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晟軒又不是什麼行業小白,她入行的這些年,十分清楚在這個行業里邊,見風使舵的事情,可能昨天還跟你稱兄道弟的,明天大家彼此間可就形同陌路了。
她也沒有傻到一口氣簽下許多的拍戲合同,都是一些中大型投資項目,她試探性的只接一到兩部戲。
本來是想看看自己不同意續多部的短劇合同,對方會不會變卦。
他們只是表現得很遺憾,但並沒有在交流過程中給黎晟軒臉色看,深究其中的原因,這一切的改變都從自己接了《光影傳說》的項目開始起了變化。
她目前並不知曉,這個項目是誰投資的,反正背後的硬實力絕對是自己想象不到的。
也因此在這個時候,她愈發的注重起自己各方面的管理,她要以最佳的狀態,迎接到時候《光影傳說》項目推出後,自己興許也能跟著迎來翻身的契機。
說到底不少在短劇行業耕耘的人,心里頭未嘗沒有把這行業當跳板的心思。
短劇賺的是快錢,真要細水長流,還得往圈子的中心去發展。
只不過她自律的這段時間里,左等右等的都沒有等來哪怕一絲一毫的消息,這倒是讓她有些郁悶。
步入了十一月份開始,在抖快短視頻上,開始冒出了一些用“評書”形式,說一些倒斗傳說的視頻矩陣號。
將這類傳說軼事追溯到三國時期,曹老板的身上。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那麼倒斗這塊也存在門派,其中發丘天官、摸金校尉的原型,在這些傳言故事中,就是曹老板額外設置了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等職。
這些人專注于發掘古代貴族墓葬,由所得來的金銀玉器售賣,為曹老板籌措軍費是起了很大作用的。
那麼倒斗門派如今有四種,除了上述兩個門派之外,還有卸嶺力士與搬山道人。
四個門派互不隸屬,大家各自都有倒斗的規矩和禁忌。
發丘天官,這官字里頭,實際上也就說明門派相對應的關系,他們和官府打交道比較多,歷朝歷代都有合作,直到明代時,洪武大帝建成了明陵後,設計明陵的觀山太保一族,認為這自古傳下的倒斗門派可能會威脅皇陵,畢竟如今大明鼎盛,他們不敢造次,可一旦稍有懈怠,這幫無法無天的家伙難保不會打倒斗的主意。
于是便有了觀山太保奉旨滅倒斗四派,傳聞中發丘派和摸金派,擁有的倒斗庇佑之物,發丘印與摸金符被毀去一大半,只留下三枚摸金符下落不明。
搬山道人,因為這一派專尋丹藥寶珠,觀山太保建議明陵陪葬之物不放這些物品,這一派也就不必計較。
四派中搬山派也是在這場風波中受影響最小的門派。
至于卸嶺派,這其中多為綠林響馬、匪寇盜賊之流,只需天兵一到,也就不成氣候了。
倒斗四派相當長的一段時期中銷聲匿跡。
這些個在短視頻做科普的張哈,聊起這些說得有鼻子有眼的,也把一些喜好野史故事的人聚集到了一塊。
然後再結合一些現實里的都市傳說之類的,進行各種各樣的藝術創作。
沒想到還養出了好幾個漲粉百萬的小賬號。
宣傳的步驟,在抖快集團宣傳部門的引領下非常的順利,十一月里邊用兩周時間將這倒斗故事先拱起話題,其他營銷號一听講這個有流量,也就自發的參與其中。
發展出了什麼“蝦仁”講倒斗之類的多版本故事。
等到十一月的下旬,《黃皮子墳》的一些片段‘偷跑’出來,里邊主要展示的就是東北,家家戶戶基本都听說過的“保家仙”與“出馬仙”里頭,出鏡率賊高的黃皮子相關。
加上電影級別的鏡頭和特效加持,《黃皮子墳》整體的氛圍又是偏向詭異側的,論恐怖氛圍營造能力,也是相當不錯的水準。
此時背景音里,出現了當初《靈魂擺渡》里同款的磁性男聲旁白︰人點燭,鬼吹燈,堪輿倒斗覓星峰∼∼
鏡頭往上推,此時是一座古墓,而一只嬌小的黃皮子立在了石棺上,借著燭火的光芒,照出背後陰森恐怖的身形。
這一下引起了許多已經迷上倒斗題材的網友們的追問,這片段到底是從哪來的。
即便再厲害的互聯網搬運大神,也沒能從其他的搜索引擎里找到這片段出自于哪部作品。
但廣大的網友也不笨,就這個背景音他們就覺得很耳熟,仔細類比後發現居然跟《靈魂擺渡》里的旁白配音如出一轍。
他們立刻就追到了巨興貿和郭世明兩位導演的社交賬號下打听消息。
這二位在制作出唐詭完結篇以後,也沒怎麼冒泡,那麼長時間他們不出現,肯定是在醞釀大項目了。
二人也緊跟這波宣傳節奏,出來承認了是有一部作品在醞釀,而且與倒斗題材相掛鉤。
正所謂一石激起千層浪,在他們承認的同時,這第一波節奏不就直接甩過來。
倒斗只是明面上的說詞,大家都心知肚明這是盜墓,而盜墓確實不是什麼正面的題材,之前的《靈魂擺渡》好歹還是借詭異,講述社會現實。
那倒斗題材能夠扯出個什麼好東西?
在這樣的風波節奏下,抖快集團也有提前的預案。
鬼吹燈里,除了《精絕古城》里最開始的目的,就是通過倒斗來賺取一部分費用,補貼一下生活,以及賺取給戰友家人的撫恤金之外,其他篇章里並不是純粹為了金錢而去倒斗破壞墓葬。
尤其是雪莉楊加入以後,摸金小隊就是以解除詛咒,以及探尋一些未解謎團而出手。
所以把摸金小隊等同于惡貫滿盈的盜墓賊,也是不客觀的。
總之,怎麼把輿論攪渾,抖快集團還是很有經驗的,宣傳的工作進入了拉扯的的階段。
就是一點點的試探觀眾所能接受的程度,如果一點兒瑕疵都接受不了,那鬼吹燈系列就得再加個架空的前提,如果還能接受,就循序漸進的把故事說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