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妃是康熙親自相中的兒媳,嫁入皇室就得康熙信任與愛護,一入宮就與四妃看齊,手握有宮權。
明面上四妃自然不敢為難太子妃,背地里……呵呵,就看太子妃手段了。
太子妃得了康熙的信任,也是爭氣。一個兒媳輩的人,愣是跟扎根皇宮多年的四妃斗得有來有往,挖坑、填坑、做陷阱……樣樣不輸給四妃。
直到德妃因宜修失勢,四妃變三妃,貴妃、榮妃被孫子絆住腳,敏妃又異軍突起,惠妃、宜妃顧及孩子退避一舍,太子妃才算真正站穩腳跟。
自康熙西巡後,太子妃和惠妃統攝六宮,雙方互有忌憚又不肯低頭,這讓她不敢犯一點錯兒,事事都得顧及。打量完宜修的臉色,心想︰宜修忙只是忙這一陣,她卻是長年累月地忙著,氣色啊,是真的差了很多。
宜修瞧太子妃喜歡,又補充道︰“這紅棗核桃葛根粉羹,孩子也能用。府醫與我說,葛根粉能潤腸通便、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等,紅棗能健脾益氣、補血養陰,核桃能能益智、強筋壯骨、補腎溫肺。就是要注意份量,給她嘗嘗鮮甜就好。”
太子妃聞言欣喜若狂,自己孩子被別人掛懷,誰不高興,連忙抱過明德給宜修看,“真的?明德,快,謝謝四嬸嬸,和你弘暉哥哥一樣,都記掛著你呢!”
很快,太醫們驗過食盒內粉末沒有問題,太子妃奶嬤嬤就親手泡了一碗紅棗核桃葛根粉。
太子妃一嘗果然非常清甜可口,也給女兒喂了兩口。明德很是喜歡這甜甜的味道,還想再吃,一直想往太子妃懷中擠,卻被宜修一把抱起逗弄。
等太子妃用完紅棗核桃葛根粉羹,宜修挑了前幾日宴會上一些趣事兒講,如幾個小姑娘家對詩、插花點香頻頻惹人笑、年世蘭舞鞭等。
太子妃听著听著,回想閨閣之時由額娘帶著到處出席宴會,力求搏個好名聲,直到皇阿瑪相中她做太子妃,便再也沒有拋頭露面過……大概從那時起,自己就是籠中鳥,往後余生大概只能困守于冰冰冷冷、算計層出不窮的皇宮之中。心有感慨之下,嘆道︰“你們在外面,就該趁著年輕,多熱鬧熱鬧。”
宜修笑而不語,端肅道︰“宮里宮外都一樣,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我隔壁就是八弟府上,最近她倒是安分,與我一致對外,把蒙古福晉們都氣暈了幾個,可轉過身,還是聊不來……二嫂,你說怪不怪?”
太子妃一听,呵呵大笑,狡黠道︰“也就你,能把老八福晉給治住。”
宜修捂嘴偷笑,須臾,面帶郝色道︰“今日我是來躲閑的,三嫂和五妹不知怎麼玩的一塊,昨兒就纏著我繼續辦宴會,那語氣巴不得我天天下帖子邀她們出來玩。我借著要探望你的名頭才避開的,回頭你可不許說漏嘴!”
太子妃微笑調侃道︰“哈哈,哎呦,如今也有能治治你了。”
一番話下來太子妃心情不錯,宜修趁此機會,故作疑惑地問︰“皇瑪嬤千秋節(十一月五日)還有十天,今年人不在京城,是個什麼章程?”
太子妃猶豫半晌後,實話實說,“不知道。惠妃娘娘想辦個家宴,讓在京的皇家福晉于千秋節當日進慈寧宮一聚;我呢打算安排個放天燈祈福等活動,由著你們自己在府里慶賀即可。嘖……由于西巡那邊會安排千秋宴,京城這邊動靜太大、太小都不合適,也是頭疼。”
宜修很是理解太子妃復雜又難做的處境,康熙西巡前沒發話,又有不好說話的庶母,今年又不是整壽,大辦、小辦都容易落人口舌。雖說有舊例可以參考,可也不能事事照舊、件件照規矩辦……有宮權的儲妃,日子也艱難。還是太後好,不用看別人臉色,不怕被人攻訐!
宜修躊躇了半日,忽然眼珠子轉了轉,似是有了主意,在太子妃期盼的眼神中,湊近道︰“不如咱們在京城內外辦個祈福宴吧?”
“祈福宴?”
“就是以祝禱太後千秋為名,讓京城內外的女子比拼下女工、才華、德行等,選出62個德才兼備、女工出色的格格(今年是太後62歲壽辰),繡制孔明燈外罩,並于太後千秋當天一起在神武門放孔明燈,念佛語給太後祈福,怎麼樣?”
