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人來到房間,放下行李,開始了籌備工作。閆哥在網上下了單,不一會兒,跑腿小哥就送來了一袋10斤的面粉,一個案板,一個面盆。
“看這陣仗,這是要包餃子嗎?”宋姐笑嘻嘻地問道。
“對,包餃子給你吃。”謝芊梨也跟著開玩笑。
“真的啊,我要三鮮餡的,蝦仁雞蛋木耳,再加點香油。”
“沒有三鮮,外面有野菜,自己去薅兩把。”閆哥翻了個白眼,“就知道吃,快干活兒了。”
謝芊梨將一勺面粉倒入盆中,和成面團,先嘗試著捏了一個人臉,然後拿起各種小巧的工具,在面部輕戳幾下,就刻畫出了五官。
“芊梨,你這手是怎麼長的,才這麼幾下就捏成了,鼻子是鼻子眼是眼的。”王依依不可思議地驚嘆道。
“我以前在店里打工,學過翻糖蛋糕,和面塑差不多。只不過面更軟一點,不容易成形,要更加耐心一些。”
“哇,你還會做翻糖蛋糕呀,”宋姐說道,“我以前買過,造型太精美了,我都舍不得吃,後來天氣太熱放化了我才吃掉,挺好吃,就是太甜了。”
來到晉中之前,謝芊梨特意請教了研究古代服飾的專家,為每一個人物都畫好了圖紙,因此上手很快。次日上午,第一個人物造型就完成了。
“芊梨,你效率蠻高的嘛。”閆哥贊許地說道。
“閆哥,這只是一個試水的作品,要想復刻出素蒸音聲部,還需要再優化一下細節,可能要費一段時間。”
“沒關系,慢工出細活,咱們時間挺充裕的。而且附近都是做面點的,咱們可以出去采采風。”
午飯後,幾人在古鎮上逛了一圈,發現距離民宿不遠的地方就有一家名叫“小姜花饃”的店,攤位上擺著各種花饃,有動物、花卉、壽桃,還有人物,比之前看到任何一家店的樣式都豐富。
“幾位,來看看我家的饃吧,什麼樣式都有。”一位五六十歲的阿姨從店里走了出來,她身材微胖,頭發花白,穿著樸素且干淨的圍裙和套袖,看起來非常溫和。
“阿姨,這些都是您自己做的嗎?”謝芊梨問道。
“是的,我在這里做了幾十年了。你們看看喜歡哪個啊?這個錦鯉怎麼樣,我今天剛做的,你們年輕人不都說嘛,錦鯉能帶來好運氣。”
“行,給我拿這個錦鯉吧。”謝芊梨見阿姨極力推銷,實在不忍拒絕。
“這個小娃娃捏的挺可愛,我拿這個吧。”宋姐也選了一個。
“我要這個牡丹。”
“我就要這個醒獅吧。”
“好好好,”阿姨連忙拿來打包盒,將四人選的花饃分別裝好,“你們是外地來的吧,許多游客都喜歡我家的花饃。”
四個人一人捧著一個盒子,回到了房間。
“你們別說,那個阿姨挺良心的,我以為這麼費時費力的花饃,怎麼也賣幾百一個。”宋姐說道。
“是啊,那個阿姨手上都是繭子,看起來也不容易,賺的都是辛苦錢。”謝芊梨說著,又揪下了一小塊面團,繼續練習。
幾天後,謝芊梨終于找到了感覺,開始正式制作素蒸音聲部,劇組其他人也展開了緊鑼密鼓的工作,第一天就忙到了凌晨三點半。
“終于收工了,大家快休息吧。”閆哥打了個呵欠,長長地伸了個懶腰。
“熬了這麼久,我反而睡不著了,有沒有人跟我下去吃個夜宵呀?”宋姐只覺得肚子咕咕在叫。
“姐,這麼晚你還吃東西呀?”王依依說道。
“咱晚飯是七點吃的,這都過去八個小時了。”
“有道理哎,你這麼一說,我好像也餓了。”王依依披上外衣,準備和宋姐一起去吃夜宵。
“我也和你們一起去吧。”謝芊梨一連做了幾個小時的手工,消耗很大。
“你們怎麼都走了?”
“嗯,閆哥你回房間自己睡吧。”宋姐說著,帶著幾人一起出了門。
“別丟下我呀。”閆哥匆匆換了鞋,追了出去。
凌晨時分,古鎮上大部分店都在打烊,除了一家夜宵大排檔以外,只有小姜花饃店門口亮著燈,店主阿姨正在攤子前忙碌。
“阿姨,您這麼晚還在忙呀。”謝芊梨主動和阿姨打了招呼。
“我天天都兩三點起床干活,等饃蒸好了,正好也天亮了。”阿姨說道,“你們做什麼的,怎麼也起這麼早?”
“我們今天比較忙,還沒睡。”閆哥苦笑了一下。
“這麼晚還不睡呀,真是太辛苦了,我剛蒸了一鍋饅頭,快趁熱吃吧。”阿姨說著,從大蒸鍋里拿出幾個饅頭,遞給了幾人。
“阿姨,這個饅頭多少錢一個呀?”謝芊梨掏出手機就要掃碼。
“就幾個白面饅頭,不用給錢了。”
“啊,那多不好意思。”
“沒事沒事,我看你們幾個小姑娘,也就二十多歲吧,比我閨女大不了多少。要是我閨女忙到這麼晚,我也會心疼的。”阿姨一臉慈祥地看著幾人。
“阿姨,您還有個女兒呀?”
“是呀,我閨女從小就聰明,長得也俊,還考上了音樂學院。”阿姨提起自己女兒,一臉掩飾不住的自豪。
“嗯,您女兒真厲害,您也是個偉大的母親。”謝芊梨無法想象,阿姨憑借一個小小的花饃店,供出一個學音樂的女兒,要付出多少辛苦。
“哎,啥偉大不偉大的,咱自己沒讀過多少書,現在條件好了,不想再耽誤孩子的天賦。”
幾人和阿姨寒暄了一會兒,不知不覺已經到了四點鐘。
“天都快亮了,你們快去休息吧,我的饃也該出鍋了。”阿姨說道。
“好的,那我們就不打擾了,謝謝您送的饅頭。”
幾人和阿姨揮手說再見,去大排檔吃了點東西,回房休息了幾小時,又起床開始拍攝。
半個月後,十幾個小面人終于全部完成。劇組又聯系了民樂專家,完美復刻了古箏、琵琶、三弦、胡琴、笛子等各種樂器,一一擺放在小面人手里。
“太棒了太棒了,恭喜芊梨,又完成一件佳作。”宋姐興高采烈地抱了抱謝芊梨。
“其實完整的素蒸音聲部由七十二個面人組成,但是條件實在有限,只能做個低配版的。”謝芊梨還是覺得有些遺憾。
“這就行了吧,真做七十二個,咱們都得熬死在這兒。”王依依打了個呵欠,“大功告成了,今天早點休息吧。”
大家美美睡了一覺,第二天元氣滿滿地起了床。
“哎呀,怎麼有個面人被弄壞了?”王依依路過擺放面人的桌子,突然發出一聲驚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