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港島,家大業大

第921章 發展才是硬道理,文化出圈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此間人雄 本章︰第921章 發展才是硬道理,文化出圈

    趙克東放下關于匯豐數據的文件,目光投向窗外,思緒卻飄向了更遠的地方。

    港島購物節展現的經濟奇跡固然震撼,但邵維鼎的影響力,早已超越了純粹的經濟範疇,正悄然滲透進文化認同的深層土壤。

    “老呂,”趙克東忽然開口,眉頭微蹙,似乎在努力回憶著什麼,“我記得去年港島購物節期間,是不是有一部紀錄片……叫什麼來著?《話說長江》?對!就是《話說長江》!這部片子,當時在港島反響很大,听說後來在日本也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呂培森被趙克東突然的轉折問得一愣,隨即也回想起來,點頭道︰“沒錯!《話說長江》拍得確實好,氣勢磅礡,又飽含深情,把長江這條母親河的壯美和歷史底蘊都展現出來了。”

    “我記得港島那邊播出後,听說很多老華僑看得熱淚盈眶,勾起了思鄉之情。日本那邊也買去了版權,評價很高。”

    他頓了頓,也來了興趣︰“你這麼一說,我想起來了。後來無線電視台tvb)那邊主動找上門來,和央視談合作,說要拍一個系列紀錄片,深入挖掘咱們中國的文化血脈,從不同的角度展現中華文明的根與魂。”

    “這事兒當時還挺轟動的,是光電那邊牽頭協調的吧?現在……也不知道拍得怎麼樣了?”

    趙克東點點頭︰“是啊,文化認同,民心所向,這是更深層次的力量。邵維鼎在港島搞購物節,拉動經濟是顯性的。”

    “但像《話說長江》這樣的紀錄片,潤物細無聲,卻能凝聚人心,增強民族自豪感,這是隱性的、更長遠的布局。”

    他看向呂培森,“要不,咱們打個電話問問光電局的老吳?這事兒歸他們管,他應該清楚進度。”

    “行!問問!”呂培森也贊同。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局長辦公室。

    吳冷曦放下手中的一份關于港島購物節經濟數據的簡報,內心同樣激蕩不已。

    作為主管全國廣播電視和電影工作的負責人,他比任何人都更深刻地認識到內地與港島在影視制作理念、技術、市場運作等方面存在的巨大“代差”。

    因此,他一直不遺余力地推動兩地的影視文化交流與合作。

    《少林寺》的巨大成功就是最好的例證!

    這部合拍片不僅在內地萬人空巷,更在海外掀起“功夫熱”,成為文化輸出的標桿!

    正是看到了這種潛力,他才極力促成了《少林小子》的快速上馬。

    至于無線台與央視合作的這部大型紀錄片項目,更是他重點關注的對象。

    辦公桌上的紅色專線電話響起。吳冷曦一看號碼,立刻接起︰“趙部長!您好!”

    電話那頭傳來趙克東的聲音︰“老吳啊,沒打擾你吧?跟你打听個事。去年無線台和央視合作拍的那個紀錄片,叫什麼來著?就是挖掘中國文化血脈那個,現在進展如何了?”

    吳冷曦精神一振,立刻匯報道︰“進展非常順利!無線台和央視的團隊這一年時間已經走遍了中國一些特色城鎮。”

    “他們跋山涉水,足跡遍布大江南北,從東北的雪鄉到嶺南的漁村,從西北的黃土高原到江南的水鄉古鎮,深入挖掘了十幾個極具代表性的特色城鎮和鄉村。”

    他語氣帶著欽佩︰“現在素材是拍完了,我也看過幾個片段,拍得極好、極其精彩!”

    “現在項目已經進入後期制作階段,主要是剪輯、配樂和加旁白解說詞。”

    “另外港島那邊的邵維鼎先生非常重視這個項目,他多次強調,後期制作尤其是剪輯節奏、音樂氛圍和解說詞的撰寫,是決定這部紀錄片能否‘出圈’,能否真正打動人心、甚至走出華語文化圈,向世界展現中華文化獨特魅力的關鍵所在!”

    趙克東在電話那頭听得連連點頭︰“邵先生是專業人士,他的意見非常重要!我听說港島好幾部打破票房紀錄的電影,背後都有他的策劃和把關。他的眼光和市場判斷力是經過實踐檢驗的!”

    “你們一定要虛心听取,認真采納,不要有什麼官僚思想,更不能推諉敷衍!”

    他接著問道︰“這部紀錄片的名字,最後確定了嗎?”

    “確定了!”吳冷曦肯定地回答,“名字是一早就定下的,就叫《舌尖上的中國》!簡單直接,又點明了主題——通過美食這個最日常、最親切的載體,去探尋和展現中國文化的深厚底蘊和地域特色。”

    “《舌尖上的中國》……”趙克東重復了一遍這個名字,記憶瞬間清晰起來,“對!就是這個!這個名字起得好!民以食為天,美食最能勾起人的情感共鳴,也最能展現一方水土的文化基因。這個素材拍好了,你們一定要把它剪輯好,制作成精品!”

