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北伐進行到底

第二百七十三章 南國烽火二十年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陳惡禪 本章︰第二百七十三章 南國烽火二十年

    時間來到了九月十五日。

    這幾日山東算是徹底平靜下來,金國水軍也在內訌的威脅下,放棄了對東平軍的進攻。

    就連忠義大軍也只是對沂水縣圍三缺一,希望將武興軍逼出來。但武興軍只是當縮頭烏龜,一動也不動。

    唯一比較重大的事情就是攻入大名府的博州土豪王友直迎頭挨了一悶棍,被威毅軍石盞斜也正面擊破,麾下聚集的數萬天雄軍潰散大半,只率數千殘兵敗將回到博州。

    石盞斜也率軍追殺,也順勢攻入山東。

    如果王友直在博州再敗,很有可能往東南方向,也就是泰安州與沂州方向跑,而彼處正是天平軍的駐地。

    說不定石盞斜也就會與耿京發動一場火星撞地球的大戰。

    但總的來說,此時山東還算是平靜。

    可誰都知道,這只是暴風雨前的寧靜罷了。

    金國水軍不可能永遠跟東平軍大眼瞪小眼,忠義軍也不可能放武興軍逍遙快活,甚至殺入山東的威毅軍,已經整編完畢的天平軍,作困獸之斗的天雄軍都不是什麼省油的燈。

    所有人都在等宋金大戰的開始。

    而就在今日,大戰的確是開始了。

    九月十五日午後,身在關中的徒單合喜首先發動了進攻,他與張中彥合軍一處,率五千騎兵當先而行,攻破了大散關,沿著陳倉道攻入鳳州,行進三十里後,分設三座軍營,直面宋軍屯駐之地,黃牛堡。

    黃牛堡守將李彥堅向後方求援。

    吳率軍北上,準備與金國展開正面對決。

    在吳吳兄弟在左近的和尚原與金軍大戰整整三十年後,吳復又走上了這條陳倉道。

    此時此刻,這名老將心中暗暗下定決心,這一次,一定要收復家鄉。

    大約在同一時刻,曾經拒絕東海起義軍歸附宋國、也曾經用實際行動支持魏勝北伐的楚州通判徐宗偃渡過了淮河,抵達金國境內泗州臨淮縣,並且遇到了攜帶銀牌的金國使臣。

    徐宗偃奪過金國使臣的皮包,從其中翻檢出了金國討宋的檄文,並且還有斥責趙構,並且給宋國下達最後通牒的言語。

    在濤濤淮河之畔,自詡精明強干的徐宗偃徹底呆愣。

    即便是有了宋金大戰的心理準備,但兩個萬里之國的大戰此時正式開始,依舊讓徐宗偃惶恐不已。

    正如上下磨盤研磨,不管那一方最終撐不住,但最先碎成齏粉的,肯定是身在磨盤中央的豆子。

    而現在,楚州就在磨盤的正中央,戰爭的最前線。

    “呵呵呵呵呵……”

    被打得滿嘴是血的銀牌使臣此時依舊被反剪雙手,跪在地上。可哪怕是頭發被抓住,頭皮滲血,其人依舊面露猙獰笑容。

    “兀那宋狗,你還在看這勸降文書,看這宣戰檄文,卻不曉得兵貴神速。你這般顢頇,應該不知道昨日我大金左監軍已經抵達泗州,現在想來,此時就應該就在渡江攻打淮陰了吧。”

    “宋狗,你回去之後,就看到你全家的妻兒老小,八成全都被剁成肉泥!”

    “哈哈……”

    “哈哈哈哈!!!”

    銀牌使臣自知已無幸理,笑容趨于癲狂。

    徐宗偃心中一沉。

    他已經渡過淮河兩日了,為了親身探查情況,他是從淮河上游盱眙軍渡河,想要從側面繞行到宿州。

    但他萬萬沒想到的是,事情竟然這麼巧,時間恰巧岔開,致使其人完全沒有意識到,他與徒單貞所率的三萬大軍錯身而過。

    “殺了他。”徐宗偃穩定心神,對押著那銀牌使臣的伴當說道。

    伴當抽出刀來,剛要動手,徐宗偃就抬手制止了。

    “把刀給我。”徐宗偃臉頰抽搐幾下︰“宋金大戰再起,接下來十年二十年都可能會廝殺不停,我身為國家大臣,如何能不殺人呢?”

    說著,徐宗偃不顧其余伴當的反應,揮起一刀砍在那金人的脖子上。

    力氣使歪了,而且也使小了,使得這一刀並沒有斬首,只是砍斷了半個脖子。

    那名金人頸血如注,噴涌而出,在地上抽搐片刻,弄得周遭幾人衣服下擺狼藉之後,方才死去。

    徐宗偃臉色發青,咬著牙說道︰“走!”

    他還要去鎮守楚州,反擊金軍,在這里耽擱不得。

    此時此刻,徐宗偃認為,他即便不是史書中的主角,也應該佔據一個先鋒的位置。

    然而幾十年後,當史家整理這個時代的史料之時,卻驚訝發現,在這場宋金大戰中,宋國的第一次反擊並不是吳、吳拱、成閔等名臣大將;也不是藍師稷、徐宗偃等地方守臣;甚至也不是劉淮魏勝等注定要登上另一本史書的北伐軍將。

    而是在漣水左近的一個不知名的人物。

    在淮河北岸的一個小渡口中,曾經協助魏勝三百北伐軍渡過淮河的消瘦老者抬頭望天,心中只有一個念頭。

    俺的名字是啥來著?

