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不殆錄

第66章 孤獨行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仁者為鬼 本章︰第66章 孤獨行

    重陽已過,菊月天氣漸涼。

    侯安都過世三個多月,蕭妙襷的孕相初顯,侯勝北已經做好遠行的準備。

    他記下最後一份資料,那是北周的官制。

    北周復古,三公三孤之外,設天地春夏秋冬六官。

    天官府設大冢宰一人,小冢宰二人。

    宇文護任太師、大冢宰,集軍政大權于一身。

    六官本為並列,彼此互不統屬,若是加封五府總于天官,則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五府都要受其節制。

    宇文泰嫡三子宇文覺,佛名陀羅尼,意為總持。

    宇文護逼魏帝禪讓,又廢陀羅尼而弒之。

    宇文泰庶長子宇文毓,佛名統萬突,意為無限多。

    宇文護復迎為帝,又進食毒而殺之。

    宇文泰次子早夭,四子宇文邕,佛名彌羅突,意為包羅天下。

    宇文護再立為帝,獲百官總己以听之權,五府總于天官,都督中外諸軍事。

    大冢宰成為百官之長,類似丞相而更勝一籌。

    左右十二共二十四軍,總屬相府,皆受宇文護處分,凡所征發,非其書不行。

    相府屯兵禁衛,盛于宮闕,事無巨細,皆先斷後聞。

    天官府眾屬官︰

    御正大夫有代言之責,參與軍政大事決策;

    納言大夫出入侍從,參與機要;

    司會大夫掌機要文書,有副總六府之權;

    此外還有宗師大夫司訓導宗室子弟、宮伯大夫司宮禁侍衛、太府大夫司財政收支、計部大夫司財政計劃、膳部大夫司宮廷飲食、太醫大夫司宮廷醫療等。

    毛喜特別提醒他要注意的柳慶,此時便擔任司會大夫,北周數千名的侯官密探,便是由此人掌握。

    柳慶耳目眾多,本人又聰明機敏,善于斷案決獄,會是臥虎台今後最危險的對手。

    地官府設大司徒一人,小司徒二人,負責土地、戶籍、賦役等。

    春官府設大宗伯一人,小宗伯二人,負責禮儀、祭祀、歷法、樂舞等。

    夏官府設大司馬一人,小司馬二人,負責軍政軍備宿衛等。

    秋官府設大司寇一人,小司寇二人,負責刑法獄訟及諸侯、外族事務、外交等。

    冬官府設大司空一人,小司空二人,負責各種工程、制作。

    侯勝北看完記住,將資料拋入火盆之中。

    ……

    安成王傳訊,近期會有一批使節去北周,讓他做好出發準備。(注1)

    主使為通直散騎常侍,兼侍中、領豫州大中正袁泌。(注2)

