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試的一切記錄,事無巨細的呈現在朱祁鈺的桌前。
大明的工匠光憑一幅簡單的圖紙,就用雙手搓出了世界上第一艘鋼鐵輪船。
或許有人會認為這是工匠迎合聖人而創造的大玩具,畢竟,輪船的速度緩慢,行動笨重,甚至比不過帶著風帆的漁船。
奇淫巧技便是一些人打在輪船上的標簽。
當然,若不是刻意傳播,天津造船廠海試的消息,僅有一小部分人知曉而已。
通政司對于這方面的軍事信息很有敏感度,沒有朱祁鈺的允許,便不會在報紙上下一點墨。
根據海試記錄,輪船的速度應該是半個時辰十里,速度比不過走路,可朱祁鈺很高興,捏著手中的報告。
速度再慢,但優勢還是很明顯。
輪船可以利用自身明輪為動力,逆流行駛,不靠風浪,且不靠人力,這對于人類探索更大的區域而言,簡直就是如虎添翼。
在記錄的後方,有著主要工匠的簽名畫押。
畢竟是上呈到聖人面前的資料,任何細節都是可以溯源的。
“賞,通通有賞,但不要聲張,讓李賢親自去,帶著朕的嘉獎信。”
朱祁鈺放下手中的資料後,便一連串地說道。
一旁的興安很容易從聖人流于表面的神情看出來,聖人對于那能飄在海上的鐵疙瘩很上心。
“是,陛下。”
興安垂首應道,隨後立馬動手研墨。
這點意識,興安還是有的,聖人都說讓李賢帶著聖人的嘉獎信,那自然是要親自手書。
聖人的嘉獎信,對于大明上下而言,都是一種巨大的榮耀,其程度並不亞于被授予榮耀勛章。
雖說現在有了炭筆,可也不代表毛筆就直接退出了市場,在正式手寫文書之中,依舊還是以毛筆為主,畢竟,好的筆墨,不僅能保存更長的時間,字跡也更加清晰。
朱祁鈺提筆,在紙上停了一瞬,目光掃過那些簽名,隨後才落下墨跡。
百舸爭流,這是朱祁鈺對于天津造船廠的寄望。
摒棄技術成熟的寶船,轉身投入尚未知曉能否可行的鐵船研究,對于工匠而言,其挑戰自然巨大。
但,這僅僅只是一個開始,朱祁鈺毫不吝嗇夸獎的詞匯,充分肯定了工匠們的研究與付出,希望他們能夠再接再勵,讓輪船的速度以及其他方面,能夠迎頭趕上。
一篇洋洋灑灑的嘉獎信躍然紙上,這還只是嘉獎,等到時機成熟,這嘉獎信就要變成表彰信了。
大明現在並沒有能夠入眼的對手,硬要說的話,潛在的敵人還在海的另一邊,而能夠竊取大明技術,並且山寨研發的,只有國內的不安分力量。
可是,那些力量太過于保守,只要大明的江山穩固,那麼他們就不會冒頭。
正因如此,朱祁鈺並沒有技術外泄的顧慮。
現在京城乃至天津,甚至是山東,都有他的工廠,真要竊取技術的話,蒸汽機早就擺在他們的桌面上研究了。
就算能夠仿造,那朱祁鈺還會給他們一個大拇指,那表明了,對方之中,有大明需要的人才。
喜歡大明︰殿下請登基請大家收藏︰()大明︰殿下請登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