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北的話讓李陽華沉默了片刻,隨後帶著些許探尋的聲音響起。
    “那昆侖山放生的事情呢?”
    “等我從天山分部走的吧,海洋動物比較重要。”
    昆侖山就在那,不管張北什麼時候去都成。
    但這些急于尋找一個新家的海洋動物可等不了那麼久。
    按照李陽華的說法,這些海洋動物現在的居住空間已經算得上十分擁擠了。
    每耽擱一天恐怕都會有無數的海洋生物面臨著死亡的威脅。
    人工海若是能造成,別的不說,至少用這玩意實現一個旅游景區,讓御姐有一個穩定的信仰來源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好,我知道了!”
    掛斷了李陽華的電話,張北的飛快敲響了藏狐的房門。
    “來了個大活,有興趣沒?”
    “說說看?”
    張北詳細的將事情敘述了一遍,隨後看著藏狐的行李箱。
    “收拾收拾吧,明天早上直接去機場。”
    “大工程啊!”
    僅僅是听著張北的敘述,藏狐就能想象得到這里面需要多少東西了。
    先不提地皮,工程隊這些東西。
    內陸海鮮養殖哪怕經過了這麼多年,很多技術依舊是一個極其先進的狀態。
    而張北要的可不是單單一個養殖湖,那是能養下無數個海洋動物的內海!
    從小到大,這份工程的難度至少得調集一批專業的研究員隨時處理突發問題。
    “我幫你聯系聯系看看,這方面的專家我也不認識。”
    張北和自己提出來,藏狐也猜到了是什麼意思。
    這肯定不是出錢出力就能解決的事情,一個主要的研究負責人是少不了的。
    必須要懂各方面的技術,還能協調好施工團隊遇到的問題。
    這種人才要麼在科學院去找,要麼只能從學校的那些老教授里面扒拉。
    毫無疑問,藏狐在這方面有著廣大的人脈,至少通過幾個中間人聯系上是絕對不成問題的。
    “哦,對了,還要設計一套生態循環,至少得維持整個人工內海的生態的平衡,具體動物等我們明天到天山那邊再整理出來。”
    “嗯,生態學家我認識幾個,能力都不差,請過來幫忙沒問題。”
    兩個人簡單聊了聊,隨後就開始收拾起了東西,為了明天的出行做起了準備。
    時間就像是大頭朝下的飛機,上頭的人在祈禱,下頭的人同樣在祈禱。
    轉眼間短暫的夜晚就匆匆劃過,張北帶著藏狐趕了一整天的路來到了基金會的天山分部。
    相比于初見時的荒涼,如今的天山分部已經徹底建立了起來。
    一棟一二層小樓是大家平常辦公的位置,兩個大號的倉庫里塞滿了各種各樣的食物和消耗品。
    “老板!”
    李陽華帶著一摞文件一路小跑到了張北的面前。
    “資料先給我,我看看什麼情況。”
    伸手接過了李陽華遞過來的資料,張北也飛快翻閱了起來。
    足足四十多種保護動物,加起來接近兩千只!
    單單是海豚每個品種加起來就足足有四百多只。
    其中還有三十六只珍貴的粉海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