    袁泌出身陽夏袁氏,簡文帝為太子時擔任東宮領直,先降侯景叛軍,再跟隨王僧辯擁立貞陽侯蕭淵明,又從王琳輔佐永嘉王蕭莊。

    王琳兵敗後,袁泌將蕭莊托付北齊,歸順本朝,兜兜轉轉已是五十有五,為人老練圓滑,于北周有不少故交舊朋。

    侯勝北年紀尚輕,如今褐衣白身,夠不上主使副使,陳頊給他尋了個隨員的身份。

    張安張泰棄了軍職隨行,這兩兄弟跟隨自己八年,侯勝北並不意外。

    麥鐵杖也說要去北方見識見識,不然怎麼稱得上橫行天下的大盜賊。

    這個理由讓侯勝北啼笑皆非。

    不過他經過毛喜訓練,現在已經能夠稍許洞察人心。知道麥鐵杖實則感激當初不殺之恩,這麼說只是不好意思把報恩之類的話掛在嘴邊罷了。

    此人知恩圖報,堪為臂助。

    安成王把之前在宮城被沒收的宿鐵刀要了回來,送還給他。

    侯勝北輕撫四尺長刀,鋒芒逼人依舊,可是他自己的鋒銳意氣,卻已深藏鞘中。

    各項準備停當,就等出發的日子到來。

    ……

    不過出發之前,毛喜讓侯勝北還要再去見一個人。

    距離建康百五十里的茅山,西漢時有茅氏弟兄三人在此修道拯民,稱為三茅真君,故此得名。

    東晉又有葛洪修煉于抱樸峰,自號抱樸子,世稱葛仙翁,著有《抱樸子》《金匱藥方》《肘後備急方》等,乃是丹鼎派的神仙人物。

    馬樞已隱居此山多年了。

    侯勝北見到他時,卻見一片山勢秀麗,樹木蔥蘢中,數百家草屋圍繞中央一間,如眾星捧月,明明深處山野之中,卻像是個村莊一般。

    馬樞四十出頭年紀,昔日講《維摩》、《老子》、《周易》,道俗听者聚二千人。

    多家學者各起問端,馬樞依次剖判,開其宗旨。然後枝分流別,轉變無窮,論者皆拱手默默听受而已。

    邵陵王蕭綸嘉之,留書二萬卷。

    見到侯勝北,馬樞感嘆道︰“侯將軍還是撇不下心中執念,沒有邁出那一步,這支兵卻是空自準備了。”

    侯勝北一驚,仔細回想,剛才的許多草屋擺出的正是軍營模樣,盜賊難入。

    難道在建康一百五十里外,阿父還埋伏下了這一路人馬?

    侯勝北試探著問道︰“先生是?”

    馬樞看向他,因常食黃精之故,他的一雙眼楮亮得嚇人,神目如電,能暗中視物。(注3)

    只听馬樞坦然道︰“我為侯將軍賓客,于此山中訓練這支擅長夜襲的人馬,自然是為了做大事的。”

    他抬頭望向樹梢上的一雙白燕,春來秋去許多年,有時停在案頭,也不怕人。(注4)

    “侯將軍孤傲放誕,位居人臣之極,既不懂明哲保身之道,又糾結舊日恩義,不能更進一步,哪怕武略智謀過人,最終還是不免敗于權謀。小將軍當引以為戒哪。”

    听馬樞批評阿父,換了以前侯勝北可能會出言反駁,不過現在的他已經能夠听取,頷首表示接受。

    阿父,你既然有所準備,為何最終還是沒有發動呢……

    侯勝北暗自嘆息,隨後說出今日前來的目的。

    听他道明來意,馬樞的目光炯炯,似要看穿侯勝北的真實想法。

    見他神色不動,馬樞嘆道︰“江陵一炬,毀卻歷代文明十四萬卷,痛哉惜哉。邵陵王以書冊托付于我,你要抄錄書名重整典籍,不管為了何等目的,乃是一件善事,我當助之。”

    于是侯勝北在這茅山之中,整理書冊清單,謄抄兩萬本書名目錄。

    花費了兩日功夫。

    期間馬樞以茅峰雀舌泡茶,講解所悟心得。

    “吾六歲學儒,後參佛,又修道。聞貴爵位者以巢由為桎梏,愛山林者以伊呂為管庫,各從其好也。”

    侯勝北不解,听先生你的意思是三教並修,超脫物外,為何又會和阿父攪在一起。

    馬樞笑道︰“然支父有讓王之介,嚴子有傲帝之規,千載美談,所不廢也。豈天之不惠高尚,何山林之無聞甚乎?”

    侯勝北對他的不拘一格表示佩服︰“先生自是超脫之人,小子俗事纏身,不敢望得清靜。”

    “紅花青葉白蓮藕,三教原來是一家。”

    馬樞嘆息道︰“釋道儒各有長短,本無高下。只是現在偽托佛名,貪圖利益者愈多,高僧大德卻少。我听聞北齊崇佛滅道,只怕滅的都是偽道,真正的有道之士又怎會貪戀紅塵。”

    侯勝北若有所悟,真正的高僧大德、有道之士,不會在意名利。

    反過來說,貪圖名利的就是以佛道之名,行奸巧之事之人。

    國家對付的,應該是這些偽佛偽道,而不是玉石不分,蘭艾俱焚。

    自己以前所想,卻是有些偏激了。

    抄錄完畢,謝過了馬樞,侯勝北拿著謄抄的書名目錄,擁有了一份敲門磚。

    江陵焚書,是每個士族文人心中的痛。通過整理存世書籍的名義,很容易將他們拉近和聚攏到一起,找到彼此共同的話題。

    雖然動機不純,也算積累了一份功德罷。

    ……

    剩下的問題還有一個。

    如何向侯夫人和蕭妙襷開口解釋,自己要前往北周一事。

    侯夫人還好,侯勝北只說作為使團隨員,前往出使,需要過些時日才能返回。

    蕭妙襷熟悉朝廷典儀,就沒有那麼好瞞過了。

    “使團行程自有定期,怎會不知道何時返回?當郎,你究竟要去做什麼?”

