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海鹽曬制,自然不能不提古代制鹽工藝的發展。
食鹽這東西,不論在什麼時代都是一個暴利產業。
自漢武帝實行鹽鐵官營之後,鹽鐵一直都是管制物品。
每一次當國家遭遇財政危機,就需要想辦法從鹽鐵收入上搞回來。
但在秦漢之時,食鹽的制取方式任舊極為落後。
這個時代制鹽只有一種方法——煎煮法。
無論是海鹽、湖鹽、井鹽還是岩鹽,其制取方法都是通過手段,將帶有鹽份的鹵水煎煮,直到水分蒸發,便得到了最原始的鹽。
這種制取方式,雖然也有提純步驟,可精鹽產量卻極少。
往往只有鍋上沿一圈白色晶體,可以作為精鹽售賣。
至于下層顏色斑駁的粗鹽,便是尋常百姓的日常調味品。
這種粗鹽秦 自然也吃過,由于其中藏著大量鎂離子和雜質,味道又苦又澀。
即便是精鹽,也帶著一絲苦澀的味道。
在這種情況下,智慧的勞動人民自然便將目光放到了海鹽之上,由此形成了海鹵煎鹽工藝。
比如糜家,就是靠海鹽以及海貨起家。
但海鹵煎鹽工藝步驟繁瑣,遠遠沒有井鹽利潤高昂,且質量低下,比不上井鹽。
因而糜家在起家之後,就將產業變成了倒賣貨物。
所以在此時听到秦 曬鹽之法時,糜竺驚到了。
不是煮,而是曬!
曬鹽之法他們不是沒有嘗試過。
可單純靠曬,曬出來鹽壓根沒法吃,甚至有的人吃了臉色還會發黑,死狀頗為恐怖。
在嘗試不成之後,他家自然就打消了念頭。
而現在,秦 卻再次提了起來,一下子就他的興趣勾到了頂點,問出了方才之言。
只要秦 的辦法不是夸口吹牛,那其中蘊藏的龐大經濟效益,便足以讓他糜氏暴富!
看著糜竺驚訝的眼神,秦 便笑道︰
“子仲此言說的, 豈是那等夸口胡言之人!”
“我說有法,自然有法,而且依照我辦法所制海鹽,比當今世上精鹽更為美味。”
正是學遍數理化,走遍全天下。
作為一個理科生,粗鹽提出對他來說極為簡單。
只要通過這個時代已經有的黑鹵、黃鹵、加上吸附作用,就能輕而易舉制出精鹽。
這種精鹽,對這個時代來說,是超越時代的超級商品,物美價廉,可以輕而易舉壟斷制鹽市場。
本來這個辦法他是準備奪取江東之後再用的。
可現在看著糜竺苦哈哈的模樣,還是決定提前拿出來。
正好現在陳 被陳登從海西拉走,海西作為糜家老巢,可以作為他們的一塊飛地產鹽。
可他這麼一說完,便見糜竺看他的眼神都變了。
好似看到了一個絕世美人一般,一雙手緊緊將他拉著,激動道︰
“既有此法,軍師速速教我,莫說三七分成,便是二八也可!”
“但有一點,勿再藏私,速速與我觀之!”
見其這般激動模樣,秦 自不再猶豫,當即令人拿來紙張,將曬鹽工藝與提純工藝寫了出來。
糜竺見之,自是如獲至寶,喜不自勝。
可他欣喜之中,又注意到了手上的紙張,不由一異道︰
“這便是軍師所研制的紙張?”
他除了是個商人之外,也是一個文人,立馬就注意到了手上的東西的與眾不同。
要知道尋常的蔡侯紙,是采用樹皮、破魚網、破布、麻頭所制。
入手重,且質地粗糙,容易浸墨。
可他手上的紙卻頗為輕薄,色調比蔡侯紙的褐色更淺,偏于灰色。
而最關鍵的一點,是墨跡在紙上沒有散開,看起來遠比蔡侯紙更為整潔。
如果秦 是在研發這種紙的話,或許真有搞頭!
