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明之治

第127章 貨幣難題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嘟嘟嘟233 本章︰第127章 貨幣難題

    治理國家實際上就是維持穩定,讓國家內部各行各業所有人按部就班,這就叫守城之君。而中興之君,就是要在維持穩定的同時發掘新的政策,改變社會運轉,在原有基礎上讓內部有一個好的變化,最直觀的體現就是民間百姓的生活水平改善與否。

    沒錯,就是這麼簡單的道理。但,維持穩定對于很多君主而言,就很不容易了。因為,朝廷是一個利益集團,你要先把這個利益集團管住,驅使他去做事,才能談穩定國家。而中興之主就是這麼一個存在,更高級別就是聖明之君,管住了朝廷、還穩定了國家、乃至還有余力提高國家生產規模、將多余的生產力投入軍事對外擴張,這就是聖明之君!天命所歸!

    而擴張後,還能把這些土地和人口吸納進來,轉化為可用的生產力,恭喜你,你可以稱為千古一帝了。沒錯,千古一帝就應該是這樣的存在。掌控朝堂這個利益集團、穩定國內所有百姓的生活、想出辦法來提高自己國家的生產力量、對外擴張新的領土提高生產力量的上限、把一個生產力量得到加強的國家傳承下去。

    這是一個單向流程,不存在主次顛倒的情況,如果你是直接干後面一步,那就是窮兵黷武。生產力量不匹配你的宏圖壯志,無法滿足你的目的需求,那你可不就是窮兵黷武嗎?強行調整生產力投入方向,百姓們基礎的生活維持生產力遭到剝奪,內部經濟就會遭到破壞,導致原本一百的生產力減少,這就是飲鴆止渴。

    二鳳感慨道︰“老了老了...你們倆你一言我一句,一唱一搭就把這麼多事情定下調子了。”

    正如二鳳昔日預料的,李承乾和鄭麗婉有充足的能力和魄力,管理好大唐的同時還能研究大唐新的道路怎麼走。乃至,強大的硬實力,更是保證他們倆夫妻就能把許多大事情考慮到、分析清楚,而這有一個明顯的跡象,那就是議政集中。

    沒錯,二鳳貞觀時期盛行君臣共議,而到了承明朝,怕是有些懸了。皇帝和皇後兩人就能商量清楚,還需要臣子們你一言我一句的�N 倫鍪裁矗空餼褪欽旯鄢 統忻  畬蟺牟煌  ΑV@ 癲徊握  檎 饈嗆統ズ 屎笞畬蟺牟煌  Αbr />
    這時,長孫寶慶步入殿內︰“啟稟聖人,大理寺卿孫伏伽請見。”

    李承乾一時間沒反應過來,在閱覽鄭麗婉剛才梳理的章程。長孫寶慶尷尬的不知所措,隨即只能硬著頭皮再次詢問。

    “聖人,大理寺卿孫伏伽請見。”

    二鳳都看不下去了,伸出手敲了敲桌子︰“咳咳,問你呢。”

    李承乾略微皺眉,隨即又舒展開來︰“當太子習慣了,突然轉變身份,有些不適應。問他來此何事,若非急要自行抉擇便是。”

    長孫寶慶唯有領命退出殿內,不多時返回殿內。

    “回稟聖人,大理寺卿說此次諸國使臣,遵循各國意思,希望來年新朝年會,允許他們的各國皇室人員出席,以表達對大唐的誠摯友善。”

    李承乾頭也不抬的淡然道︰“塞外各部,就無需參與了。”

    此話一出,別說二鳳等人了,尋常宦官和宮女們,都明白新皇的意思了。這上來就要宣告塞外死刑啊!

    “卑職遵旨。”

    長孫寶慶也不多問,遵照李承乾的意思辦就是了。伴君如伴虎,以前李承乾還是太子,如今李承乾已經是皇帝了。所以,謹小慎微、少說多做、多問少錯、坦誠本心,就是從龍身側的幾大基礎要領。

    李承乾放下章程︰“黃河沿岸屯田不錯,但也容易造就淤泥助漲水患。麗婉可有良策?”

