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點,別踫壞了芽苞。”沈亦舟提著鐵鍬走過來,褲腳沾了點泥土,卻難掩眼里的興奮。
“我按你畫的圖紙,在臘梅樹旁邊開闢了新花池,深度和寬度都夠,能讓根系好好生長。”
甦錦站起身,看著沈亦舟挖好的花池,邊緣修得整整齊齊,還特意留了排水口,防止雨季積水爛根。
“你想得真周到!教授說這種臘梅喜歡疏松的土壤,咱們再拌點腐葉土進去,肯定能長得好。”
兩人分工合作,甦錦負責修剪臘梅苗的病弱枝,沈亦舟則往花池里填腐葉土和營養土,動作默契得像演練過無數次。
崔姝從廚房出來,手里端著一瓢溫水︰“用這個澆定根水,別用冷水,剛移栽的苗經不起凍。”
甦錦接過水瓢,小心翼翼地往花池里澆水,水流順著土壤縫隙慢慢滲透,滋潤著每一寸根系。
她蹲在花池邊,輕聲說︰“等明年春天,這幾株臘梅就能開花了,到時候咱們在花池邊擺張石桌,喝茶、看書,肯定特別舒服。”
沈亦舟坐在她身邊,拿出相機,拍下甦錦與臘梅苗的合影︰“我要把這些照片存起來,做成‘臘梅成長日記’,發在公眾號上,讓大家一起見證它們開花。”
正說著,甦錦的手機突然響了,屏幕上跳動著“邢夢潔”的名字,背景是呆膠布的可愛照片。
她連忙接起,電話里傳來邢夢潔興奮的聲音︰“錦兒!萍鄉救助站新收了三只奶貓,剛滿月,特別可愛,呆膠布還幫著照看呢,我給你發視頻,你快看看!”
視頻接通後,屏幕里立刻出現三只毛茸茸的小奶貓,蜷縮在鋪著舊毛衣的紙箱里,閉著眼楮發出“咪咪”的輕叫。
呆膠布趴在紙箱旁邊,尾巴懶洋洋地搖著,時不時用鼻子蹭蹭小奶貓,像個負責任的“貓媽媽”。
“太可愛了!”甦錦忍不住驚嘆,手指在屏幕上輕輕點了點小奶貓,“它們有沒有名字?我跟亦舟下次去萍鄉,給它們帶貓糧和小衣服。”
“還沒起呢,等你來取!”邢夢潔笑著說,“對了,秦玉明說想把‘公益閱讀’活動擴到萍鄉,讓更多人知道救助站,你覺得怎麼樣?”
甦木正好從屋里出來,听到這話,立刻湊過來說︰“這個主意好!我跟秦玉明商量過,萍鄉救助站可以跟當地的書店合作,讀者每看一本書,書店就捐一塊錢給救助站,既能推廣閱讀,又能幫到流浪貓,一舉兩得。”
徐佳瑩也走過來,手里拿著一件舊毛衣,是甦錦小時候穿的,粉色的毛線已經有些褪色,卻依舊柔軟︰“我把這件毛衣拆了,給小奶貓織窩,又軟又暖和,它們肯定喜歡。”
甦錦眼楮一亮︰“媽,我跟您一起織!我學過簡單的針法,雖然織得不好,但能幫您打打下手。”
掛了電話,甦錦和徐佳瑩坐在廊下拆毛衣,沈亦舟則幫甦木整理“公益閱讀”活動的方案,崔姝在廚房準備午飯,院子里滿是溫馨的忙碌聲。
中午剛過,李默背著畫板來了,手里捧著厚厚的《烏鎮年俗記》番外稿,封面貼著一張新畫的插圖。
甦錦和沈亦舟見家長時,沈母給甦錦戴翡翠鐲子的場景,畫得栩栩如生。
“甦叔、徐阿姨,我把‘見家長’的章節加上了,你們幫我看看,有沒有需要修改的地方。”李默把稿件遞過來,眼里滿是期待。
“我還寫了你們在西柵看煙花、送別的場景,想讓番外更完整。”
甦木接過稿件,坐在藤椅上仔細翻看。
李默的文字依舊細膩,把沈母遞茶時的溫柔、沈父拍沈亦舟肩膀的鄭重,都寫得活靈活現,連徐佳瑩為甦錦綰發時的動作細節都沒落下。
“這里可以改改,”甦木指著“茶席擺放”的段落,“烏鎮的茶席講究‘左杯右壺’,茶杯要放在客人左手邊,茶壺放在右手邊,方便取用,你寫的‘壺杯並排’不符合咱們的習俗,改過來更真實。”
徐佳瑩也湊過來看,補充道︰“還有嫁女聘禮的古禮,咱們烏鎮以前講究‘三茶六禮’,‘三茶’是下茶、定茶、合茶,‘六禮’包括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你可以加進去,讓讀者更了解烏鎮的婚嫁文化。”
李默連忙拿出筆,在稿件上認真修改,筆尖在紙上沙沙作響,生怕漏了一個細節︰“謝謝甦叔、徐阿姨!有你們幫忙,這番外肯定能更地道,以後我還要多跟你們請教,把烏鎮的習俗都寫進書里。”
午後的陽光格外好,周慧提著一個印著臘梅紋樣的布包來了,里面裝著漢服新品圖冊,還有幾件樣衣。
“我帶來了‘江南臘梅’系列的設計圖,想跟李默老師的新書做聯名款,你們看看喜不喜歡。”
周慧翻開圖冊,里面的漢服款式多樣。
有淡紫色的齊胸襦裙,領口繡著金線臘梅,有青色的圓領袍,腰帶上綴著臘梅形狀的玉佩。
還有粉色的對襟半臂,裙擺印著李默手繪的臘梅插畫,每一款都透著江南的雅致。
“太好看了!”甦錦拿起一件淡紫色的樣衣,在身上比了比,“這件襦裙的顏色特別顯白,領口的臘梅繡得真精致,我能試試嗎?”
周慧笑著點頭,幫甦錦穿上樣衣,又從包里拿出一支珍珠發簪。
沈亦舟則走到院角,折了一枝開得正盛的臘梅,輕輕簪在甦錦的鬢角︰“這樣更配,像從畫里走出來的江南姑娘。”
甦錦對著鏡子照了照,淡紫色的襦裙襯得皮膚白皙,鬢角的臘梅散發著清香,忍不住轉了個圈︰“我要穿這件拍宣傳照,發在公眾號上,肯定能吸引很多人買聯名款!”
李默也興奮地說︰“我把新書封面印在漢服的吊牌上,再在書里夾一張漢服優惠券,讀者買完書就能優惠買漢服,肯定能雙贏!”
周慧連忙記下︰“我這就回去調整設計,爭取下個月就能推出聯名款,讓大家既能看書,又能穿漢服,感受江南文化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