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港島,家大業大

第414章 敢為創業立潮頭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此間人雄 本章︰第414章 敢為創業立潮頭

    “歐美這些發達國家的價格,自然和亞洲的市場價格不同。”邵維鼎伸出三根手指,說道︰“不過無論哪一個市場,都要高出同類商品市場價50才行。”

    邵維鼎直接就說了出來。

    “50?”管盛斌吞了口口水,這直接就貴一半啊!

    維生素保健品本就暴利,再增加50,別說用糧食蔬菜提取了,就是用最貴的水果提取,都能賺大錢啊!

    前期就是要先聲奪人,標新立異吸引消費者的眼球。

    維生素一瓶再貴,也就是幾十美元。

    對于數字本就不敏感的美國人而言,高一點他們沒有這個意識。

    但是如果高出一半,他們肯定會驚覺的重新認識這個品牌。

    然後就會了解,為什麼這個品牌能比其他品牌要貴上一半。

    而這,就是邵維鼎的目的。

    他不怕產品沒有市場,怕就怕消費者對他的產品視而不見。

    只要消費者對屈臣倍健有了興趣,這就是成功的開始。

    “現在港島情況怎麼樣?”

    兩人從原子能頂樓下來,陪同他們的還有趙克東的秘書。

    是一個三十歲出頭的知識分子,很守規矩的站在不遠處,和他們點頭示意。

    管盛斌听到邵維鼎的問題,低聲道︰“原本因為國籍法的緣故,港島鬧了一陣子,不過後來大公報這類親近內地的報紙報道了您在廣東投資三億興建家電生產基地的消息,議論你的人多了,但是港島總體還是平穩的。”

    “另外就是……”他抬頭看了一眼邵維鼎頓了頓,繼續道︰“有消息傳出來,匯豐舉行了內部投票,打算撤銷您的獨立董事席位,李家成獲得了大多數人的推薦。”

    “就這些事了嗎?”邵維鼎語氣平淡,看不出情緒。

    管盛斌壓低著聲音,詫異道︰“邵董,這些事情還不夠嗎?”

    匯豐都要換人了,雖然還沒有官宣,但是消息都傳了出來,肯定就是英國人的態度。

    “我的授勛沒有被取消?”邵維鼎問道。

    管盛斌搖了搖頭︰“這倒是沒有,港府除了清查我們屈臣氏的稅收之外,倒是沒有其他什麼舉動,平靜的很。”

    “好了,我知道了,你先去忙吧。”

    邵維鼎揮了揮手,讓他下去,自己卻是走到了那名秘書面前。

    “李秘書,我要見趙部長,麻煩你告知一聲。”

    港府越是平靜,就意味著可能的動作越大。

    內地的行程必須盡快結束了,他很清楚,港島才是他的根本。

    不管英國人要耍什麼花招,都得等他回去。

    至于一個匯豐董事的席位。

    他還真不稀罕。

    ………

    【中國的改革開放,可以說是浩浩蕩蕩】

    【每個人都身處在洪流之中】

    【其間,有許多人憑借著自身的努力】

    【或者說幸運,站在了潮頭之上】

    這句話出自一部電視劇中的台詞,卻恰如其分的描述了當下所發生的一切。

    但這句話還有後半句。

    【這潮頭之上是風光無限,誘惑無限,也風險無限,就看你如何把握了】

    【看未來遠不如看過去要來的清楚,激昂和困惑,交織在每個人的心頭】

    趙克東此時正梳理著燕京各大高校以及中科院送過來的與發明創造有關的資料。

    越看他越是激動。

    越看他越是感覺到觸目驚心。

    這麼多項專利發明,就靜靜的躺在浩如煙海的論文和材料當中。

    無人重視,無人在意。

    要不是因為邵維鼎的一句話,因為陳公下達的大摸底的指令。

    這些東西還要沉睡多久?

    王軒,中科院計算機研究院院長。

    經與協作單位共同努力,王軒主持研制成功漢字精密系統的主體工程,從激光照排機上輸出一張八開報紙底片。

    第二年,王選為首的課題組用激光照排系統成功地排出了一本《伍豪之劍》的樣書。

    這個發明,使中國告別鉛字印刷,步入了電與光的時代。

    王勇民,1978年開始,便潛心研發創造漢字輸入電腦的計算原理,這三年陸續提出“形碼設計三原理”,“漢字字根周期表”,發明了25鍵4碼高效漢字輸入法和字詞兼容技術。

    若研發成功,將有可能突破在數字鍵上“簡易∼高效∼靈巧”輸入漢字的難題。

    從根本上改變中國輸入法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

    或許會成為漢字輸入技術的第二次革命。

    陳村先、王宏德、倪光楠......

    一個又一個名字,一項項發明創造,卻沒有轉化成現代生產力。

    趙東來痛心疾首。

    但這就是這個時代的弊病。

    大學就是大學,科院就是科院。

    一個教學,一個研究,一步一步升級,漲職稱,評教授。

    將發明轉化為生產力的事情,不是他們干的,也輪不到他們去干。

    想到這里,趙東來又想到了那位在中關村說,自己要走出一條“新路”的研究員。

    正如他所說,中關村附近一流高校有30多所、科研院所130多家,是中國真正的“科技心髒”,人才密集度不遜于 谷。

    而美國 谷又是什麼?

    是數千家由教授、大學生、工程師創立的公司,以及由它們構築的高科技產業集群。

    一位美國教授創立的20人的永磁體小公司,就能為nasa和全球核實驗室供貨。

    科技與商業的高度協同,爆發出強大的生產力在 谷展現的一覽無余。

    而這些,在中國卻不見蹤影。

    教授、院士全都困于圍牆之內。

    他禁不住遐想︰如果與“ 谷模式”相結合,中關村將爆發出怎樣的威力?

    這是不是就是那位中科院研究院心中的想法?

    想到這里,他立刻將陶志光找來,詢問道︰“志光,你們中科院那位離經叛道的研究院叫什麼名字?”

    “離經叛道?”陶志光一愣︰“您具體指的是哪一位?”

    “不止一位?”趙克東好奇了起來,“都有誰,你說說看。”

    “物理所的陳村先,他憑借著離子體學會副理事長的身份,由燕京科協出批文、出經費,再到公安局刻公章、銀行開賬戶。去年十月將他們所一間廢棄倉庫收拾出來,成立了技術服務部,听說”

    “還有計算機所的王宏德,他利用機房設計工作解決了計算所知青社300個知青的就業問題,驗證了大型機房技術的應用前景。”

    “但是,他在知青社干了一年查了一年半。中科院紀委和海澱工商一次次找他談話,听說和審犯人差不多。讓他交代經濟犯罪的事實,寫檢查,海澱工商局的人也找他,說他非法經營、無照經營。”

    趙東來听完,已經知道那位研究院是誰了。

    而且,他也意識到,中科院並不是沒有想過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

    而是這中間的阻礙,太強了啊!

    他抬起頭感嘆道︰“你這不是和我匯報,是向我鳴不平啊!”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重生港島,家大業大》,方便以後閱讀重生港島,家大業大第414章 敢為創業立潮頭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重生港島,家大業大第414章 敢為創業立潮頭並對重生港島,家大業大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