    鄭麗婉淡然道︰“堵不如疏,亙古之理。淤泥可為陶瓷原料,擴大陶瓷產業,為長安經濟圈再添一大流通產品,用于對外貿易。同時,淤泥可做燒瓦之用,增建民房都可用之。”

    李承乾點頭︰“嗯。讓三省和戶部、工部拿出一個章程來,擬定後交由長孫渙督促如何?”

    鄭麗婉直接果斷回了兩字︰“不妥。”

    李承乾沉吟片刻︰“劉仁景和虞昶如何?”

    鄭麗婉點頭︰“可以。”

    兩人的交流就是這麼精簡直白,其中深意心領神會。鄭麗婉拒絕的是長孫渙,不是針對長孫渙,而是長孫家在貞觀朝就是寵臣勛貴家族了。在承明朝,最好放一放。須知,紅極一時,必遭反噬。本質上,鄭麗婉是為長孫皇後考慮。能讓鄭麗婉對長孫家考慮,也就一個長孫皇後的原因了。

    鄭麗婉轉而說道︰“海運的事情可以快一些,黃河淤泥未嘗只可用于沿岸州郡道府。有了良好的海運基礎,運輸成本可以大幅度下降,增加海運收益,擴增就業。”

    李承乾沉吟片刻︰“懂得海運商貿的人怕是不好找。”

    鄭麗婉思索片刻,隨即說道︰“需要一些老臣子。”

    李承乾點頭︰“那就...崔藝玄和盧寬吧。”

    鄭麗婉補充道︰“再加兩個,劉仁實和程處弼。”

    李承乾點頭︰“嗯,一石二鳥也行。”

    安排老臣子是因為新人們沒有足夠的閱歷,搞不好弄不清楚海運的章程,辦事效率太低且容易出錯。讓老臣子來,還都是世家的人,兩家互相牽制,再讓新人跟著監督學習,就是這麼一個思路罷了。所有人都明白這點意思,但大家都只能點頭答應。

    鄭麗婉隨即起身︰“規劃也差不多了,今天就到這里吧。明日,在賢禮軒辦一場家宴。父皇、母後以為如何?”

    二鳳一臉無奈︰“你都這麼說了,朕和你們母後還能說什麼?辦唄,反正如今是麗婉你出錢。”

    李承乾梳理好了章程,隨即嘆息道︰“嗯...還是太慢了,眼下辦理這些事情,就已經是朝廷的極限了。”

    鄭麗婉︰“眼下的朝堂格局已經很不錯了,也沒有必要改動什麼。但把軍政分離,倒是可行的,但眼下沒那基礎實現。”

    李承乾這屬于高級凡爾賽了,不過在他眼里的確算是慢了。長安的市場產業改制、長安經濟圈、文武學院、興盛海運、擴大鹽鐵產量、黃河淤泥一事、市產監與南北市監總局等規劃、關內道稅制改革、以土豆農產品刺激全國市場構成農業循環、整合南方商賈,總計十件規劃。

    都說新官上任三把火,李承乾這個新皇上位,直接火力全開,一次性就要把十件涉及全國的政策搞起來!換在其余朝代,這t想都不敢想!就這,還是因為大唐的行政效率只能支撐到這里了,不然這倆口子還能再加一些擔子。

    可以說,承明朝的臣子們,算是遭老罪咯。這麼緊迫的工作壓力,別說斗爭了,能不能喘過氣見到明天的太陽都不好說!也就明朝洪武能比擬一二了,臣子直接零零七,icu!

    李承乾去了戶部,直接找長孫渙拿來了上個季度的稅收報告。毫無疑問,如今洛陽是稅收大戶,上個季度就貢獻了整整四萬七千四百多貫。咸陽哪里不歸朝廷管了,因為被封為李承乾的封地了,當地縣衙都是李承乾的人,賦稅直接上繳東宮和留庫以作備用了。但李承乾是清楚咸陽的賦稅的,目前咸陽賦稅每月都是二十多萬貫。

    相比之下,大唐如今每季度的賦稅收入單算金錢的話,僅有十五萬左右,這點錢...嘖嘖嘖,養個五軍都費勁。當然,這只是商稅部分,大頭是其余實物稅收,亂七八糟的啥都有。看著粟、土豆、谷物、絹、綿、布、麻這些亂七八糟的字眼,李承乾直接一陣頭大!

