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熊不負他的名字,真真有熊虎之力。一刀揮斬直接將持槌的海盜頭目劈成兩截,腸肝內髒灑了一地,慘不忍睹。
雖然陌刀軍僅有三百人,但中間沖來的海盜只感覺自己遇到的是堅不可摧的銅牆鐵壁,更讓人膽寒的是這堵由鋼鐵組成的牆壁只在一次揮斬完畢之後,就立刻在那為首軍將的暴喝聲中緩步推進。
“進!”
精鋼鎧甲的摩擦聲匯成一片是如此的刺耳,還有三百雙皮靴每一次前進時踩踏地面所發出整齊的腳步聲。
明晃晃的斬馬長刀每一次劈落都會毫不留情的帶著一條鮮活的生命,死狀之慘,全尸難存!
在海盜的眼里這已不再是三百士兵,而是三百惡魔,三百死神!
“再進!”
不過旦夕之間陌刀軍已鑿入海寇中間,使得他們本就散亂的陣形變的一片狼藉。最外圍和位于後方的海盜听著那一聲聲淒厲無比的慘叫,終于膽寒。于是扔下武器,扔下昔日的同伴向四周抱頭鼠竄。
張標早有預料,郡兵還有民夫早在陌刀軍出動時便暗中對海盜展開了合圍。
但有試圖逃竄者皆被毫不留情的殺死,其他人見狀也只能選擇跪地投降。
午時剛過。
無數流民正從海船上搬運物資下來,隊伍一直延伸到長山島的兩處盆地當中,遠遠看去便如同緩緩移動的蟻群,一眼望不到盡頭,正在為己方的生存而忙碌著。
“就算加上附近的兩座海島,這里真的能容納七八萬人嗎?”
“以後的生活又會如何呢?”搬運之余,有人帶著這樣的疑問。
未來的不確定性,讓人難免心生不安。直到看見那位身穿的銀青官服的青年都督也隨眾而來,這才心下稍安。
盆地中心,幾名吏員正忙碌不已的規劃地方存放物資,又指揮人搭建能夠遮風避雨的窩棚。
婦人們紛紛架設鐵釜取水生火,想來在這海島上的第一頓飯食,味道不會太差!
還未進入海寇修建的泥巴城,迎面便看到近百蓬頭垢面的女子被士兵解救出來。有人掩面痛哭,但大多數已如行尸走肉一般,不難猜到這些被海寇擄來充做玩物的女子每天要經受怎樣的災難。
見鐘榮過來,張標連忙上前匯報︰“都督,此次俘虜了海寇兩千余人,他們該如何處置?”
“先過去看看。”
俘虜就押在不遠的空地上坐著,周圍有郡兵持械警戒。
黃三韋常年跑商能分辨東夷諸國的人種,于是在一邊給鐘榮介紹。
“此中有除了漢人還有扶余、倭人、熊襲、百濟和高麗人。”
因為長山島距離青州直線距離不足兩百里水路,這里依舊以漢人和鮮卑居多。
鐘榮看向隨行的幾人,想听听他們對于這些人的處置意見。
一名新加入的中年文書急于表現自己,立刻上前兩步對鐘榮說道︰“這些海寇常年作惡,為患海上。不如坑而焚之,以儆效尤!”
見李國臣搖了搖頭,似乎有不同的看法,鐘榮又將視線轉移到他的身上。
明白鐘榮的意思,李國臣拱了拱手說道︰“卑職以為朱先生所言極是,這些人即為海寇野性難馴,不可輕饒。”
瞥了一眼朱姓文書,他話鋒一轉︰“但若就地處決未免可惜,如今經營長山島不僅要建設碼頭與堆站,還有大量的工事田宅,不如為彼輩帶上枷鎖役使他們做苦力贖罪。”
這倒是個好辦法,眾人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那名文書還想再度勸說,鐘榮揮手打斷道︰“便依李先生之言,讓這些俘虜為經營海島出力。至于如何處理他們,等海島之事完畢後再做定論不遲。”
解決了俘虜的問題,鐘榮等人這才前往海寇修建的泥巴城中。
說是城卻連青州的一座小鎮也不如,不過是用樹干與石泥等物隨便砌了個外牆,里面的房舍歪歪扭扭,屎尿隨地可見,臭不可聞!
只有匪首所在的大木房子才稍微像點樣子,雖然低矮也勉強能睡上幾宿。
“都督!”一名校尉帶了幾十名郡兵匆匆過來,滿臉的興奮。
看著士兵或搬或抬的二十幾口木箱子,鐘榮笑問︰“可是找到了海寇的財物?”
“這群海寇住的跟牛舍一樣,財物卻是不少!”
校尉讓士兵將箱子紛紛打開,只見形狀各異的黃金銀錠便有七八箱,其他的還有金銀銅器與各國錢幣十幾只大箱子。
這倒是意外之喜,若都換算成金子,粗略估計此處應該有六七萬兩之巨。
獎賞了那名校尉與郡兵一番,鐘榮找了個海盜聚飲的地方與眾人商談對長山島的規劃。
外面的士兵取來面餅與肉食放在鐵釜里炖著,遠遠飄來的香氣讓早上到現在還未進食的眾人不時吞咽著唾沫。
第五明看著黃三韋所繪制的地圖面帶興奮的說道︰“此三島可謂海上寶地,得天獨厚,確實可作為海上貿易的中轉站。”
鐘榮在山崗上看過長山島的大致地形,心里已有所打算,伸手指向長山島東邊的盆地。
“此地最廣,可設一縣。遷流民三萬,並在周圍的原野上開荒屯田,還有附近的矮丘水澤也要想辦法利用起來。”
復又指向他們現在所處的位置︰“可在此處建鎮,安置流民萬人。”
黃三韋將心里早就想好的腹稿拿了出來,補充道︰“長山島三面多為石崖,下水只有小路。而我軍登岸的島南之地卻是一片坦途,可建造堆棧碼頭,甚至可以設一處小型市鎮與山崗相連,即可派兵戍守又可為往來的商船提供酒水與住宿之利。”
鐘榮把視線移向北長山島與東崖島,此兩地大小只有長山島的一半,眾人你一言我一語的都開始集思廣益起來。
最終的決定亦是在兩地建鎮,分別遷一萬五千與一萬流民過來,北長山島地勢最高森林密布,便作伐木場與木料鐵器加工之地。
石崖島的地形可建一處小型漁港,打漁捕鯨最為合適,另外還可修建數座海上工坊,制作一些生活必須的物資。
想必等後續的數萬流民全部遷來,最多兩年,長山三島之地便可達到自給自足。