    侯勝北難以向她撒謊,只得如實說了。

    蕭妙襷最近數月就見他行蹤不定,如今听說要潛伏敵國,做收集情報的危險之事,悶悶不樂坐在床邊,滿心盡是擔憂不安。

    好在侯勝北早有準備,立刻轉移話題,請蕭妙襷修書一封,寫給其弟蕭大圜。

    “八年了,我都放棄了尋找小弟的下落,你這人……”

    蕭妙襷輕嘆道。

    兩人已是一心同體,有些話不必再說出口。

    侯勝北摟住她,輕輕撫摸蕭妙襷的腹部,那里有個小生命,是阿父和他血脈相承的延續。

    即便前途未卜,生死不明,至少此刻他們還可以相偎相依。

    ……

    終于到了離別的時刻。

    侯勝北和阿母道了珍重,再和庶母及幼弟告別。

    最後,他輕輕擁抱蕭妙襷,蕭妙襷也回抱住他。

    昨夜二人已經傾訴了無數,此時無需再有更多言語,到這一刻卻終究舍不得分離。

    良久,蕭妙襷狠狠心推開他︰“當郎放心去,勿憂家中。安成王已奏請至尊同意,我們很快就回嶺南。”

    她手按小腹︰“我和孩兒等著你,所以你一定要平安歸來!”

    侯勝北在張安、張泰、麥鐵杖的陪伴下,四人登上了使團乘坐的船只,揚帆啟航。

    秋水長天,落霞孤鶩,岸邊那道揮手告別的倩影,終于消失不見。

    -----------------

    由于淮南淮北、黃河下游至洛陽都是北齊地界,使團不能走梁州-洛陽-函谷關的路線。

    于是逆流而上千余里,來到了郢州。

    此時刺史章昭達前往征討周迪,沒有需要拜會的官員,使團便轉而向北。

    雖然兩岸景色依舊,在船入沔水的那一刻,侯勝北有一種說不出的的滋味涌上心頭。

    自此走出國門,身處異國他鄉。

    他站在船尾,不由自主地回首,望向身後逐漸遠去,飄揚著本朝旗幟的關城。

    遠去的其實是自己才對。

    只有背井離鄉,方知故國難舍。

    雖有張家兄弟和麥鐵杖陪同左右,侯勝北的內心其實豎著一道牆,和眾人隔離開來。

    他是孤獨的。

    而去國的這一刻,內心的這份孤獨感,愈發的深了。

    ……

    沿著漢水北上,歷沔漢之逶迤,及楚郡之參差。

    過襄陽,望隆中之大宅,映峴首之沉碑。

    五丈星落,諸葛不得歸耕南陽,杜預滅吳名垂後世,推薦他的羊祜卻墜淚襄陽。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

