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賊!”
紛紛灑灑的雪花之中,張榮高舉長矛,以總管之身親自臨陣向前,眼中並無余物,只有幾十步之外的‘武安’大旗。
已經十分疲憊的東平軍士卒奮勇向前,沿著張榮開闢出來的道路,如同一枚鋒利的釘子一般,狠狠楔進了金軍陣型之中。
如果此時東平軍能有萬余大軍,或者說有三四千靠譜的宋軍在後方支援,說不得真能對武安軍發動全線反擊,也說不得真的將武安軍徹底擊潰。
但東平軍出戰的只有四千人,一路傷亡分兵至此,跟隨張榮正面作戰的只有兩千余人罷了。
因此,在奮力前突之後,東平軍看似糾糾無敵,卻如同一名力氣使老的刀客一般,一擊將畢生所學全部砍出,卻是後續乏力,難以再次突進了。
而首先感受到東平軍乏力的並不是別人,而是首當其沖的高景山。
不知是不是由于大雪帶來的涼意,高景山此時已經徹底冷靜了下來,沒有如之前那般暴怒,只是用冷冷的眼光看著那面不斷逼近的‘東平’大旗,雙手如同鐵鑄的一般握著馬韁繩,紋絲不動。
在百步外的時候,這面東平大旗狂飆猛進,前去阻攔的金軍望風披靡;到了幾十步的時候,東平大旗速度已經慢了下來;而到了此刻,雙方帥旗相距不過十余步,互相都能看到對方惡狠狠的眼神之時,東平大旗已經舉步維艱,難以移動。
在武安軍的層層阻擊之下,東平軍已經力竭了。
“總管,暫且退一退吧。”高安仁回來復命,只是看了一眼形勢,也不顧其余幕僚、副將等人不敢勸說,直接諫言道︰“張榮已經是困獸,是要發瘋的,總管為一軍之將主,不應該再在此地冒險。”
高景山眼楮依舊看著近在眼前的戰場,卻是呵呵一聲冷笑︰“你的意思是讓老夫畏懼困獸?”
高安仁同樣看了一眼戰場︰“人與野獸的不同,就在于能運用智謀,審時度勢,難道人要與虎狼比一下究竟誰的爪牙更鋒利?現在張榮上前撕咬,是因為他別無退路,總管卻不能棄了體面。”
高景山詫異的看了一眼高安仁,想了想搖頭說道︰“若是老夫退了,陣線崩塌該如何是好?”
高安仁拱手︰“這就是末將想說的,總管實在是太靠前了,反而不利于諸將廝殺。不只是高存信,劉良果他們也同樣驚駭,一邊想辦法破陣,還要一邊擔心總管,根本無法專心作戰。此外……”
高安仁頓了頓,復又看向了後營︰“左監軍是個有主見的人,他的軍令應該馬上就會來了。”
果真,高安仁的話聲剛落,一名軍使就帶著滿身的風雪飛奔到了軍前︰“奉左監軍之令,命武安軍總管高景山讓開沖鋒道路,若再有托詞,軍法處置!”
這就是正式下達的軍令了,如果高景山還不遵從,那麼理論上左監軍徒單貞就有了發作的理由,可以拿高景山的項上人頭來立威。
軍使也知道軍令極其強硬,隨即就低聲勸道︰“高總管,這風雪眼瞅著是越來越大了,左監軍擔心,若是繼續這樣下去,張榮全身而退,對于士氣的打擊就太大了。”
高景山先是詫異的看了一眼高安仁,只覺得自己這個佷子成長速度一日千里,已經不能以普通小輩視之,隨後則是見到軍使牢牢盯著自己,不由得嗤笑一聲︰“這次就給左監軍一個面子,咱們走!”
說罷,高景山再次深深的看了那面東平大旗一眼,直接撥馬離去了。
武安軍第二將仁佳卓不由得感激的看了高安仁一眼,隨後接過了指揮權,指揮著各部兵馬交替後撤。
張榮親自率軍,再次擊潰了身前的一個謀克之後,只覺得胳膊一陣酸痛,胸腹處的劇痛也隨之傳導過來,讓這名老將不由得暫時放棄了繼續追擊,而是拄著長槍,在原地稍稍喘息。
“列陣!列陣!”
“他娘的別追了!”
“快回來,列陣!”
