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明之治

第126章 近期安排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嘟嘟嘟233 本章︰第126章 近期安排

    隨後鄭麗婉的幾句話,就很有意思了。當官的人必須對百姓負責,一個育字,卻彰顯著太多需要顧忌到的方面了。同時,還給了立身之本,就是透露了李承乾這位新君的脾氣。對待李承乾要時刻謹記,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對待百姓,必須保持感恩,這份恩具體是什麼,自己去領悟,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答案。這幾句話,就是鄭麗婉送給大家的立身之本,也就是方法。

    最後,鄭麗婉再一次強調了新朝的目標,還很遙遠!換句話說,立功的機會和展現自己的舞台依舊很多,讓所有人保持上進心,不要公然擺爛,想著打完江山就可以享受了。而且,‘常在’這兩個字,出現了兩次,語境都不同。鄭麗婉隱晦的表達了對眾人目前的不滿,有些人如果不及時改正,怕是要從這里消失了。既希望你在,但也會讓你不在。

    這就是鄭麗婉的高明之處,他們倆夫妻都是頂級謎語人!說話不說透,話不說完,點到即止,剩下全憑自己領悟。跟不上節奏,那就基本上要蛋糕了。

    李承乾背負雙手,遙望天際道︰“擇日不如撞日,早晚不如此刻。自前朝興科距今已有數十載,今昔海晏河清、八方民安,也是時候重拾科舉大業了。”

    下方群臣對此唯有沉默,新皇登基大典,腦子沒抽的都不敢在這時候唱反調。要反駁,也得等大典結束後再說,但基本上沒有什麼辦法阻止科舉的再興了。這大典,是皇帝直接越過朝堂向天下宣布的。因此,朝廷必須擦屁股,把這事落實下來,詳細怎麼落實到時候再說。

    這是一套基本的規矩,從古至今都是如此。沒有誰想過要去推翻這套規矩,因為一套深入人心潛移默化千年的制度,一旦沒有了,你想要建立新的一套,也要千年,利弊大小大家都是明白人,自己會算的。

    大典結束後,李承乾和鄭麗婉來到了甘露殿。老李昨天就開始安排搬家了,給小李一家騰位置。大安宮,就是老李以後的新住處了。甘露殿內,二鳳和長孫皇後正坐在一起,研究內庫和九寺的安排,要移交給兒子和兒媳了。可以理解為工作交接,這麼看待就行了。

    “兒臣拜見父皇、母後。”

    二鳳指了指一旁的位置︰“坐吧。”

    長孫皇後看到鄭麗婉,就把面前的一沓冊子推到她面前︰“麗婉,這是九寺、四監、六尚局的備案,母後今日就交給你了。”

    鄭麗婉翻閱了幾下︰“這麼多?也看不完吶。”

    長孫皇後︰“以後這個家可就是你來當了,九寺雖說並非全歸你管,而六尚局的事情說多不多,說少不少。”

    二鳳轉而看向李承乾︰“眼下你小子打算做什麼?說來听听,朕也能替你把把關。”

    李承乾捧起茶杯,沉思片刻︰“先內後外。眼下,科舉、長安市場產業規劃、文武學院的籌備、軍方改革、興盛海運、擴大鹽鐵產量,都是後續進軍塞外和西域必要的。乃至,西蜀、南方造紙業,也需要提攜,將來漢化西域少不了這些基礎。”

    二鳳納悶道︰“文武學院和軍方改革是何意思?”

    李承乾淡然道︰“很簡單,把退休的老臣子們請去學院負責教導文武,為大唐增加儲備人才,將來西域和塞外都少不了人才物資的投入。至于軍方改革,兒臣對現下的府兵制度並不滿意,擴增常備軍施行職業化軍隊。”

    二鳳一語中的指出要害︰“可你想過沒有?這些,可都是需要巨大投入和高額維持費用的。以眼下的大唐國力,想要維持這些政策,怕是不現實。”

    鄭麗婉淡然道︰“依我看,還是需要把長安、咸陽、洛陽的市場產業對接提上日程,實在不行只能擴大經濟圈,以長安為中心控制整個經濟圈來擴大收益。”

