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過去做財閥

第1848章 南島人的時代(第一更,求訂閱)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小魚的命運 本章︰第1848章 南島人的時代(第一更,求訂閱)

    想要建設真正的月球棲息地,就必須要把數以萬噸的物資發射到月球。

    而這就必須要有廉價的發射工具,就目前來說,唯一可行的選項是什麼?

    就是可重復使用的火箭。

    它可大大降低了火箭發射的成本,畢竟,在火箭發射成本中,其中火箭制造佔大頭。也正因如此,在過去的幾年中,太空探索技術公司,一直在進行這方面的研究。

    當美國和甦聯在進行著種種太空競賽,爭取國家榮譽的時候,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卻把大量的技術,投入到了可重復使用火箭的研究上。

    在萬戶角的研究中心樓頂,和不少研究員一樣,趙鄉銘會在用過午餐後在這里抽煙,幾個煙搭子在抽著煙的時候,聊著的話題,自然還是他們的工作。

    “……由于在運載火箭的成本構成中,火箭一級佔比約為60%,上面級佔20%,整流罩佔10%,其余10%為推進劑、復用等發射相關成本,因此對投入成本高的關鍵部位進行回收利用可以大幅攤薄單次成本。”

    剛剛加入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趙鄉銘,一進公司,就進入了可重復使用火箭項目組,對于一心想要進入太空時代的他來說,雖然明知道這種化學能火箭只能讓人類成為“太空南島人”。

    但是就目前來說,這卻是人類走向太空唯一的選擇,而其中可重復使用火箭則是其中的關鍵所在。說著可回收火箭的成本優勢時,趙鄉銘深吸了一口煙,說道。

    “所以,可重復使用火箭,是降低發射成本,進入太空的關鍵所在,而可重復使用運載火箭遵循先一級重復使用後完全重復使用,然後再是二級,這樣一步步來,才是最穩妥的方案。”

    一旁的何安濤說道︰

    “對,這也是咱們目前的工作,不過,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非常困難。”

    趙鄉銘搖頭說道︰

    “但是技術路徑很清晰,不改變運載火箭基本外形,通過增設氣動舵、著陸機構等。運載火箭子級工作完畢後進入滑行調姿態段,在再入大氣層初始階段進行動力減速,以滿足飛行剖面中載荷與熱環境的約束,之後依靠氣動力進行減速,著陸階段采用主動力進行減速與調整,最後依靠火箭發動機推力調整進行緩沖,最終完成回收。”

    這個技術路徑是李毅安給出來的,在過去的幾年里,研究人員一直在這個路徑上進行著研究,雖然已經取得了一些突破,但……一切還是剛剛開始。

    “而且,我們的優勢很大。”

    望著遠處隱約可見的火箭發動機試驗台,趙鄉銘說道︰

    “我們使用的甲烷發動機,相比于煤油機有低積碳的優勢,可以說天生適合回收使用,現在的關鍵,就是二次點火以及推力的調整,只要實現這兩點,剩下的也就沒有什麼問題了。”

    “這只是發動機,還有火箭箭體的控制,這不僅僅只是增設氣動舵,還涉及到火箭的飛行控制系統,也就是說,我們需要更好的處理器。”

    “這一點,就交給 谷吧。”

    在天台上,幾名年青的科學家,就這樣聊著他們的工作,而在聊天的時候,趙鄉銘總是會把目光投向天空,似乎是想要看穿天穹,看到月球。

    月球上的“前哨一號”基地。

    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人類放出的第一艘“太空獨木舟”。

    這艘獨木舟用了三天的時間抵達了月球。

    在接下來的時間,他們會研制出新的可回收火箭,盡可能的降低前往月球的成本,並最終在那里建立真正的棲息地。

    就像南島人在灣島放出獨木舟一樣,他們走向太洋。

    而現在,他們走向了太空。

    可是靠著那樣的獨木舟征服了太空,也不過只是太空時代的南島人。

    有一天,他們乘坐“太空獨木舟”,前往月球、火星以及小行星帶,並最終散布在浩瀚的太空之中。

    像南島人一樣,在那些星球生活,但也就是如此了。

    “南島人……”

    趙鄉銘默默的嘀咕一句,眉頭皺的更緊了。

    可是如何才能擺脫現在的化學能火箭呢?

    眉頭緊鎖的,趙鄉銘就是這樣凝視著天空,凝視著月球。

    ……

    月球,斯維爾德魯普漢森隕石坑,漆黑的熔岩洞內,從“前哨一號”的窗口透出的燈亮,打破了洞內的黑暗。

    “前哨一號”基地內,模擬日出的燈光亮起。

    美美的睡了一覺的張國強,在起床前甚至伸了個懶腰,然後便穿上藍色制服,走出了睡眠艙。

    如果不是因為重力的關系,他甚至有種錯覺——自己在地球上。

    “前哨一號”並不大,只有36平方米,充氣式艙體的蒙皮材料體系由多層柔性復合材料。雖然輕薄,但因為建在熔岩管內,所以不需要擔心宇宙輻射等傷害,而且熔岩管內適宜的溫度,也讓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基地的能量。