有東平軍的軍官大聲呼喊,然而在越來越大的風雪之中,人力顯得極為渺小,旗幟與金鼓的作用也隨之變小,再加上力戰之後的疲憊,以至于收攏兵馬都變得極為困難。
蕭恩再次前來,只不過這一次他的頭盔已經不見,左臂也已經抬不起來了,渾身混雜著塵土、鮮血與雪花,不知道剛剛經歷了多麼慘烈的一場大戰。
見到張榮之後,蕭恩著急說道︰“大哥,已經足夠了,現在就算趙官家當面也足夠了,賈和仲那廝已經回城了,再不走,東平軍就全都留在這里了!”
張榮望著這名從梁山泊殺官造反之時就跟著自己的老兄弟,不由得笑了︰“阿七,你說的對,就算是趙官家當面,咱們也對得住他了,你趕緊回去統軍,我親自斷後,咱們撤回揚州城!”
蕭恩精神一振,隨即則是面露猶疑︰“大哥,你還能撐得住嗎?不成就讓俺來斷後!”
張榮笑道︰“別他娘的扯淡了,你還有幾分力氣?趕緊走!再不走就走不得了,這可是你說的!”
蕭恩終于還是咬緊牙關,撥馬回頭。
張榮目送蕭恩的身影消失在了風雪之中,隨後將目光投向了身前,彼處武安軍也已經脫離了戰斗,遠離了戰場,隔著風雪,似乎有金鼓之聲傳來。
張榮繼續讓麾下收攏兵馬,並且在營寨中佔據有利地形,以互相掩護撤退。
然而剛剛動身,張榮就听到一陣悶雷般的聲音自北方傳來,有些不曉事的年輕軍卒還以為是冬日打雷,紛紛有些詫異的望向天空。
可如張榮這般老卒卻是瞬間變了臉色。
這必然是大股騎兵奔騰的馬蹄聲!
“結陣!”
“都立定了!長槍在前!向北!向北!”
“迎敵!”
東平軍的軍官們迅速下令讓士卒列陣迎敵,然而已經來不及了。
一面血紅色的大旗刺破了茫茫白雪,首先被大旗接引過來的是二百余鐵騎,翻滾而下的雪花被他們身上與口鼻之中散發的白氣所蒸騰,復又沖天而上。
渾身披著鐵甲馬鎧的高頭大馬猶如來自洪荒的巨獸,其上的騎士同樣渾身重甲,黑色的鬼面具加上一頂葫蘆頭盔,鐵騎奔涌而來,真的猶如一排浮屠寶塔並排壓過來一般。
“殺賊!”
“鐵浮屠!”
張榮沒有管那面血紅色的徒單大旗,而是看著奔騰而來的鐵騎,喃喃自語,隨後大聲喊道︰“是鐵浮屠!扎緊長矛!”
來不及了。
奔馳而來的鐵騎排成了一條橫陣,已經加速到了極點,就算是他們自己也不可能控制速度了,也沒有辦法躲避障礙,沿途的無論是營帳還是士卒,無論是右軍還是敵軍,全都撞翻在地,踐踏而過。
其上的金軍騎士瘋狂的大喊,既是為了恐嚇敵軍,也是為了壯膽。與此同時,看清楚形勢的東平軍士卒也紛紛絕望大喊起來。
“殺賊啊!”
“阿娘!阿娘!”
“站定啊啊啊!!!”
