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諸葛亮和周瑜之間的愛恨情仇,實則都是小說家言。
在原本歷程中,諸葛亮和周瑜其實沒有那麼多對手戲。
雖然諸葛亮卻是到江東求過援軍,可赤壁之戰,卻和諸葛亮沒多大關系。
基本上就是周瑜領著程普、魯肅等人一舉擊敗了曹操的大軍。
但現在由于秦 的影響,諸葛亮得以提前出山,陰差陽錯竟然和周瑜產生了一個交集。
兩個護衛听得諸葛亮的判斷,心中都是一驚,忙道︰
“敵軍若是算計如此,多半是在謀劃荊州兵馬。”
“我等奉軍師之令前往廬江,並非探秘,如今見得此事,又當如何是好?”
諸葛亮一听這話,便是微微一笑道︰
“此亦不急,吾料敵軍如此,多半是欲加一支奇兵于此!”
“若是我軍未曾觀之,便須慮其動向。”
“而今即知敵軍如此,我軍或可將計就計,看看敵軍所欲何為,再行定計!”
他雖看到了周瑜的異動,心中卻不擔憂。
因為像是這種藏兵之法,一般不是立即要用。
周瑜埋伏在這里,恐怕是在防備什麼手段,而秦 這一次讓他來廬江,就是為了策應水軍行事。
策應兩個字說來簡單,可做起來卻困難。
需要因時而變,根據敵軍不同的動向采取不同措施。
在他看來,秦 用兵極度謹慎,輕易不會中周瑜之計。
唯一可能出現風險的,便是荊州兵馬!
但說實話,諸葛亮雖然人品上佳,但本質上來說卻是一個政治家。
凡是政治家,就沒有不腹黑的。
他和秦 想法差不多,荊州水軍早晚都是他們的敵人。
現在折損得越多,對他們日後的好處越大。
這種時候,若是把這個消息告知秦 ,那就相當于給秦 送上了一個難題。
要是告訴荊州軍,那保存太多荊州水軍,對他們來說不利。
要是不告訴荊州軍,那某種意義上來說又是不義之舉!
因而略微想了一會兒,他就決定先按下此事不表,待看清楚周瑜是什麼打算之後,再行動作!
最好的結果,就是江東水軍和荊州水軍火並,他們好從中得利!
思緒之間,他便對兩個隨從囑咐道︰
“現在敵軍既然埋伏此地,或許會在案上廣布探子。”
“正是君子不立危牆之下,我等當趁夜速速離去,盡快前往廬江!”
兩個隨從聞之,當下便護衛著諸葛亮朝著皖縣方向行去。
一連幾日,總算來到了皖縣城下,進入城中一通報,諸葛亮便順勢見到了橋蕤和趙雲等人。
若說趙雲等人在此,又得從秦 離去之前開始說起。
遠在月余之前,秦 出發朝著荊州出使之時,趙雲和徐盛便收到了劉備的命令,帶著八千兵馬一路南下,準備先行渡江,擾亂孫策麾下的秋收進程。
本來按照劉曄之意,是趁孫策沒有防備之時,提前安插一支兵馬南下。
結果現實狀況卻是孫策在周瑜的建議之下,直接在丹陽與彭澤一線布置了一道防線。
每日就是令戰船在江上巡航,防止他們兵馬南下。
于是趙雲和徐盛領了軍令之後,卻被擋在了廬江境內。
無奈之下,二人只能留在此處,等待秦 那邊的消息。
這一等就是大半個月,眼見南邊糧食已經開始秋收,二人心中這叫一個急啊!
因而在听到秦 派遣諸葛亮前來之時,眾人便齊聚一堂,詢問秦 那邊有什麼安排。
看著眾人模樣,諸葛亮便一陣搖頭道︰
“不瞞諸位,此番在下前來,便是因為先生見荊州水軍不堪大用,怕周瑜率領水軍西進,令我等前來監察孫策軍動向。”
“然則在下剛領命行出江夏不久,就見江東水軍西去,可見事情便如先生預料一般!”
