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方八歲,被倉促拉出登基稱帝!

第一百四十六章 百態(4)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天涯逍遙 本章︰第一百四十六章 百態(4)

    隨著鐘聲的響起,貢院正門緩緩合上,一道門形成了兩方世界,門內是緊張加劇的氛圍,門外是喧囂熱鬧的來往。

    似乎兩方世界沒有交集,但卻因為道試將彼此緊密相連。

    大虞國祚傳承了數十載,前後發生過眾多影響深遠的大事,有對內的,有對外的,也是這樣,獨屬大虞的統治烙印,不知在何時起就深刻在這片土地上。

    科貢掄才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從最開始的質疑不斷,私議眾多,反對不少的境遇下,期間還時不時伴有科場舞弊之事發生,這對所處時期的中樞及地方造成很大沖擊與影響。

    但誰都無法否認的一點,是科貢掄才的制度在完善,該制在一次次風波與考驗下,逐步成為天下學子競相追逐的正途,成為具有大虞特設的制度。

    科貢掄才乃國之重器。

    這不止是選拔人才那樣簡單,更是在打破舊制壟斷的樊籠,當該制深入到每個人心之下,就在悄然間改變了很多事宜。

    寒門子弟自此有了登堂入室的可能,田間村夫亦可望子成龍,希望會叫數不盡的人鉚足一股勁兒,朝著前方努力奮斗,直到從無數競爭中脫穎而出。

    京畿道試如期舉行,貢院內外肅然有序,不知不覺間,雍樂,這座人口稠密、繁華興盛的道城,進入到了另一種境遇之下。

    街巷間談議的不再是市井瑣事,而是某生出自何門、所習何經,茶肆酒樓皆以論才為樂事,誰家郎君能在這次道試中嶄露頭角,更是成為坊間議論最多的,畢竟只有在京畿道試高中,才能去往大虞國都,與大虞其他道府縣學子同台競逐,問鼎金榜。

    然在這種境遇下,楚凌一行卻離開了。

    對此事,皇後徐雲,睿王楚徽,驃騎將軍黃龍……他們都帶有驚疑及錯愕,畢竟他們皆知今下的雍樂,因京畿道試的舉行,藏著不知一股暗流,這背後的算計眾多,牽扯到中樞與地方。

    他們不明白,天子為何要離開。

    難道不應將此解決嗎?

    只是對此,楚凌卻沒有多言其他。

    來到了雍樂,見到了種種,知曉了情況,至于別的,這根本就無需他去插手,自有人去解決。

    正如擺駕上林苑一樣。

    此前中樞局勢波譎雲詭,各種事宜壓茬出現,按著世人所想,天子應坐鎮中宮,以解決出現的各類風波。

    但楚凌沒有這樣做,而是選擇離開了虞都,這不知叫多少人震驚錯愕,因為這不符天子做派啊。

    殊不知這恰是楚凌想要的。

    讓所有人皆猜不透,這才是帝王心術。

    作為一國之君,若所思所謀俱被底下臣子猜到,那皇權就失去了神秘感,這離失權亂局就不遠了。

    因為楚凌的離開,使中樞有司安定下來,哪怕是表面的,但這卻給人一種不同的改變。

    因為楚凌的離開,清算在緊鑼密鼓的推行,徐黜所留名單,涉政也好,涉軍也罷,被對應的人清查。

    因為楚凌的離開,可能藏在暗處的棋子,以作為徐氏再起的本錢,也在無聲無息下被查到一些。

    因為楚凌的離開,吏治整頓朝著楚凌既定預期在邁進,這直接影響到蕭靖提倡的一應改革,而這個影響是正向的。

    因為楚凌的離開……

    別看楚凌從上林苑微服私訪,卻始終掌握著全局脈絡,這就是皇權所帶來的,正如這次微服私訪,其本質不在游歷,而在于親察民情,洞察地方,至于這期間所看到的種種不好一面,楚凌是不會直接插手干涉的,自有隨行之人、暗隨之人去按制解決。

    同理,在雍樂所看到的,自有對應的人在解決,過程怎樣,楚凌不關心,他只關心結果怎樣。

    解決了更好。

    這樣就無需分心了。

    但要沒有解決,那就要等一個合適契機,畢竟緊密圍繞道試而起的風波,不可能只在京畿道一地上演,在其他十五道同樣會上演,或許形式會有不同,可核心訴求是想通的,既是這樣,那就要待其勢成,一舉而決之。

    楚凌深諳此理,故不爭一時之功,而謀全局之定。

    風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瀾之間。

    涉及掄才而起積弊,如果不能徹底根除,這國勢難安,與其倉促行事,不如縱其暴露,待罪證昭然,再以雷霆手段滌蕩塵垢,如此方能立威于天下!!

