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龍宮,偏殿之中。
“大禹治水……殺相柳……”
蕭辰听到無支祁提及相柳,想到了前世關于相柳的一些神話傳說。
這“人帝大禹”,“九頭毒蛇相柳”,他們其實還和“楊戩”他母親“雲華仙子”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甚至楊戩劈山救母,也和人皇大禹有關聯。
上古之時,大禹率領人族軍隊與九頭毒蛇相柳交戰。
然而,相柳身形龐大,九頭齊動,毒液四濺,凶猛異常,九命不死。
大禹的軍隊多次與其交戰,卻屢戰屢敗,士氣低落。
在此關鍵時刻,大禹得到了一位天界女神仙的鼎力相助,那便是︰“雲華仙子”。
楊戩的母親,雲華仙子,其實並不是那種柔弱無骨的女仙子。
而是天界中一位能征善戰、威名赫赫的“女戰神”。
雲華仙子驍勇善戰,神通廣大,曾多次下凡降妖除魔,在三界立下赫赫戰功。
楊戩那種好戰和勇敢的性格,多半是從他母親雲華仙子那里繼承而來的。
而楊嬋,則似乎更多地繼承了父親楊天佑的溫婉與善良。
上古,三皇五帝時代,大禹治水之時。
在大禹與相柳的較量中,曾有一度,大禹的軍隊被相柳的強大法力所擊敗,局勢岌岌可危。
此時,雲華仙子這位天界的女戰神,得知大禹治水之難,以及相柳之惡行後,毅然決定下凡相助。
雲華仙子不僅傳授給大禹“召神策鬼”的法術,使他能夠召喚天界的神靈與鬼怪為己所用,還派遣了她的屬神狂章、虞余、黃魔、大翳、庚辰、童律等前往人間,協助大禹治理洪水,同時對抗相柳的肆虐。
當大禹與相柳的決戰一觸即發時,雲華仙子更是親自披掛上陣。她身穿戰甲,手持神兵,英姿颯爽,帶領眾多天將前來助戰。
雲華仙子與大禹共同策劃,分兵布將,布下了天羅地網,將相柳的退路封死。
在眾神的協助下,大禹與相柳展開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激烈戰斗。
相柳雖然凶猛異常,但在眾神的聯手攻擊下,逐漸顯得力不從心。
最終,在大禹和眾神的共同努力下,相柳被擒拿。
在前世,壺口山與孟門山,中間寨子溝口那座“大禹大戰相柳”的指揮台仍然巍立西岸,人們叫它“禹王台”。
大禹成功擒拿相柳,治理了肆虐的洪水,為人族帶來了安寧和繁榮。
其成就,也離不開楊戩母親雲華仙子的深厚情誼和無私幫助。
大禹治水之時,手中掌握著兩件舉足輕重的神器,這兩件神器在大禹的治水大業中發揮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其一為“如意金箍棒”,它能夠幫助大禹探查江河湖海的深淺,大禹憑借著如意金箍棒的神力,得以了解水流的走向、水深的變化。
後來,“如意金箍棒”被孫悟空所得。
其二便是“開山神斧”,這柄開山神斧,一揮之下,地動山搖,仿佛能夠劈開天地,具有劈山之能。
這“開山神斧”,其實就是大禹用來開山的。
在大禹治水的過程中,開山神斧同樣必不可少。
大禹手持開山神斧,遇山開山,無堅不摧。
曾有一回,大禹遇到了阻擋黃河水流通的龍門山,正是憑借這開山神斧之力,大禹一斧劈開龍門山。
龍門山竟被一斧劈開,形成了一道寬闊的峽谷。洪水如脫韁的野馬,順著峽谷奔騰而去,終于得以順利流通。
這一壯舉,被前世史書所詳細記載,《漢書•溝洫志》曾記載︰“昔大禹治水,山陵擋路者毀之,故鑿龍門,闢伊闕。”
《水經注》也曾記載︰“昔大禹疏龍門以通水,兩山相對,望之若闕,伊水歷其間,故謂之伊闕。”
再後來,歲月流轉。
二郎神楊戩劈山救母,搭救雲華仙子的時候,楊戩的手中也有一柄“開山神斧”。
楊戩手里面的“開山神斧”是怎麼來的?
莫非真是楊戩一怒之下,一掌擊打在石頭上,石頭裂開,這無比珍貴的後天靈寶便如同天降奇緣般從石中躍出,自動送到了楊戩的手上?