    月球基地的能源來自于永晝區的太陽能電池板,那些太陽能電池板,是四次月球任務遺留下來的,就像螞蟻搬家似的,一點點被送了過來,並且被不斷的串接在一起,而之所以發射“前哨一號”,就是因為能源供應得到了解決。

    沒有穩定的能源供應,“前哨一號”無疑就是空談。

    用了早餐之後,張國強來到了任務室,施奈德正在擺弄著他的試驗箱,他是植物學家,他曾在國際空間站進行過種植試驗,而現在他的任務,就是在前哨一號建立作物試驗室,最終實現月球基地的“自給自足”。

    “施奈德,一會我和漢東出去,進行一號任務,你留守基地。”

    “明白。”

    施奈德點了點頭,說道︰

    “月球車我在值班的時候,已經檢查過了,一切正常。”

    很快,張國強就和趙漢東穿上宇航服,然後通過氣閉閘離開了“前哨一號”,基地外停放著一輛月球車,還有一輛月球車在洞口“停車場”。

    這兩輛月球車也是之前的任務遺留下來,他們駕駛的這輛月球車是第三次任務時發射到月球的,與第一輛不同的是,它的電池艙更大,通過加裝電池,使得它的續航里程超過了120公里,它具驚人的機動性,其最高時速可達20公里。

    而他們這次任務,是探索距離斯維爾德魯普漢森隕石坑15公里的另一座隕石坑,它的面積更大,更深。

    在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影響下,美國、甦聯對月球的探索都指向了隕石坑,除了這里更適合建造月球基地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隕石坑是隕石撞擊形成的,而隕石上很有可能會有地球沒有的礦物元素。

    這雖然是某種可能,但是前景卻非常誘人。

    月球車緩緩駛出熔岩管幽深的洞口。張國強將鍍金濾光面窗放下來,然後開始沿著預先規劃的路線,緩緩駛出隕石坑,朝著目的地駛去。

    “氣壓正常,電池電量98%,通訊信號良好。”

    趙漢東檢查著儀表盤,聲音在密閉的宇航服內顯得有些沉悶。一路上,他們幾次停下車,在未探索的區域進行采樣,雖然太空服僅能提供6.58個小時的太空探索時間,但是月球車上卻攜帶有氧氣,可以提供額外的四個小時供氧,這是為了避免意外發生。

    用了差不多兩小時,他們才抵達目的地。當他們抵達目標隕石坑邊緣時,一個直徑約十公里的巨大碗狀坑洞展現在眼前。

    “比想象的看起來要大。”

    趙漢東吹了個口哨,說道︰

    “如果這里有水冰,再加上熔岩管……”

    “那就比斯維爾德魯普漢森強多了。”

    張國強接過話,語氣里帶著笑意,

    “不過話說回來,五平方公里也不小了。”

    “是不小了,想把那里填滿,至少需要送過來幾千人,甚至上萬人。”

    這顯然是不可能的,成本太高了。

    “走吧,按計劃先繞到隕石坑北側。”

    張國強操縱著月球車向前行駛,只有輕微的電機嗡鳴透過車體傳來。

    陽光斜射在隕石坑邊緣,形成一道鮮明的明暗分界線。他們沿著這條邊緣通道行駛,左側是刺目的永晝區,右側則是永恆的黑暗。張國強放慢車速,讓探照燈的光束掃過永夜區的陰影。

    兩人說笑著,月球車沿著坑壁緩緩移動,尋找合適的下坡路徑。很快,他們發現了一處坡度較緩的通道,可能是遠古時期隕石撞擊時形成的滑坡。

    “就這里了,小心點。”

    張國強降低車速,讓月球車以步行般的速度慢慢下滑。輪胎偶爾打滑,激起一片片月塵,在探照燈下像慢動作的雪花般飄落。

    進入坑底後,張國強停下車輛,坑底可能存在著礦物富集區。

    “先去東北角那個凸起處。”

    趙漢東指著遠處說道︰

    “隕石撞擊的高溫高壓可能會產生特殊礦物相,當然,也有可能帶來一些新的未知的礦物。”

    月球車再次啟動,向著目標駛去。張國強的目光掃過隕石坑,永夜區的黑暗像一堵無形的牆,而他們的探照燈或許是那些黑暗區從形成以來獲得的第一道光亮。

    很快,他們就開始了工作,張國強的探礦錘輕輕敲擊在月岩表面,揚起的塵埃在低重力環境下緩慢飄落。

    而作為地質學家的趙漢東,則在那里根據石頭的表面形態對其進行基本的分析,以確定應該采取哪些標本,然後再帶回基地進行進一步的分析。

    這也正是趙漢東來到月球的原因,就是通過對月球礦物的分析,尋找進一步開發月球的可能,而這種可能,就是月球上有值得人類不惜重金開發的價值。

    而這種價值,就存在于這些在礦物之中……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回到過去做財閥》,方便以後閱讀回到過去做財閥第1848章 南島人的時代(第一更,求訂閱)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回到過去做財閥第1848章 南島人的時代(第一更,求訂閱)並對回到過去做財閥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