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欄俯視,天邊絢爛的彩霞不知何時已消散無形。一輪金色圓月從東方迅速抬升,像一盞巨大的明燈高懸在湟水流域的戈壁與茂林之上。
初秋的夜風漸寒,映照著天際碩大如圓盤的皓月,西北邊塞的蒼茫遼闊之氣展露無遺。
巡視的路上,經過一處有著口巨大水井的巷子,饑腸轆轆的侍衛隊長指著街旁的露天酒肆,忍不住說道︰“縣令,此處有家酒肆。”
顧愷之回頭看了一眼,隨行的八九人跟他從東城巡視到西城,沿途事情也多想必早就餓了。
“便去這家隨便吃點吧。”
沿途看避難的百姓埋鍋造飯,肚皮餓的咕咕直叫喚,不耐煩的眾人如何還顧的上毛驢上的縣令大人?紛紛朝酒肆里走去。
因為有水井的緣故,酒肆取水十分方便,避難的百姓當然也發現這點,兩旁的街道上擠滿了人。
有縣府下發的糧食,吃過飯後人們的情緒稍安,紛紛和妻小或是附近之人有一茬沒一茬的說著話。眼見已經入秋了,人們的言語里多是擔憂是否會誤了秋收,又猜測著這次吐谷渾入寇,多久才會退去。
顧愷之完全沒有吃飯的興致,旁人狼吞虎咽他卻只下了幾箸便作罷,用手撐住腦袋看著街兩旁躺臥的百姓,若有所思。
“大人,不再吃點?”
對面三十出頭的疤臉漢子正是上次在天水營門值守的司馬,鐘榮這次不知為何會遣他率兩百人來保護自己赴任。
顧愷之搖了搖頭,說道︰“丁山水,讓店家再切些肉,我們一會去城樓上看看。”
“好勒!”
吃完飯,讓兩名吏員先回縣衙,顧愷之帶著護衛司馬丁三水與那名禿頭游徼帶著幾人一起朝西城走去。
“奚充國,平日里西都城的治安如何?”
名叫奚充國的游徼走在最前頭為眾人帶路,听到顧愷之問話,雖然想不明白為何這位縣令會在敵軍圍城時問出這樣的話,但出于對上官的敬畏他還是如實答道。
“小偷小摸的自然少不了,但只要羌胡不犯邊,俺這個職位還算清閑。”
游徼這一官職起于秦朝,漢魏兩晉仍然存在,一直延續到南北朝時期。其主要職責是巡察地方、緝捕盜賊、維護地方的社會秩序。
除了治安工作,游徼還參與調解鄰里之間的糾紛,幫助政府解決民間矛盾。甚至還包括協助官府收取賦稅、安排徭役等行政工作。
漢為十里一亭,有亭長;十里一鄉,鄉有薔夫、游繳、三老,皆屬斗石小吏。游徼和亭長等職位共同組成了地方治理的基本框架。不同的是亭長是亭級吏員,而游徼則屬于鄉級,兩者在職責上有很多共同點,但各有側重。
兩晉十六國時期,里、亭、鄉這三種低級行政單位早就混亂無比,有些地方甚至三四十個里才有一亭一鄉,但薔夫、游繳、三老,這種基層吏員仍然十分重要。
而這個奚充國屬于縣游徼,官職俸祿要比鄉游徼高出許多,屬百石吏,和後世的捕頭相同。
將腦海里的憂慮與慌亂甩掉,顧愷之邁來步子順著石梯向城樓走去。
天色已完全黑暗,西都城的城牆每隔十余步便有鐵器架設的篝火用來照明,不時能看到一隊隊士兵舉著火把來回巡邏,防止城外之敵夜間偷襲。
“縣令大人,您怎麼來了?”
負責西城守衛的是一名縣中校尉,發現顧愷之過來他連忙上前說話,但在明滅火光的映照下,他的臉色卻不太好看。
顧愷之當然也知道縣里許多官吏皆瞧不起他這個空降的縣令,只道︰“反正也睡不著,便上來看看。”
“此為險地,您不該來此!”
說白了,這個校尉還是怕顧愷之不懂兵事,如果腦子一熱對城防指手畫腳反而不如在縣衙里做個吉祥物來的實在。
好在擔憂是多余的,顧愷之對于這個只管八百人卻敢頂撞自己的校尉抿嘴一笑,自顧自的在城頭上轉悠著並未多發一言。
自古邊地多戰事,西都城防比其他地方更為嚴謹。城上燈火通明將下方的地塊照的一片煞白,士兵披甲執銳分三崗輪流戍守,有足夠的休息時間。
女牆後每隔二三十步便設有一架床弩,雖未上弦,但旁邊木箱里放置的巨大弩箭卻在夜里燈光下泛著道道寒芒。
拿起一其中一根在手里掂量,份量不輕,箭簇沒有半點繡跡鋒利無比,若是被這樣的弩箭射中身體,顧愷之不敢想象會遭遇何種疼痛。
丁三水看了一眼天際的朗月,呵出一口熱氣,緊了緊身上的單薄的衣服說道︰“此地一到夜里怎會如此寒冷?”
不說還好,丁山水這一說,顧愷之倒覺得自己也身上發冷。
旁邊的奚充國解釋道︰“西都處于河湟臨近青海,晝夜溫差比河西更加明顯,俺們是在這里待慣了,大人下次夜里出行還得披件袍子才行。”
“可到城樓里歇歇。”他又伸手指著位于城門上方正中心的兩層塔樓。
“也好!”顧愷之點了點頭,率先鑽進城樓里。
樓門雖然略矮,但里面卻很寬敞,長兩丈有余,寬約丈五。胡亂的擺著兩張矮桌子,石牆上掛有夜間御寒用的氈毯,一口鐵釜里正“咕嘟嘟”燒著沸水,以供附近的士兵飲水之用。
幾名士兵正坐在燒水的火堆旁閑聊,還有幾個輪換的兵卒皆裹著厚衣,干脆直接躺在角落的氈毯上蒙頭就睡。
後側還有通向城樓二層的樓梯,能听到上面偶爾傳來的幾句閑聊,顯然也有士兵在上面值守觀察敵情。
這時代一般的城池並無城樓,只有西都這種處于兵家必爭之地的重鎮才會營建城樓。其存在除了彰顯城池的威嚴,戰時可以作為了望台,幫助守軍觀察敵情,同時也可保護弓弩手對城下的敵人進行壓制射擊、還能安裝火油大鍋等殺傷性武器用來對附敵軍。
士兵們見顧愷之過來有些拘謹,還是一個老兵起身說了兩句,眾人這才挪出幾個位置讓三人也能靠近火堆一起取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