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5 新兼職(余)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井烹香 本章︰465 新兼職(余)

    “要不要煤?”

    “要!”

    “那你快回去讓你娘拿背簍出來!你弟弟在這兒排著——你們要煤球還是煤塊兒?”

    “要煤塊兒——我們家是磚爐子!”

    “成,煤塊兒二十斤!”

    木頭媳婦回頭喊了一聲,衛姑娘連忙在簿子上記賬,叫小子按了手印,又拿起了大秤,“我來吧,嫂子您歇會兒。你剛才都秤好幾個了——二十斤高高的啊,看好了。”

    買活軍自個兒的背簍從秤桿上被解了下來,倒入半大小子飛奔著拿出來的背簍里,但木頭媳婦並不讓他們就這樣拿走,手沒有松,盯著小孩兒問,“該說什麼?”

    “六姐好!六姐妙!女娘也能出門去,女娘做工一樣好,掙得錢財不虧心!”

    難得街坊間有這樣的熱鬧,今日沒有下雪,大人們又無心管束,孩子們早就沖出來跟著看熱鬧了,哪怕是不來領煤的,也早學會了這個童謠,拍著手唱道,“傳播知識利天下,女娘做工不寒磣!碎嘴婆娘釘釘板,碎嘴漢子跌糞坑!”

    這後兩句也不知道是哪個狡童現安上去的,買活軍這里教人唱的可只有前頭幾句,可越是這樣的粗俗謾罵流傳得越廣,這會兒孩子們全都學會了,拍著手在胡同里互相追逐,嘎嘎樂著,眾人也是無可奈何。衛姑娘帶著笑意搖了搖頭,“你回去慢慢走,仔細些,別跌跤了!——你,後巷高家的,你要煤塊要煤球?”

    “要煤球!”

    “煤球能得四十個,你這背簍裝不下,快回去拿去,不過你先站住,我問你,女娘外出工作寒磣不寒磣?”

    “不寒磣不寒磣。”

    “說大聲點!”衛姑娘對高四柱家這小子格外苛刻,眼楮看著人群里躲躲閃閃的高四柱媳婦,胡同里看熱鬧的一群人都往兩邊散開,四柱媳婦臊眉搭眼,回身罵罵咧咧地走了,有刻薄人高聲笑道,“四柱家嫂子,是要罵還是要煤,您可擺出架勢來啊?”

    見那罵聲驟低,躲躲閃閃聳肩夾背,凍得直不起身子的模樣,眾人都有些瞧不上,有人低聲道,“真是個各色人!”

    衛姑娘瞧著他家小子滿臉通紅,心里那口氣也早出了,再無不平,而是高聲說道,“你們家就是孩子太多,高家小子,回去和你媽說,學好拼音算數,買本老黃歷,算好安全期,可別再生了,再生真窮死了!難道還年年來領救濟煤不成?”

    沒出閣的大姑娘,議論起人家房里的事來了,擱以前,不說旁人議論不議論,衛姑娘自個兒都覺得這話說不出口,仿佛失去了未婚姑娘應有的一份矜持講究,可今日,隨著一次又一次的大聲問話,一次又一次重復著‘女娘出門不寒磣’,她心中也感到,那股子禁錮著自己,長久以來甚至已經讓她不知不覺習慣了的行為規範,似乎就在這一次次的叫嚷中逐漸消弭。

    盡管天氣寒冷,手頭忙碌,一次次的彎腰提秤,可她心里卻越來越火熱,越來越自由,她似乎感到有一種底氣,在心中從無到有,茁壯成長,從肺腑中噴薄而出,支撐著她直挺挺的脊背,令她完全不在意旁人的目光——這話有什麼不能說的?我心里正正當當,那就再沒有話是不能說的!

    奇怪的是,這樣出格的話,卻反而並沒有引來人們異樣的眼神,曾經衛姑娘每日出去上課,這樣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在鄰里間都惹來了不佳風評,可此刻,人們交頭接耳間,傳來的卻都是贊同的聲音,望著衛姑娘和木頭媳婦的眼神也充滿了崇敬,沒口子都是夸贊,“到底是老子英雄兒好漢,這兩位都是這個!”