    “片子做好後,要第一時間拿到港島去放映!要讓港島的同胞們看看祖國這些年來的巨大變化,看看祖國壯麗的山河和豐富多彩的生活!”

    “更要讓那些漂泊在海外的游子們,通過這部片子,听到熟悉的鄉音,看到魂牽夢繞的家鄉美食,慰藉他們的思鄉之情!”

    吳冷曦心頭一熱,這正是他們傾注心血制作這部紀錄片的初衷和意義所在!

    他立刻應道︰“趙部長放心!我們一定全力以赴,打造出一部無愧于時代、無愧于民族的精品紀錄片!”

    他頓了頓,想起另一件重要的事情,語氣變得有些斟酌︰“趙部長,還有一件事……想跟您匯報一下,听听您的意見。”

    “你說。”趙克東道。

    “是關于少林寺的。”吳冷曦組織著語言,“邵氏影業的邵毅府先生,也就是邵維鼎先生的父親,前陣子親自去了登封。”

    “哦?邵爵士去登封了?”趙克東有些意外。

    “是的。”吳冷曦繼續道,“邵老先生表達了強烈的合作意願。”

    “他提出,希望由邵氏集團與登封當地政府成立合資公司,共同開發少林寺的旅游資源。”

    “計劃包括修繕寺院、改善周邊環境、建設配套的旅游設施,更重要的是,依托少林寺這個文化品牌,拍攝更多像《少林寺》、《少林小子》這樣的影視作品,甚至開發相關的文化衍生品。”

    “邵爵士用了‘ip’這個詞,說是要把少林寺打造成一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文化‘ip’。”

    趙克東沒有立刻表態,沉吟片刻問道︰“登封市方面是什麼態度?”

    吳冷曦如實回答︰“登封市……比較矛盾。一方面,他們非常渴望發展。登封地處內陸,經濟基礎薄弱,資源有限,招商引資一直很困難。”

    “現在有邵氏這樣實力雄厚的港商主動提出合作,並且承諾投入巨資開發少林寺,這對于帶動當地經濟、解決就業、提升知名度無疑是天大的好事,市里主要領導是非常歡迎的。”

    “但是,”他話鋒一轉,“另一方面,顧慮也不少。少林寺畢竟是千年古剎,是佛教聖地,具有特殊的文化地位。”

    “由政府出面和港商合資‘承包’寺廟進行商業開發,這在政策上是否允許?會不會引起社會輿論的反彈?”

    “而且,邵氏提出的承包年限是五十年,時間跨度太長,登封市擔心把握不好尺度,怕將來犯錯誤,所以一直不敢輕易做決定,希望上面能給個明確的指示。”

    趙克東在電話那頭,與坐在旁邊的呂培森交換了一個眼神。

    兩人都明白其中的敏感性和復雜性。

    “那你的看法呢?”趙克東問吳冷曦。

    吳冷曦思考了一下,謹慎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趙部長,我個人認為,少林寺的文化價值和旅游潛力是毋庸置疑的。”

    “《少林寺》電影的巨大成功已經證明了這一點,它在海外也賣得很好,讓少林功夫名揚世界。如果能得到邵氏這樣擁有國際視野和強大資源的企業幫助,少林寺的發展肯定會更快、更好,影響力也會更大。”

    他補充道︰“而且,我了解到邵氏主辦的港島購物節,短短三天就創下了一千三百多億港幣的營收,吸引了全球游客。”

    “如果邵氏能將這種強大的引流能力和品牌運作經驗運用到少林寺的開發上,登封完全有可能借此契機,從一個相對閉塞的縣城,發展成為一個具有國際知名度的文化旅游城市!”

    “這對于登封乃至整個河南的經濟發展,都是極大的利好!”

    他沒有明說,但意思很清楚︰關鍵在于政策層面的綠燈。

    沒有上面的點頭,登封市不敢動。

    趙克東听完,心中已經有了決斷。

    他想起邵維鼎在穩定港島金融、推動粵港澳一體化、以及這次購物節展現出的驚人能量和遠見卓識。

    邵氏家族,尤其是邵維鼎,其商業運作能力和社會責任感,是值得信賴的。

    “老吳,”趙克東的聲音沉穩而有力,“我的意見是︰支持登封市與邵氏合作開發少林寺!”

    “原則是︰積極、穩妥、規範!”

    “這方面,我也會和上面反應的。”他語重心長地說︰“思想要解放一點!少林寺現在荒廢在那里,守著金山銀山卻無法變現,對當地百姓有什麼實際好處?”

    “與其讓它繼續沉寂,不如在保護好核心文化價值的前提下,科學規劃、合理開發,讓它早日煥發生機,造福一方百姓,帶動當地老百姓增收致富!”

    “要記住,發展才是硬道理!”

    求催更,發電)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重生港島,家大業大》,方便以後閱讀重生港島,家大業大第921章 發展才是硬道理,文化出圈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重生港島,家大業大第921章 發展才是硬道理,文化出圈並對重生港島,家大業大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