其實,哪有那麼巧合的事情。
這“開山神斧”,其實就是大禹送給楊戩的。
雲華仙子,作為楊戩的母親,曾在大禹治水時給予了他莫大的幫助,甚至親自帶領天兵天將助戰,共同擒拿了凶獸相柳。
後來,雲華仙子與凡人私配,犯下了天庭律法。
天庭震怒之下,將雲華仙子鎮壓在桃山之下,讓她受盡了無盡的苦難。
大禹雖知此事,但他是人帝,不是天帝,他不好直接插手天界之事,沒辦法。
但楊戩不一樣,楊戩是神,也是人。
楊戩也是他人族的子民,也是他人族的兒孫。
他人帝幫助自己的人族兒孫,救自己的母親,有什麼問題?
因此,當大禹得知楊戩決心劈山救母時,他毅然決定將自己手中的開山神斧贈予楊戩,以助他一臂之力,救出雲華仙子。
以報當年雲華仙子助他擒拿相柳的深厚情誼。
“當年啊……”
“那大禹和楊戩之母雲華仙子,聯手擒拿了九頭蛇相柳。”
“相柳這家伙,可不是個善茬,他生有九頭,便有九命,每一條性命都頑強至極,幾乎達到了殺不死、斬不滅的境地。”
“他的身軀龐大如山,血流成河。”
“更關鍵的是,相柳的血中含有劇毒,那血腥臭無比,一旦沾染上,土地便如同被詛咒了一般。原本肥沃的土地,瞬間變得荒蕪,無法再種植作物,生機盡失,化作一片死寂。”
“那些不幸沾染了相柳之血的生靈,也往往難逃一死,其狀慘不忍睹。”
“大禹在治水的過程中,曾親自帶領民眾,試圖挖掘那些被相柳之血污染的土地,想要將其徹底清理干淨,還大地一片生機。”
“然而,那沾染了相柳之血的土地卻仿佛有了生命一般,挖了又填,填了又塌,讓大禹也是束手無策。”
蕭辰聞言,點點頭,表示贊同。
這事在《山海經•海外北經》有記載︰
“禹殺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樹五谷種,禹厥之,三仞三沮……”
無支祁繼續講述道︰
“相柳之毒,竟至如此,其殘軀更是劇毒之物……”
“那相柳毒性之烈,非比尋常,一旦泄露,必將為禍四方,生靈涂炭。”
“九州之大,竟無處安放,放在哪里都不合適。”
蕭辰听著無支祁的講述,心中不禁泛起一陣漣漪。
他想到了前世現代社會中的一個詞匯——“核泄漏”。
相柳的軀體,就如同一個巨大的核放射源,無論放在哪里,都會帶來無盡的災難和毒害,而且這種毒性還會不斷蔓延,擴散到每一個角落。
天下九州,有哪個州願意接收相柳的軀體?
那都是對自己的州不負責任。
“相柳的毒性持續蔓延。”
“最後,大禹也是急了,治水大業刻不容緩。”
“大禹斬下相柳的頭顱後,索性就把這相柳的殘軀和殘魂,全都關押到了海底煉獄。”
“海底煉獄反正都關了這麼多混沌凶獸,也不差一個相柳了。”
“為了確保相柳不再為禍人間,大禹留下了‘定海神針’。”
“大禹和應龍商議,由龍族負責以‘定海神針’鎮壓相柳的殘軀和殘魂,將其牢牢地鎖在海底煉獄之中。”
“這樣一來,相柳就算是想翻騰,也翻不出什麼浪花來。”
無支祁繼續解釋道︰
“可是,自從上次東海的定海神針被美猴王取走之後。”
“相柳這些年,又開始鬧騰了。”
“相柳之軀這些年被鎮壓在海底煉獄之中,不知怎的,又沾惹了些混沌凶獸的凶氣,變異了。”
“變得愈發難以治理。”
說到這里,無支祁的神色黯淡,看了敖 一眼。
畢竟他的妻子和孩子,都算是祖龍血脈,這是她們背負的責任。
無支祁緩緩道︰
“祖龍乃天下鱗甲之首。”
“蛇亦歸龍之屬。”
“本來,按照傳統的辦法,是需要獻祭祖龍嫡系的血脈,用祖龍之龍血來加固封印,以壓制相柳。”
“但,我心疼 兒,也心疼自己的孩子,我怎能忍心讓他們去獻祭?”
“所以,無支祁大哥,你便和相柳相斗了一場?”
