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黃埔棄子的將官之路

第365章 商人逐利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泡面多加辣 本章︰第365章 商人逐利

    在包國維與徐鐵柱喝茶的不遠處,一棟裝修華麗的二層洋樓內卻是另一番光景。

    水晶吊燈晃著白熾燈光,仿歐式壁爐中點著春季也不該點的香薰木炭,一層空氣中滿是濃烈酒香。

    洋樓的落地窗敞開著,隱約可見室內杯光交錯,一陣陣西語夾著粵語、吳儂軟語傳出,

    像是市井里摻了烈酒的笑聲。

    那笑聲的主心骨,是坐在主位上的一個穿著淺灰色西裝三件套、皮鞋油亮、動作頗為張揚的青年人。

    他姓孔,名諱外人難得知曉,只知是“那位”的佷子,孔家送出來歷練的子弟。

    此刻,他正與幾名洋人高聲暢飲,杯中皆是從港城運來的洋酒,

    邊上還有幾個穿著西裝、油頭粉面的商賈人物,皆非本地口音,一听便知是外省背景。

    這些人多是近一年才聚攏至豫東的外來商社代理,有的是兩廣商會,有的是晉省大戶,

    有的背後干脆掛著洋行牌子。

    他們不是沒想過和本地商會搞好關系,只是那商會背後的掌控者是安牧霖——包國維一手扶持的實干派。

    綏署的調控向來偏重戰時利民,打壓囤貨,限價糧油,收稅也按戰備比例來分區征收,

    商業規則不是以最大利潤為導向,而是圍繞“養兵養民”而設。

    對這些習慣了重利而行的商人而言,這種調控無異于異端。

    他們談不上反對,只是無法理解。

    但如今,他們有了理解之外的“選項”。

    孔家背景的這位孔某,帶著一紙調令和一車支持前線商事合作的批文降臨豫東後,

    這些外來商戶仿佛找到主心骨,悄然成了小圈子。

    明面上叫協助重建產業聯盟,實則背地里早在打包國維的主意。

    洋樓內的空氣被洋酒和香水攪得有些沉悶。

    酒過三巡,一位身穿格紋西裝、眼角吊著金絲眼鏡的粵省商人端起杯子,笑道︰

    “我這次調了好些小麥來,打听的消息沒錯——豫西那邊最嚴重的已經有幾個縣斷了春汲水,

    眼看就要開始限灌了。”

    另一個東家模樣的也是點頭︰“豫西那些村子早就旱得不成樣了,水井都快見底了。

    我那邊剛收了幾批舊糧,幾乎都是鄉下人拿著陳糧、種糧換現錢,說是要準備逃荒的。”

    “嘿,”第三人低聲笑了笑,壓低了嗓子,“這幾天我給的價低,他們還搶著賣,

    那些賤皮子沒得選,只要豫西再出點事兒,行情就能翻倍。”

    “就是,屯在手里不動,等天再干些,就能十倍回本。”

    說話間,眾人你一言我一語,氣氛愈發熱絡,連那幾名洋人也听著翻譯在一旁頻頻點頭,

    一臉business as usua。

    忽然,有人壓低聲音︰“不過……這事鬧大了,會不會惹到第三綏署?

    包國維那手段,可不是好應付的。

    我可是听說,他當初剛入駐豫東那會兒,把商都城里那些地頭蛇殺得血流成河。”

    眾人頓時微微靜了靜。

    那孔姓青年卻冷笑了一聲,將酒杯往桌上一磕,倚在沙發靠背上,語氣頗為輕蔑︰

    “你以為他真有那麼大的膽子?

    “我們做的是收購,又不在第三綏署轄區內動手,真正的買賣,全在豫西那邊。”

    那孔姓青年懶懶地倚著沙發,語氣慢條斯理,卻句句滴水不漏︰

    “再說了,那些賤皮子又不是他轄下的百姓,我們只是把糧食運到豫東儲存而已

    ——他真要翻臉查,豈不是自己扯了自己臉皮?”

    <art an. very cever.”

    可還是有人不安︰“要是他借擾亂軍區糧政的名頭來動手怎麼辦?

    之前被清算的幾個同行,可都是這麼栽的……”

    孔姓青年卻輕輕抬了抬下巴,語氣不高,卻透出一種篤定與倨傲︰

    “你真以為我們是沒頭沒腦就敢動這攤生意?”

    他停頓一下,目光緩緩掃過眾人,嘴角勾起冷笑︰

    “這次在豫省設立的新業分公司,背後可是四大家族參了股。

    蔣宋孔陳——哪個是他能惹得起的?”

    話一出,滿屋人心頭一震,隨即紛紛點頭稱是,笑意再起,恭維聲不絕。

    可孔姓青年只是笑而不語,慢悠悠靠回沙發里,眼神掠過一張張油光發亮的臉,心中冷意一閃即逝。

    杯中的琥珀色洋酒在燈光下泛著金光。

    ——這些人,不過是比土財主多了幾層皮的行商罷了。

    整日叫囂著發財發財,哪里懂什麼是真正的資本?

    包國維?呵,他要是真有那麼大本事,還能讓自己在這豫東落地生根?

    這一年來他可查了不少人,可一次都不敢動新業公司的。

    “讓他們折騰吧,”他心里想著,“等這波糧價炒到天上,南面幾支部隊的軍糧也順著灰道子運進來,

    翻個十倍不過是起步。

    再從家里走門路,調我去滇省……”

    他低頭看了眼酒杯,嘴角浮出一抹冷笑。

    “到時候,跟那位二小姐一塊兒搞滇緬公路貨運。那才是真金白銀落袋,日進斗金。”

    ……

    “災年初期,民眾心理恐慌,拋售儲糧,市場糧價反因供大于求而低。

    至災情蔓延、糧源緊張後,米價急升,商人遂大發其財。”

    ——《中國農業通史》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民國︰黃埔棄子的將官之路》,方便以後閱讀民國︰黃埔棄子的將官之路第365章 商人逐利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民國︰黃埔棄子的將官之路第365章 商人逐利並對民國︰黃埔棄子的將官之路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