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7日,盧溝橋傳來的那聲槍響,誰也沒想到會演變成如此劇烈的侵略和反侵略戰爭。
後人從歷史的視角審視這場戰爭,當然看得無比清晰,但當時,沒人能想到這是日寇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
因為自1931年日本侵佔東三省,6年間,日寇經常在熱河、北平、天津周圍挑起沖突,而這種沖突往往都是采取“就地解決”的方式,控制在局部,範圍並沒有進一步擴大。
時至1937年夏,日寇在中國駐軍30萬,而中國軍隊總計200多萬,這種數量上的差距也讓國人認為日寇不敢輕易發動全面侵略戰爭。
不只老百姓這樣認為,就連國民黨軍政要員,乃至情報機構,也是這樣認為的。
就連駐守平津的衛戍司令宋哲元,也認為日本鬼子沒這個膽量。
1937年的夏天像往年一樣到來。
老一輩的人都記得,這一年的夏天,北平和天津的雨水特別勤。
接二連三地下雨。
下完雨之後,也不晴天,就是那種極度壓抑的悶熱。
知了吱吱叫個不停,地上成群結隊都是蟾蜍。
平津地區就像一個蒸籠,似乎孕育著什麼,預兆著什麼。
老百姓都說︰怎麼今年的夏天這麼熱啊,又悶又熱,喘不過氣來。
更為詭異的是,一向蠻橫無理、善于挑起爭端的日寇,在這一年春夏之交,突然停止了叫囂,有關成立“華北自治政府”的邪惡輿論造勢也停了下來,中日雙方針對領土和主權的爭執,瞬間沒了聲音。
一切都進入令人難以琢磨的寂靜。
在這種難以理解的寂靜中,有一個正在中國游歷的外國人,察覺到了不對勁兒。
這個外國人,名叫歐文.拉鐵摩爾,美國人,正在中國進行邊疆研究,他憂心忡忡地說︰“不對勁兒,不對勁兒,這種平靜太像1931年了,太像了!”
而華北地區的老百姓,並沒有察覺到這種異常,大家都認為這是一個平靜的夏天。
只是,悶熱到了極點。
此時,負責駐守平津的是國民黨第29軍,軍長正是宋哲元。
他是西北軍成長起來的將領,29軍就是當年西北軍的殘部整編而成。
七七事變為什麼發生在盧溝橋?
因為當時的北平,北面、東邊、南面都被日軍控制,北平西南的宛平縣成了29軍對外聯系的唯一通道。
本來豐台還在29軍的控制之下,結果當年6月份,29軍的一匹軍馬跑到豐台鎮日軍修建的兵營中,29軍士兵進入日本兵營索要軍馬,日軍拒絕歸還,並以此為借口,故意挑起沖突,大量增兵,佔領了豐台鎮。
到這個時候,宋哲元將軍還沒反應過來日軍要搞事。
須知,29軍的排兵布陣方式是,自西北沿平綏鐵路,一直到昌平,而後入京,自北苑分叉,一路延伸到宛平盧溝橋)、涿縣、定興,一路向東南延伸,至南苑、廊坊、天津。
現在,東路、北路、南路、東南駐軍都被日軍切割了,只剩西南宛平這條線了。
而通往中原省市的平漢鐵路就在這個地方通過。
所以,狡詐的日本鬼子就是想從這個地方發動戰爭,將29軍合圍。
七七事變前,日軍駐豐台大隊長,一木清直,這狗日的竟然步行從豐台日軍大營,一步步走到了宛平城,走了5里地。
不騎馬,不坐車,所有人都不知道這小子要干什麼。
直到七七事變爆發,日寇的炮彈準確地落入宛平城專屬大廳,人們才知道當初一木清直是靠兩條腿測量炮擊的準確距離。
相比日軍的部署周密,29軍顯得太過麻痹大意。
七七事變就在這樣一方部署周密、一方麻痹大意的境況下,爆發了。
最令人不解的是,七七事變爆發時,29軍軍長宋哲元竟然不在北平,而是在山東老家。
之前,日方一直軟硬兼施,想讓宋哲元答應日方在中國華北的修路和開礦權,宋哲元一直裝糊涂,就是不答應。
結果有一天,宋哲元受邀去日軍的司令部喝酒,不知是喝多了,還是喝迷糊了,竟然與日軍簽下了《中日經濟提攜協定》,同意日本在華北修路和開礦的無理要求。
後來酒醒了,後悔了,發現自己做錯事了,日軍上門要求兌現諾言,他跑回山東樂陵老家避風頭去了。
歷史來到了1937年7月6日這一天,駐豐台日軍要求通過宛平城到長辛店去演習,
遭到29軍37師師長馮治安的嚴詞拒絕,雙方軍隊劍拔弩張,面對面對峙了10多個小時,37師寸步不讓。
傍晚時分,日軍退回豐台。
第二天,也就是1937年7月7日下午,日軍又跑到盧溝橋北面的回龍廟演習。
這其實不是演習,而是為攻打宛平所做的最後軍事集結。
當天晚上,七七事變爆發。
晚上十點半,日軍謊稱自己一名演習的士兵失蹤了,還揚言听見宛平城內有人放槍,言外之意,就是這個“丟失”的士兵,在宛平城內出意外了。
要求進入宛平城搜索。
遭到宛平城駐軍的拒絕。
但中方也配合日方調查,經過一番調查,告知日方,當晚駐守宛平城的士兵沒人開槍,所配發的子彈一顆不少。
宛平警察也在宛平城內挨家挨戶搜索,並未發現那名“失蹤”的日本士兵。
後來,那名“失蹤”的士兵自己歸隊了,他並未失蹤,他的名字叫志村菊次郎,當晚他鬧肚子,自己偷偷跑出去拉稀了,拉完就回兵營了。
但日本駐屯軍司令部,認為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他們繼續以“失蹤士兵未找到”為由,悍然炮轟宛平城,由此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
中華民族全面抗戰的序幕也由此拉開。
喜歡民間賭王請大家收藏︰()民間賭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