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來以後,張彬一邊帶著大家等設備的到來,一邊試著感受絲綢紡織的原理,一遍一遍按著視頻研究著工序和方法。
最後,他把和他合作一起進行木雕系統設計的那位老兄也叫了過來,一起進行著討論。
在琢磨中,討論里,他們的思路也越來越清晰,實際就是一個經和緯相互交織的過程,至于這個經緯如何交織是與形成的圖案要求相匹配的。
那麼機器的控制系統是不是有這個能力,傳動系統是不是能夠執行到位,供料系統是不是連貫動作,都至關重要。
不過,這些東西都是暮雲公司的強項,現在又有藍本,還有什麼破解不了的問題。
等他們將這些問題爭論清楚以後,機器也到了。
他們沒有用買來的機器帶著的系統,而是首先將機械部分的研究透徹後,自己開始了源代碼的編寫。
這個過程持續的時間很長,反復的過程也很多。
但是,還是讓他們織出了第一批符合自己要求的絲綢,盡管還不是十分的完美,不過,意義確實很大。
張彬將試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向韋伯做了匯報,韋伯讓他將整理的資料交給了計算機公司電算中心,然後讓鴻蒙開始完善。
而張彬卻帶著一幫人開始了工廠設計。
絲綢的工藝包括織造、印染、刺繡三個部分。
織造是指將經線和緯線進行交織從而形成絲織品的工藝過程。
織造工藝的差異體現在織造產品的不同形態中。
我國古代絲織品的分類,一般以工藝上的生織或熟織、織品的花或素、經緯線的粗細或多寡等為依據。
主要有十四大類,包括紡、綾、緞、縐、綃、絹、絨、綢、紗、羅、錦、綈、葛、呢。
印染是對絲織品進行染色、印花、整理等,使其具有一定色彩、花紋、光澤度。
中國古代絲織品的著色原料主要以礦物顏料和植物染料為主。
染色技術主要分為涂染和浸染。
印花按工藝來分,主要有直接印花和防染印花。
其中防染印花工藝又稱為纈。
染纈分為夾纈(板防)、絞纈(扎結防)、蠟纈(蠟防)、灰纈(堿防)四類。
刺繡是中國古老的手工裝飾方法,指在加工好的織物上,按設計要求運針引線使繡跡形成圖案的技藝。
中國古代刺繡種類極其豐富,技法變化極多,除四大名繡外,按照地域可分為杭繡、魯繡等地方繡種,彝族、傣族等少數民族繡種。
刺繡技藝分為針法和繡法兩個層次。
針法是運針的基本方法,也是線條組織的形式。
繡法是有選擇地組合運用各種針法形成的刺繡方法,還包括選擇相應的輪廓、絲理、配色以及線條的粗細、虛實等,這些因素的不同搭配和組合形成了不同的繡品。
像雲錦這樣屬于熟織提花絲織物,即織成後不需染色、印花。
生產所用的主要原料,蠶絲織前均需經過煉制染色,按照不同品種的要求加工成一定規格、顏色的經緯原料,供上機織造。
主要原料除了蠶絲外,還有金線、銀線、孔雀羽線。
蠶絲需經過拼股、染色、錘煉、上油、繃光等數十道工序,按照不同品種的要求加工成一定規格、顏色的經、緯原料,供上機織造。
那麼這些都是需要設備來完成的,需要有專門的流水線,或設備車間。
還有就是挑花結本,即通經斷緯,用絲線俗稱“腳子絲”作經線,用棉線俗稱“耳子線”做緯線,對照繪本制好的意匠圖,經線對應意匠圖上的縱格,緯線對應意匠圖上的橫格,挑制成花紋樣板。
上機織造時,使每根腳子線與織錦上的每一根經絲一一通過織機大縴相連接,織造時,通過耳子線提起應該起花的部分,織入彩緯或灰、銀線,美麗的雲錦就織出來了。
挑花結本是雲錦生產工藝中的重要環節,是紋樣由圖紙過渡到織物上的橋梁,這個也是要有一個專門的工序來完成。
不過在實踐的過程中,張彬他們利用機械加工中加工中心的思路,也想制造一台紡織
中心,這也是他們這次設計的重點。
絲綢織造的潛到工序是制絲。
制絲工藝包括混繭、剝繭、選繭、煮繭、繅絲、復搖、整理等工序。
混繭就是對不同地區生產的繭質相近的蠶繭,按繅絲工藝要求的比例均勻混合,以擴大批量,穩定繅絲生產。
有人工混繭和機械混繭兩種方式,還有采用風力輸送混繭的。
剝繭是蠶繭的外圍有一層松亂的絲縷,通稱繭衣。
它的縴維細而脆弱,絲膠含量多,不能繅絲。剝繭就是剝掉繭衣,以利于選繭。有繭衣的繭稱毛繭,剝去繭衣的繭稱光繭。
選繭是從光繭中剔除不能繅絲的下繭或難以繅絲的次繭,余下的繭稱上繭。
雙宮繭、黃斑繭、穿頭繭、柴印繭、爛繭、薄皮繭等屬于次繭或下繭。
上繭因繭形大小、繭層厚薄等有差異,可按繅絲工藝要求進行分型,以解決立繅中的尷尬縴度。
煮繭是利用水和熱的作用,有時也添加化學助劑,使繭絲外圍的絲膠適當膨潤和溶解,以減弱繭絲相互間的膠著力,有利于繅絲。
桑蠶繭絲膠組成中難溶性物質少,煮繭後即可繅絲。
繭絲膠常與草酸鈣混在一起,單靠煮繭不易膨潤溶解,還須經化學藥品處理,進行漂繭。
繅絲是制絲過程中的主要工序。
根據產品規格要求,把若干粒煮熟繭的繭絲離解,合並制成生絲或柞蠶絲。
繅絲工藝過程包括煮熟繭的索緒、理緒,繭絲的集緒、拈鞘、繅解,部分繭子的繭絲繅完或中途斷頭時的添緒和接緒,生絲的卷繞和干燥。
柞蠶繭繅絲有干繅絲和水繅絲兩種。
干繅是使煮、漂後的繭脫除部分水分,在繭呈濕潤狀態時置于台面上進行繅絲。
水繅與桑蠶繭立繅工藝基本相同,將經煮、漂後的繭直接置于熱水鍋內進行繅絲。
復搖就是將繅絲後卷繞在小籠上的生絲重新卷繞成大籠絲片或筒狀生絲的過程,又稱揚返。
復搖前要進行小籠絲片平衡,再使絲片充分吸水,均勻給濕。
復搖中要掌握車廂溫濕度和大籠速度等工藝要素,以保持大籠絲片成形良好。
整理是指蠶絲復搖後的大籠絲片還需經過平衡、編絲檢查、絞絲、稱絲、配色、打包和成件等過程。
要求絞裝或簡裝生絲成形良好,手觸柔軟,生絲疵點和斷頭少,便于運輸和儲藏。
絲綢織造的主要原料除了蠶絲外,還有金線、銀線、孔雀羽線等,這些都需要在建造工廠的時候考慮進去。
另外就是顏料的制造、蠶絲和絲綢的染色,都需要配套形成能力,整個的工藝過程設計,工藝路線的選擇都需要精準的安排和計算。
一時間,張彬他們忙了個不亦樂乎。(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