    她今日是見到了一生中都沒有見到的大拇指,衛家姑娘幾乎要因為這驟然得到的肯定而有些飄飄然了,就連手里的大秤似乎都沒那樣沉重——其實,能拿得起大秤的女娘,也教人高看一眼,這大秤要秤出十斤二十斤的煤來,自身重量也不輕,沒有一把子力氣是很難拿起來的。

    如此忙了一個上午,雖然熱水沒喝一口,也吃了一肚子的冷風,但心頭當真火熱,兩個女娘累得不輕,情緒卻是高昂,都感到說不出的解氣,今日的行動,對于這些買式、親買女娘來說,真是讓她們揚眉吐氣,竟甚至有了脫胎換骨的感覺,似乎自此以後,再不必顧忌旁人看法,大可以在這四九城中抬起頭來做人了!

    “要煤球還是要煤塊兒?”

    “要煤塊兒——妮兒,你們這還缺人嗎?你瞧我跟著進來幫手行嗎?”

    陸陸續續,不少女娘出門來取煤了,其中多有跟著衛姑娘學拼音的大姑娘、小婦人,她們前一陣子多少也感受到了社交上的壓力,乘著天冷都在家里為貓冬避風頭,可現在,隨著滿街巷里傳唱著買活軍編寫的新民謠,她們也就像是春天里的花骨朵一樣,舒展開來了,冒出頭來了。不少人熱切地想要跟著她們幫一把,“我會拼音,寫得還挺好的——力氣也大,我不要工錢,就跟著你們,給點煤就行!”

    “這得問上頭——我先把你名字記一記,若是能成,我來找你。”

    這樣的工作,真是不要錢都肯做的,衛姑娘滿臉容光煥發,一會兒又似笑非笑對隊伍里的嬸子道,“秦嬸,怎麼您也來湊熱鬧了?巷子里就沒有比您更會過生活的殷實人了!”

    秦嬸子面上一紅,喏喏道,“我們家……我們家今年也難著呢!”

    “那可難不過別家去,這剛給二少爺買了套小院子,能和別家比嗎?”自有一干路人出來評理,“要這麼說,衛家一家幾口住著幾間房,您一家幾口住幾間房?衛家人可沒出來領煤,還擱這發煤呢!”

    “就是,邊兒去吧,您家真不少這幾十斤煤使!這可是燒炕的人家!”

    胡同就這麼大,家家戶戶,對鄰里的家底也都是門清︰京城這里沒有炕灶一屋的,煙燻火燎骯髒不堪,那都是村里土坯房才有的布局,第一等的人家,那是灶台砌在廚房,炕在屋里,還有火牆的人家,這是最舒服最清潔的,也說明家里有底蘊,因為修這種通屋的炕,花費比較高,如果不是建房時就有布置,還得請師傅來給牆開洞,若是要砌火牆,那就更折騰了。

    再一個,燒炕的使費也大,一般來說,燒炕一天怎麼也要五斤煤塊兒那是最少的,五斤煤塊兒那就是十斤蜂窩煤,而且還怎麼暖熱,想要暖得往十斤、十五斤去燒,若是有柴禾能省些,可京城柴禾貴,大家都是燒煤炕,這個花費是可以算出來的。

    第二等的人家,那就是砌了磚爐子的,這磚爐子也燒煤塊兒,一天五斤差不多是能暖和一屋子,湊合著過冬,就是睡覺時還得額外灌熱水壺,而且大家也得湊一屋子睡,卻又沒有炕,擠在床上比較逼仄,因此還是不如炕好。

    第三等的人家,那是燒鐵爐子的,用的是蜂窩煤,一斤煤塊可以出兩斤蜂窩煤——蜂窩煤球一般一個也是一斤,是很好換算的,蜂窩煤比較省,但也燒得比較快,如果只是做飯,一天三四塊煤足夠了,若帶取暖,一天七塊煤差不多屋里能有個暖和氣,但夜里必須要起來添煤球,否則早上起來,屋里滴水成冰,人能凍出毛病。

    若是一天能有十塊蜂窩煤燒的話——那這樣的人家還更情願砌個更暖和的磚爐子,使費差不多,但磚爐子砌在牆角,能暖一牆呢。鐵爐子比起來真不是個。

    因此,從要煤塊兒還是要煤球,也就能看出各家的底蘊了,不論怎麼說,沒有燒炕的人家來領煤的,為了兩三天的使費下這個臉,和窮人爭,實在不值得,既然如此,便見不得秦嬸子仗著面皮厚去廝混便宜,衛姑娘把她喝破,不少人都叫痛快,于是再沒有人敢下來渾水摸魚的——便不是衛家胡同的,這附近七八條胡同都來看熱鬧了,本胡同的街坊看著那,犯不著為了點便宜巴巴的回家取背簍,又過來排小半個時辰的隊,還要大聲回答買活軍的問題,歌頌女娘出門工作——不是真艱難了,丟不起這個人!