“這會不會太興師動眾,耗費會很大吧?”
“哪個閨閣女子不學女工,不在家做繡帕?相比于繡帕,給用于為太後祈福、慶賀千秋的孔明燈繡外罩,哪個更有益?再說了,也不是誰都有這份殊榮的。”
宜修瞧了瞧身邊的宮女嬤嬤,附耳小聲道︰“你忘了,大嫂家中的寧楚克、愛蘭珠年歲不小了,稍微透露點讓兩孩子參與繡制的話,惠妃立馬會笑著答應,進而用心辦事兒!”
“最重要的是,這可是給太後慶賀千秋,皇阿瑪一直以身作則為太後盡孝。雖說動靜大了點,但是宣傳皇家孝義之舉,能給皇室名聲增光,皇阿瑪會反對、不喜?”
太子妃想了想,還真是如此,但想到花銷,略帶猶豫地反問,“動靜大小、名聲好壞先不說,這開銷怎麼辦?皇阿瑪強走之前說,宮里這兩年用度方面漏洞不小,要我與惠妃娘娘好生查查,祈福宴……花銷少不了,怎麼辦?”
宜修聞听此言後,忍不住撲哧出來,“呵呵,花銷能有多少?不過是選人的時候要費些力氣,可為了給家中女兒、妹妹謀個好名聲,誰都願意幫個手。二嫂,就說你,家里有沒定親的妹妹吧,你不想?”
此言一出,太子妃心有所感,她有兩個同胞妹妹,一個如今十四,一個八歲。因年歲關系,待她們就像親女兒一般,之前也沒少為她們婚事頭疼——有一個儲妃姐姐,妹妹不可能低嫁,但高嫁也要看情況,難啊!
瞬間,太子妃明白其中奧妙,這個祈福宴非但不用皇家承擔多大的開銷,說不得底下人還能賺個盆滿缽滿——誰不想女兒有個好名聲,誰不想讓女兒入選,用銀錢打點開路、探听消息,很正常!
趁此機會,宜修“圖窮匕見”地表達了訴求︰“宮外初次選拔人,由我和三嫂、五妹妹負責辦宴,篩選一二可好?”
太子妃不解地望向宜修︰“圖啥?你之前不是想躲清靜嗎?”
宜修有些不好意思地羞紅了臉︰“清靜和發財相比,算個啥……二嫂,我府上兒女眾多,爺們又摳搜,總的多給自己的孩子攢點家底,你說是不?”
太子妃沉默良久後點頭答應,唯一的要求,“四弟妹,咱們關系不錯,我兩個妹妹,你懂得!”
“只要二嫂和惠妃娘娘商議好,我絕對不會讓兩位妹妹中途刷下,保管她們有好名聲!”
敲定事宜後,宜修腳底生風般溜走了。太子妃閉目休養一會兒後,氣勢十足去了延禧宮。
不過是片刻,惠妃便與太子妃達成一致,共同讓人寫了份信快馬加鞭送至西巡隊伍康熙手中,然後滿臉笑意地送走太子妃。
轉頭,立時讓陳嬤嬤去接寧楚克、愛蘭珠進宮,由刺繡高手良妃教二人女工,務必要在太後千秋節之前,熟絡地繡出一份海波紋賀歲年年(鶴穗寓意賀歲),力求在宮內比試那一場壓下太子妃兩個妹妹,拔得頭籌。
太子妃速度也不慢,趁著消息還沒傳出去,當即將宮中繡技最好的兩個繡娘送去娘家。讓其教導兩個妹妹女工,還選定了圖樣——吉慶有余立水壽山福海,包含洪福齊天、八仙祝壽、雙鳳捧壽、獅生繡球等紋樣,絕對不能讓妹妹輸人一籌。
惠妃、太子妃作為康熙西巡後京內地位最高的女人,一舉一動自是備受關注。縱使不明白她們如此在意女工的原因,但大部分知曉宮中動靜的官眷、勛貴之家,還是有樣學樣督促女兒勤練女工,霎時好似整個京城都安靜不少。
直到三日後,康熙批復的“善”字呈現在太子妃、惠妃眼前,皇家要在京城挑選德才兼備、女工出色的格格為太後制作慶賀千秋孔明燈的消息迅速瘋傳,引起了京城內外物議沸騰。
京城內外,但凡是有點家底、有點身份的人家,都給自家女兒請了手藝出眾的繡娘。然後,夫妻齊齊出動,想方設法、花樣百出力求拿到誠郡王府、雍郡王府以及溫憲公主府宴會請柬,或是求親戚告奶奶,找遍七大姑八大姨,借關系把女工出色的女兒塞到能去這些宴會的女眷隊伍之中。
一時間,董鄂氏、趙御史、岳興阿、年希堯以及章佳氏等府邸人來人往不斷,誰都不想錯過這麼好給家族、給女兒揚名的機會!(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