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假死?那朕就威服四海了!

第895章 一切都回來了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哈李路亞 本章︰第895章 一切都回來了

    李隆基在掃清太平公主余黨、徹底將皇權緊握手中後,目光第一時間便投向了大唐吏治的沉痾——韋後亂政留下的“斜封官”積弊。

    這場始于中宗時期的官場鬧劇,早已像毒瘤般侵蝕著帝國的行政根基,若不連根拔起,所謂的“中興”不過是鏡花水月。

    彼時的“斜封官”已泛濫到驚人地步。韋後與安樂公主掌權時,凡依附者、行賄者甚至奴僕親信,只需通過她們遞上一份斜封的任命狀,便能繞過吏部銓選,直接獲得從五品到七品的官職。

    據吏部檔案記載,僅景龍三年一年,斜封官便新增兩千余人,京城官署人滿為患,有些職位竟同時有三四人任職,公文往來時互相推諉,百姓辦事連找對官員都難如登天。

    李隆基即位當月,便召來吏部尚書劉幽求,擲下一道措辭嚴厲的詔令︰“凡景龍以來,非由制敕正途授官者,悉罷之。”

    他特意強調,斜封官的任命“雖有中宗手跡,亦屬私恩,不可為法”,徹底否定了這類官職的合法性。

    為防止漏網之魚,李隆基命人將中宗時期的授官名冊與吏部正規選官記錄逐一比對,發現有三百余名斜封官已通過鑽營混入三省六部。

    其中,安樂公主的乳母竟官至正五品的尚食局奉御,負責皇帝膳食。

    韋後親戚的家奴,靠著“斜封”成了掌管宮門鑰匙的宮門丞。這些人被罷黜時,有人抱著官印哭嚎,有人拿出韋後時期的“免死鐵券”試圖抵抗,李隆基卻不為所動,下令“敢有滯留不去者,以抗旨論罪”。

    短短一月間,數千名斜封官被掃地出門,長安街頭常見昔日身著緋色官袍的“大人”,如今穿著便服狼狽離京。

    這股雷霆之勢不僅震懾了官場,更讓百姓看到了新帝整頓吏治的決心——洛陽城有百姓自發在街頭焚香,稱“終于不用再給那些‘斜封官’送錢才能辦事了”。

    罷黜斜封官只是第一步,李隆基知道,若不重構選官體系,私權干政的漏洞還會被重新利用。

    他吸取教訓,從三個方面築牢制度防線。

    重申“三銓制度”︰規定官員選拔必須經過吏部“三銓”考核——“書判”考公文寫作與司法判斷,“身言”察相貌舉止與言辭邏輯,“德行”由地方長官出具考狀。

    任何環節不合格者,即便有皇帝特批也不得授官。

    設立“御史監選”︰命御史台派遣御史全程監督吏部選官,一旦發現考官收受賄賂、徇私舞弊,當即彈劾,與行賄者同罪。

    僅僅是開元元年,便有兩名吏部侍郎因收受斜封官舊部的賄賂,被李隆基貶至嶺南,終身不得回京。

    嚴控“恩蔭”範圍︰此前,皇親國戚的子孫哪怕是襁褓嬰兒,都能靠“恩蔭”獲得官階。

    李隆基規定,親王之子需年滿十五歲、經國子監考試合格才能得官。

    外戚的恩蔭上限不得超過從六品,且必須有實際政績才能晉升。

    他甚至駁回了自己岳父竇孝諶的請求——竇孝諶想為幼子求一個正七品的京官,李隆基回復︰“朕為天子,當示天下以公,豈敢以私恩亂國法?”

    這些舉措讓選官權重新回到吏部手中,科舉出身與基層歷練成為官員晉升的主渠道。

    開元初年的新科進士中,有七成來自寒門,如後來的名相張九齡,便是通過科舉入仕,憑借才學一步步登上相位。

    斜封官的泛濫,背後是外戚與權貴對皇權的侵蝕。

    李隆基在罷官的同時,更要斬斷這股勢力的根基。

    他下令清查韋後時期權貴侵佔的土地、莊園,將其中一半分給無地農民,另一半收歸國有,租給流民耕種,每年增收的賦稅達數十萬貫。

    對于曾依附韋後、安樂公主的官員,李隆基采取“區別對待”策略︰主動揭發者可從輕發落,如曾為斜封官傳遞消息的中書舍人崔日用,因在誅韋之役中立功,且主動交出收受的賄賂,被免罪留用。

    而執迷不悟者則嚴懲不貸,韋後的心腹宰相宗楚客雖已被誅,李隆基仍下令查抄其家產,發現其家中藏有“擬作皇帝禮服的赭黃袍”,遂將其黨羽全部流放。

    更深遠的影響在于,李隆基借整頓斜封官,徹底扭轉了中宗時期“政出多門”的亂象。

    他明確規定,任何政令必須經中書省草擬、門下省審核、皇帝畫敕後,由尚書省執行,外戚、宦官不得干預。

    即便是皇子、公主,也不得私開“墨敕”(非正式詔令)授官,違者“罪及全家”。

    開元二年,李隆基的親妹妹玉真公主想為自己的門客求一個小官,特意進宮向哥哥撒嬌,稱“不過是個從九品的縣尉,何必那麼較真?”

    李隆基卻板起臉說︰“朕若為你破了例,將來百官便會效仿,斜封官的禍亂又要重演。妹妹是朕的親人,更該懂朕的難處。”

    最終,玉真公主的請求還是被駁回。

    清理斜封官及後續改革,如同一劑猛藥,讓混亂多年的大唐官場逐漸恢復清明。

    不到兩年時間,便顯現出顯著變化。

    地方官府辦事效率大幅提升,此前需要輾轉多個部門、賄賂數名官員才能辦妥的戶籍登記、田產過戶等事,如今按流程最多十日便可辦結;

    科舉錄取的底層百姓官員增多,他們更了解民間疾苦,提出的政策如“減免流民賦稅”“興修水利”等,往往切中要害。

    權貴不敢再肆意妄為,連皇子都收斂了氣焰——李隆基的長子李琮曾想強佔民田,被地方官依據新頒布的《禁佔田令》彈劾,李隆基不僅斥責了李琮,還嘉獎了敢于直言的地方官。

    開元三年,全國上報的案件數量較景龍年間減少近一半,百姓“赴京告狀者,十無一二”。

    這一切的起點,正是李隆基對斜封官的堅決清算。

    他用行動證明,所謂“補漏”,不僅是剔除舊弊,更是用制度重建信任——讓官員相信“唯才是舉”,讓百姓相信“國法公正”,而這份信任,正是開元盛世到來的第一塊基石。

    此下,明年依舊有不少百姓都在議論。

    陛下有太宗之風。

    開元要直追乾武盛世。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李世民假死?那朕就威服四海了!》,方便以後閱讀李世民假死?那朕就威服四海了!第895章 一切都回來了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李世民假死?那朕就威服四海了!第895章 一切都回來了並對李世民假死?那朕就威服四海了!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