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陽灑在那雕梁畫棟的東宮議事廳內,光影班駁間,氣氛卻凝重得如暴風雨前夕。
朱�濃眉一挑,嘴角勾起一抹不羈的笑。
他的眼神如鷹隼般犀利,掃過周圍看熱鬧的百姓。
只見朱�聲若洪鐘的朗聲說道︰“哼,這些走私賊如此張狂,就得下猛藥才行!
咱們要鼓勵百姓舉報,一經查實,重賞不吝!
看他們還敢不敢肆意妄為!
至于國內產業沖擊,這有何懼?
只要父皇提前謀劃,引導產業轉型升級。
咱大明工匠哪個不是身懷絕技,還怕提升不了競爭力?
朝廷再出台扶持政策,安置好受影響的工人,定能安穩度過這關。”
朱�那語氣帶著與生俱來的豪邁與自信,盡顯皇室宗親的果敢與霸氣。
大臣們听聞他這番慷慨激昂的發言,瞬間就炸開了鍋。
洪彝這個出身江南士族,一貫守舊且全力維護士族利益的新任吏部尚書,頓時氣得吹胡子瞪眼。
只見他怒目圓睜,上前一步戟指朱�,聲色俱厲地呵斥道︰“殿下,休要把話說得如此輕巧!
海禁一開,沿海士族的根基動搖不說。
倭寇與海盜必定更加猖獗,屆時沿海百姓將陷于水深火熱。
這等罪責,殿下擔待得起嗎?”
此時洪彝身後那幫與他利益相關的大臣,也跟著隨聲附和。
“是啊,殿下此舉太過草率!”
“沿海安危,豈容兒戲!”
場面一片嘈雜,就像身陷集市一般熱鬧。
朱�見狀冷笑一聲,毫不畏懼地迎上洪彝的目光。
他的眼神中閃過一絲戲謔,針鋒相對地說道︰“洪尚書,您既把匪患掛在嘴邊,想必早有良策?
不妨說來讓眾人听听,若真能解決孤王必定洗耳恭听,全力支持。
至于產業轉型,這是大勢所趨,怎能因些許困難便畏縮不前?
莫不是洪尚書背後的家族,擔心因此斷了財路?”
朱�言辭犀利,毫不留情地直擊洪彝要害。
洪彝被他懟得臉色一陣青一陣白,不由得惱羞成怒地吼道︰“殿下休要無端揣測,血口噴人!
我等一心為公,倒是殿下如此急切推行海禁,不知居心何在?”
就在雙方爭得不可開交之時,一名侍衛慌慌張張地跑進來。
只見他“撲通”一聲跪地,急切奏道︰“殿下,大事不妙!
剛收到急報,一伙倭寇趁著朝廷商議海禁的這個時間段,突襲了沿海地區的一個漁村。
他們燒殺搶掠,百姓死傷無數啊!”
眾人听聞此噩耗,皆是心頭一震。
洪彝見狀冷笑一聲,隨即他陰陽怪氣地說道︰“殿下,您瞧瞧!
這海禁尚未實施,倭寇便已如此放肆。
若真開了海禁,那沿海地區豈不是要淪為人間地獄?”
朱�眉頭緊鎖,眼中閃過一絲焦慮,但轉瞬即逝。
旋即他鎮定自若地環視眾人,大聲說道︰“各位大人,倭寇來犯,正說明我們不能再墨守成規。
海禁多年,沿海防御形同虛設,才讓倭寇有機可乘。
唯有放開海禁,加強海防建設。
發展海上貿易,壯大國力,方能從根本上抵御外敵。”
然而部分大臣依舊不依不饒,其中一名吏部官員尖著嗓子喊道︰“殿下這分明是強詞奪理,拿百姓的性命當兒戲!”
就在氣氛劍拔弩張之時,一直沉默的朱標緩緩站了出來。
他神色凝重,目光沉穩而威嚴。
只見朱標不緊不慢的開口說道︰“各位大人,暫且稍安勿躁。
如今大明內憂外患,海禁一事關乎國運,絕非兒戲。
三弟所言,亦有其道理。
我們不能因一時之困難,而放棄長遠之發展。
但同時行事也需謹慎,制定周全之計劃,方能萬無一失。”
身為太子的朱標,此時言語間透著沉穩大氣,盡顯儲君風範。
朱�神情感激地看了他一眼,“大哥所言極是,我們可先在部分沿海地區試行海禁開放。
步步為營,摸索經驗。
同時加強海防力量,確保百姓平安。”
就在這時,一直站在朱�身旁的謝鈺兒柳眉倒豎,挺身而出。
她脆聲道︰“各位大人,我雖為女流,卻也知家國大義。
如今大明有難,正是齊心協力之時,而非在此爭執不休。
我謝家世代忠良,若試行海禁開放,我父兄定會率領謝家軍,全力協助朝廷加強海防。”
謝鈺兒的話語間,透著武將世家的豪爽與果敢。
眾人听了她的話,皆是一愣。
洪彝雖然臉色鐵青,卻又不好發作。
李賢在一旁一直默默觀察著局勢,此時他上前一步,神情恭敬地說道︰“殿下,各位大人。
方才听聞倭寇突襲漁村,卑職倒有一計。
我們可佯裝不知,暗中部署兵力。
引倭寇深入,來個甕中捉鱉。
如此既能打擊倭寇囂張氣焰,又能向天下昭示︰放開海禁後,朝廷有能力保障沿海安全。”
作為幕僚的李賢,言辭謙遜且條理清晰。
朱�聞言也是頓時眼楮一亮,他點頭稱贊道︰“此計甚妙,就依李賢所言!
同時我們要加快海禁開放的籌備工作,盡快制定詳細的產業扶持政策。”
經過一番激烈的爭論與波折,局勢暫時穩定下來。
然而朱�和朱標心里都清楚,這僅僅是個開始,未來還有更多的挑戰等待著他們。
常清韻見朱�雖暫時穩住了局面,但神色疲憊,眼中滿是心疼。
她蓮步輕移走到朱�身邊,輕柔地遞上一杯茶,溫聲開口說道︰“三弟,累壞了吧?
快喝口茶,潤潤嗓子。
今兒你應對得真棒,嫂子著實為你驕傲。
只是往後的路還長,切不可因一時之勝而掉以輕心吶。”
常清韻語氣溫婉,言語間盡顯長輩關懷。
朱�接過茶,感激地看了她一眼。
“嫂子,有你在,我心里就踏實多了。
放心吧,我心里有數。
不過話說回來這海禁開放,往後貿易往來頻繁,對咱們大明的財政也會帶來不少變化。”
常清韻微微點頭說道︰“是啊,三弟。
這貿易往來一多,稅收、資金流轉等方面都得有新的舉措。
說到這里,我倒是想起之前你提到的‘助國券’,這是一種朝廷為了籌集資金而發行的類似債券的東西。
百姓和商戶可以購買,到期後能獲得一定的利息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