    楚凌一行的離開,沒有對雍樂造成任何影響,但一定的漣漪卻已產生。

    夜幕下的貢院燈火通明,分守各處的兵卒、衙役默不作聲,負責巡察的隊伍,盡可能將腳步聲降低,以免影響到貢院各處考生。

    “兩位大人放心,有錦衣衛在,斷不會出現舞弊之事。”在貢院一處,一身穿飛魚服,腰佩繡春刀的青年,表情嚴肅的向主考張洪,副考宋紀拱手說道。

    “如此就好。”

    張洪微微頷首,微笑著對青年說道︰“這次京畿道試舉行,辛苦諸位了,等道試如期結束,本官會設宴款待諸位的。”

    “款待就不必了。”

    青年听後,一絲不苟的說道︰“這是份內之事,等道試結束了,榜對外張貼,我等要盡快趕回都去。”

    張洪、宋紀對視一眼,心中無不生出唏噓與感慨。

    別看他二人,一個是中書省平章政事,一個是京畿道刺史,這權勢及地位都是很高的,可對眼前的青年,卻是沒有擺絲毫架子。

    飛魚服,繡春刀,俱為天子所賜。

    即便是錦衣衛中高層,也不是所有皆能獲此兩物,這必須要立下足夠的功勛,方能得到天子所賜。

    眼前這位青年,別看年輕,但卻是隸屬錦衣衛北鎮撫司的千戶,這次帶隊來京畿道城,是奉了天子旨意來的。

    京畿道試沒有召開前,他們是負責看護考題的組成之一,京畿道試如期召開後,他們是負責巡察貢院的重要組成。

    每位來京畿道城的,無疑是錦衣衛內部精挑細選的,為的就是確保京畿道試召開後萬無一失。

    夜風拂過檐角,銅鈴輕響。

    “兩位大人,若沒有其他事,那下官就先退下了。”青年抱拳一禮,對二人說道︰“算算時辰,這巡察要開始了。”

    “好。”

    張洪抬手還禮道。

    “辛苦了。”

    宋紀亦抬手還禮。

    在二人的注視下,青年轉身離去,很快就消失在黑夜之中。

    “有錦衣、禁軍兩部抽調人手,負責對應事宜,的確是減輕不少壓力啊。”宋紀帶有感慨,看向張洪說道。

    “是啊。”

    張洪點頭應道︰“本以為道試舉行前連著下雨,可能會使貢院開考之際,考生中出現染疾之事,這要是解決不好,必會出現時疫的。”

    “不想錦衣、禁軍的人,早就想好了對應策略,甚至連醫護都不必新增,趕來的兩部中有擅醫術的。”

    “更難得的是,他們行事縝密,不擾考生心神,一些夾帶的考生,瞞過了對應官吏及兵卒搜查,但卻沒有能瞞過他們。”

    講到這里,張洪心底生出唏噓。

    道試主考,這是他第一次擔任,這次擔任的,還是最為重要的京畿道,此責之重,之大,讓張洪感到很大壓力。

    其在升任中書省任職前,是在地方任職,也組織過對應縣試,府試,但那完全不是一個層次上的。

    “陛下對道試極是看重啊。”

    在張洪唏噓之際,宋紀抬手朝天一禮,眉宇間透著感慨道︰“這次的道試,與以往有很大不同,不僅有錦衣、禁軍抽調隨行,還更將糊名、謄抄等新制落實下來,這能杜絕很多舞弊之患。”

    “雖不知這次道試要錄選多少,但京畿道這次選上來的,必然跟往屆有很大不同,待到明歲會試如期召開,那競爭不知要大多少啊。”

