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穿越者最怕什麼,那就是發現現實與自己熟知的發生了巨大差別。
舉個例子。
就比如說有一名穿越者穿越到了中世紀,周圍都是窮苦貧民,而本地被幾個騎士家族統治。
穿越者將反帝反封建的使命扛在肩上,又是挖礦,又是種田,還帶領百姓抗擊稅吏,終于將一片地方發展的欣欣向榮。
幾年後,幾個騎士家族來討伐穿越者,這時候穿越者連燧發槍都發展出來了,就準備給騎士老爺們開開大眼。
然後穿越者就發現遠方的幾座山峰越來越近,而且听說帝皇的天使也要來參戰,協助帝國騎士一起來討滅不臣。
這特麼擱誰誰也會崩潰的好不好?
現在的劉淮就處在一種半崩潰的狀態。
沒道理啊。
為什麼金國水軍會反應過來,發動了進攻呢?
在真實歷史上,魏勝都率軍抵達日照了,金國水軍依舊如同反應遲鈍的白痴一般縮在陳家島,為什麼現在就主動打出來了?
難道是因為張榮的名氣太大?
又或者東平軍比歷史上的忠義軍多向北攻了幾十里?
難道就因為這幾十里,就讓金國水軍按捺不住,要主動出擊了?
劉淮如此焦躁的原因很簡單,李寶的水軍才三千人,正面開戰是無論如何都不能覆滅七萬水軍的。
只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偷襲。
但是現在金國水軍已經反應過來,不僅僅是進行了戰備,更是直接參與了戰斗。
這還怎麼偷襲?
若是無法偷襲,金國水軍這七萬人烏泱泱的抵達宋國沿海,不說能不能協助完顏亮渡過長江,趙構這慫貨肯定要棄臨安而逃了。
他又不是沒干過!
趙構的生死劉淮懶得去管,但他一跑,宋國整個官僚系統都會半殘廢,前線戰事還怎麼辦?
若是襄樊兩淮防線被金國一棍子捅穿,甚至在這期間,完顏亮打出了威望,讓完顏雍不敢造反了,該如何是好?
等等……
劉淮想到這里,瞬間汗流如注。
現在覆滅金國水軍一事上已經出了這麼大的茬子,完顏雍那邊……真的沒有問題嗎?
要是自己的蝴蝶翅膀一扇把完顏雍篡位這遭事情給扇沒了,那事情就大條了。
須知道,就是因為完顏雍篡位,而導致完顏亮強迫諸軍過長江,並且定下了嚴格拔隊斬制度,才會導致完顏元宜的弒君。
如果完顏雍不篡位了,金國就是真的攻下兩淮了。
而到時候若是金國真的在兩淮站穩了腳跟,宋國怎麼樣不好說,忠義軍孤懸在山東,是肯定要完蛋!
這麼說來,北伐以來死了這麼多人,打了好幾場硬仗,事情不僅僅沒有變好,而且似乎往更加糟糕的方向發展了。
這時候劉淮還不知道金國已經將主攻方向轉到了荊襄,如果知道了,他沒準就不是焦躁,而是慌亂了。
“唉……”
劉淮卷著一卷文書,在營寨外沂水旁唉聲嘆氣。
因為身為大將,要鼓舞軍心的緣故,所以劉淮連帳中都不敢待,只在營寨之外作散心。
但即便是躲了很遠,依舊被有心人看到,並且私下里向辛棄疾作了匯報。
辛棄疾也不敢怠慢,放下手頭一串工作,驅馬來到沂水畔,找到了劉淮︰“大郎,听聞你今日一上午唉聲嘆氣不斷,這是為何?”
劉淮見是辛棄疾,剛想要回答,卻又不知道從何說起,也只能長嘆一聲,將手中文書遞了過去。
辛棄疾只是掃了一眼題目,就已經了然,這是張榮通報軍情的文書。
這種事情並不是秘密,尤其對于辛棄疾這種等級的軍官來說,早早就已經抄錄了一份,帶回天平軍研究了。
“大郎,你是覺得東平軍失利,我軍需要援助,卻因為我軍已經連番大戰,擔心已經成了疲兵而戰力下降嗎?”辛棄疾拿著文書皺眉說道︰“大郎,這幾日有幾支兵馬已經歇了過來,士氣也還充足,而且,咱們也不是必須要長途奔襲,直接參戰,在東平軍身後設防,層層抵抗,再進行反擊才是正道……”
辛棄疾嘰里咕嚕說了一堆軍事上的戰略戰術,可以看出來,與武興軍一戰的確狠狠提振了一把士氣,就連在金國正軍手中吃了好幾次大虧,一路被金軍從濟南府攆到莒州的辛棄疾也放棄了保守,躍躍欲試想要再搞個大的。
這種事情怎麼說呢?
