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學校,我又開始了正常的上課生活。
過了幾天,我發現,林曉燕又開始有點躲著我了。
難道那天我的行為嚇著她了?
還是像倪先生說的,我急于改變他的判斷,想改變命運安排,反而弄巧成拙了?
好吧,多思無益,安心學習吧,時間還長著呢。我只能這麼安慰自己了。
在洪澤湖邊人們各有所尋的時候,有一批人也一直沒有停下自己活動的腳步。
這天,一艘考察船駛入洪澤湖中,幾個美國人跟日本人聚在船長室。
美國人杰克問︰“小圓,你們確定可以找到麼?”
日本人小圓八郎肯定的說︰“你們放心吧,為了這次行動,我們可是花了大價錢的,這次肯定可以找到寶貝。”
杰克笑著說︰“那些傻瓜,還真以為我們是沖著什麼修仙渡劫之人來的,就讓他們繼續自以為是吧!”
“那是,中國古話說,最危險的地方往往是最安全的,他們絕對不會想到,我們會在這麼熱鬧的時候,過來尋寶的。”
這次美國人和日本人合作,由美國人提供船只和先進的掃描儀器,而日本人負責打通在中國的各種關系,硬是以科學研究的名義進到洪澤湖里。
不過他們不是要尋渡劫劍仙遺蹤,而是另有所圖。
相傳,大禹劃分天下為九州,令九州貢獻青銅,鑄造九鼎,象征九州,將全國九州的名山大川、奇異之物鐫刻于九鼎之身,並將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
自此以後,九鼎就成為王權的象征,國家的象征。
關于鼎和王權的成語極多,比如定鼎天下、問鼎中原、鐘鳴鼎食、四海鼎沸等等。可以說,大禹九鼎就是中華第一國寶,深入民心。
夏商周三代,九鼎代代相傳,直到春秋時期還發生了楚王問鼎的事情,這在史籍中記載是非常明確的。
公元前256年,也就是秦昭襄王五十一年,秦攻破西周,遷九鼎回咸陽,但卻在途中有一鼎落于泗水,所以秦國只得了八鼎。
始皇28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在東海求覓神仙,返回途中路過彭城,發現遺失的那個鼎,遂組織數千人入泗水打撈,但沒有成功。
酈道元在《水經注》中做了記述︰“(秦始皇)使數千人沒水求之,弗得,所謂‘鼎伏’也。亦雲系而行之,未出,龍嚙斷其系。”
關于“秦始皇泗水撈鼎”的故事,有徐州漢畫像石館里收藏的《泗水取鼎圖》可以佐證。
《泗水取鼎圖》石刻下層為秦始皇泗水取鼎,上層刻水榭圖。“泗水撈鼎”畫面中,橋梁兩側有人用繩索牽引一鼎,鼎內一龍頭伸出欲咬繩索,橋上有人在等著此鼎。
時至今日,在山東、江甦、河南、四川等地,已經發現了四十多幅以“泗水撈鼎”圖像為題材的漢石刻畫像。
那這只鼎當年落水的具體地點在哪里呢?《史記•封神書》言之鑿鑿︰“秦滅周,周之九鼎沒于秦……而鼎沒于泗水彭城下。”
古泗水北起今山東沂蒙山,南迄古淮入海口,蜿蜒數百里,沿途經曲阜、沛縣、彭城、下邳等城邑,是古代南北交通的主要通道。
今天,徐州市城北10公里處大運河畔,有名為秦梁洪的村莊。秦梁洪畔,古泗水水流湍急,猛浪若奔,是絕險之處,經常有船只在此沉沒,據說九鼎中的一鼎就是落入這里。
剩下的八個被秦軍運到咸陽的銅鼎又到哪里去了呢?
最大的可能就是被作為陪葬品埋入了驪山陵中。
秦統一六國後,秦始皇自以為統一天下,功績可與三皇五帝相比肩,自稱始皇帝,以期傳之後代,萬世不絕。
他當然不可能再把九鼎留給別人,而只會將其葬入地下,永遠由其獨自擁有。
當然,到底是不是這樣,只有等到秦始皇陵發掘的那一天,真相才能大白于天下。
九鼎匯聚九州氣運,如果能得到,必然可以影響中國的發展。
所以這些外國人就把目光放在了唯一遺失的泗水之鼎。
日本人利用美國人提供的儀器,從山東泗水河開始,一路往南掃描探查,經徐州,宿遷,直達洪澤湖。而洪澤湖就是他們的最後一站。
而他們到達洪澤湖的時候,恰好趕上劍仙渡劫,洪澤湖邊人潮洶涌。嚇得他們以為行蹤暴露了,趕緊偃旗息鼓了好幾天。
等發現大家並不是沖著他們來的,才放心大膽的再次出動。
此時,洪澤湖水面風高浪急,一艘小漁船在湖面飄搖。
漁民老杜為了給孩子湊學費,冒著風浪出船捕魚,只想著多賺點錢。
最近來了很多外地人,一些本地的特產水漲船高,價格飛升。特別像洪澤湖白魚,桂魚這些有名的湖鮮,更是受他們歡迎。
洪澤湖桂魚是一種名貴淡水魚類,是淡水魚中的上等食用魚,亦有“淡水石斑”之稱。
洪澤湖桂魚肉質細嫩豐滿,肥厚鮮美,內部無膽少刺,明代醫學家李時珍譽之為“水豚”,意思是其味如同河豚一樣鮮美;還有人將其比成天上的龍肉,說明桂魚的風味的確不凡。
可謂“席上有桂魚,熊掌也可舍。”
今天老杜就捕到不少桂魚,大喜之下,已開始準備收網返程了,想著家里等待的妻兒,所有的風雨艱難都仿佛不值一提了。
“杰克,你看那邊有艘中國人的小船,不如靠過去看看能不能問點什麼出來?”日本人小圓八郎提議。
日本人連連點頭,隨之又陰險的說“嗨!那干脆撞翻他,誰讓他擋我們路了!”
杰克看看他,會心一笑,“可以,哈哈!加速,撞上去!”
可憐的老杜,做夢也沒想到,會遭此橫禍。看到大船沖他撞去,雖然極力想躲避,終究有心無力,船毀人亡。
風浪很快把一切都吞沒了,湖面不留一點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