但他一說罷,秦 便笑道︰
“半成品而已,如今工坊還未建成,我便先讓造紙匠依照我之法嘗試。”
“現在子仲手中紙張並非成品。”
“不過最多半個月,我軍便可推出第一批紙張!”
糜竺听得這話,自是一臉懵逼,不是,哥們兒,你真會啊?
他本以為秦 善于理軍治民,對于這些奇技淫巧應該不甚精通,沒想到秦 是的懂!
若是再讓秦 這般搞下去,那他們接下來還愁什麼錢啊?
思慮之間,他便對秦 拱手嘆服道︰
“軍師真乃全才,怪不得主公總言軍師非上古先賢不能比之。”
“如今一觀,軍師當真有管樂之才,在下屬實敬佩!”
而秦 見他如此,自是笑罵道︰
“休要再拍馬屁,即得了方子,便去施行便是,我只要錢糧,其余一概不管。”
結果糜竺一听就不樂意了,當即表態自己可不是拍馬屁,自己對軍師敬仰之情猶如滔滔江水綿延不絕,又如黃河泛濫一發不可收拾.
總之,得了這個曬鹽方子之後,他便再沒煩過秦 。
倒是秦 的工坊建到一半,又讓糜竺派人前去荊州采購甘蔗。
甘蔗在這個時代叫做柘,遠在商周之時,就是制糖的原材料。
及至東漢,已經開始可以生產砂糖。
只不過在這個時代類似于紅糖,是一種稀有奢侈品。
類似于尋常百姓能接觸到的,多為麥芽糖。
像是秦 帶孩子出門逗樂之時,買的糖也只有麥芽糖一種。
他尋思既然現在已經搞精鹽了,索性便將白砂糖也搞出來。
而糜竺對秦 的要求,自也不再抗拒,索性又派人去荊州采購。
如此時間來到了十月下旬,在秦 努力下,第一批宣紙成功面世。
而當宣紙出現的那一刻,頓時引起了淮南士族的瘋狂追捧。
要不說這個時代的讀書人苦逼呢。
由于遲遲沒有一種合適的知識載體,故而這個時代的主流還是使用竹簡。
可竹簡這個東西又貴又沉,保存還不方便。
簡單打個比方,這個時代的竹簡長短,一般都在一尺到兩尺左右,一根竹簡能寫二十多個字,一卷簡牘六百字左右。
似《論語》這種一萬五千多字的長篇,就需要整整二十七卷,重達百斤。
像是他老丈人蔡邕號稱藏書萬卷,實際上也就藏了幾百部書。
但就是這幾百部書,卻消耗了他老丈人的所有錢財。
導致蔡邕常年處于清貧狀態,連帶他媳婦和蔡貞姬童年都頗為貧困。
與之相對,世家大族藏書同樣耗費甚大。
而藏書都是其次,關鍵是子弟練習、書寫、信件往來,都要耗費大量錢財。
現在隨著秦氏紙一問世,自然就引起了世家的大量購買。
不過買紙最多的還不是外人,而是他們自己人。
像是張飛、橋蕤平時要讀點兵書,寫寫畫畫總不方便,一看有宣紙這種好東西,自然是先行購買。
而像是孫乾、簡雍、糜竺、劉馥、袁渙等人,自是鼎力支持。
其中最恐怖的要數師宜官、宗承、陶丘洪、鄭渾等人。
這些人都是東漢名士,家庭條件不錯,一個人就買了十幾扎淮紙。
須知,秦 賣的紙可不便宜,一扎紙就要上萬錢,可饒是如此,也沒有阻擋住這些讀書人愛紙的熱情。
于是光是第一批淮紙,就賣了上百萬錢之多!
而其成本,加上人工與原料,耗費不到十萬錢。
十倍的利潤率直接劉備嚇了一跳,心道自己搶錢都沒這麼快!