    過了一個多時辰,煤發完了,衛姑娘往巷子里看了又看,也沒人來領了,駝隊背上的背簍也快空了,不夠再發一趟的,眾人商議了一番,便就地解散,木頭和媳婦拿著賬回去使館交賬,衛家兄妹恰好就回家休息。等到明日再去附近的坊里發放,此時街頭巷尾,已經隨處可以听到這買活軍特色的民謠了——一听韻腳和這直白言語,就是買活軍的歌謠,此時敏朝的童謠還都是些‘鸚哥樂,檐前掛,為甚過潼關,終日不說話’,按照時人的看法,這已經算是夠淺白的了,直到買活軍橫空出世,這才知道什麼叫大白話呢,倒是把原本的童謠都比得雅馴起來了。

    所以說,雖然大家說的都是漢語,寫的也都是漢字(買活軍所用簡體字全都是在古籍中有出處的簡書),但語言習慣已有很大的不同,一張嘴,買味沖不沖真是立刻就辨別出來的。衛姑娘原本說話時也注意著,不敢露出太多買味來,今日之後卻再無顧忌,回屋之後,不顧喉嚨嘶啞,指手畫腳,和衛太太學著今日各人的情狀,滿屋子都是她的笑聲,“您是不知道,四柱嫂子被我那一喊,皮都沒給臊得熟透了,以後瞧她還敢說我們壞話不?”

    衛太太也感到這樣的回擊非常的解氣,不過當著衛夫子的面不好多說什麼,只是一邊笑一邊拿笤帚給衛姑娘身上掃煤灰,“這造得,這罩衫也就是穿這幾日了,等發完煤真不能要了。”

    “沒事兒,買活軍說會給我們發一身新衣。”衛姑娘滿臉容光煥發,“我自個兒掃就行了,您給大哥掃去,他今日搬上搬下也是一身灰!”

    衛夫子在里屋咳嗽了一聲,“今日高聲大氣,喊的都是什麼呀?天子腳下,還是得注意點,別教人胡亂說嘴,編排你們個投敵之罪去!”

    “爹,那都是朝廷的人跟著看著的——使館里今日謝七姐都出去舍煤了,朝廷還派護軍給開道守護呢,她也那樣喊的,也教人童謠,都是朝廷的人知道的——也沒說什麼,不都是一些宣揚女子出門工作的話嗎?”

    衛姑娘拍完灰,洗了手臉,拿草紙濡濕了仔細地擦過鼻孔——一擦全是黑灰,又倒騰著嗓子,把嗓子里的灰塵也咳嗽出去,這才換衣服上炕喝茶,“那我說,朝廷想開女特科好幾年了,阻力一直很大,他們大概也希望女子出門工作,在這件事上,和使團是一條心,我們只喊這些,也不禮拜六姐,出不了什麼事的。”

    這話也有幾分見地,衛夫子唔了一聲,不說話了,過了一會,自言自語地道,“買活軍真好手段。”

    “快來吃飯了。”衛太太已經端了一大碗面條過來,小鍋炸了金黃的雞蛋醬,“今兒可累著我們少爺、小姐了,得好好補一補。小三兒,解一頭蒜來。”

    “哎!”小三兒飛奔去廚房,解開蒜辮子,仔細地掰下一頭蒜,“姐姐,我來給您剝蒜!”

    “可累著我們家三少爺了!”

    一家人歡聲笑語,上炕吃面,都是喜氣洋洋,衛大郎禿嚕禿嚕已經是半碗雜面條進肚子了,一抹嘴,剝了一瓣蒜送進嘴里,嘎吱嘎吱地咬著,透出一口愜意的長氣來,突然問道,“今日,那楊寡婦怎麼沒來?”

    屋子里頓時一靜,衛姑娘也止住了吃面的動作,不知為何,她有些不安了,“是啊,我開始還盼著她來,想著好歹臊她幾句呢,沒想到楊嬸氣性這麼大,真就不來了——又何必呢?不就是幾句話嗎?”