“我見那黃祖已然老邁昏聵,恐不是周瑜對手!”
“我軍要想等得水軍決出勝負,恐怕還需月余之久!”
他一說罷,眾人便都是一陣皺眉,趙雲還沒說話,徐盛就沉聲道︰
“我等受主公之命而來先行南下,如今被堵于此,總不至要任敵軍如此妄為!”
“盛見孫策眼下巡視甚密,恐怕兵馬已至丹陽。”
“如此,那吳郡之地便即空虛,我等或可從九江先行強渡南下,打破敵軍部署!”
諸葛亮還是第一次見徐盛,但他也知道徐盛之名,聞言便搖了搖頭道︰
“將軍此言雖然有理,卻不好行事!”
“因亮自江夏而來,沿路所見,皆是江東斥候兵馬。”
“彼等沿路尋江,五十里設一崗哨。”
“若是分而渡之,難免被敵軍各個擊破,若是聚而渡之,恐怕還未及南岸,便被敵軍發現蹤跡!”
“將軍等所部不過八千兵馬,並無城池駐守,一旦被孫策發現,便可能被孫策圍而殲之!”
“亮有一計,或可助二位南下!”
徐盛听他先否了自己想法,便是一陣不悅,又听他有計策,頓時便是眼楮一亮道︰
“先生有何計策,可以助我等南下?”
諸葛亮聞之,便看向眾人道︰
“要說此事也易,無非便是聲東擊西而已。”
“眼下敵軍雖在江上布置崗哨,但此沿江千里之地,他能有幾支兵馬防守?”
“故而在下思慮,我軍不妨佯動一番,現在廬江尋船只,做出南下之勢。”
“再讓九江方向陳將軍配合,做出南下之勢,調動敵軍兵馬分于兩側。”
“待得敵軍松懈,二位將軍再從臨湖南下,至陵陽等地駐守!”
“現在孫策雖然至于丹陽,可陵陽之地易守難攻,又兼各地宗帥固守。”
“二位將軍只要打出太史將軍旗號,料想彼等應不會拒之于外。”
“佔得此地以為根基,二位自然便可便宜行事!”
徐盛和趙雲本來正在頭疼南下之事,听得這話,頓覺豁然開朗。
他們之前只是覺得南方防線甚密,難以渡江南下。
但現在一听,才發現孫策的防線雖然密集,卻不是密不透風,只要靈活應變,便能直接突破。
當下二人自是欣喜不已,橋蕤與梅乾見狀,自是一陣驚異。
他們本來以為諸葛亮只是秦 身邊小吏,沒有太多厥又 摹?
沒想到這小伙也是一個智謀之士,才剛前來,就解決了他們的一個大問題!
看來能被秦 看中的人才,確實沒一個簡單的。
思緒之間,二人自然又問諸葛亮自己等人應當如何行事。
諸葛亮聞之,思考了一會兒,又對二人道︰
“眼下我軍對敵江東水軍之患,在于敵軍縱橫江上,來去自入!”
“我軍便設崗哨監視,也難探知敵軍兵馬!”
“故依在下之見,我軍不妨在沿岸設置烽火台,以煙火為號。”
“若是見得敵軍小股水軍,便點黑煙,若是見得敵軍大股兵馬,便點白煙!”
“如此一來,敵軍水軍動向便再難逃脫我軍監視,亦可完成先生囑咐之令!”
橋蕤與梅乾听著,亦是一陣欣喜,暗道諸葛亮果非尋常。
秦 派的此人前來,正可為他們這邊助力!
當下眾人得到了解決之法,便紛紛開始下去帶人行事,一邊設置烽火台,一邊準備南下。
而在這同時,從江夏發出的軍報,已經傳到了劉表的手上。
剛收到黃祖發出的軍報之時,劉表內心其實是有些疑惑地。
因為黃祖這貨八百年不曾主動來過信件,怎麼現在剛一出兵,就這麼主動的奉上軍報來!