    張洪點點頭沒有說話。

    其心中卻唏噓起來。

    因為宋紀說的沒錯。

    京畿道試僅是一個開始,後續其他各道開啟道試,配制跟京畿道是一樣的,在如此嚴要求下,能夠從萬千學子中脫穎而出,通過道試的學子,一定跟往屆的有很大不同。

    也是這樣,張洪開始期待著明歲會試,甚至是殿試,到底是何等場景了,只怕比正統四年那次要更厲害。

    當然也是這樣,張洪心底生出擔憂來。

    “宋大人,有問題的那些人,查出是什麼來歷沒?”想到這里,張洪眉頭微蹙,看向宋紀說道。

    宋紀神色微凝,低聲道︰“現在能查清的,是他們的籍貫,還有出身,只是他們背後之人是誰,要等這次道試結束了,本官派人去暗查才行。”

    “真是沒想到,一場道試,居然試出來這麼多人,官吏役全都有涉及,這是本官有失察之責啊,等此次道試結束後,本官要向陛下呈遞請罪奏疏才行。”

    “哎,話不能這樣說。”

    張洪听後,擺擺手道︰“明面上的怎樣都好說,但背地里的卻不是這樣了,畢竟誰都看不到自己所不知的。”

    “京畿道,本就是天下第一道,乃是我朝核心腹地,這治下的人心是復雜的,宋大人在任期間,能做到這份上已實屬不易了。”

    “唉。”

    宋紀長嘆一聲,沒有再說別的。

    對于宋紀的狀態,張洪是理解的,特別是其經歷的,張洪更是心有感觸,畢竟其曾出任西涼道刺史,在這個位置上,不知要應對地方上的事務,還要應對邊軍的事宜,更別提看不到的算計與掣肘,那更是多到數不勝數。

    能做到一道刺史者,成了大虞一方封疆大吏,又哪個是簡單的?

    ‘這些被抓的人,如果僅涉及地方,或單涉及中樞,那都還好說一點,怕就怕中樞與地方都有牽連。’

    張洪表面沒有變化,心中卻在暗暗思量,‘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就代表有一股或多股群體,是想接著眼下的道試,還有後續的會試及殿試做些什麼。’

    ‘畢竟自徐黜病逝後,朝中格局變化太大了,單單是空缺的那些位置,尤其是中書省左相國一職,不知有多少人想要從中牟利啊。’

    一想到這里,張洪就不敢細想下去。

    直到這一刻,張洪才突然理解天子,為何放著一部分職官不填補,這明顯就是想看看有多少人會為之而動。

    黨爭這股風潮,在中樞及地方出現,並且存在了那麼久,這就不是殺一批人,除掉幾個派系,說遏制住就能遏制住的。

    很多事不能只看一面,尤其是地位處到一定境遇,那就更是這樣了。

    也是聯想到這些,張洪知道一點,這次道試嚴格進行,除了想遴選出一批真正才俊,還有別的層次考量。

    比如敲打一些人。

    比如趁勢除掉些積弊。

    比如攪動局勢變幻。

    比如……

    張洪知道,從他呈遞那份奏疏時,自己就已經處在局中了,但對此他卻絲毫不懼,既然到了中樞,做到了一定的位置,那他就可以將所想實現出來。

    在地方豐富的為官經歷,從縣,到府,至道,所處的位置不同了,看待問題的角度就不一樣了。

    也是這樣,使張洪明白一點,有很多事情是需要契機,才有可能改變的。

    過去,他沒有資格。

    可現在他有資格了。

    那他肯定是要做些什麼的。

    如果只是為單純做官,那他早就晉升到中樞了,畢竟從他做到一府主官,這前後不知有多少人找過他。

    做到西涼道刺史,這就更為頻繁了。

    但對此,張洪沒有這樣做。

    隨之而來的就是各種算計與掣肘。

    對于在西涼道刺史一職期間,張洪對一些事的印象是很不好的,特別是有些人,但這樣的經歷,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對處在正統朝的張洪而言,算是一筆難得的財富。

    如果不是正統朝,或許張洪就這樣了,對于以後,誰都沒有先知的能力,張洪也沒想到過大虞會經歷這特殊變動,要不是這樣啊,只怕在數載前,張洪就倒下了,因為針對他的陷阱正一步步形成,這是張洪能察覺到的……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年方八歲,被倉促拉出登基稱帝!》,方便以後閱讀年方八歲,被倉促拉出登基稱帝!第一百四十六章 百態(4)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年方八歲,被倉促拉出登基稱帝!第一百四十六章 百態(4)並對年方八歲,被倉促拉出登基稱帝!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