    衛夫子頭也不抬,淡淡說,“就是那幾句話,要了她的命她也不能說——這些話,你們說得,她說不得。”

    兩家比鄰住著,楊家的情況,衛家是盡知的︰楊寡婦青年守寡,是靠著娘家,才勉強守住了自家的這小院子,好容易把孩子拉拔到二十幾歲,還沒來得及說親人就走了,連個後都沒留,娘家也敗落了,她大伯子厚著臉皮要給她過繼嗣子,吞了他家的小院子,是楊寡婦守節二十多年,這里坊表彰的節婦名頭,才擋住了楊家人的覬覦。

    為了守住這節婦的名頭,房子也不敢往外租,除了城外幾畝田地的出息之外,她是一無所有,日子過得極其儉省苛刻,這樣的人如何能為了幾斤煤在眾目睽睽之下喊這些?為了幾斤煤給謝六姐磕頭?她必是不會來的,衛姑娘想到這里,也囁嚅道,“不說就不說唄……難道我真不給她煤了?”

    “那不行,規矩在這里,她就是來了,場面在那,不喊你也不能給。”衛太太卻有不同的看法,“今日她就來不了——唉,一般艱難的人家,家家有煤,就她沒有,可憐見的。”

    她也消了氣,對衛大郎道,“一會你從咱家煤堆撿二十斤煤,給她家送去,下回怎麼樣再說,今兒這會得送。”

    這算是忍氣吞聲了,說是以德報怨也可以,不過衛姑娘悶聲沒反對,衛夫子點頭道,“多少年鄰居了,也該的——妮兒小時候常去摘她家榆錢吃,她也沒說過什麼。”

    這都是七八年前的事了,衛姑娘早已忘懷,她記事以來,楊寡婦便是沉默寡言、閉門不出,只是在小院子里幽居度日。只是這些年來抬頭不見低頭見,遠親不如近鄰,在感情上還是有些親近,因此前些日子听了那幾句話,也是格外憤怒。

    本來心中設想著多少羞辱楊寡婦的念頭,想著要如何炮制她,才能消氣,可如今楊寡婦閉門不出,她心里又有些說不出的不安,反倒是生出些後悔來,自覺自己考量得是還不夠周全,楊寡婦或許也有她的難處。因此,也就不再反對母親的外交示好,眾人吃完飯,便看著衛大郎出去撿了一背簍的煤,出小院子去隔壁叩門了。

    “楊嬸,楊嬸?”

    衛大郎叩了好一會門,屋內都沒人應聲,只能悻悻歸來,道,“許是听出我聲口了,還生氣呢,不肯開門。”

    這也就只能隨她去了,眾人便不再計較此事,只是衛姑娘多少有些掛心,下午晚上豎著耳朵,只沒听見隔壁開門的動靜,到了第二天一早,她心里存了事,早起便踩在凳子上,隔了院牆看去,卻見楊寡婦的院子里白雪茫茫,根本就沒有腳印——連著幾天都沒出屋門了!

    “不好啦!不好啦!”

    衛姑娘立刻叫了起來,“出人命啦,楊嬸都不曾出屋取煤——這都幾天了,爐子早燒完了,她、她——”

    這一聲不要緊,巷子里頓時熱鬧了起來,衛家院子里立刻擠進不少人爬凳子看,又有人匆匆去找里正,不一會,里正過來,指揮著衛大郎翻牆去開了門,一群人在門口等著,衛太太帶了婦女們,擎著油燈一擁而入,過了一會屋內便傳出嘆息低泣之聲,眾人心底雪亮︰這人肯定沒了,不知什麼時候,悄無聲息就凍死啦!

    衛姑娘站在自家院門前,倚著門看著這亂糟糟一幕,一回頭不覺又看到了牆邊背簍里那一背簍的煤塊兒,激憤時她也罵過楊寡婦活該凍死,可這會兒,‘仇人’真凍死了,她卻半點不覺解氣,心里空落落的,真不知是什麼滋味,那股子打從心底滋生出來的熱氣,似乎不知不覺已悄然褪去,又打從心底生出了空洞和不滿來。

    “怎麼會這樣子。”她忽然間紅了眼眶,低下頭去,想著,“為什麼就非得這樣子呢?”︰,,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活》,方便以後閱讀活465 新兼職(余)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活465 新兼職(余)並對活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