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永剛是個拿得起放得下的人,上了車就不再想車下事︰管它什麼塔黃是多麼的珍貴、多麼的難得一見,那不該屬于我!
太陽快要下山的時候,他也把房車開下了高黎貢山。
讓他有些意外的是,下了山的道路並不是想象中的219國道,而是316省道;
也沒有到達怒江 僳族自治州的首府所在地六庫鎮,而是到了一個叫做“新村”的小村莊,位于六庫鎮北邊十幾公里。
這個新村真的是全新,所有建築都是同一風格的二層小樓。
下去問路的時候才知道,原來怒江上要建六庫水電站,原來的小沙壩村要被整體淹沒,政府部門就統一新建了這個村落,讓所有的村民都移民搬遷過來的。
這個村里沒有寺廟,卻建有基督教堂,這讓虎永剛和寧靜兩人都很驚訝。
一路走來,他們見到的少數民族基本都是信仰佛教,村寨里也幾乎都建有佛寺,唯獨這個 僳族人聚居的新村,卻是大多數信奉基督教。
這不由得不讓他們兩人感嘆,真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啊!
問明情況後,兩人商量了一下,決定不往南走進六庫鎮了,繼續向北走,天黑之前趕到魯掌鎮,就在那里駐車休息,然後明天早上去片馬口岸看看。
這里過怒江的大橋名為“向陽橋”,很有時代印記。橋名下寫的“1970年元旦”,不知道是不是它建成通車的日期;
橋柱頂端橫梁上,依稀可見當年“**萬歲”的標語;橋柱兩邊各寫一句偉人的詩詞︰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橋是鐵索吊橋,橋面很窄,只能允許單次一輛車通行。
即便如此,虎永剛把車開上去後,吊橋還是有了搖晃的感覺,這就讓寧靜有些心驚肉跳的感覺。
虎永剛安慰他說︰“你不要擔心,那個時候的人還沒有學會偷工減料,建造的工程質量都是很好的。”
寧靜依然不放心︰“萬一斷了呢?”
虎永剛笑道︰“不要怕!橋斷了老公陪你一起掉下去!”
為了緩解寧靜緊張的心情,他講了一個有關橋梁的笑話︰“你知道嗎?汶川地震過後不久,四川簡陽的沱江大橋,被專家鑒定為危橋,必須馬上拆除!
于是,在專家們精心檢測下,準備用760斤炸藥,分幾百個炸點把那座橋爆破拆除。
沒想到,那座1967年修建的橋,質量之好完全出乎專家們的預料,‘轟隆隆’一陣爆炸聲過後,待煙塵散盡,專家們發現,原以為可以被炸毀幾次的沱江大橋,卻依然紋絲不動地屹立在江中!
被眼前現實打了臉的專家們,又第二次埋下炸藥。但堅強的沱江大橋,即便身上已經是千瘡百孔,依舊沒有倒下!
只是經過了兩次巨大的爆炸,異常堅固的沱江大橋變成了真正的危橋,原本它還可以繼續屹立在沱江之上,繼續為人們造福,卻因為專家的破嘴,不得不接受被徹底炸毀的命運!”
笑話沒講完,車已安全地開到了對岸。寧靜也輕松地笑道︰“那橋自己也沒想到吧,躲過了地震、扛住了炸藥,最終還是沒能逃過專家的破嘴!”
車子沿著S316省道一路北行。
說是向北,也不過是大方向朝北。這條路一邊是高黎貢山的余脈,一邊是洶涌澎湃的怒江,時而翻高落低地盤山,時而又繞著江邊蜿蜒前行。
走了不到一公里,寧靜忽然驚訝地叫道︰“老公,你快看!那里有兩個人在鋼索上過江!”
虎永剛側頭一看,怒江之上橫拉著一根鋼索,上面掛著一個滑輪,兩個小伙子坐在滑輪下的帶子上,正從江的對岸往這邊滑來。
他不以為然地說道︰“不要大驚小怪。我們這一段沿著怒江邊走,你會經常看到這種 僳族人發明的過江方式的。”
寧靜又好奇地問道︰“我看對岸的固定點高,他們可以滑過來,但是怎麼滑回去呢?”
