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俊川.....”
邵維鼎念了一遍這個名字,點點頭︰“你安排一下,讓他明天就去內地,這幾天中央的決議應該就能下來,到時候我們出錢,內地出地,法國人英國人出技術,由美國人擔任監督,盡快把工程給落實下來。”
前世一個大牙灣核電站,足足從1978年談到了1984年,直到《中英聯合聲明》塵埃落定後才正式敲定。
而敲定之後,又因為1986年甦聯的切爾諾貝利事故引發全球反核浪潮再次延後。
不過在中國的堅持推進下,才終于在1987年8月,大牙灣核電站主體工程才正式開工。
法國采用“交鑰匙工程”模式,外方派駐上千名專家前來中國,中方技術人員則是全程參與學習。
直到1994年2月,1號機組並網發電,年發電量超100億度,其中70輸往港島。
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國逐步掌握了核電技術。
所以,這個工程一定要快速推進,不能等到1994年國內的電網基本上已經實現獨立自主後,才最終建成。
而且一定要深度參與進去。
核電技術,可是世界性的頂級核心技術。
港燈有一個柴駿川還遠遠不夠,還要有很多個柴駿川。
“對了。”邵維鼎想到此,吩咐道︰“你讓港燈與港大建立合作關系,通過港大的渠道,從海外吸納電力相關人才,這一次大牙灣核電工程,是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
“告訴他們,抓住這一次機會,港大極有可能憑借這一次機會,成立自己的核電科學技術研究院。”
港大目前在世界大學排名並不靠前。
但如果,能擁有世界鮮有的核電技術研究院系,這對于一所大學,不管是從世界知名度還是招生吸引力來說,都是極重要的籌碼和資源。
當然,邵維鼎肯定會進行資助。
他已經將港島,視為自己的集團核心。
港大,更是他的人才儲備庫。
“這方面沒有問題。”袁天帆打著包票道︰“港大已經和我們有過多次合作。”
港大的通訊電子等專業,早就拿到了鼎峰的資助。
簽訂了人才專項培養計劃,從1982年開始,每年都會向鼎峰各大產業輸送相關專業人才。
而對于港大畢業生而言。
能在一畢業,就進入全港島最有實力,且在世界都擁有極高知名度的企業。
是他們夢寐以求的事情。
鼎峰對于旗下員工的待遇,早就在港島傳開了。
一名普通工人,都能拿到市場價近乎一倍的工資,而且有特殊貢獻的工人還能分到房子。
更別提,他們這些專項特殊人才了。
根據鼎峰的規章制度,在集團內創業成功的,不但能拿到集團股份期權。
而且可以得到集團投資,成為項目主管。
一旦產業做大了,搖身一變就能成為一方諸侯。
等到在“地方”上做出成績了,還能再根據業績,參與到總公司的職位序列競爭當中。
這些透明且公正的上升渠道,對于每一個有野心有夢想的年輕人,簡直就是無法拒絕的誘惑。
這套制度設計,可以說能夠吸引港島絕大多數有夢想,有事業心的人,加入到鼎峰這個龐然大物之中。
足可以避免,如後世一般,港島的年輕人要麼就是進金融業,就是進服務業。
想創業都沒有創業土壤的困境。
而且,再加上鼎峰產業遍及的方方面面,以及對于旗下員工的優待。
產業園大國企模式下的經營,足可保證員工對于集團的忠誠度。
畢竟對于很多未來的港島人而言,鼎峰會成為他們父輩人一輩子的榮耀。
也會成為他們兒時的記憶。
甚至可以從某種角度,鼎峰的存在,就是兼容了國企的穩定性,以及市場化的不斷擴張,伸長觸角的龐然大物。
——
港島,港燈集團總部。
柴駿川站在落地窗前,俯瞰著維多利亞港的繁華夜景。
他剛從法國回來不久,原本以為港島的電力行業仍停留在老舊的火電與柴油機組時代,卻沒想到鼎峰集團早已開始布局核電。
他心里有過這個想法,但沒想到這一天能來的這麼早。
“柴工,邵先生要見你。”秘書敲門提醒道。
柴駿川整理了一下西裝,快步走向會議室。
推門而入,邵維鼎正與幾位高管低聲交談,見他進來,立刻起身相迎。
“柴工,久仰。”邵維鼎伸出手,笑容溫和卻帶著不容忽視的銳利。
“邵先生。”柴俊川握了握他的手,心中暗驚——這位傳說中的商業巨子,比想象中還要年輕。
“坐。”邵維鼎示意他入座,隨即直奔主題︰“大牙灣核電站的項目,你應該已經听說了。”
柴俊川點頭︰“是,袁總已經和我簡單介紹過。”
“好。”邵維鼎目光炯炯,“我想听听你的看法——如果讓你負責這個項目,你會怎麼做?”
柴俊川沉吟片刻,隨即開口︰“核電的核心在于安全性和技術自主。法國人雖然願意提供技術,但關鍵設備仍會受制于人。我建議,在引進技術的同時,必須同步培養本土團隊,尤其是反應堆設計、核燃料處理和控制系統三大核心領域。”
邵維鼎眼中閃過一絲贊賞︰“正合我意。”
這幾乎和後世國內的應對一模一樣。
這也是法國人為什麼願意出讓技術,願意讓國內的專家跟著學習的原因所在。
因為法國人牢牢把持住了關鍵設備。
隨即,邵維鼎站起身,走到會議室的白板前,拿起筆迅速寫下幾個關鍵詞︰
1.技術引進+本土研發避免被卡脖子)
2.港大核電研究院培養本土人才)
3.供應鏈自主化關鍵設備逐步港產)
每一步都切準實際,做好了反制手段。
柴駿川看在眼里,心中驚嘆不已。
哪怕在來之前,他已經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但此刻他才知道。
邵維鼎遠比他想的要有遠見的多。
正想著,一道聲音打破了他的沉思。
“柴工,這個項目我打算交給你負責。”邵維鼎語氣堅定,直視他的雙眼。
“我?”
柴駿川徹底驚了,要知道他才剛加入鼎峰,加入港燈一個月時間不到。
“我這個人一向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邵維鼎指著自己,臉色平淡︰““我會給你最高權限,資金、人才、政策,鼎峰會全力支持。”
柴俊川深吸一口氣,他知道這意味著什麼——這不僅是一次職業機遇,更是港島乃至中國核電發展的關鍵一步。
“邵先生,我接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