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萬首印,25%的版稅……你的膽子很大。”張潮坐在院子里,面前是西瓜、汽水和話梅,坐在他對面的自然是“最有誠意”的陸金波。
如果說在2004年,張潮還會提防他對麾下作家的形象打造過于娛樂化、商業化的話,現在的他已經完全不在乎這一點了。
既然陸金波的價碼最高,那就選他合作。
不過其他出版社也不是沒有收獲——張潮把之前為賈平娃《美文》雜志寫的那批散文交給了報價排名第二的花城社,前後一共18篇,剛好可以湊一本小集子。
還授權給報價第三的春風社,把他在長福三中、美國「東方快車之旅」、「新理念作文大賽」復賽現場……的演講和公開信集結成冊出版,估計銷量也不會差。
所以這一次的“試讀會”實際上張潮一共賣出去三本書的版權,而不是一本《原鄉》。
所有“誠意不夠”的出版社腸子都悔青了——他們沒有想到張潮竟然暗中留出了兩本書的位置,這下虧大了。
散文集、講話稿雖然都已經在不同的場合發表過了,但是結集出版的話,說不得也有幾十萬的銷量,張潮要的版稅還不高,出版社少說也能賺它個幾百萬。
被哪個編輯拿到,都是一筆大大的功勞。
張潮這麼操作,大家還真怨不起來,畢竟人家這是對信任的一種犒勞。
所以朱妍玲、單英琪雖然沒有拿下《原鄉》的版權,但也歡天喜地地各回酒店去了,就等著明天找「潮汐文化」的法務部門商量合同。
眼下能坐在張潮面前的,自然只能是拿下分量最重的《原鄉》版權的陸金波,150萬首印和25%的版稅,即使這部的零售定價就20元,他光首印就要付給張潮750萬元。
這在中國的出版歷史上,是史無前例的高價!
要知道,去年易中天正是“如日中天”的時候,他的《品三國》在燕京的;梅地亞中心舉行了隆重的版權拍賣活動,最終上海文藝出版社以首印55萬冊、14%版稅的標書中標,易中天將因此拿到約180萬元的版稅。
雖然與張潮的沒法比,但是已經震驚了不少人。
“膽子不大,怎麼能拼得過那些老牌的出版社。3年前,我就錯過了你一次;現在,我不會犯這種錯誤了!”陸金波堅定地道。
他沒有像張潮一樣吃水果、喝汽水,而是認真地翻閱《原鄉》剩下的部分。作為在合作中承擔最大風險的一方,他當然有權利先睹為快。
張潮听到以後一口汽水差點沒嗆到——能不能別這麼曖昧,什麼錯過不錯過的——好不容易平復了咳嗽,他又閑聊似的問道︰“《千歲寒》現在賣的怎麼樣了?”
陸金波一听到這本書名,腦殼就疼得厲害,但是又不敢在張潮面前顯露出來,只能咬著牙裝出一副輕松的模樣道︰“還不錯。畢竟是朔爺封筆多年後的新作,他的讀者基礎還是很雄厚的。”
張潮心里暗笑,這本書讓陸金波吃了多少虧,當年在文青圈子里都傳遍了。
陸金波為了簽下王朔,給這本書的首印據說達到了100萬冊,一次性就支付給王朔的保底版稅就超過了360萬元。
但是這本書的銷量最後卻不盡如人意,有說10萬冊的,有說20萬冊的,就連陸金波自己後來在接受《德國之聲》采訪的時候都承認銷售不成功。
所以他需要打一個翻身仗!
賭性很重的陸金波,這次就把全部注碼押在了張潮身上。
不過誰也不願意自揭瘡疤,張潮也能理解,于是道︰“那《原鄉》的銷售,你有什麼好主意沒有?”
