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八,誠郡王府、雍郡王府、溫憲公主府前貼了告示。
15歲以下、5歲以上京城內外閨閣女子,皆可參加祈福宴選拔。
一是直接拿著三府發的帖子,上門赴宴依次完成才藝、品德等多輪揀選,根據表現由福晉推舉入宮參與宮試。
二是在府前繡棚一炷香內,當場繡出巧奪天工、寓意極佳的賀壽繡品,得到眾人稱贊者可拿請柬,入府參與揀選,拔得頭魁者直接進入宮試。
三是直接得到惠妃、太子妃認可者,與其他揀選上來的格格們一起參與宮試。預計最終選出62位德才兼備、女工出色的格格們,在太後千秋當日于神武門制作、放飛孔明燈為太後、為大清祈福。
世人都明白,告示上指了三條路,可除了皇親貴冑、名門望族、勛貴顯赫之家,大部分人只能走第二條。故而,自十月廿九開始,隨著太後千秋越來越近,誠郡王府、雍郡王府、溫憲公主府前設立的繡棚,從晨起到月升,擠滿了前來報名、赴宴的各色女眷。
皇親貴冑、名門望族、勛貴顯赫之家,自然是各顯神通,攀關系的攀關系,如打著親戚的名頭,讓有雍郡王府帖子的年夫人、趙御史夫人、岳興阿夫人等,把女兒塞進赴宴隊伍中;
塞銀錢的塞銀錢,以銀錢、關系開道拿(買)一張赴宴帖子,再砸錢給女兒請個好繡娘教導,使之能熟練地繡出一副上等賀壽繡品,以此為敲門磚得三福晉、四福晉或是溫憲公主的青睞;
有爵位的用爵位,無爵位的用功勞,或是撒潑打滾、用舊情說話,請太子妃、惠妃網開一面,讓女兒\/孫女能直接參加宮試,就算不能通過,也得排名高于政敵家的\/同爵位家的\/有仇人家的。一句話,不能落于人後。
宮里,惠妃、太子妃被一**前來試圖走後門的宗室貴婦、名門貴女等煩的不行;宮外,三福晉、溫憲公主如八仙過海,到處拉人幫忙招待赴宴女眷,應付各種背地里說閑話、到處議論比賽不公的長舌婦。
同時,二人背地里沒少暗罵宜修︰就你會找事兒,把她們指使的團團轉,自己卻悠哉悠哉品茶、插花,偶爾出來說兩句話就成……討人厭的八福晉、不出頭的九福晉等,這次怎麼那麼听四弟妹\/四嫂的話,就不能來幫幫自己嘛!
宜修站在長樂院門口,瞧著替她迎來送往的八福晉、九福晉、十福晉,听著剪秋、繡夏匯報三福晉、溫憲公主忙得團團轉的話語,十分高興地賞了長樂院上下每人十兩銀子,讓大家繼續嚴守長樂院。
早在昨日告示一張貼,周邊三條街日日被馬車圍了個水泄不通之際,宜修就很有遠見地跟八福晉、九福晉通信︰想不想讓自己娘家人出彩?想的話,就來我府上幫忙招待人,保管你們娘家人能以好名次入宮試!
八福晉自小被安親王撫養長大,對安親王府感情頗深。安親王府上還有好幾個格格未出嫁又符合參賽條件,只是女工……原以為兩個表妹要錯過祈福宴,沒想到竟然峰回路轉,要真能給表妹們、安親王府添光增彩 ,別說是給四嫂白干活,就是要她捏著鼻子奉承四嫂,也是可以忍這一次的!