    ……

    既而循𤔡水,經濮縣,歷淅州,越武關而至商州,出藍田關抵達了長安。

    沿途四十余日,一座絲毫不亞于建康的北方雄城,屹立于使團眾人的眼前。

    這就是北周的國都嗎,侯勝北不由感嘆道。

    被山帶河,八水環繞,土地肥沃。

    四面有山關之固,東函谷、西散關、南武關、北蕭關,猝然有急,百萬之眾可具。

    周五十余里,開十二門,每座城門分為三個門道,每道寬約五步,恰好四個車軌,合計方軌十二。

    隨著緩緩接近,侯勝北看出了這座雄城所經歷的戰火和摧殘。

    他們從南面西側的西安門入城,西安門在新莽末年被焚毀後,中門道和東門道仍然堆積殘存著燒成紅色的土塊,之上重新鋪設了道路,西門道卻是破壞無存。

    原本三丈五尺,加上城堞有七雉的高大城牆已是失修不堪。

    城門不備,寬三十步,深達丈二的壕溝深深淺淺,被填了多處。

    雖然設有城樓,只能控制進出、監督民眾,于軍事防守卻是意義不大。

    長安城,就像一個渾身傷痕,充滿疲憊的巨人,承載舊日殘留的余輝,堅持屹立不倒。

    ……

    入境之後有向導引路,秋官賓禮大夫的下屬早已在此迎候,查驗過文書,引導使團進入城中。

    位于城南的大漢未央宮和長樂宮已經全部廢棄,變成了一般的居民城區。

    街區矗立著幾座寺廟和磚窯,前往寺廟的人群很是不少。

    每條街道寬約四十步,也是三道並列,中間的馳道為天子專用,此時空空蕩蕩。

    眾人沿著八街九陌,十縱九橫的街道一側前行。

    路上只見胡人與漢人雜居,各種口音的對話交雜在一起,形成了長安城獨有的熱鬧氛圍。

    胡原本為匈奴後裔的稱呼,然而現在已經遠不能涵蓋北朝的眾多民族。

    只見羯人深眶高鼻多須、鮮卑紅發白膚綠眸、粟特人素服尖帽,香油涂發,和南朝街頭完全是一番不同的景象。

    歷經數百年的血脈融合,胡漢之別已不再是涇渭分明、格格不入、甚至勢不兩立的局面。

    ……

    路經橫門。

    听迎賓官員說,長安城的坊市通稱東西二市,這其實是個籠統的說法。

    本地人都知道,實際應該叫做東西九市才對。

    分別為東市、南市、西市、北市、柳市、直市、交門市、孝里市、交通亭市,而以東市、西市最為繁盛。

    這九市位于橫門附近,以橫門大街為界,街西六市為西市,街東三市為東市。

    每市各方二百六十六步,四面有市垣和市,中心有五層高的市樓,望市集秩序。

    集市內的道路為十字形,稱隧。

    隧的兩側是列肆,亦稱市列。

    列肆成行,井然有序,店鋪後面靠近市牆之處,設有存放貨物的邸舍。

    東市周圍居民眾多,分布著釀酒、制器等作坊,也少不了酒樓妓院等風月場所。

    西市周邊以一般士庶居多,以及屠宰等工肆之人。

    交通亭市是通商貿易場所,四方往來商旅,天下難得之貨,咸悉在焉。

    其周邊即是各國使節、胡商、僑民的居住場所。

    迎賓官員自豪道︰“八水繞長安,九市聚財貨,各位閑暇之時可以好好逛上一番,采購些搶手的稀罕特產回去。以前入市還需交市門稅,先帝廢之,如今可以隨意出入。”

    此時無暇入市,眾人的落腳之處就在交通亭市附近的館舍,從這里可以遠遠可以眺望到東北部的宮城。

    宮城周十里,北牆和東牆利用了漢長安城原有的北城牆和東城牆,再加修補而成,西牆和南牆為新築。

    宮城分為東、西兩個小城,東城為太子宮,西城為皇宮。

    城防堅固,牆樓高聳,城門也是按外城的規格建設,看來是將軍事防御機能集結強化在了此處。

    ……

    進入館舍,和眾人分開,侯勝北來到自己的房間。

    毛喜曾經說過︰“戰場需有前敵指揮,諜報也是如此。長安和建康相隔三千里,待消息傳到已是二個月以後,難以一一指示。相機決斷你自為之,無須事事請命,以免反增危險。”

    所以這個房間,從此便是臥虎台的前敵指揮之所在了。

    侯勝北放下行李,取出阿母和蕭妙襷為他準備的一件件冬衣。

    將暫時不穿的夏衣折好收起,整理好床鋪、飲水器具等,手頭的事情告一段落。

    侯勝北躺了下來,又像被火燎到一般地跳起。

    初到異國,稍空下來,心頭就涌起了對親人、對摯愛、對未出生孩兒的思念之情。

    他揮去這些會讓自己軟弱的情緒,以及不可避免的孤獨感,去想阿父被害的仇恨。

    蔡景歷、韓子高、還有陳,你們都要為自己的所作所為付出代價!

    然而事情並非能一蹴而就,侯勝北在房間中踱步,默默背誦《荀子》的篇章。

    “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

    我現在姑且磨礪爪牙,鍛煉筋骨。總有一天,臥虎蓄勢奮起,發出的咆哮將會震懾天下!

    -----------------

    《地名對照》

    濮縣︰今鄧縣

    淅州︰今西峽縣

    商州︰今商縣(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南朝不殆錄》,方便以後閱讀南朝不殆錄第66章 孤獨行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南朝不殆錄第66章 孤獨行並對南朝不殆錄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