陸金波放下書稿,沉思了起來——張潮這是一部科幻。從世界範圍來說,成熟的圖書市場上,科幻向來有周邊銷售的傳統,張潮這部書也可以這麼操作。
比較里大量充滿未來科技感的場景描寫,完全可以單獨出版一本「插畫集」,還可以賣賣海報;
里還有記憶晶片等未來感十足的物品,還可以和數碼廠商合作,設計專屬U盤銷售;
里的顧峰頗有偶像風采,制作成手辦人偶,說不定銷量也不錯……
……
想了半天,陸金波把這些構思和張潮一一說了,沒想到張潮卻搖搖頭道︰“這都是次要的,無論是插畫集、手辦、U盤,都要依賴本體的吸引力。
恕我直言,你太關注細枝末節了,這不是我想要的銷售。而且無論插畫集、手辦還是U盤,這些衍生物的版權不會包含在這次的合同里。
我要是答應你,那「潮汐文化」的小伙伴估計想掐死我。”
陸金波聞言臉色一變,隨即深吸一口氣,道︰“那是我考慮不周了……”
張潮微笑道︰“不著急,你先看書,看完書以後也許就有靈感了呢!”
陸金波無奈,只能低頭繼續看書,內心卻隱隱有些懊悔,自己花這麼大代價拿下《原鄉》圖書版權是不是太沖動了?
如果趁現在只是達成了口頭意向,最後選擇不簽約,好像也不用負什麼法律責任?
畢竟這不是像易中天《品三國》拍賣會那樣的正式場合,不僅有同行、有媒體的監督,更關鍵的是拍賣過程和結果都是受法律保護的。
不過不簽約就太驚悚了,陸金波也拉不下這個臉——要是提出讓張潮降低一些條件呢?比如首印就別150萬冊了……
陸金波把手上的稿件放低了一些,瞟了一眼張潮,發現他正笑吟吟地看著自己,似乎看出了自己想干什麼,不禁有些慌亂,又把稿件抬高,擋住了眼楮。
他雖然和張潮只合作了一本《暗流集》,這本書還和後娘養的似的,從頭到尾張潮只負責收版稅,連一次宣發活動都沒有參加過,但對張潮這個人的研究他還是做了功課的。
張潮不是一點便宜不讓人佔,但前提是你別讓他吃虧,尤其是別對他搞突然襲擊和事後翻臉,歷史證明這麼搞的最後撲得都很慘,往往人財兩失。
他還和韓涵不一樣。韓涵是頭順毛驢,想法多,但是好哄;張潮則更像是趴在森林里最大那塊石頭上的老虎,不接受欺騙和愚弄。
如果這時候自己提出來降低首印或者版稅這樣的條件,張潮說不定連當場翻臉都不會,而是笑眯眯地答應自己,但接下來發生的事,就肯定不在自己的掌控中了……
想到這里,陸金波打了個寒顫。
又心煩意亂地看了會稿子,陸金波終于下定了決心,對張潮道︰“我覺得要想賣好《原鄉》,你和馬悅然先生的見面是關鍵!”
張潮終于有了點興趣,道︰“哦?”
陸金波接著解釋道︰“馬悅然先生在世界文學界德高望重,而且是中國作家走向世界最強有力的推手,如果能讓他看到《原鄉》,並且夸贊兩句的話,造成的正面效應不可小看。”
張潮把手支在下頜上,側著腦袋,似乎在思考陸金波的話。
陸金波見狀心中暗喜,這說明張潮動心了,于是接著道︰“《原鄉》這部從題材和內容,國內讀者能理解、接受的恐怕不多。
但是馬悅然先生肯定不陌生,畢竟移民文學是這些年歐美學術界研究的熱點。
你這部的質量沒話說,只要他肯幫你背書,那麼銷量就有希望了。”
張潮微微笑道︰“馬悅然先生這是金口玉言啊……真有這麼神奇?”
陸金波興奮起來,說道︰“早上我看到你在看曹乃謙的?如果當初不是有馬悅然的推薦,《到黑夜想你沒辦法》估計都沒有辦法出版。
還有沈從文,本來都快被遺忘了,馬悅然一句‘沈從文是中國五四運動以來最好的作家之一’,當年《邊城》就賣脫銷了。
還有張愛玲……”
張潮錯愕地道︰“他還推薦過張愛玲?”
陸金波“哦”了一聲後解釋道︰“張愛玲翻紅是夏志清的推薦——但道理是一樣的,我們的文學圈子,不管是作家、批評家,還是普通讀者,都是願意听‘外人’講話——
「外來的和尚會念經」嘛!”
張潮一邊听一邊點頭,接著問道︰“怎麼能肯定馬悅然會認可甚至贊美《原鄉》呢?而且在我和他見面的時候,刻意給他這本未出版的書,會不會目的性太強了?