    李承乾看向鄭麗婉︰“那樣的話需要的時間太長了,保守都需要五年左右。”

    鄭麗婉︰“循序漸進、齊頭並進就是了,發展經濟總要遵循自然規律。哪怕從別人那里搶積累,也需要時間消化並轉化為持續的效益。”

    李承乾沉默不語,皺著眉頭在那里思索。很明顯,李承乾嫌棄速度太慢了,李承乾是最缺時間的人,他二十一歲了,歷朝歷代都可以說他是少年天子,可對于李承乾這個人本身來說,二十一歲真的是步入晚年了。九年後,李承乾三十歲,說不準哪一天李承乾就突然嘎掉了。

    鄭麗婉繼續勸誡道︰“本宮倒是有一個想法,但你估計不會樂意。”

    李承乾看向鄭麗婉,一臉洗耳恭听。

    “先把文武學院弄起來,科舉的事情先放著。科舉這東西,用好了還好說,用不好容易把這些年民間的積累給揮霍一空。咸陽的印刷工坊雖然持續營業,但書籍傳播出去並沒有多大的作用,因為缺少利用書籍的人。天下讀書人才多少?能用那些書的人才多少?而且,科舉這事情最好的安排是集中在長安眼皮子底下實施,天下十道遠方學子趕來也是一樁麻煩事。”

    李承乾點頭,思索片刻道︰“那就按照麗婉你說的先擴大經濟圈,再設立文武學院培養人才,逐步推進經濟和教育的齊頭並進。”

    鄭麗婉︰“對關內道轄區減免賦稅,改為春秋納稅,逐步替換掉其余地區的租庸調制,借此機會再增加鑄幣收入,刺激其余地區的市場。擴大商會成員,著重對南方商賈下手,以此作為保底措施,避免經濟過熱。”

    李承乾︰“你的意思是...農業產出和市場掛鉤?”

    鄭麗婉點頭︰“嗯,土豆已經在我國十道推廣開來了,與其讓各地土豆積累爛在各地糧倉,不如拿出來作為刺激全國市場經濟的支柱貨物。何況,咱們華夏大地歷朝歷代,皆以農業經濟為根基不是嗎?要論農業底子,咱們華夏大地說第二,誰敢稱第一?”

    鄭麗婉的意思很簡單,就是把產量豐盈的土豆,調度起來,作為硬通貨流通全國各地,維穩全國平均糧價,而流通期間的商貿就會產生商貿交易,這方面也是巨額且可觀的收入。隨著市場的活躍以及交易的頻繁,產值劇增就需要大量的貨幣投入市場,伴隨市場穩定發展。

    古代各地是不流通的,很多百姓一輩子都在自己的老家村落、縣城、郡縣,根本沒有出過門。主要是利于管理,減小統治難度,在需要調度人力的時候,可以簡單很多。

    李承乾點頭︰“這樣的話,需要增設南北市監總局,十道各自設立市監局負責轄區市場貨物監管,才能有效調度其余地區的商品流通,讓全國各地市場處于一個活躍的狀態。”

    鄭麗婉點頭︰“嗯。而且,朝廷需要一個總把手。這個把手,最好設立在長安為中心的經濟圈內。”

    李承乾恍然大悟︰“加強全國經濟監管。嗯...市產監吧,設立在長安西市,平日里負責長安經濟圈的監管,同時負責總管南北市監總局,逐層下放。”

    鄭麗婉︰“這樣的話,國子監、少府監、將作監、都水監、市產監剛好五監了。”

    唐朝初期是沒有軍器監的,所以常說的九寺五監少了一個軍器監。唐武德初年有武器監,後屢廢置,開元三年715)置軍器監。鄭麗婉當初兼任的火器監,隸屬于火器司,直接掛名在北衙下轄,不在三省六部一台治下。

    李承乾︰“鹽鐵的事情,也要拉起來,不能只指望一個土豆市場。軍方改革,才是重中之重。”

    鄭麗婉詢問道︰“你打算設立多少?”