雙方幾乎以一種無遮無攔的姿態,正面撞在了一起。
戰馬的嘶鳴,士卒的慘叫,骨骼折斷所發出的脆響,兵刃入肉時所發出的噗噗聲,當然必不可少的喊殺與求饒聲音,在這一刻被放大到了極致,並且混合在了一起,形成了一種怪異的轟鳴聲。
片刻之後,徒單貞親率兩千本部甲騎,為鐵騎後繼殺出,再次碾向了東平軍的陣型。
在經歷兩個時辰的作戰之後,東平軍實在是過于疲累了,面對徒單貞的正面沖擊,在堅持片刻之後,終于支撐不住,全軍大潰。
與武安軍數個謀克一次次潰敗,卻又被一次次收攏不同,東平軍騎兵過于少了些,根本無法追擊敵軍,而徒單貞的兩千甲騎足以保證讓東平軍一潰到底。
張榮被裹挾到了潰軍之中,只是勉強維持著大旗不倒,且戰且退,直到退到一處小丘之上。
這處小丘似乎是整個金軍營地的制高點,金軍還在這里建造了望樓箭塔,只不過這座望樓在剛剛攪亂金軍大營的過程中已經被放火燒了個干淨,此時只剩下幾根依舊冒煙的黑漆漆的木樁。
張榮知道不能逃了,這時候逃跑只能將後背全都放在金軍刀下,到時候被金軍追殺,說不得一人都逃不出去。
也因此,張榮不顧扎眼,直接在小丘之上立起了自家的大旗,並且尋來一面大鼓,親自敲擊起來。
東平軍潰軍中有人注意到張榮的舉動,前來匯合,而金軍中同樣也有人注意到了張榮,紛紛放棄了追擊潰兵,甚至有一營主將親自率兵趕來,想要來立下斬將奪旗之功。
片刻之後,在這座小丘上聚集了五百余東平軍人馬,隨後則是數千金軍的層層圍困,鐵桶合圍。
“將軍,將大旗留給俺,俺在這里為將軍作阻攔!”有統領官大聲對張榮說道︰“將軍速速離去吧!”
張榮甩了甩頭發上的雪花,指著已經花白的頭發笑著說道︰“鄭三郎,你看看老夫都這把老骨頭了,難道還怕死嗎?”
喚作鄭三的統領官搖頭︰“俺不是說總管怕死,而是總管身負咱們東平軍全軍的前途,如何能輕易言死呢?”
“確實。”一名同樣頭發花白的老卒對張榮說道︰“大哥你的命不是一個人的命。此次咱們算是勝了,也算是敗了,之後死傷如何撫恤,如何能回到山東,大哥你不在哪成?”
張榮繼續笑道︰“阿志,你這話就說的有些糊涂了。阿七八成能撤出去,陸游陸先生還在,劉淮劉大郎也在,我家四郎也在劉大郎麾下效命,以他們的心性,難道還能虧待了東平軍不成?”
喚作楊志的老卒瞬間啞口無言,但想了想之後還是跺腳說道︰“唉,原本以為能跟大哥回到東京城,喝一杯花酒,听兩次小曲,可現在看來,終究還是回不去了。”
張榮收斂笑容,點頭以後,在風雪之中有些哀嘆︰“我滿嘴說什麼朝廷恩義,說什麼天下大勢,此時看來,那些都是遠在天邊之事,唯獨忘了你們都是活生生的人,隨我陷入死地。
我張榮從來無愧天地,今日卻是十分愧對你們。”
說著,張榮竟然當場落下幾滴濁淚。
還是那名喚作鄭三的統領官大聲反駁︰“總管此言差矣,俺們從山東參軍,從來就是為了殺金賊的。俺們不是為了報勞什子官家恩義,趙官家跟俺們有個狗屁恩義!也不是為了什麼天下大勢,俺們在山東安坐,天下與俺們有何干?
俺們只是為了殺金賊!也只能是為了殺金賊!俺們山東漢兒與金賊有血海深仇,只是為了報仇雪恨罷了!今日不死!來日也會死的!”
鄭三說罷,東平軍中紛紛應和。
張榮聞言點頭︰“既然如此,那咱們就在此處死戰到底吧!”
金軍已經徹底合圍上來,就連徒單部的甲騎也因為道路被堵塞,大部分放棄了追擊潰軍,等到徒單貞收攏足夠兵馬之後,發現東平軍的潰軍已經靠近了揚州城,不由得長嘆一聲,在風雪中回到營寨中,收拾殘局。
高景山與蒲察世杰在小丘之下站定,並且豎起大旗,看著被死死合圍的五百多東平軍,沉默的在風雪中等待著。
這次大戰就算稱作勝利,也只是一場慘勝罷了。
此時雖然擊退了東平軍,甚至將東平軍的總管,資歷老將張榮就圍困在了營中,但這只是戰術上的勝利。
隨後還有一系列戰略上的麻煩亟待解決。
比如,宋軍為什麼會主動發動反擊?宋軍的反擊為何如此堅決?這場大戰是不是要為更大的戰略會戰作試探?
兩名大將一時間心亂如麻,就連戰事都顧不得,直接在戰場上思索起來,直到徒單貞親自趕來的之後,方才回過神來。
“要不要勸降于張榮?”