老頭活了這麼多年,也是個人精了。到時候不會弄巧成拙嗎?”
陸金波拍著胸脯道︰“放心,我考慮清楚了。你只需要在和他交流的過程當中談到《原鄉》就可以,不需要聊太多,只說你最近剛完成了這麼一部作品的創作。
如果他表示有興趣,你就送他一本——我們先印本樣書出來你帶過去。等正式出版的時候,我們就在封面上印著‘諾貝爾獎終身評委也要先睹為快的杰作’!”
這句話讓張潮都忍不住要喝彩了,接著問道︰“那如果他沒表現出興趣呢?總不能硬送吧。”
陸金波胸有成竹地道︰“那就印上‘諾貝爾獎終身評委也未先睹為快的杰作’!”
張潮︰“……”怪不得短短幾年時間,陸金波就能把果邁文化運作成國內最有影響力的民營出版公司,後來還成功上市了,不得不說在營銷方面有其天才之處。
陸金波見張潮已經對自己的計劃表示肯定,信心大增,總結道︰“只要你利用好和馬悅然見面交流的這次機會,我們在銷售上就有很多文章可以做。”
張潮感慨道︰“想不到馬悅然一個瑞典人,對中國文學的影響這麼大!”
陸金波道︰“那是……高興建2000年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獎你知道吧?”
張潮點點頭。莫言雖然是第一個得獎的中國作家,卻不是第一個得獎的中文作家。
陸金波道︰“他的作品,主要就是由馬悅然翻譯的。所以都說他能得獎,完全是因為馬悅然在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里的大力推薦……”
接著有些羨慕地看著張潮,道︰“你才20多歲,就能和馬悅然產生交集,以後……嘖嘖……”話雖然沒有說完,但言下之意已經再明顯不過。
歐洲是世界文學中心,不僅盛產偉大的作家和作品,而且有著頑固的閱讀口味,輕易不會接納歐洲以外的作家作品。
而馬悅然就是一座進入歐洲的橋梁。
假以時日,張潮未必不會因為早早走過了這道橋梁,而收獲那個令大部分作家都魂牽夢縈的獎項。
張潮依舊是笑,道︰“你們對我,還有對這次的見面的期待實在是太高了。”
陸金波一愣︰“你們?”
張潮道︰“是啊,你們。”
陸金波隨即反應過來,更興奮了,連聲道︰“你說作協那邊?那可太好啦!我又有個計劃——等你和老頭子見完面,然後我們再舉辦一個‘試讀會’,把這些老前輩都請過來……
反正出版以後也是要請人寫腰封、底封的推薦語的,不如一起辦了。這樣讀者的期待感就更高了!”
張潮不得不佩服陸金波的營銷頭腦,眼看天色晚了,就道︰“出版的事就這麼定了。我等下給「潮汐文化」那邊打個電話,你明天過去和他們簽約就好——
哦,晚上一起再吃個飯吧?”
陸金波當然知趣地婉拒了,張潮是真要留客,還是客氣一句他還是听得出來的。反正今天最重要的目的已經達到了,飯不飯的不重要。
等送走了陸金波,張潮一個人坐回躺椅里,看暮雲四合中,院子里的青磚影壁浸在琥珀色的光暈里;垂花門的雀替則投下了細長陰影;炊煙從胡同里家家戶戶的煙囪裊裊升起,裹著炸醬面的蔥香與糖炒栗子的焦甜,在四合院上空織出一片溫柔的霧靄……
陸金波回到酒店以後興奮地一夜未睡,光和公司的律師商量合同就聊到了凌晨1點多鐘,然後又和幾個股東、高管打了電話報喜。
第二天,陸金波早早地起床,精心洗漱過後,穿上一身帥氣西裝,又扎上一條自己的幸運領帶,準備帶著連夜趕到燕京的公司團隊,一起去「潮汐文化」進行簽約。
而且他已經通知了媒體,這條消息一定會成為今天文化界石破天驚的大新聞。
臨出門前,他看了一眼手機上的新聞推送,只見頭條是——
「石破天驚︰青年作家張潮拒絕與諾貝爾文學獎終身評委馬悅然會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