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時,馬車在一座官署前停下,甦威一眼便看見上面的牌子,‘晉王府資政堂。’
一名三十歲左右的官員出來迎接,張雲秋介紹道︰“這位便是資政堂錄事參軍,叫陸弘宇,有五名手下,專門負責資政堂日常事務,整理記錄議事文書等等。”
張雲秋又給他介紹甦威,陸弘宇肅然行禮道︰“久聞老相國盛名,今日得見,學生三生有幸!”
甦威立刻對這位陸參軍有了好感,他捋須笑道︰“晉王殿下說,再過兩天就是資政堂議事?”
陸弘宇點點頭,“我來給甦公安排一下!”
甦威跟隨他走進圓型議事堂,陸弘宇給甦威安排了專門的位子,放上名牌,又取出一個很大的皮袋,里面是一套紫色官服、官帽和資政玉牌,另外還有一份後天要討論的議案草稿,這屬于比較絕密的文書了,上面有絕密字樣。
這種儀式感給足了甦威面子,甦威一顆心終于放下,資政真不是閑職,而是最高級別的幕僚官。
陸弘宇笑道︰“後天一早,晉王府馬車會來府上接甦閣老。”
甦威有點尷尬,他還沒有專門的府宅呢!
張雲秋微微笑道︰“都已經安排好了,我馬上會帶甦公去官宅看一看。”
兩人又坐上馬車,甦威又忍不住問道︰“俸祿待遇之類,張使君知道嗎?”
張雲秋點點頭,“按照朝廷制度,官員俸祿分為祿米、土地、俸料三部分,從三品親王傅祿米每年三百六十石,我們這里也一樣,但還會有不少別的東西,比如羊、綿、時令蔬果和特產,還有冰炭之類。
土地沒有,但俸料要比朝廷高得多,親王傅每月俸祿兩百貫,資政補貼每月百貫,實際上甦公每月有三百貫的收入,至少是朝廷的三倍。
另外還有十畝官宅一座,官船一艘、官車一輛,護衛二十人。”
甦威心中歡喜,雖然沒有土地,但每月三百貫的收入足以讓他很舒適的養老了。
次日一早,陰世師抵達了京口,劉文靜親自到碼頭迎接陰世師。
陰世師驚訝地望著碼頭上的很多大象,笑問道︰“劉長史,這些象哪里來的?”
劉文靜微微笑道︰“這些大象都是從建安郡過來的,之前協助疏浚運河,運河完成後,就留在各個港口裝卸貨物,這些大象很聰明很能干,給港口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駱駝其實也不錯,當年殿下從河西帶走的駱駝還在嗎?”
劉文靜點點頭,“還在,主要在山區運送物資。”
劉文靜帶著陰世師一行進城在迎賓驛館住下,對他道︰“下午殿下要接見陰相國,明天開始我們談正事!”
陰世師低聲問道︰“談判方案晉王殿下接受嗎?”
劉文靜笑道︰“原則上可以接受,但細節要詳談!”
“我明白了!”
下午,蕭夏接見了老部下陰世師,又讓劉文靜安排酒宴給陰世師一行接風洗塵。
次日上午,雙方的談判正式拉開了序幕。
朝廷談判主使是陰世師,副使是禮部侍郎段文敬,而江南道的談判主使是尚書行台令劉文靜,副使是行台司馬張亮,這只是張亮名義上官職,他實際職務是情報司通判。
陰世師緩緩道︰“想必總管府也看到朝廷牒文了,攻打高句麗的戰事已經結束,當時的一些臨時措施也會逐步清理,一些政令也會完結,當時為了方便水軍,朝廷將東萊郡劃給了晉王殿下駐軍,當時就說好三年期限,到今年就要結束了,朝廷要收回東萊郡,還齊郡、北海郡和高密郡也會一並收回,當然,考慮到晉王殿下的貢獻,我們也會給予一定的補償,天子同意把襄陽郡劃給江南道總管府管轄,作為撤軍的代價,希望這次我們能達成一個圓滿的協議。”
劉文靜肅然道︰“東萊郡對我們非常重要,原因是我們還要控制高句麗,我們在原高麗句的都城平壤城駐軍一萬人,我們必須要實施支援,進行後勤補給,否則高句麗會重新揮師北上,將失地奪回,我們可以把東萊郡的吏權和財權交還給朝廷,但駐軍權我們依然要保留,這一點請天子和朝廷理解!“
這個理由很強大,陰世師一時語塞,事先完全沒有想到,也沒有應對方案。
半晌,陰世師道︰“看樣子我要向朝廷和天子匯報,還有什麼細節請提出來,我一並向天子匯報。”
劉文靜取出一份名冊道︰“還有十幾名官員,希望朝廷能調到江南來任職。”
陰世師接過名冊,基本上都是匠作監的官員,包括匠作少監何稠、匠作監主簿李春,太史局司歷劉焯,太醫博士巢元方,算學博士王孝通等等,一共十三名官員。
陰世師點點頭,“我會一並向朝廷匯報!“
結束了當天談判,陰世師以鴿信的方式,將晉王的要求發給了朝廷.
次日上午,虞世基便匆匆來向天子楊廣匯報。
“陛下,這是陰相國和江南總管府府談判,對方提出的方案。”
楊廣看了看內容,緩緩道︰“對方要保留東萊郡支援遼東,相國怎麼看?”
“陛下,遼東朝廷能收回來嗎?”虞世基問道。
楊廣沒有吭聲,半晌搖搖頭,“管理遼東需要用水軍戰船,還是交給晉王管理吧!”
“那這樣的話,江南道總管府要東萊郡的駐軍權,陛下可以可以答應嗎?”
楊廣點點頭,“把東萊郡的吏權和財權拿回來,駐兵權可以給他們,但僅限于東萊郡,齊郡、北海郡和高密郡必須無條件全部交還給朝廷。”
“陛下,還有十幾名臣子呢?”
楊廣對這些技術官員並不是很看重,他沉吟一下道︰“除了何稠,其他十二名官員可以調去江南,何稠問他本人的意願,他如果也想回江南,朕成全他,另外,既然朕同意放人,那襄陽郡的吏權,朕不給晉王。”
何稠年約六十歲,身材瘦小,極為機敏能干,巴蜀人,從小在江陵長大,南梁滅亡時,隨著工匠百官一起被擄去了長安,他以卓越的天才得到了天子楊堅的器重。
到了楊廣時代,楊廣更重視大匠宇文愷,尤其第一次攻打高句麗時,因浮橋事件得罪宇文愷,又被雲定興案子牽連,降為匠作少監。
虞世基來征求何稠的意見,何稠沉吟半晌道︰“天子是希望我去,還是希望我留下!”
虞世基淡淡道︰“天子讓你自己決定!”
何稠明白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這就是天子的態度。
想到自己得罪了宇文愷,日子也難熬,離開南方三十多年了,現在終于有這個落葉歸根的機會,自己為什麼不抓住呢?
“我去!”何稠果斷作出了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