蒲察世杰沒有廢話,直接向徒單貞請令。
徒單貞看了看渾濁的天空,又抖了抖身上的雪花︰“且去勸一勸吧。”
說罷,蒲察世杰看向高景山,高景山會意,揮手叫來一名親衛,讓他去臨陣勸降。
與此同時,張榮也看到了那面紅色的徒單大旗來到了陣前,與武安、武捷大旗並立,心中一定。
金軍主將全都回來了,說明蕭恩他們都已經擺脫了追擊,哪怕已經成了殘兵敗將,被打散了,在如此風雪中,終究還是能找到活路的。
“張榮張敵萬,大金天兵已經將你鐵桶合圍,你已上天無路入地無門,降了吧!”
勸降聲中,張榮站在一處高處,對著麾下這五百殘兵大聲說道︰“老夫打了一輩子金賊,從來是說到做到,說要打跑完顏撻懶,就要打跑他!說要打回山東去,就要打回山東去!但今日說要砍了金賊大旗,卻未能成功,到了下面,如何有臉去見袍澤兄弟?!”
說著,張榮用長矛指了指並排而立的三面金軍大旗︰“如今,咱們就去斬了這三面大旗!就算到了幽都王面前,也是頂天立地的一條漢子!”
“好!!!”
“殺賊!”
“殺金賊!!!”
即便五百殘兵已經疲累不堪,還有許多人身上帶著傷口,但此時卻依舊變得狂熱起來。
正如同鄭三所說的,他們與金賊作戰,從來不是為了天下大勢、國家恩德之類虛頭巴腦的玩意,而是為了殺金賊,只要有金賊可殺,山東東平軍就會如同一支永不停歇的復仇利劍一般,向前揮舞。
“兒郎們!隨我殺金賊啊!”
張榮,這名起身自微末,經歷過靖康之變,並且嶄露頭角,卻又沉寂二十多年的老將在絕境之時並沒有逃竄,也沒有如同縮頭烏龜一般等待金軍的進攻,等待死亡的降臨,而是率領五百士卒,向著近萬金軍沖殺而去。
“真是好膽……”
“真是好膽!!!”
蒲察世杰與高景山異口同聲的說出了這個評價,只不過一人感嘆,一人憤怒罷了。
“這件事你們都不能插手,由我武安軍了結!”高景山大聲說罷,直接驅馬來到了陣中,然而剛要下令,卻又被面前場景駭住,竟然一時失語。
五百殘兵在那面東平軍大旗的帶領下,居高臨下,奮勇沖殺,竟然勢如劈竹一般將當頭的第三猛安劈成了兩半,余勢不減,直接沖入了第四與第五猛安的結合部,將兩個猛安都攪成了一鍋粥。
困獸猶斗!
高景山的腦海中不由自主的冒出了這麼一個詞。
人不應該與困獸比誰的爪牙更為鋒利!
“讓開通路!五百人罷了,馬軍從兩翼兜住,射死他們!”高景山大聲下令,軍使連忙前去通報。
隨後,武安軍步卒收縮列陣,後續兵馬讓開了通路,兩千由輕騎甲騎混編的馬軍從兩翼蔓延而上,或是遠程拋射,或是抵近射擊,將箭矢拋灑到了東平軍的陣列之中。
東平軍殘部此時已經喪失了所有遠程攻擊的手段,只能被動遭受傷亡。
張榮對此卻已經不管不顧了,他山上的鐵甲已經碎裂,手中的長矛也已經斷了半截,飛擲而來的短矛與激射而來的箭矢扎在他的身上,他卻是恍若未覺,只是怒吼著向前沖鋒。
不斷有士卒撲倒在地,也不斷有士卒沖出,想要與金軍騎兵決死,卻又被金軍騎兵射殺當場。
東平軍的陣型越來越薄,可沖鋒的腳步卻始終不停,剩余了百余士卒竟然沖殺到了距離那面武安大旗不過三十步的距離,兩千馬軍,數千步卒,竟然阻攔不住!