看到如此效益之後,當下劉備就拍板,增建工坊,全力支持造紙工坊生產。
由此,數以千計的難民被調動了起來增建工坊,大量紙張工坊同時開建。
但饒是如此,紙張依然是供不應求。
畢竟淮南雖然遭災,可世家大族依舊有錢,存一部書往往萬錢,可替換紙張卻只需要千錢,士族又不是傻子,見有利可圖自然開始收購紙張。
一時間淮南紙貴之名漸漸傳了開來。
短短一個月,給劉備軍掠奪了整整兩千萬錢,利潤之高,簡直讓人咂舌。
而同一時間,在糜竺的操作之下,第一批海鹽悄然在徐州上市。
這些鹽當然是糜竺一家制作。
可為了不引起呂布的警覺,秦 給糜竺教了糜竺一招出口轉內銷!
先在海西把鹽制造出來,然後通過水路運到九江邊界的鐘離縣,換上他們軍隊的旗號,再行運到徐州銷售。
由于之前秦 和呂布達成了通商協議,後來劉備取得新蔡之後,果然將約定錢財奉上,故而呂布也很給面子,撤銷了對劉備軍的關卡稅。
當然,為了順利打開市場,秦 又建議糜竺分兩層利送給呂布。
由此,第一批精鹽九百石投放進入市場,以一斤一百二十錢的價格售賣,一共獲利將近一千三百萬錢。
依照三七分成之後,糜竺一次性獲利將近四百萬錢。
劉備獲利七百多萬錢,兩百萬錢送到了呂布腰包里面。
見得此狀,呂布自是大喜,他這人不懂治理,賺錢的辦法也多是劫掠,哪里見過劉備軍這種,來做生意還主動分錢的。
因而在收到第一批分紅之後,他便激動的逢人就講︰
“吾常言玄德仁義,今日果然見之,凡應我之諾,無不兌現!”
“如今售鹽之利尚分我百萬,可見玄德實數仁厚之人啊!”
對此,陳宮自是滿心瞧不起呂布,心說人家吃肉你喝湯,聞著點香味就飄成這樣。
要知道劉備賺錢對他們可不是什麼好事。
因而他便對呂布諫言道︰
“鹽稅之利甚眾,劉備居于淮南,無處產鹽,所出必是海鹽。”
“我軍于徐州靠海,不若背了劉備,抄糜氏滿門,獲取制鹽之法,以為我軍之用!”
他自然不知道秦 用什麼辦法制取的精鹽,但他知道多半是糜氏之助。
只要出兵海西,他們就能從糜家手中奪取秘方用來賺錢。
可呂布一听這話,便是勃然大怒,呵斥陳宮道︰
“君亦是兗州名士,讀儒家之理,豈不知仁義之道!”
“玄德如此待我,安可壞他姻親?”
“汝雖有此意,吾卻不願為之。”
他自然食鹽利潤高,可他不會做生意。
與其背義相攻,倒不如躺著收錢。
而且現在他也不止陳宮一個謀主,還有秦松可用,自然不會再讓陳宮蠱惑。
于是呂布不僅不動兵相攻,相反還下了死命令,只要是劉備軍的貨物,都不能私取關稅。
對此陳宮自是悶悶不樂,想要聯合秦松勸諫。
奈何秦松壓根不鳥他,對于劉備軍,秦松就一個想法,能不惹就不惹。
因而他不僅不勸呂布南下,還勸呂布北上攻打臧霸,圖謀青州。
呂布對此,自是欣然贊同,由此竟不經意間改變了歷史原本的走向。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
此時隨著兩方利益鏈條形成,劉備軍自也有了穩定收益。
而正當秦 想要繼續下一步開始整頓教育的時候,簡雍卻給他帶來了一個消息。
他們的細作,尋找到了太史慈的蹤跡。
PS︰今天有點事情給耽擱了,很抱歉。
才發現上一章標題號寫錯了,這一天天屬實昏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