挨了一棒子就從左傾激進主義瞬間變成了右傾保守主義。
佔了個大便宜就從右傾保守主義瞬間變成左傾激進主義。
也是人之常情。
誰都知道是錯的,但誰又無法避免。
然而劉淮卻不是在發愁這個,他听辛棄疾言罷,張了張嘴,卻又不知道該說什麼好,最後也只能嘆了一聲︰“不是這件事,具體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說。”
辛棄疾垮下了臉︰“統制郎君若只是悲風傷秋,那還請到一處隱秘角落,萬萬不可再讓其他軍兵看到,否則就會傷軍心士氣。也會讓我這種已經忙得眼花之人還抽出時辰來擔心你……我昨夜整理文書,就睡了一個多時辰……”
劉淮還沒有回答,又是一陣馬蹄聲。
“劉大郎,你怎麼了?是發現大軍有何不妥嗎?”
陸游氣喘吁吁的翻身下馬,隨即小跑著來到劉淮身前,不顧辛棄疾就在身側,直接詢問。
劉淮復又嘆氣,覺得如此興師動眾,到底有些過意不去,想了想席地而坐,望著寬闊的沂水說道︰“兩位都是智者,有件事情且幫我參詳一下……你們說,這次北伐,對于天下大勢來說,究竟是好還是壞?”
這下子,陸游與辛棄疾兩人都不淡定了。
北伐的核心人物之人信念松動了,這還了得?
見兩人面露慌亂,劉淮也覺得話不應該這麼問,當即復又擺手︰“當我剛才放了個屁。”
想了片刻,劉淮復又詢問︰“現在我遇到了個問題,假如我……不,假如是辛五郎,你的鄰居家中著火,其家中有一幼兒,你不顧生死將其救了出來,這是不是值得夸耀的事情?”
“正是。”
“可若是你出來後發現,鄰家大人也已經沖到了火場,卻因為找不到幼兒,而在火場中尋找,耽擱時間過長而被燒死了。”
“你十分清楚的知道,如果你不沖進去救這名幼兒,那麼你家鄰人就會帶著幼兒安全從火宅中回返,誰都不用死。
那麼,你的英勇表現,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陸游與辛棄疾都是絕頂聰明之人,聯系到劉淮之前的疑問,立即了然,卻又瞬間疑惑。
“大郎,你是說,若是忠義軍不來北伐,那麼山東的局面,或者天下的局面要比如今還要好?”陸游面露不可置信之色︰“這如何可能?”
辛棄疾也是面露不解︰“大郎,你的意思莫不是忠義軍不來北伐,金國在山東就會自潰?這不可能的,我們天平軍又不是沒跟金國作對,他們雖然是自毀根基,卻也沒有到了一觸即倒的程度。否則我們早就打回濟南府了。”
劉淮擺手︰“你們思維不要這麼發散,五郎,你就說一說那個火宅的例子,你會覺得自責嗎?”
辛棄疾想了想說道︰“伯仁雖不是我所殺,卻因我而死,如何能不自責呢?可若是說所有罪責都于我一身,我卻是不服的。”
“怎麼說?”
“殺人的,終究還是這場大火。罪責最大的難道不是大火,或者放火者、失火者嗎?為何要來怪罪我這個拼死賣力之人呢?”
劉淮啞然片刻,終于長嘆微笑︰“是啊,天下這場大火已經燒了好幾十年了,燒死的人不計其數,如何都怪罪到咱們這些救火之人身上,該殺的是放火之人。”
說著,劉淮看向辛棄疾︰“五郎,你真是天下智者,一句話就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
辛棄疾也是听慣了劉淮的奇妙言語,見怪不怪,見他恢復正常,與陸游一起扭頭便走。
“我現在已經很忙了,你可千萬別再讓我來給你開心結了。”
兩人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一溜煙的回到了營寨之中,只留下劉淮看著沂水,想著前世的時候記下的歷史知識,復又與當今對照,雖是愁容不見,卻依舊怔怔的呆住了。
三界無安,猶如火宅。
人人都在大火中焦灼。
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自己才有力量滅了這把大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