蕭辰听到這里,已經明白了無支祁的難處。
無支祁笑呵呵地點了點頭,仿佛毫不在意自己因此受的傷勢一般︰
“正是如此。”
“我與相柳斗了一場,雖然受了些傷,但總算暫時壓制住了他。”
“不過,這也不是長久之計。”
“相柳之身軀沾惹了混沌凶獸的凶氣,已經化為更加凶猛的凶獸,實力越來越強。”
“我們最近也在找新的辦法來加固封印。”
蕭辰聞言,心中豁然開朗,終于明白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大禹治水過程中,遇到最難纏的兩個水怪,便是無支祁和相柳了。
他們這以前就是老對頭了。
而他們現在竟然又成了對手,繼續著未完的較量。
“混沌凶獸……”
蕭辰低聲喃喃,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沖動。
他這《無相神魔訣》的契機,可能就應在這些混沌凶獸的身上。
不過。
蕭辰深知此事不易。
一來,這些混沌凶獸被鎮壓在海底煉獄,那是龍族的禁地,重兵把守,他一個外人,想要進去,無疑是痴心妄想。
龍族向來排外,怎會輕易讓他這個外人涉足其領地?
他一個外人,龍族肯定不會讓他隨便進去。
“除非……”
蕭辰心中閃過一個念頭,除非他也像無支祁一樣,成為“龍族的女婿”。
那樣他就能名正言順地成為龍族的“自己人”。
或許,他就有機會進入海底煉獄,尋找那《無相神魔訣》的契機。
二來,听敖 所言,這些混沌凶獸是由燭龍率祖龍殘部在鎮壓。
燭龍,這一神秘而古老的存在,貫穿了大半個古代神話。
西漢《淮南子•地形訓》記載︰“燭龍在雁門北,蔽于委羽之山,不見日,其神人面龍身而無足。”
清代《龍經》雲︰“燭龍亦曰燭陰,蛇身人面。”
在《山海經•海外北經》中也有著詳盡的記載︰“鐘山之神,名曰燭陰,視為晝,瞑為夜,吹為冬,呼為夏,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身長千里。”
“在無之東。其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鐘山下。”
據說,這燭龍乃是無足之龍,卻擁有通天徹地之能。
燭龍開眼則為白晝,萬物生長;閉眼則為黑夜,萬籟俱寂。
燭龍掌控著晝夜的更替,季節的變遷,其力量之強大,令人嘆為觀止。
燭龍的身子綿延千里,體型之龐大,幾乎與傳說中的鯤鵬相媲美,是龍族中不折不扣的大佬。
更有甚者,燭龍的修為在上古之時,便已經達到了準聖級別。
海底煉獄之中,那些需要燭龍這位龍族大佬,和一眾祖龍殘部才能親自鎮守的混沌凶獸,其凶猛程度可想而知。
蕭辰自知眼下實力有限,還遠遠不足以挑戰那些混沌凶獸。
若自己貿然偷闖海底煉獄,恐怕一個照面就會被那些混沌凶獸撕碎,落得個尸骨無存的下場。
人無法賺取自己認知以外的錢財,也同樣無法做自己能力以外的事情,這是鐵定的道理。
念及此處,蕭辰也就暫時絕了這個心思。
然而,他心中對混沌凶獸的好奇和渴望,卻如同火種一般,熊熊燃燒,難以熄滅。
“有朝一日,我定要一探混沌凶獸的究竟!”
蕭辰在心中暗道。
接著,他轉向了敖 ,開口道︰
“敖 ,我想見天庭的齊天大聖孫悟空一面。”
“我知你龍族消息靈通,看能否勞煩你動用龍族的消息渠道,幫我代為聯系一下。”
說著,蕭辰從懷中取出了當初敖 立下的人情字據,那字據上字字清晰,是他與敖 之間的一份承諾。
他將字據遞給了敖 ,作為此次請她幫忙的憑證。
事情一碼歸一碼。
他和這敖 非親非故。
請人辦事,要麼付出酬勞,要麼付出人情,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別人請他金角大王辦事,也是同樣的道理。
“好。”
敖 接過字據,掃了一眼,然後點點頭道︰
“獼猴王之前便已經對我言明此事。”
“這事,我來安排。”
蕭辰點點頭道︰
“有勞了。”
敖 接著說道︰
“不過,天上一日,地上一年。”
“此一去一回,不知要耗費多少時日。”
“坎源山距離東海龍宮不遠,金角大王不妨在坎源山靜候佳音。”
“若有消息,我便差遣人去回稟于你。”
蕭辰聞言,思索片刻,開口道︰
“如此也好。”
“敖 ,那我便在坎源山等你的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