    租庸調制︰每丁每年要向國家交納粟二石,稱做租;交納絹二丈、綿三兩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稱做調;服徭役二十天,閏年加二日,是為正役,國家若不需要其服役,則每丁可按每天交納絹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的標準,交足二十天的數額以代役,這稱做庸,總體而言,“納絹代役即為庸”,也叫“輸庸代役”。國家若需要其服役,每丁服役二十天外,若加役十五天,免其調,加役三十天,則租調全免。通常正役不得超過五十日。若出現水旱等嚴重自然災害,農作物損失十分之四以上免租,損失十分之六以上免調,損失十分之七以上,賦役全免。制度不奪農時,合理解決就業問題,是建立在均田制基礎之上的制度。

    李承乾坐在長孫渙這位戶部尚書的主位上,眉頭微皺的看著這些統計報告。而長孫渙、杜愛同、段等人,則是站在一旁一聲不吭。

    “如太子妃...咳咳,如皇後所說,這租庸調制度也該廢除了。先在關內道試點,逐步擴大鑄幣規模,向其余道府蔓延開來,逐步利用貨幣與農業商貿把各地市場連通起來。”

    鄭麗婉提出的農業商貿配套市監局實際上就是為了這一個目的,把大唐如今因為土豆傳播開來造成的各地農產品產出暴增用起來,哪里缺少糧食運往那里,作為市場硬通貨來用,配套等額的貨幣增發,額外增加鑄幣收入,隨著這個農作商貿把貨幣送往大唐各地,稀釋掉龐大的貨幣儲備。

    而其中還有一直以來的東鹽西送,也具備吸納貨幣的功能。待到李承乾主張的海運貿易展開,黃河、長江也會是商貿流通重地,沿途吸納周邊貨幣,乃至沿海地區也會把貨幣帶著兜轉起來。

    租庸調制本質上就是因為實施的各地限制百姓自由的產物,為什麼限制?之前解釋過,這里不多廢話了,簡單來說就是方便管理。

    段出聲道︰“陛下,各地貨幣必然存在滯後性,而且一旦展開以金錢收稅的方式,期間地方貨幣必然出現通貨緊縮的情況。”

    李承乾點頭︰“不錯。可,眼下又有什麼辦法呢?”

    長孫渙皺眉︰“眼下我國貨幣一旦超發,那麼貨幣固定各地按照各地產出等同還好,一旦收稅大量貨幣回歸中央,地方必然出現貨幣短缺形成通貨緊縮。而我國如今唯一可以大幅度流通貨幣的方式,無疑是商貿了。例如,如今的東鹽西送這條鹽路,而西邊的貨幣會送到東邊。”

    “而長安在中心,左右沿途無論去往那邊的貨幣,都會被截留在長安。而這,才是最讓人頭疼的地方。”

    李承乾敲著桌子,沉思尋找辦法。朝廷需要對財政制度進行一個巨大的改革,還有針對稅收制度進行變革,形成對稱的完整制度。眼下,最難的就是貨幣問題,貨幣很難流通開來,這是個大問題,嚴重的滯後性會導致各地貨幣存儲難調,進而破壞市場發展。

    可實物繳納稅賦,又過于笨拙,且容易被下轄的征稅人員貪贓侵吞。因此,很難!

    李承乾起身︰“讓朕想一想。”

    古代沒有電子信息化支撐,想要確保貨幣沒有滯後性那是不可能的。唯一的辦法很簡單,超發貨幣!滯後的那部分貨幣,就是超發的那部分。華夏又不盛產白銀,因此常見的貨幣就是銅制貨幣,而銅制貨幣的額度並不大。以貨幣征稅,就會造成巨大的不便。

    如今的大唐,在工商業上發展並不充足,拿得出手的也就沿海的幾個商貿州郡,以及長安和咸陽、洛陽幾個地方了。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承明之治》,方便以後閱讀承明之治第127章 貨幣難題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承明之治第127章 貨幣難題並對承明之治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