高景山心中終于泛起了一絲寒意,然而還沒有下令,身側的高安仁就舉起長矛,大喝一聲,隨後帶著高景山的親衛甲騎向前沖殺。
東平軍的陣勢已亂,面對甲騎的正面沖殺根本支撐不住,只是一輪,戰場上的廝殺與怒吼聲就徹底沉寂下來。
張榮渾身插滿了箭矢,渾身已經因為浴血變成了一種怪異的黑紅色,然而沾染了雪花之後,又迅速變得斑駁,他掙扎著從地上爬起來,卻又發覺右腳無力,低頭看去,只見右腿似乎是被戰馬踏過,變成了一個詭異的弧度。
張榮掙扎著想要找到一兩個可以支撐身體的長兵,喘著粗氣回頭望去,卻見自己的那面東平大旗靜靜躺在身側,旗桿依舊被楊志牢牢握在手中。
楊志同樣癱倒在地,左眼不知是挨了一刀還是一錘,已經血肉模糊,微眯的右眼有些迷離,然而見到張榮之後,還是散發出奇異的色彩,掙扎著將旗桿向前送了送。
張榮拖著傷腿,爬過兩具尸首之後,來到楊志身側,抓住對方的大手。
楊志嘴唇蠕動,仿佛想要說些什麼,卻因為作戰中受了重傷,此時已經到了彌留之際,沒有一絲力氣言語。
然而多年的兄弟還是讓張榮知曉了對方想要說什麼,他握著楊志的大手,接過東平大旗的旗桿,低聲說道︰“阿志,咱們回家,回東京城。”
楊志緩緩點頭,仿佛耗盡了最後的力氣一般,就此死去。
張榮拄著旗桿,艱難的站立起來,忍受著大量失血所帶來的刺骨寒冷與陣陣暈眩,望向了那面幾乎已經近在咫尺的武安大旗。
風雪之中,這名老將再次扯著已經沙啞的喉嚨大聲呼喝︰“殺金賊!”
隨後,張榮左手抽出腰刀,右手拄著大旗,一步一頓的向著高景山緩步走去,在身後留下一道長長的血痕。
面對這樣一名強弩之末的老將,金軍上下沒有任何嘲笑的意味,也沒有人上前用刀將其斬殺,反而心中升起寒意的同時,皆是肅然起敬,就連最為狂妄殘忍的騎士都收起弓箭刀槍,靜靜駐馬,不發一言。
高景山同樣氣勢被對方所奪,心中竟然升起一股惶恐的意味,情不自禁的左右環顧,然而見到親衛都是一臉肅然,他反而有些茫然了。
高安仁是第一個從這種情緒之中擺脫出來的金軍騎士,他知道如果不阻攔張榮,真的讓他沖到武安大旗之前,武安軍的軍心士氣就真的不能要了,所以哪怕來作惡人,也必須將其斬殺。
一念至此,高安仁咬緊牙關,驅馬向前,然而在眾目睽睽之下,他看到那道滿是傷痕的身影時,心中竟然也是一顫,不敢上前,想了片刻之後,高安仁綽刀持弓,想要將張榮遠距離射殺。
然而高安仁剛剛拉開弓箭,卻見到張榮站定了腳步,依舊保持著拄著大旗,腰刀前指的姿勢,一動不動了。
其人身上很快就覆蓋上了薄薄一層白雪,高安仁壯著膽子,上前查看,發現張榮怒目圓睜,已然氣絕。
見到高安仁對著自己示意之後,高景山方才驅馬向前。他見到張榮站立而死,心中終于長舒一口氣,隨後則是惱羞成怒,拔出大刀猛然揮下。
當。
一聲清脆的兵刃交擊之聲後,不知何時來到此處的徒單貞收回了丈八鋼槍,對高景山說道︰“高總管,體面一些吧。”
高景山冷哼一聲,對著張榮的尸首拱了拱手後,怒氣不減,撥馬離去。
徒單貞將鋼槍掛回得勝鉤,同樣對著張榮拱了拱手,隨後吩咐身側親衛︰“將其厚葬。”
說罷,徒單貞也沒有再打掃戰場的興趣了,帶著親衛轉身離去,身影很快消失在了漫天的風雪之中。
宋紹興三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張榮戰死,時年六十一歲。
今天只有一章,二合一六千字
PS︰為了擾亂敵軍戰略部署,同時為了為友軍打開戰略空間而主動出擊的戰例實在是太常見了。
而且主動出擊的一方往往因為需要以弱擊強而損失巨大。
最近一次,也是最著名一次是挺進大別山,劉鄧大軍以傷亡慘重的代價為其余戰區打開局面,讓粟大將有了喘息空間,從而為後續淮海戰役打下基礎。
不能因為劉鄧大軍在挺進大別山的時候殲敵數量少,犧牲大,就說他們的犧牲沒有價值、沒有意義、沒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