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我轉投劉備,老曹你哭什麼

第一百九十九章 入不敷出,出使荊州

類別︰科幻小說 作者︰鯨二歌 本章︰第一百九十九章 入不敷出,出使荊州

    自從入了淮南之後,孫策一直都是老劉的心腹大患。

    一方面是因為兩家之前大戰,積怨已久;另一方面,是由于秦給劉備定下的戰略,江東是必須要取的一部分。

    隨著眼下袁術戰死,呂布北上,曹操西顧,他們也終于迎來了奪取江東的機會。

    因而劉備一听到朝廷下詔,便將麾下秦、劉曄、袁渙、劉馥、簡雍、諸葛亮等叫到了一起議事。

    會議的主題就一個,怎麼用最快的速度擊敗孫策,佔領江東。

    針對這個問題,劉馥第一個站出來給劉備建議道︰

    “固知君患孫策佔據江東諸地已久,然則如今正值初秋,我軍秋糧還未收取,兵糧不足,實難出軍!”

    “不妨先依照朝廷之令,出使荊州,與劉備商議進軍之事。”

    “待得兩家商定結果,待得秋糧收取,再行進軍不遲!”

    在劉馥加入了劉備麾下之後,就隱隱成了劉備麾下大管家。

    本來最開始劉馥只是擔任九江太守之職,負責九江郡的全盤民政工作。

    可隨著朝廷下詔之後,劉馥便升任為揚州刺史,九江太守由孫乾頂替。

    劉馥自然也就接手廬江和九江二郡的民政工作。

    但秦見之游刃有余,便對劉備建議道︰

    “今劉元穎治政頗為得力,眼下我軍所得二州盡皆不全,若是分治,難免政令不通。”

    “不若以劉元穎共治二州,統籌兼顧,也好通達政令。”

    劉備聞言,也知道劉馥能干,索性又將豫州各郡的民事盡皆托付。

    算起來劉馥也是五十來歲的人了,許是因為耽擱了大半輩子,此時得到如此重任,不僅不嫌麻煩,還每日勵精圖治,十分盡職盡責。

    于是久而久之,劉備麾下的民政便都由劉馥總管,相當于老曹麾下的荀𨘥@br />
    此時听得劉馥之言,劉備自然是皺眉沉吟道︰

    “不知我軍現在能抽調的糧草能有幾何?”

    可他不問還好,一問劉馥就板著臉道︰

    “公若問此,糧食一粒沒有,只有少糧,哪有余糧!”

    說著他便將現在劉備軍的經濟狀況簡述了一遍。

    簡單來說,他們現在仍是入不敷出的狀態!

    別看秦建議出兵汝南、陳國等地都頗為順暢,實際上他們存糧早已經到了警戒線內!

    而論其原因,還是因為他們現在的支出太過龐大。

    首先劉備接收的淮南,本來就是一個負資產的狀態,雖然從荊州購買了大量陳糧,加上秦建工坊開源節流,穩定了淮南大局。

    可隨著他們擴張的速度,穩定的局勢便再度進入了窘迫之中。

    最大的支出就是養軍隊,眼下劉備軍總兵力已經突破了十六萬。

    其中包括北線八萬多兵馬,廬江三萬,合肥加上歷陽和水軍一共兩萬多,壽春三萬余。

    十六萬大軍配合秦的練兵法,每個月要消耗至少十二萬石糧食。

    光是他們軍隊訓練和屯田,這幾個月就消耗幾十萬石軍糧。

    曹操之所以能養二十余萬兵馬,那是因為曹操施行屯田之策!

    而他們才入淮南一年,秋糧都還沒收過,只能用錢去各地買糧。

    這一年來,幾乎將徐州、兗州、豫州等地的民間余糧購買一空。

    此外還存在大量雜項支出,也虧得秦在去年建立大量工坊不斷開工,有錢財可以支用。

    不然的話,光是巨大的負擔,就已經能將他們直接拖垮!

