿佛看到了對方的命門一般,直接大笑出聲︰“你們看看,俺是不是說對了?武夫就是武夫!一說到文華之事就要灰溜溜的逃了!”

    羅懷言原本還想拿著蹄在路上吃,聞言直接出言呵斥︰“你們這些南人知道什麼?我家公子出身山東名門辛氏,在北地以文名著稱,受業于亳州大儒櫻寧居士劉瞻劉公,哪里是你們這些人能探知一二的?”

    湯碩指著已經轉身的辛棄疾大聲說道︰“你這廝看看你家公子,可有勇氣回到這案幾之前,拿起筆來寫些打油詩嗎?而你們……”

    說著,湯碩指了指身邊的那些士子︰“你們就真的願意讓這群武夫來掌管天下大勢嗎?”

    這廝玩了一手很好的偷換概念,將主戰主和之爭變成了文武之爭。

    辛棄疾走到畫舫門口,正巧一朵碩大的煙花綻放在天空中,焰火又猶如細柳般垂落下來,眼見這一幕,他終于還是嘆了一口氣,轉過身來。

    “你……你要干什麼?”湯碩被嚇了一跳,還以為辛棄疾終于翻臉了,連忙向後退去︰“我爹是建康留守,你這廝要是……”

    “筆墨紙硯。”辛棄疾冷冷說罷,就坐在了案幾前,如同看到肥碩羚羊的獵豹一般,盯著湯碩作蓄勢待發狀。

    “辛兄,我來!”陳亮捋起袖子,當即就來給辛棄疾研墨。

    他雖然年紀小,性情跳脫一些,卻也看得懂局勢,立即就明白了現在正是士林之中主戰主和兩股勢力較勁的時候,無論如何都要出一份力的。

    在案幾旁坐了片刻,就當眾人都以為辛棄疾要用如椽大筆潑墨寫一首豪放詩詞時,卻見這名已經有些名聲在外的悍將提起毛筆,在紙張上緩緩寫上了題目。

    元夕。

    陳亮一邊研墨,一邊點頭,正月十五,以此為題,也是應景。

    不過這種主題實在是寫爛了,想要脫穎而出,反而困難。

    想到這里,陳亮不由得暗自為辛棄疾擔心。

    還不如寫一些戰場殺伐之類的詞曲,有甦學士珠玉在前,倒也不顯得離經叛道。大不了到時候他陳亮拿著銅琵琶鐵綽板唱個痛快,總不能讓辛棄疾落了場子。

    就在這思量的片刻期間,辛棄疾已經將第一句寫到了紙上。

    陳亮在其身邊,緩緩吟誦而出。

    “東風夜放花千樹。”

    數支煙花飛到天空之中,炸開之後猶如似錦繁花漸漸落下,將畫舫中的所有人映照成一片金黃。

    湯碩臉色一變,雖然是衙內,文化水平不至于到文豪的程度,然而即便有一定文學鑒賞能力之人都能從第一句中看出這首詞的不凡,他也不例外。

    但湯碩還是強笑道︰“此老生常談耳。”

    陳亮抬眼撇了這廝一眼,隨後緩緩吟誦。

    “更吹落,星如雨。”

    數名士子此時眼中皆是異彩連連,想要叫好,卻又不敢打斷辛棄疾的思路,連忙向後招手,將躲在帷帳之後的幾名花魁喚過來,就等著這首元夕寫就之後,立即開始傳唱。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

    “一夜魚龍舞。”

    上闋寫罷,畫舫之中已經寂靜一片。

    “哈……”湯碩還要再說什麼,卻被楊�狠狠拉了一下手臂。

    “你想要連帶著自家父親都在史書上丟人嗎?”楊�先是狠狠警告了湯碩一句,隨後就抬頭看向了辛棄疾。

    恰此時,辛棄疾也抬頭看向了楊�,並對他點了點頭。

    饒是楊�已經年過四旬,見狀也有受寵若驚之狀,向辛棄疾拱了拱手。

    楊�僅僅听到上闋,就知道這首詞必然會不朽,連帶著畫舫上的眾人都會在史書上記上一筆,就猶如當日王勃寫就《滕王閣序》時一般,反面角色時真的會被嘲笑幾百年的!