    說來好笑。

    即便是魏勝,也只是喚這消瘦老者叫劉大管而已。

    就算他的兒子孫子,也只知道老者的這個名字。

    事實上怎麼可能呢?

    大管是對管事之人的統稱,哪有人會給孩子起這個大名呢?

    劉大管想了想,終于有些喪氣。

    他今年多少歲,自己也數不清楚,只記得應該有五十多歲了。這也不奇怪,記不起年歲與名字在這年頭不算少見,從小破家滅門的人基本都這樣。

    而根據自豐亨豫大的靖康年間一直延續到此時的大亂來看,破家滅門的人自然也不少。

    此時劉大管只依稀記得家里是江南人士,至于家門是破于方臘作亂,還是破于更早的花石綱,他就無論如何都想不起來了。

    那時候他的年紀還小,渾渾噩噩的跟著家中大人逃難,沒有餓死也算是邀天之幸,後來家中失散,他又被賣到淮北作奴,再後來靖康之變,天下大亂,其人復又加入了韓世忠的軍隊,又在軍中認識了魏勝等人。

    哦……魏大刀,也不知道他的這場北伐如何了?

    唉,韓王都沒干成的事情,他能做成嗎?

    思緒發散許久,劉大管突然想起他回想原本名字的原因了。

    因為這小小的渡口太安靜了。

    為了躲避兵災,村里人都已經撤到淮河以南了,跑得遠的甚至都到了大江以南。窮苦人家,鍋碗瓢盆都珍貴,能帶走的都帶走了。

    養的幾只雞犬也都帶走了。

    想到這里,劉大管復又有些失落,最起碼應該把那只狸奴留下的。

    反正兩個兒子都不待見這狸奴,還不如留著給他最後做個伴。

    嘆了一口氣後,劉大管將一副由木片編織成的木甲穿戴好,復又拿起一根削尖的木矛,站起身來,推開了院子的木門。

    如同悶雷般的聲音從遠方傳來,劉大管側耳傾听,心中莫名欣喜,終于有點聲響了。

    隨後,他在門上掛了鎖,披著木甲,拄著長槍,緩緩來到村口。

    遠方的雷聲越來越大,也越來越密集,很快,就有一線黑色從地平線上涌出。

    身著銀色鎧甲,黑色罩袍的金軍甲騎簇擁著一面徒單大旗,速度雖慢,卻如同高山崩塌般勢不可擋壓了過來。

    見到這麼多騎兵,劉大管第一時間有些畏縮,最後復又站穩身形,拄著木矛,將胸膛挺得更加挺拔。

    此時在大軍前方引路的游騎已經看到了老者,他們不覺得這是什麼威脅,反而指著老者身上怪異的裝束嬉笑出聲。

    不多時,數百金軍甲騎裂開,那名姓徒單的金國將領似乎也要看看這副奇景。

    “這就是賊酋了。”

    劉大管默默對自己說了一句,隨後在數百金軍甲騎的注視下,扛著長矛,邁開了第一步。

    隨後是第二步。

    秋日微涼的風打在臉上,使得劉大管感到一絲驚奇,他覺得自己老胳膊老腿竟然有了些力量,真的如同回到了年輕的時候。

    那時,劉大管剛剛加入韓世忠的隊伍,經歷了一次次逃竄之後,終于在黃天蕩鼓起余勇,圍攻金軍。

    當時有人還要逃,不想戰,韓世忠跟他們說︰若是都逃了,這天下還有咱們漢人的立錐之地嗎?

    也許正是這句話,讓當時的劉大管抑制住了恐懼,拼死作戰的吧。

    而前幾日,他也將這句話說給了想要強行將自己帶走的兩個兒子︰若是都逃了,天下還有咱們漢人的立錐之地嗎?

    迎著秋日的陽光,劉大管覺得腳步越來越輕松,跑得越來越快,仿佛此刻不是在向金軍沖鋒,而是在時光長河中轉回到年少時那般。

    老年的平淡,中年的奮戰,青年的茫然,少年的恐懼都一一略過,恍然間,他跑到了記憶最開始的地方。

    那是一個溫暖的午後,劉大管的父親在書桌後,一邊看著他的習作,一邊搖頭嘆氣。

    “阿大,你如何連自己的名字‘劉昭睿’三個字都寫不對呢?”

    我……我終于想起自己的名字了。

    劉大管此時幾乎歡呼雀躍的想要笑出聲來。

    下一刻,這名曾經追隨韓世忠的老卒就在奔跑中高舉木矛,大吼出聲。

    “神武左軍劉昭睿在此,金賊可來共決死!”

    甲騎奔涌而過,如同碾碎了一片塵埃。

    “九月十五,兵至漣水,遇一顛翁攔路呼戰,戮之。”

    ——《南征筆記》徒單貞

    歷史老人只是在漣水畔稍稍停滯,微微側眼,隨即就駕著長車繼續前行,將所有人的欲望、祈禱、生命、吶喊卷在其中,攪成了一團碎片,鋪撒在這片天地間。

    在這一日,自西川至襄樊,從山東到兩淮,戰火蔓延開來,宋金兩國在經歷了二十年的和平之後,正式開始交戰了。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將北伐進行到底》,方便以後閱讀將北伐進行到底第二百七十三章 南國烽火二十年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將北伐進行到底第二百七十三章 南國烽火二十年並對將北伐進行到底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