    像劉馥這里管著大量民政,現在都在各種節衣縮食,就等著秋糧下來。

    這個時候眼見劉備再想出征,他自然拿不出糧食。

    而老劉听著劉馥這一番言語,自是有些尷尬。

    實則在劉馥接管之後,他已經許久沒過問財政問題了。

    現在看劉馥這樣,多半是累得夠嗆。

    當下他自也不好再問劉馥,而是將視線轉向了秦等人問道︰

    “眼下雖有朝廷下詔,然則我軍無糧,又當如何是好?”

    秦一听這話,便看向劉曄笑道︰

    “不知子揚有何策略可用?”

    算起來,這是他和劉曄第一次同時參加軍事會議。

    之前的會議要麼是謀劃,要麼是出使,從未謀劃過進軍。

    現在遇到問題,他倒想看看劉曄的思路。

    劉曄听得此言,自是沉吟了一會兒道︰

    “正是三軍未動糧草先行,既是缺糧,自當不能動軍。”

    “然則依在下之見,現在我軍缺糧,孫策多半也缺糧。”

    “自去年以來,孫策便在四處奔波平亂,如今亂象雖平,兵糧之缺卻在。”

    “由此觀之,我軍雖無出兵之力,卻已至出兵之時!”

    “當趁孫策兵糧不足之際,先南下江東站穩腳跟,而後大軍跟進,方為上策!”

    說到此處,他便對劉備一拱手道︰

    “故照小佷看來,無論如何,我軍都要先出一支偏軍渡江,食于敵境,搶割敵麥,擾亂孫策根基。”

    “這一支兵馬不必太多,八九千人即可,關鍵是要守住我軍進軍之基!”

    “而八九千人所需糧草不多,只需五千石糧食便可南下。”

    秦听此,自是微微一笑,對劉備道︰

    “吾觀子揚此言正合兵家之道,亦可行事!”

    “我軍現在雖拿不出糧食,卻可向九江各個大族借取。”

    “一家湊個百石左右,料想憑九江士族,不至于五千石也借不出來。”

    “至于此番領軍之人,我推薦子龍與文向前去!”

    “子龍忠心可用,又兼謹慎剛膽;”

    “文向雖然年少,卻是少年老成,今駐守鐘離許久,頗為得力,正可一用!

    隨著去年他們奪取了淮南,徐盛就被老劉派到鐘離駐守。

    現在要打江東,這種將領就該換防出來,準備南下了。

    不然光憑他們現在壽春這些將領,未必能是孫策對手。

    劉備听得此言,不由點了點頭道︰

    “子龍與文向南下,我軍自無憂也,但不知鐘離又該換何人去守?”

    雖然現在呂布將重心放到了北邊,可鐘離終究是九江門戶,除了徐盛駐守,換別人他還真不放心。

    秦見狀,便對劉備笑道︰

    “要守鐘離自然不難,待至出兵之時,明公可發信廣陵,讓陳元龍發兵東陽。”

    “有陳元龍在一旁看顧,應無大事!”

    “至于駐守之人,可以夏侯蘭前去,此人雖無文向之勇,治軍卻嚴,定可堅守!”

    “另外還有與荊州交接之事,眼下雖有天子下詔,可劉表未必遵從。”

    “再者,即便劉表出兵,也需與我軍策應。”

    “當先遣一使前去,探清對方態度,我軍方可動兵!”

    “而出兵之後,也需要為我軍提供情報,爭取利益。”

    定下了他們出軍的方略,接下來就劉表那邊的問題。

    劉備聞言,不由一陣思慮道︰

    “故此使不僅需要能言善辯,還需明了我軍戰略!”

    如此說著,他便將目光放在了劉曄和諸葛亮身上。

    劉曄見狀,便急忙低下了頭去。

    說實話,他現在是一點都不想再出使了!

    因為出使即奔波勞累,又費心費力。

    就比如這一次的陳國之戰,他在陳國呆了幾個月,每天除了擔憂劉寵之外,還要防備袁術和曹操的動向。

    在此基礎上,還要考慮他們的利益,緩和人際關系,日子過得那叫一個煎熬!

    現在眼見老劉又要叫人出使,他自然有些不願。

    而諸葛亮見之,便準備上前領命,不料秦卻先一步出列道︰

    “明公也無須再慮使者人選,此番出使,由親自前去!”