然則細細一觀之後,便將劉表嚇了一跳。
合著在他還不知道的時候,孫策已經提前將手探到荊州境內。
已經和黃祖在夏口邊上打了一仗了!
由是,他便將蔡瑁、蒯良、龐季、劉先等人招來議事道︰
“不料孫策小兒如此膽大妄為!”
“我軍雖奉朝廷之令討之,可如今兵馬未出,此人安敢率軍進犯我荊州之地!”
眾人看得軍報,亦是心神一駭,他們只听孫策打仗厲害,沒想到孫策打仗這麼厲害!
直接發兵打到了夏口,幾乎可以直接殺入荊州了!
如此看了一會兒,劉先便起身道︰
“如此觀之,孫策其人果然為賊,今未宣戰,便至荊州,豈有此理!”
“若是不與劉豫州將其滅盡,容其壯大,豈能與我軍善了?”
若是之前,劉先說這話,劉表多半要反駁幾句。
可現在眼見孫策打到眼前了,他自然也沒了什麼話語,只是點頭憂慮道︰
“始宗此言極是,孫策小兒賊心不死,該當伐之。”
“然則如今我見黃祖兵敗,恐怕不是周瑜對手,若是此人不敵,該當如何行事?”
之前他是覺得自己一出兵就能解決孫策,但見得周瑜實力之後,他又害怕黃祖干不過孫策,導致周瑜兵臨城下。
眾人聞之,自是一陣思慮,唯有蒯良見狀,有些奇怪道︰
“使君,這封軍報似有隱瞞!”
“須知眼下黃祖不單是一人進軍,秦子 也有請求隨軍。”
“此人乃智謀之士,雖不通水戰,但不會毫無諫言!”
“怎的黃祖這封軍報之上,並未提起秦 之事?”
劉表一听,頓時也發現了不對勁,皺眉道︰
“秦 不通水戰,或是此番未曾隨之出戰也說不定!”
他一說話,蒯越便站起身來疑惑道︰
“非也,秦 其人力主伐江東,即見出戰,怎麼不隨軍前去?”
劉表听得二人之言,不由負手踱步道︰
“那依二位之言,此何故也?莫非黃祖軍報乃是偽報不成?”
蒯良蒯越一听這話,互相看了一眼,便紛紛搖頭道︰
“是真是假,仍未可知,但此中必有異處,不可不查!”
他們兩兄弟做事,歷來主打圓滑通透。
既要顯示自己在認真做事,卻很少直接給劉表什麼直白的建議。
劉表听得這話,便不禁的來回踱步,走了一圈又道︰
“德 ,此事你怎麼看?似汝之意,當如何行事?”
蔡瑁一听,便抬手對劉表行禮道︰
“依在下之見,孫策所以派兵前來,實屬負隅頑抗之舉。”
“我軍或許當增兵江夏,以防不測!”
“另外,二位之言不無道理,秦 此番隨軍前去,多半也會參戰。”
“黃祖此次發出這等軍報,顯然事有蹊蹺,不如派人前去尋訪一番,看看此人到底在隱瞞何事!”
劉表見他表態,沉吟了一會兒,便沉聲道︰
“此事且待我思慮一時。”
“不過前方戰事緊急,不可不慮!”
“當遣人前去知會黃祖務必小心,不可輕敵冒進!”
“若是再敗于敵軍之手,老夫必要罪責!”
如此說罷,他便讓眾人退下,可眾人離去之後,唯有蔡瑁留了下來。
見其留在原位動也不動,劉表不由一異道︰
“德 還有何事要言,怎生不退?”
而他一說罷,蔡瑁便從懷中掏出了一封密信道︰
“乃有一物欲呈主公,此乃黃射自江夏發來之信!”
“黃射發來的密信?所言何事?”
劉表一陣奇怪,上前拆開了書信一看,頓時便是兩眼一瞪,拍案怒喝道︰
“大膽黃祖,竟敢如此欺瞞于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