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陽子真人帶著我們三個在船尾聊天,忽然看到兩艘快艇追了上來。
離得近了,可以看到幾個外國人,其中一艘上面竟然有台灣的倪先生。
那艘快艇圍著我們的船轉了幾圈,並喊話要送個人上來。
等船停穩了,快艇也靠了過來。倪先生上了我們的船,然後兩艘快艇就開走了。
我迎上去對他說︰“倪先生,你怎麼來了?還是坐這麼快的游艇。”
倪先生很開心,看著我說︰“這算什麼,我年輕的時候,玩搖滾,玩飆車,也喜歡跟你們一樣追尋刺激的。”
“而且既然來了這里,當然要到洪澤湖上逛逛了,我看到你也在這里,所以趕上來跟你們一起。”
我跟倪先生在船艙里找了個角落坐下聊天。
“上次听先生說,要發揚中華傳統文化,還說中醫已沒落的岌岌可危了,所以您才想走宣揚中醫的道路?”
“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就是萬物歸一氣,萬物同一理,一通可以百通。”
“中醫雖然是一門治病的學問,但它本質上還包含著治國的學問、治企的學問,治家的學問,治天下的學問。”
“拋棄了中醫,就等于把中國傳統文化全拋棄了。沒有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國人還是中國人嗎?你可以去看看,消失的那幾大文明古國的人在哪?人雖在,但文化沒了,它們就不是那些有著幾千年傳統文化的文明人。”
“我準備寫套書傳承中華文化,包括《天紀》《地紀》《人紀》,目前《天紀》和《人紀》已經成型了。”
“《天紀》里有紫微斗數風水地理面相等命理知識,我要把這些知識盡量講解通俗,讓大家都能學會好掌握自己的命運。”
“《人紀》主要是些中醫知識,我要把我多年的看病經驗傳承下去,並且能讓大家通俗易懂的了解中醫,讓中醫能代替西醫,造福更多人。”
“目前還差一本《地紀》,我想周游華夏山川河流,利用我的天文地理知識與醫學素養,來重新寫過地理志。要從新的角度來說為什麼這個地方的人性如此,物產如此,與它的風水地理有何關系。”
我敬佩的說︰“听先生這麼說,我都想跟您一起去周游世界了。先生成書了一定要送我一套拜讀!”
他笑著說︰“一定,一定!”
隨後我又問他︰“先生認為,人的命運真的不可改變嗎?”
他很有興趣的看著我說︰“你是不是還在糾結你朋友的事?”
我點點頭。
“其實命由天定,運在自身。人的命運也不是完全不能改變的。就像你的家人,為你逆天改命,本是奪天地氣運,應遭反噬的,可為什麼你反而越走越順了呢?”
“我命由我不由天,是不是我們該主動去改變命運呢?”
“某些時候,我們是該主動爭取改變自己的命運,不過也是有條件的。”
我忽然問他︰“如果人的命數真是早就注定了,比如人出生的生辰八字就能決定人生走向的話,我們努力還有什麼意義呢?”
他愣了一下,沒說話。
我接著問,“甚至像前不久的唐山地震,一下子死了那麼多人,難道說他們的生辰八字都一樣?注定了難逃一死?”
倪先生默默說了一句︰“國運大于家運,家運大于個人命運。”
“國運大于個人運,八字算命的前提是在常態社會,一個穩定的社會,這個八字算命是很準的,國運當頭就沒辦法了,而且其中還是有差別的,同樣唐山大地震,有的人死亡,有的人受傷,有的人相安無事,這里面八字還是有區別的。”
“據我觀你的相來說,你跟你朋友沒有到談姻緣的地步,所以你沒法給她治療,她將來能否解決這個體質的問題,也與你無關。而你最近是不是因為不願相信,想要去改變?可惜只怕會弄巧成拙!”
“怎麼會?”我有點不願接受他的話。
“等等看,時間都會驗證的。”
隨後他見我心情有點低落,接著說︰“不要太執著這些小節,你有十年運期,可能會改變你個人的運勢,也可能改變很多人的運勢,還要看你到時怎麼選擇。”
“記住,國運大于個人運,目前中國在上升鴻運期,什麼都可能發生的!”倪先生鄭重的說,“有億萬人跟你一樣想改變目前命運的話,這股潮流是不可阻擋的。”
我鄭重對他鞠了個躬,說︰“謝謝!”
那天的見面,竟然成了我們之間的最難得的一次深談。
後來倪先生奔波于美國,台灣,內地,舉辦各種講座教學,參與中醫論壇活動,接受訪談,為宣傳中醫勞心勞力,不分晝夜,每天只休息幾個小時,身體健康受到極大影響。
而他的影響也在兩岸三地廣為傳播。
倪先生真的是一位俠骨柔情,宅心仁厚的好中醫。他一直致力于中醫的傳承和發揚,一直在宣揚中醫的理論,一直為傳承發展中醫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他本人是算到自己多少歲大限將至的,但他依然致力于中醫的傳承和繼承,嘔心瀝血,耗盡自己的氣血,他常說的一句話是︰時日無多,請大家抓緊時間學習。
十年後,倪先生因傳播中醫文化,嘔心瀝血,身體健康惡化,于台北仙逝。也有人說他是借假死脫身,獨自去游歷世界,撰寫《地紀》了。
倪師出世,好像就是只為了向大眾普及中醫而來,使命完成之日,即是西天取經功德圓滿之時!
而不是醫者不可自醫的宿命謬論!
如果只是行醫而已,倪師活過百歲也不為過,若是如此,倪師就不是倪師了,而是影響力不大的倪大夫。
希望某天,我們能在這個世界的某個角落,再次遇到他,依然可以笑著跟我們說︰“我畢生的心願是希望傳統中醫文化能夠傳承下去,中醫能夠復興。”
我一直相信,“倪師未死,只是隱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