    此話一出,眾人皆是一驚,劉備更是不解道︰

    “軍師何故至于親自出使前去啊?”

    要知道秦在入他麾下之後,除了領軍出征之外,幾乎沒有離開過他。

    現在不過是出使荊州,怎麼輪也輪不到秦去。

    但秦見此,卻是搖頭一笑道︰

    “此次出使卻非我爭功,而是我非去不可!”

    “一則此次天子下詔令劉表助我軍,乃是我軍所請之事。”

    “若是派他人前去,則劉表必不悅此請,因而當遣一重臣前去言說利害,使劉表心甘情願出兵。”

    “不然即便劉表出兵,定也不願盡其力。”

    “便盡其力,也必然會和我軍沖突。”

    “其中利益糾葛,大事決斷,換他人不行,唯有再下親往。”

    “二則此次說動劉表出軍,主要還是在水軍之上。”

    “周瑜此人用兵了得,劉表麾下黃祖並無其能,如何敗之?”

    “就怕荊州水軍勝不得周瑜,反被周瑜擊敗,致使江東水軍壯大,再無我軍水軍用武之地。”

    “故當在下前去督軍,方可知其詳盡,調動子敬配合。”

    “非如此,不可敗得周瑜,打開江東之路!”

    實際上他也不想出使,但這一次出使卻有一定必要性。

    因為劉表可不是演義中那麼無能,實際上劉表在入荊州之後,就沒有安生過!

    一邊為了保住基業,讓荊州別駕劉闔策反了沈彌、婁發、甘寧等人。

    另一邊又不斷扶持張繡,常有進攻潁川之意。

    南邊和張羨、張津等人打得熱鬧,東邊也沒少進攻江東。

    可以說劉表是守家之犬,但也是一條惡犬。

    和劉表合作,少不了利益牽扯和分配問題,像現在的諸葛亮前去,資歷和身份都不夠入劉表的眼。

    只有他親自前去,才夠資格和劉表談。

    此外,他們現在借劉表之力的主要目的是荊州水軍。

    可荊州水軍打周瑜,那壓根就不是對手!

    原本歷程中,劉表支援劉勛,水路兩軍齊進,結果反倒被孫策給直接團滅。

    不僅荊州水軍打崩了,還極大增強了孫策的水軍力量。

    現在若是劉表出兵給周瑜再送個開胃菜,那這江東也就不用打了,他們以後就只能朝北面發展。

    所以他要親自督戰,配合魯肅先滅江東水軍。

    唯有如此,才能保證這一戰順利進行。

    而且還有甘寧等人才需要發掘,他們的商路需要打開,荊州世家也需要先打好關系。

    這一切除了他之外還有誰有權力去決斷?

    故而這一切並不是他想去,而是不得不去。

    在如此講述一番之後,他又對劉備補充道︰

    “再者現在子揚在此,我軍進軍自無近憂,有子揚輔佐,我軍便可兵分兩路。”

    “一路子揚在此策應,明公秋後徑直出兵。”

    “一路由在下往荊州先動,先敗江東水軍,再南下整合太史慈所部進攻。”

    “如此一南一北兩面策應,必保孫策難以抵擋!”

    听得此話,劉備還沒說話,袁渙等人便出列道︰

    “此論在理,此使非軍師不可行也!”

    劉曄考慮了一會兒,也覺得秦去了方才妥當,忙對劉備表示可行。

    眼見眾人皆是如此言說,劉備方才點頭道︰

    “也罷,便依軍師之言就是,但軍師此去,務必小心,莫要與奸人可趁之機!”

    如此商定之後,一場討伐江東的軍事會議就此結束。

    次日秦便收拾行裝出發,帶著諸葛亮,以陳到帶著五百兵馬親自護衛,朝著荊州方向行去。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三國︰我轉投劉備,老曹你哭什麼》,方便以後閱讀三國︰我轉投劉備,老曹你哭什麼第一百九十九章 入不敷出,出使荊州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三國︰我轉投劉備,老曹你哭什麼第一百九十九章 入不敷出,出使荊州並對三國︰我轉投劉備,老曹你哭什麼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