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法明拿下了巫山縣,船隊也到了,士兵從船上取來帳篷,開始搭建軍營,一部分士兵則取來糧米和咸肉,點燃蜂窩煤餅,開始煮飯了,一片片咸肉則放進鍋里一起煮,飯熟後就成為了咸肉飯,再配上肉醬和梅干菜,每人可吃一大碗。
大帳內,周法明正和張顏細談,周法明笑道︰“張將軍請轉告你父親,晉王殿下經略江南多年,並不是你們擔心的打壓豪強,重用世家,打壓的是山越人豪強,是因為他們集體叛亂,後來江南西道,荊襄道的豪強關系都很好,只要你們支持晉王,不背叛晉王,那麼晉王殿下也會尊重你們利益,晉王殿下要重振大隋,他需要各地豪強世家的支持,他怎麼可能摧毀自己的根基?”
張顏一直有顧慮,擔心晉王打壓豪強,啟用世家,周法明的一番話終于讓他消除了擔憂,點點頭道︰“我這就去告訴父親,讓他安心!”
張顏連夜趕往人復縣通知父親,為表示誠意,他的三千軍隊並沒有帶走,留在巫山縣。
次日一早,周法明率領三萬大軍繼續西行,下午抵達了郡治人復縣,刺史張鏡山出來迎接大軍到來。
張鏡山投降是順理成章之事,一點都不意外,意外的是,張鏡山告訴他們一個重要消息。
“我得到一個消息,李孝恭的十萬大軍已經攻佔了成都,宇文化及帶著數萬大軍向南潰逃敗,現在不知道到退哪里了?”
周法明大吃一驚,如果宇文化及大軍退到巴郡,麻煩就大了。
他急忙問道︰“請問張使君,巴郡情況如何?”
“巴郡大概有一萬軍隊,由老將軍丘和統領,他同時也是巴郡刺史。”
周法明點了點頭,他當然知道老將丘和鎮守巴郡,因為兄長周法尚的緣故,他和丘和的關系極好。
周法明又問道︰“丘和投降宇文化及了嗎?”
“丘和原本是忠于西隋的,宇文化及滅了西隋,立秦王楊浩為帝時,丘和勉強向楊浩遞交了效忠書,但宇文化及廢了楊浩,自立為帝,丘和就沉默了,他和我們一樣,都沒有向宇文化及遞交效忠書,宇文化及可能還顧不上我們這里,丘和的態度我也不太清楚。”
周法明又問道︰“張使君和丘和熟悉嗎?”
張鏡山點點頭,“沒有得到我們這些地頭蛇的支持,丘和這個刺史也坐不穩,如果將軍想讓我去勸降丘和,我可以幫忙。”
周法明大喜,躬身行禮,”多謝張使君相助!”
張鏡山笑道︰“形勢危急,我今天就出發!”
周法明當即取出晉王蕭夏寫給丘和的信,讓張鏡山交給丘和,張鏡山當晚連夜出發趕往巴郡,次日一早,周法明率領大軍和船隊也出發了。
巴蜀這一年來政變變換不斷,所有地方官都陷入迷茫,丘和也不例外,他原本被天子楊廣任命為交州總管,在交趾郡呆了五年,把交趾郡治理得井井有條,百姓安泰。
丘和已經六十余歲,他原以為自己將終老于交趾郡。
沒想到大業六年,他又被調回朝廷,不過因為得罪了宇文述,很快又被打回巴蜀,任命為巴郡刺史,後來又兼任巴郡通守,一直駐守巴蜀,西隋建立後,丘和被任命為山南道觀察使,這是他人生最高光的時刻,他極為感激西隋,第一個表態忠于西隋。
但他的好日子在西隋進巴蜀後便終結了,楊慶奪走了他的軍權,又重新任命他為巴郡刺史,走了一個圓又回到起點,讓他心中極度失望和憤恨。
所以宇文化及率軍入蜀,滅了西隋後,建立新隋,立秦王楊浩為帝,看在宇文化及殺了楊慶的面上,丘和勉強承認了新隋。
但隨著宇文化及篡位為帝,丘和也沉默了,他是隋臣,他絕不可能承認宇文化及這個叛逆。
丘和手中,還是他兒子丘行恭在西隋滅亡時,南撤帶回了巴郡,有了這一萬軍隊,丘和心中就略略有了底氣。
此時丘和已經得到了消息,唐王李淵派來的大將李孝恭已經攻下了成都,宇文化及正向南敗退而來,搞不好很快會退到巴郡,這讓丘和十分緊張。
他開始讓幾個兒子在巴縣城內征召民夫進行訓練,巴縣就是今天的重慶,位于西漢水和長江的交匯處,是一座大縣,城牆高大堅固。
如果手中有兩三萬軍隊,哪怕宇文化及大軍殺來,他也能防御住了。
中午時分,丘和正在城頭巡視,忽然兒子丘行恭匆匆跑來,低聲道︰“父親,張鏡山來了,有急事找父親。”
丘和眉頭一皺,張鏡山怎麼來了?難道他也是害怕宇文化及的軍隊,來找自己尋求庇護?自己怎麼可能顧得上兩個郡防御?
丘和隨即回到官房,只見張鏡山正坐在大堂上等候。
“不好意思,讓張賢弟久等了!”
張鏡山起身行禮道︰“我有急事來找丘老將軍。”
“可是宇文化及之事?”
張鏡山點點頭,“我剛剛得到消息,宇文化及的軍隊大約有八萬人,已經到資陽郡了,最多五六天就會抵達巴郡!”
“什麼?八萬人!”
丘和大驚失色,他以為宇文化及最多兩三萬人,沒想到竟然有八萬人!
“怎麼會有這麼多人?”
“他根本就沒有抵抗,直接率軍南下了,他估計是想殺出巴蜀去荊襄。”
張鏡山是地頭蛇,他的消息比自己靈敏,丘和心中著實緊張,八萬大軍,他怎麼守得住巴縣?
張鏡山又緩緩道︰“還有另外一個消息要告訴丘兄,晉王的軍隊也進蜀了,我現在已經是晉王殿下任命的巴東郡刺史。”
丘和瞪大了眼楮,半晌說不出一句話,張鏡山笑道︰“確實很突然,但這是事實,估計明天晉王大軍就抵達巴縣了,丘兄需要做一個決斷。”
張鏡山說完,把晉王的信交給了丘和,丘和接過信問道︰“晉王殿下派來的主將是誰?”
“周法明,丘兄認識嗎?”
“啊!原來是周法明。”
丘和當然很熟悉,他在交趾郡呆了五年,周法尚在嶺南西道呆了十年,周法明當時也在嶺南西道,多次來交趾郡,可以說他們都是一個圈子的人,丘和和周氏兄弟交情深厚。
實際上,蕭夏派周法明為主將,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周法明和丘和關系密切,蕭夏希望周法明把丘和爭取過來。
听說是周法明帶兵入蜀,丘和一顆心稍稍放下,打開了晉王給他的信件。
丘和和蕭夏也有交集,當年他出任左武侯衛大將軍,蕭夏就是他名義上的下屬。
就在這時,長子丘師匆匆趕來,在堂下稟報道︰“父親,李孝恭派使者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