還沒等虎永剛回答呢,不遠處又有一根過江鋼索,這回是這邊高,那邊低,一男一女、一前一後往對岸滑去。
寧靜看著就心生怯意,有些擔心地說︰“這好危險啊!一不小心掉下去,那就是九死一生吧?他們就不能從有橋的地方過來嗎?”
虎永剛說︰“古時候要想在這麼寬的江面上修橋,比登天還難。所以,以前這怒江上是沒有橋的,只能通過這種方式過江。”
寧靜又問道︰“我覺得這鋼索拉過去也不容易吧?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呢?還有,最早他們是怎麼想出來這個法子的呢?”
虎永剛有些顯擺地說道︰“嘿嘿,有關這個問題,我以前在一檔電視節目中看到過。
電視上不僅僅那些男女老少,輕松自如地在江面上滑過來、飛過去,而且他們還可以帶著小孩、背著豬羊一起從天而降呢。
你听我慢慢和你說啊,關于這個過江溜索的由來,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據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對年輕的 僳族戀人,分別居住在這怒江的兩岸。這江寬水急的,這對戀人無法相會,只能隔江而望,對對山歌以訴相思之苦。
有一天,大雨剛停下來,這兩人就迫不及待地跑到江邊,對起了山歌。
就在這時,一道彩虹橫跨在怒江的兩岸。兩人受到了啟發,就在怒江上拉起了第一條過江溜索。
後來,這種便捷的過江方法,就流傳開來,被怒江兩岸的人們廣泛運用。”
寧靜說︰“這雖然是個傳說,也不算神乎其神,倒有幾分的可信度。不過你還沒回答我第一個問題,這鋼索是怎麼拉過去的呢?”
虎永剛說︰“你別著急嗎,我正要說到這個問題呢。
古時候是沒有鋼索的,所以那時候用的是山上藤條做的溜索。
架設的時候,怒江兩岸各選一個力氣大的人,先用釣魚桿的線一端拴一個石子,兩岸的人同時對甩。
經過多次對甩,等兩個石子在江心纏繞在一起時,便由溜索所在的對岸,慢慢地把魚線拉過去。
而後那邊就把魚線綁上粗一點的麻繩,由溜索所在的這一邊拉過來。
這時,這方將溜索的一頭固定在立好的溜樁或江邊的大樹上,另一頭綁在麻繩上拉到對岸。
兩岸都把溜索固定好以後,再用木棍做成絞盤,把溜索絞緊,就算大功告成了。”
寧靜贊嘆道︰“古人的智慧真是無窮的!”
虎永剛接著又說道︰“為了去了對岸,還能夠溜回來,這溜索一般都是要架設兩根,傾斜方向相反,來回就很方便了。
不過,這並不能一勞永逸。因為藤條做的溜索很容易磨損,所以過一段時間,短則二、三個月,長也不能超過一年,這溜索就得更換一次。
到了現在,雖然橫架在怒江上的橋越來越多,但因為山高路遠,過橋要繞行很遠,這過江溜索仍然是兩岸 僳族人的最愛。
只不過溜索已經由過去的藤條變成了現在的鋼纜,溜板也被滑輪所取代,溜索變得越來越安全了。
我看電視上說,有的地方已經把這個溜索開發成旅游娛樂項目,讓遠道而來的游人,也可以親身感受一下這凌空飛渡的心驚肉跳!”
寧靜拍拍胸口,說道︰“我看著就害怕!不要錢,我也不敢體驗!”
虎永剛笑著附和道︰“我也不敢!”
又走了不到兩公里,來到一個三岔路口。路牌指示往北就是原來的228省道升級的219國道了,通往福貢;
往西則是316省道,通往他要前往的魯掌鎮、片馬方向。
他看著往北219國道前方,突然來了一句︰“咦,這什麼意思?好奇怪啊!”
寧靜感到有些莫名其妙……
喜歡房車環游記(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