    反過來說,如果發揮得當,就會如同那名閻伯嶼閻都督一般在史書上記一筆。

    楊�這種心態倒也正常,只能說任何中國人都拒絕不了上史書的誘惑。

    此時,辛棄疾低下頭來,仿佛放下什麼大石頭,認命般的在紙上筆走龍蛇起來,而一旁的陳亮則是繼續吟誦起來。

    “蛾兒雪柳黃金縷。”

    “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

    念到這里,陳亮的語氣變得有些虔誠,似乎變得滿足,又似乎有些羞惱的微微一嘆,念出了最後一句。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念罷,陳亮後退兩步,躬身一禮。

    其余人也都是紛紛肅然,向著辛棄疾拱手行禮。

    所謂蒼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

    雖然這首《青玉案•元夕》並沒有達到倉頡造字的程度,但如此名篇在眼前出世,也讓所有士子感受到了由衷的震撼乃至于戰栗。

    朱熹剛要發表感嘆,卻听到楊�擊掌大嘆︰“此天才也,當不朽矣!”

    听到此言,朱熹當即就膩歪的夠嗆。

    他媽的,上史書的機會竟然被這廝搶了。

    然而辛棄疾卻沒有對此做出任何回應,只是起身放下毛筆,拱手說道︰“詩詞小道爾,殺不得金賊,復不得故土,文化天成在金賊的刀下也只能化作錦繡灰罷了。有朝一日,克復中原,直搗黃龍之後,再與諸君論詩詞之道吧。”

    說罷,辛棄疾再次拱手,大踏步的離去,只留下了畫舫中一眾士子面面相覷。

    楊�也有些訕訕。

    白白的浪費表情了,與這首詞傳唱天下的並不會是自己那句感嘆,而是辛棄疾隨後的這番說辭。

    而湯碩則是更加難堪。

    這他媽怎麼隨便挑個武夫踢過去就能踢到一個鐵板?

    這下子誰還敢說由武夫主持北伐?你說他是武夫,那你也寫一首《青玉案•元夕》這個等級的詩詞啊?!

    寫不出來就不要挑動文武之爭,跟辛棄疾比起來,誰是武夫還說不定呢!

    而且辛棄疾最後淡然離去的做法,仿佛真的沒把這首剛剛寫出的詩詞放在眼里,更是給人一種摸不清路數的感覺。

    這人是真的不在意詩詞之道,還是說他在詩詞上的造詣已經爐火純青了,順手拈來的句子都到了這種程度?

    “東風夜放花千樹……”

    歌聲傳來,眾人望去,卻見那幾名花魁不敢拿起文稿,只是遠遠探著脖子看來,默默吟誦幾遍之後,就開始傳唱了起來。

    歌聲悠揚,詩詞雋永,在煙花火色之中,不過片刻,這首《青玉案》就傳到了各個畫舫,隨即引發了一系列驚嘆與贊揚。

    很快,虞允文與陳俊卿也來到了這處畫舫之中,揮手讓那些行禮的士子起身,來到案幾之前,拿起紙張,細細讀了一番之後,虞允文對陳俊卿笑道︰“人人都說甦學士的《明月幾時有》之後,中秋詞難寫。如今在我看來,辛五郎這首《元夕》之後,上元詞也難寫了。”

    陳俊卿撫須笑道︰“真是好詞。”

    而一旁听著這番言語的楊�大悔,為什麼剛剛沒有想出這一番感嘆呢?

    這下子更難名垂青史了。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將北伐進行到底》,方便以後閱讀將北伐進行到底第三十章 東風夜放花千樹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將北伐進行到底第三十章 東風夜放花千樹並對將北伐進行到底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