九福晉來的原因更簡單——她姐姐已經出嫁沒錯,可堂妹、表妹一大堆,總得給自家人謀福利。
最虧的是十福晉,她來不來,宜修、太子妃等都會塞兩個蒙古格格進祈福隊伍中——太後畢竟來自蒙古,肯定要給幾分薄面。她是蒙古郡主,在京城最親的就是屢次找茬的蒙古福晉們……可誰都不喜歡這群人,注定她這一趟費力不討好。
因著是宜修進宮後,才傳出太子妃、惠妃命人教導妹妹、孫女女工的消息,所以雍郡王府門前是最熱鬧的,宗室之首禮親王福晉、康親王福晉等都甘之如飴地來回奔波。
祈福宴聲勢浩大,雍郡王府揀選宴辦得極為盛大又熱鬧,有頭有臉的宗室、勛貴、大臣的福晉們都帶著女兒\/佷女\/外甥女\/孫女等前來參加。納蘭氏、楊氏、溫都氏、章佳氏等已經來過一次的熟人,自然就成為每次宴會的領頭人,幫著八福晉、九福晉、十福晉應付各類女眷。
納蘭氏、楊氏還好,女兒年歲還小,佷女\/小姑子雖符合要求,但女工……壓根不能看。就是年夫人再拎不清,也明白女兒世蘭刺繡根本拿不出手,只得發話讓大兒媳多帶世蘭出去見見世面,祈福宴就不強求了。
楊氏翻了個白眼後,心想這還不強求呢,轉頭就跟岳興阿夫人納蘭氏訴苦,納蘭氏也要應付明珠那邊出了五服的娘家親戚。兩人越聊越起勁,關系噌噌往上漲,很快就成了無話不說的好友。
溫都氏、章佳氏、輝發那拉氏等,因女兒\/孫女年齡符合、女工也不錯,每天都一車一車的好東西往雍郡王府送;又是替宜修招待女眷,又是奉承宜修,就沒讓宴會冷場過。宜修得了一波好名聲,樂得大方地對她們女兒\/孫女放過。
先是插花、品茶、點香這些小環節,暗中提了等級(如乙等升甲等),進而在現場女工比拼環節,特地從繡品寓意與紋樣,格格的年齡、名聲以及品德等入手,綜合各方面定等級。
最後,為不落人口實,雍郡王府前的繡棚還展示了各家格格繡好的賀壽繡品(至于繡的是不是同一副,大家可以想象),布爾和、愛蘭珠、董鄂•依娜、石靜姝、石靜容(這兩個是太子妃的妹妹),也在這番操作下順利出圈。
各家送來一車又一車的重禮,宜修讓三福晉、溫憲公主統統收下,轉過身就以給太後、大清祈福的由頭,捐給了京城內外道觀、寺廟等,還組織了布施,接濟廣善局、因利局、養濟院和自新所(清朝慈善救濟場所)。
皇家名聲在這場祈福宴選拔環節中空前叫好,無論是宮里的惠妃、太子妃,還是宮外宜修、三福晉、溫憲公主、八福晉等,幾乎是人人稱贊。
七日的時間轉瞬即逝,幾輪揀選下來,三府一共選出了120位德才兼備、女工出眾的格格,和其他48位成功走後門的格格,入宮參與惠妃、太子妃安排的宮試。
宜修在這日早早便梳洗打扮完畢,以十二分飽滿的精神,拉著三福晉、溫憲公主,後面跟著八福晉、九福晉、十福晉入宮看比試,六人分兩組,端坐在左右兩邊。
惠妃與太子妃言笑晏晏看著眾人,輪流說著場面話,什麼各位格格都是大家閨秀的代表,什麼太後祈福有各位四角俱全、妙齡聰俊的格格參與定能感動上天……
場面話後,格格兩兩一組開始繡賀壽繡品,整個廣場鴉雀無聲,靜謐一片。
須臾,溫憲一聲聲“四嫂”“四嫂”叫喚中,宜修抽回思緒,為溫憲、三福晉等講解這些格格的出身與家境,“那個瘦脫了相的是平郡王原配所留嫡女,早年……哎,如今也是可憐。”
“左邊最後一排的,是禮親王、康親王等宗室府上的,還有幾個是福晉娘家的。”
“瞧,布爾和、愛蘭珠表現不錯,絲線在指尖舞動,針法軌跡宛如行雲流水,可見良妃娘娘的教導沒白費。”
“右邊最後一排的平民格格們最是出色,以針為筆,巧手在絲線間游走,運用各種針法,將圖案栩栩如生地呈現在布帛之上,嘖嘖……真真是一場視覺盛宴。”
溫憲、三福晉邊听邊點頭,平民出身的能入這場宮試,誰不是巧奪天工。八福晉、九福晉、十福晉也贊同這話,她們曾親眼見過一個十四歲的小姑娘,一炷香內繡出了仙鶴祝壽的異色雙面繡,巧手啊!
趁大家點頭之際,宜修轉開眼神,不經意地對上了惠妃飽含笑意的明眸,不由地回以微笑,以示尊敬。隨即和旁邊的太子妃對視,調侃之意盡顯。
太子妃唇畔含笑,這場祈福宴一過,宮權就徹底穩了,今後就是對上資歷最深的惠妃,自己也無需退縮︰好弟妹,記你一功!
宜修頓時舒了一口氣,努了努嘴沒說話,意思很明顯︰記功就算了,自己昧下的那些好東西包括你那份,我都留好了,事後別追究哈。
太子妃眼角抽搐,別過頭,簡直沒看眼︰四弟妹那都好,就是這貪財的做派……不怪四弟說她是‘把家虎’!
宜修才不管太子妃咋想,只要好處到位,名聲也沒敗壞,面子上過得去就成。
長白山足年的老山參、極品雪蛤、雲錦、慧紋、蜀錦、汝窯陶瓷、唐三彩等,以及足足十多萬兩銀票,哪怕是要和幾個妯娌分一分,也能截留不少給弘暉、三小將來用……
說就說唄,又不少塊肉!(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