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甦風雲

第33章 尋宗問祖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夏日的藍色天空 本章︰第33章 尋宗問祖

    不久,政府發布新聞,縣文化局在工作中,發現了一件珍貴文物,被專家定名為“西漢錯金銀銅弩機”。

    這把弩機裝飾得精美異常,整體均有錯金銀裝飾。

    望山上五組圖案︰蛇形龍紋、鳳紋、金蛇紋、奔獸紋、飛鶴紋;

    雙牙上兩組圖案︰外側面為一對奔鹿,正面為一對靈鶴,牙下轉輪上為兩只飛雁;

    鍵兩端兩組圖案︰一為白虎和朱雀,另一為奔鹿和奔獸;

    比較復雜的是郭台及箭槽內的圖案,郭台後部為白虎嚙野豬圖,前部則為兩組對稱的奔鹿圖;

    箭槽中畫有利箭和大雁圖案︰一支金色利箭脫弦而出,前方兩只大雁倉皇而逃。

    這把西漢錯金銀銅弩機,有著“天下第一弩“的美譽。為我國目前發現的最早最精美的漢代弩箭實物。

    老李驚喜的發現,自從把弩箭捐出去後,家里兩個女人的狀態有了明顯變化,李燕能沉下心學習了,老婆則很少發脾氣了。

    這天我在圖書館翻閱典籍,忽然看到有專門櫃台存放本地各家姓氏族譜,于是問老李是否有關于本地施氏族譜的資料。

    隨後老李找出《京兆堂泗水施氏東支宗譜》8卷。

    翻開族譜,開卷寫著︰始祖崇,字伯勤,東漢人。始遷祖繼章,明正德間自山東遷居江甦桃源縣(今泗水)。

    而後翻找到近代本家輩分排名,找到我這輩的排名章節。

    江甦泗水桃源施氏字輩︰“鴻維嵐慎守廣居碩修聿。”

    按照族譜所排輩分取名,我家應該延續“居碩修聿”的排名。所以我爺爺叫“施居正”,我爸叫“施碩明”,而我叫“施修遠”。

    老李感嘆說︰“這都是老祖宗留下的好東西啊,尋根問祖,有脈可尋,千年不亂。”

    隨後又搖著頭說︰“可惜現在關注這個的年輕人不多了!”

    我跟他說︰“我們都是普通百姓,又不是達官顯貴,不重視這個很正常。普通人可能從沒想過自己能做出光宗耀祖可以記上族譜的事,對于這個自然不關心了。”

    老李說︰“這個可不一定啊,我覺得你很有前途,好好讀書,將來考上大學,肯定就可以記入家譜了。”

    我笑笑說︰“好的,到時候你可要把加了我名字的新族譜收好啊!”

    老李說︰“那肯定的,哈哈。”

    我一邊翻著族譜本,一邊說︰“這個最早記載我們始祖是東漢人,之前的都沒有記載,不知道又會是哪里的,有沒有出過什麼名人。”

    老李說︰“漢代離我們現在都兩千年了,再之前那都是春秋戰國時期了,社會亂七八糟的,寫字都是竹簡,除非帝王之家,普通人家哪能有那麼奢侈記族譜啊。”

    我點點頭,同意他的說法。

    老李來了興趣,神秘的跟我說︰“雖然我不知道你們家族那之前出過什麼名人,但是我們甦北有個共同的祖宗,非常有名。”

    我好奇的問︰“什麼人?”

    老李笑著說︰“你知道蚩尤吧?”

    我說︰“蚩尤?華夏神話里的戰神,被黃帝打敗的蚩尤?”

    “對,九黎部落的首領,蚩尤。我們都是九黎部落的後人,所以蚩尤可以算我們的始祖了。”

    隨後老李跟我解釋起了我們跟蚩尤的關系。

    蚩尤,神話時代和黃帝、炎帝齊名的人物。作為中華三始祖之一,重農耕、冶銅鐵、制五兵、創百藝,在中華文明史上做出過巨大貢獻。

    遠古時期,中原王朝把周邊的少數民族按居住方位稱“東夷”、“南蠻”、“西戎”、“北狄”。

    其中“東夷”,也稱“九夷”“九黎”,相傳,蚩尤為九黎部落首領,而九黎部落主要分布就是河北、山東和甦北一帶。所以算起來我們都是蚩尤後人。

    當然,後來黃帝與蚩尤大戰,黃帝與炎帝聯軍贏了,吞並了九黎部落。所以我們都成了炎黃子孫。

    听起來感覺好像很有道理。

    老李接著說︰“我可不是亂說,這都是有史可查的。而且,你知道我們為什麼稱普通人叫黎民百姓?”

    我奇怪的問︰“這個也跟蚩尤有關系?”

    老李笑呵呵的說︰“當然。”

    從古至今,我們中國人在稱呼自己的時候,往往都會用中華兒女、炎黃子孫、百姓、庶民、黎民等等詞匯,來形容自己。

    而在這些稱呼之中,最被大家認同的就是“炎黃子孫”,因為我們是炎帝和黃帝的後代,但是使用最廣泛的卻是“百姓”這個詞。

    其實,很多人都覺得“百姓”這個詞是出自《百家姓》,因為我國有著非常多的姓氏,所以大家都會稱呼自己為“老百姓”。其實不然,“百姓”這個詞並不是來自《百家姓》,因為“百姓”出現得比《百家姓》要早得多了。

    而且,我們往往都會將“百姓”和“黎民”一起使用,即“黎民百姓”。但是在一開始的時候“黎民”和“百姓”指的並不是一類人,而是兩個不同的人群。

    “黎民”指的是蚩尤所在的“九黎族”,因此黎民就是蚩尤的後代。在上古時期,炎帝和黃帝聯合起來,和蚩尤的九黎族展開大戰,最終打敗了蚩尤。蚩尤所在的九黎族部落,自然就歸順了炎黃部落,而他們就被叫做“黎民”。

    在當時,黎民作為戰敗的一方,這樣的稱呼並不是一種正常的稱呼,反而是帶有一定的歧視,也沒有什麼地位,和後來的“奴隸”意思差不多。

    而作為勝利的一方,炎黃的子孫,被稱之為“百姓”。因為當時黃帝和炎帝聯合起來的聯軍,人數實在是太多了,一共有100多個部族,而每個部族都有自己的姓氏,于是炎黃的子孫後代就被用“百姓”稱呼。

    然而,作為勝利的一方,百姓的地位,自然是要比黎民高上不少。那麼為什麼後來又有了“黎民百姓”呢?

    因為,到了春秋時期,土地私有制開始出現,宗法制開始慢慢消失,很多的百姓都沒有什麼地位了,也就沒有了和黎民的區別,于是就干脆統稱為“黎民百姓”了。

    我敬佩的說︰“李叔,你知識真淵博,難怪人家都說絕不要瞧不起圖書管理員,很可能就是隱藏的高人。”

    李叔得意的說︰“那是,**以前不也是做過北大圖書管理員麼!”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江甦風雲》,方便以後閱讀江甦風雲第33章 尋宗問祖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江甦風雲第33章 尋宗問祖並對江甦風雲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