    “嗯...八方鎮國軍二十四萬、設立軍區制度,還有羽林衛,待到將來再做考慮。畢竟,如今還有破陣軍和御騎軍的存在,也要多少顧忌一下。”

    二鳳直接听麻了啊!好家伙,一開口就是二十四萬常備軍!放在唐朝以前,誰敢這麼想?不過也是,如今大唐農業得到了長足發展、有塞外輸血和土豆問世,農業產出近些年直接呈現直線飆升,要說養不起也的確小看如今的大唐了。配合著剛才鄭麗婉說的以土豆為基礎展開農業商貿,讓各地農業土豆流通起來,倒也相得益彰。

    東宮五軍如今的編制就是五個軍團,下轄三十個千人旅。換言之,一個鎮國集團軍,就是一個東宮五軍的編制。按照如今五軍的維持費用,一月就是四萬貫,戰時更夸張,加上是邊塞駐軍,那麼維持費用起碼都是四萬以上。八個?三十五萬估計都不夠,戰時飆升到四十萬都很有可能!當然,以上都是假想情況,鎮國軍不會調動作戰的,都是守衛大唐邊境線。

    從維持費用來看或許不多,但要打造這麼一支龐大的常備軍,投入開銷才是最嚇人的。五軍差不多百萬投入,八個五軍就是八百多萬貫的投入。你說,大唐如今吃得消嗎?明顯吃不消的。乃至,還有羽林衛和破陣軍的存在,供中央調度作戰。所以,軍方改革算下來,沒有個千萬貫投入,根本辦不成。而大唐武德和貞觀至今還沒有千萬儲備的國庫記錄呢。

    鄭麗婉拿過紙筆︰“那就先梳理一下,文武學院、市產監和南北市監總局以及下轄各道市監局、農業經濟、長安經濟圈、改革稅收制度、鑄幣稅幾項事務。市產監和長安經濟圈那里,先交給恪弟來辦,文武學院的事情先在關內道試點,招收學員的制度這一塊本宮稍後拿出一個章程,你再和三省議論一下,落實下去。”

    李承乾點頭︰“眼下,只能這麼辦了。𨰹�U睦鏌慘 腋鍪慮楦觶 盟不 幌掄 妥世!br />
    鄭麗婉︰“也送到市產監吧,有恪弟監督他也能收斂一些性子。”

    李承乾點頭︰“嗯,那就這麼安排吧。”

    鄭麗婉隨即詢問道︰“咸陽那里,也該調整一下了。”

    李承乾點頭︰“你不說,我還真忘了。嗯,稍後孤思索一下,給他們也安排一些對口的事情。”

    鄭麗婉︰“賈寶志呢?”

    李承乾︰“火器司。”

    “嗯,可以。五軍方面呢?”

    “暫時作為北衙禁軍。”

    “嗯...果然,還是要有基礎才能有余力做事。五軍方面呢,也該嘉獎一下他們這麼多年的苦勞了。給他們全體放假一月,津貼一貫,由本宮這里出。”

    李承乾點頭︰“這些你做打算吧,你比孤心細。”

    鄭麗婉轉而道︰“本宮的意思是把軍備工坊繼續留在咸陽,你以為呢?”

    “嗯,長遠來看也是好事,將來試著把咸陽並入長安,設立新的區縣。洛陽哪里也不切實際,隔著幾道關隘,就作為陪都來用吧。”

    之所以繼續把軍備工坊留給咸陽,是為了維穩咸陽的齊全產業鏈,保證當地近百萬人口的工作。不給洛陽,那是為了減小不穩定因素,一個咸陽就可以死死的盯著它。再來一個洛陽,左右夾擊,你就能明白二鳳當初的內心想法了。倆兄弟把著長安左右的咸陽和洛陽,你就說換你你能不迷糊嗎?

    二鳳和長孫皇後,全程沒有開口。因為,他們听不懂!而且這也沒啥丟人的,年輕一代有了進步,他們已經在過去進步一次了,退休了還進步什麼?安安心心享受剩下的美好時光就行了。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承明之治》,方便以後閱讀承明之治第126章 近期安排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承明之治第126章 近期安排並對承明之治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